主页 > 论文欣赏 >

传统文化与新媒体如何无缝对接


2017-10-25    来源:人民论坛    作者:刘一鸣

【摘要】面对新的时代,传统文化和新媒体的无缝对接需要具备新媒体思维,并在新媒体思维引导下形成新的传播模式、传播方法,从而让传统文化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创新与突破。

【关键词】传统文化  新媒体  无缝对接    【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识码】A

文化传播与媒介发展关系紧密,不同媒介有着各自特征,传统文化以新媒体作为媒介,自然需要遵循新媒体传播要求,而新媒体以传统文化为核心内容,也需尊重传统文化的底蕴。两者之间相互需要,如何实现传统文化和新媒体的无缝对接则是关键。

以新媒体思维促进传统文化创新

宣传思想工作要实现创新,要重点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理念创新就是要保持思想的敏锐性和开放度,打破思维定势,以新的思想促进传统文化的创新。面对新的时代,传统文化和新媒体的无缝对接需要具备新媒体思维,并在新媒体思维引导下形成新的传播模式、传播方法,从而让传统文化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创新与突破。首先,人人成为传播主体,人人成为传播受众。传统文化思维始终认为传播主体应掌握在少数人之中,依靠强势媒体传播传统文化具有一定局限性,受众无法参与到传播过程中,造成传播的积极性、主动性不足,社会公众对于传播内容的态度较为冷漠,无法引起社会共鸣。其次,打破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局限。美国学者戴夫·格雷曾说过,人们经常把自己对文化的认知视为文化本身,但事实上,每个个体对文化的认知并不是文化本身,中间存在见识、注意力、理论和判断等多层隔阂。传统文化传播无法超越注意力、理论和判断,只是将文化以“见识”的方式让受众了解,而新媒体思维则不同,新媒体思维让更多的主体参与其中,鼓励主体对传播的文化发表自己的观点,有利于集中注意力,形成相应的理论基础。最后,围绕“以人为本,和谐共存”精神理念。新媒体的文化传播打破了人与人之间的障碍,让人与人之间能够产生更多交流,这种交流不仅体现在传播者与受众之间,更多地体现在受众与受众之间,在交流增多的前提下,不仅能够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更能在传播过程中感染更多主体,形成更多的社会正能量,以此来提高整体受众的文化素养,削弱不良文化的负面影响。综上,新媒体思维更利于传统文化进行传播,传统文化也需摒弃陈旧的思维模式,在新媒体时代革新思维,借助新媒体思维进行文化传播,才能让良好的传统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

以传统文化打造新媒体精品内容

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强化互联网思维,以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文化传播的路径固然重要,但绝不能忽视文化传播的内容品质,要坚持打造精品文化传播内容。首先,以传统文化内容为核心,运用新媒体形式进行传播。传统文化是几千年来我国文化的积淀,是中华民族祖先创造的民族特色,传统文化并不会过时,反而是一个国家立国之根本。文化的传播形式可以改变,但不变的是传统文化的内容精髓。

其次,推陈出新,打造适宜新媒体传播的文化精品。新媒体在传播方面有着独特的要求,按部就班的将传统文化移植到新媒体环境中进行传播并不能取得良好效果。传统文化需要自身作出改变,以此来适应新媒体传播的特征。

最后,注重传统文化内容的保持与摒弃。传统文化中精髓内容涵盖较广,但也存在部分传统文化已不符合当代的公共价值要求。面对传统文化内容,应该充分发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思想,将传统文化中陈旧、封建、迷信的内容去除。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传统文化要在时代中汲取新知,形成更加浓郁、优良的文化内容。综上,传统文化和新媒体的无缝对接需要依赖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需要将传统文化进行“包装”之后广泛传播。但值得注意的是,传统文化中也存在一些糟粕,在新的传播路径下应主动予以剔除,向社会公众展示更加精华的文化内容。

