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论文欣赏 >

以辩证思维把握理论创新的方法论


2018-03-19    来源:人民论坛    作者:侯衍社

【摘要】我们切实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需要坚持“底线坚守”和“推陈出新”相统一,坚持“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相统一,坚持“自由王国”与“必然王国”相统一,坚持“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相统一,坚持“理论彻底”与“掌握群众”相统一。

【关键词】实践  理论创新  方法论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实质上是一个深刻的哲学认识论命题。这一重要理论命题不仅深刻阐述了实践与理论的辩证关系,而且表达了理论创新的鲜明立场,本质上是利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和认识论解决时代问题的方法论自觉。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要以辩证思维把握理论创新的“五个统一”方法论。

坚持“底线坚守”和“推陈出新”相统一

“底线坚守”是指在创新发展理论时,要坚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这是每一位理论工作者的立场自觉和方法论自觉。回顾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峥嵘岁月,我们不难发现,它不仅是一部革命史、建设史,也是一部理论创新史。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再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有一个十分鲜明的共同理论品质,就是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中国具体的革命和建设实际。

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近170年的历程告诉我们,什么时候在理论创新上偏离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什么时候就会遭到实践的惩罚。当然,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要坚持实事求是。坚守基本原理并不等于盲目崇拜学术权威、死守理论教条,而是要不断地摆脱陈旧思维局限,冲破落后观念束缚。创新不能只“一味求新”,还要有“底线坚守”。“底线坚守”也不是“抱守教条”,而要能够“推陈出新”。只有在“理论坚守”与“理论发展”相统一的基础上,在“肯定-坚守”与“否定-发展”相统一的立场上,我们的理论创新才不至于误入歧途。

坚持“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相统一

黑格尔曾经说过:“一个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推动理论创新就是在做仰望星空的事业。在当今中国这个大变革、大发展的新时代,总要有一部分人站在理论的高度,以理论思维去统筹这个时代留给我们的发展经验和实践智慧,以理论思维关注这个时代的深层次问题、长远性问题和战略性问题,以理论思维去把握这个时代的脉搏、预测社会发展的方向。诚然,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能只“仰望星空”,还要脚踏实地、“关注人间”、“ 观照现实”。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下,现实不能为抽象理论所决定,理论也不能只抽象地“居于天空”,“不问人间苦寒”。相反,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要让理论体现出现实关怀,“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当然,我们也不能仅仅停留于从实践中“升华理论”,还要能够运用理论,让理论回归实践、接地气,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让理论之光照进社会发展现实。另外,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也不能只“专注于实践描述与叙事”,还要善于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以把握实践的发展趋势。

坚持“自由王国”与“必然王国”相统一

毛泽东同志在《反对本本主义》中强调指出: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推动理论创新也是如此,没有经过“十月怀胎”的理论钻研,也就不能“一朝分娩”地圆满解决问题。就理论创新来说,它本身就是个扬弃旧认识、建立新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往往要经过观察者、沉思者、参与者和改造者等身份转变。只有在每个过程细节上下够功夫,才能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建立系统的逻辑联系。当然,毛泽东同志所说的“十月怀胎”,并不是要求人们陷进外界事物纷繁复杂的特性中出不来,而是要坚持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理论和实际、真理和价值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该分娩时要分娩”。

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看来,真理存在于过程之中,真理和价值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做理论研究如果只望着“彼岸”的“自由王国”而忘记身在“此岸”的“必然王国”,就会陷入真理与价值矛盾之中。所以,“只怀胎不分娩”既不是科学真理观,也不是可取的认识论。相对而言,“十月怀胎”面向真理认识,“一朝分娩”面向实践和问题。只有在实践基础上实现真理与价值、“自由王国”与“必然王国”的辩证统一,才真正达到了理论创新的“十月怀胎”和“一朝分娩”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坚持“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相统一

所谓“解释世界”,就是利用在实践基础上创立的理论话语体系去解释论证社会发展实际。在当今我国社会发展语境下的“解释世界”,就是把我国现实社会中生动活泼的实践景象、丰富多彩的实践成果、坚定不移的实践旨归、克服万难的实践勇气、科学严谨的实践逻辑以理论的形式给予充分论证和全面诠释。所谓“改变世界”,是指充分发挥理论的能动作用,用理论去改造、完善和发展现实。要充分发挥理论的预见、研判和指导作用,让理论“为群众所掌握”,进而生发出改造世界的实践动力。当然,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仅要“解释世界”,更要能“改变世界”。

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理论创新,不能“把认识当目的”,要坚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相统一,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本质区别。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一定不能脱离“现实世界”和实践活动,也不能只做范畴抽象和逻辑演绎的“纯粹理论”,而要注重实践关怀,注重“让理论落地生根”。在实践和认识的良性互动中,实现“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

坚持“理论彻底”与“掌握群众”相统一

马克思指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通俗地说,“理论彻底”就是指理论科学且具有充分、彻底的解释力。理论“做不彻底”,就不可能有效地“说服人”和“掌握群众”。要把理论“做彻底”,就必须把握好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实践本质,突出理论的学理依据、学理逻辑和学术深度。当然,理论再高深、再有价值,如果不能通过行之有效的话语方式让其“为群众所掌握”,也就不能转化为“实践的物质力量”。因此,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还要坚持“学理深耕”与“话语亲民”相统一。

所谓“话语亲民”,就是要求理论创作不能只讲“学术话语”“书斋话语”,不懂话语转换,要能让深刻的学术理论“讲百姓话”,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话语风格讲给他们。所谓大道至简,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习近平总书记的理论风格、语言风格和表达风格,是非常大众化、接地气的,无论是在国际会议的重要演讲,还是不同场合的讲话,都很好地实现了由“学术风格”向“大众风格”的话语转换。

马克思主义认为,“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包括我们这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当前我国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如何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历史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担负起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的光荣使命。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侯耀文对本文亦有贡献)

【注:本文系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中国人民大学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协同创新中心)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在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7年7月28日。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


上一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何以实现公平正义 下一篇:如何吸引留学回国人员到西部发展
相关文章推荐

  • 小学数学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 准确把握新时代高校纪检监察工作的特点要求
  • 用好思维导图 提升政治课品质
  • 从执政经验把握我党将“德”作为领导干部选拔
  • 浅析数学思维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培养
  • 计算思维能力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培养
  • 论文发表参考: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计算思维的
  • 计算机教育教学中的创新思维及创新模式探讨
  •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哲学思维研究
  • 用“三化”思维提升党的建设质量
  • 核心期刊:科普类文章教学思维建构
  • 论被告人认罪与律师的独立思维
  • 浅析如何把握“四种形态”与容错纠错机制的关
  • 创业思维模式下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设计
  • 法治思维视域下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路径探
  • 形象思维第一次全国讨论兴起原因再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