以新媒体平台搭建传统文化桥梁

要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努力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让传统文化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发展,让传统文化能够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基于我国现状和综合实力,我国的传统文化已不应局限在国门之内,应该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传播,实现中国文化与世界交流,让中国文化影响世界。中国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需要依赖新媒体作为沟通桥梁,利用新媒体全球化传播路径实现传统文化和新媒体的无缝对接。

首先,构建网络化传播渠道。中国文化与世界交流需要利用网络化传播渠道,我国需要建立一系列的网络宣传渠道,通过官方媒体将传统文化向国外传播,在传播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内容的筛选,更要展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其次,借助社会公众传播平台促进文化全球化传播。官方媒体传播仅仅是中国文化国际化传播的一个分支,更多的需要依赖社会公众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目前网络媒体中的微博、微信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获得认可,国外可以通过微博、微信了解到中国文化。但是在社会公众传播文化时需要对相应的内容进行把控,做到传播内容“不夸大、不抹黑”,遵照客观事实进行传播。同时,相应的监管部门应做好信息实名制,避免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新媒体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抹黑。最后,与世界文化兼容并包,共同发展。在中国文化借助新媒体走向世界的同时,也要积极吸取世界各国的先进文化,把与中国文化具有紧密关系的内容进行吸收,把与中国核心价值观相悖的文化摒弃。在中国与世界文化的交汇和碰撞中不断丰富传统文化,并让世界文化中保留更多的中国元素。综上,传统文化需要借助新媒体作为与世界沟通的桥梁,不断吸收世界先进文化,并把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传播到世界各个角落,让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结合更加紧密。

以传统文化构架新媒体传播链条

中国文化发展方向应拥有完整、健康的文化产业链条,无论是传统媒体时代,还是新媒体时代,只有文化产业健康发展,文化链条结构完整,文化体制改革目标才能实现。传统文化和新媒体的无缝对接需要围绕传统文化作为链条节点,利用新媒体来提升链条的转动速度。

首先,提高国家软实力,展示中国传统文化魅力。中国传统文化历经千年洗礼,能够流传下来都具有一定的优异性,中国要对传统文化进行梳理,让更多社会公众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并将传统文化魅力作为文化产业的根本,基于此构建完整的文化产业链条。其次,加强文化传播能力建设,提高国际文化话语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述好中国特色,是我国文化在对外传播中的基本要求,我国需要重视文化传播产业,让中国文化能够大量、快速地实现传播,通过学校教育、学术研究、文化作品等方式让中国文化扎根国土,广播四海。最后,利用新媒体开发和应用能力,丰富中国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是我国未来的重要产业,不仅会推动中国文化的广泛传播,更会助力国家经济收益。中国的文化产业是丰富的,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软件技术等都会成为中国丰富文化产业的新科利器,利用现代化的新媒体对文化进行开发和应用,让世界能够更好地听到中国声音,进一步扩大中国文化的传播和辐射范围,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链条。综上,构建并加速中国文化产业成长,让文化产业成为文化传播的助推器,以传统文化为核心构建传播链条,以新媒体作为动力源促进传播链条的快速运转。

(作者为常州工学院学生工作处副教授)

【参考文献】

①王娟:《新媒体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发挥的作用》,《新闻研究导刊》,2017年第8期。


上一篇:中国文化如何借“一带一路”走出去 下一篇:新媒体让红色文化更能聚人气接地气
相关文章推荐

  • 中职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契合策略研究
  • 中华传统文化在对台工作中的作用与路径研究
  • 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研究—基于自媒体网络环境
  • 从习近平用典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与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等专科学校《思想道德
  • 运用多媒体手段,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 从流媒体角度研究高校就业创业教育工作路径
  • 新媒体在高校共青团工作中的运用策略研究
  • 基于CDIO模式的《数字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实
  • 论文发表参考:自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关
  • 核心期刊论文:智媒时代我国媒体融合创新发展
  • 核心期刊论文:媒体融合与广告公共服务型转向
  • 核心期刊论文:技术、生态、规范:媒体融合的
  • 核心期刊论文:媒介拓展抑或跨媒介合作?
  • 核心期刊论文:我国媒体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与
  • 传统文化的生态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