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论文欣赏 >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城市退休人员再就业问题


2016-08-23    来源:人民论坛    作者:胡江陵 王 林

【摘要】退休人员作为年龄层次最高、经验阅历最丰富的特殊劳动群体,本身就是一座具有极大开发潜力的人力资源宝库,如果开发得当,不仅能化危机为机遇,而且能创造出巨大的经济价值。文章通过分析老龄化背景下城市退休人员的再就业现状、产生原因及再就业优势,尝试提出解决城市退休老年人再就业问题的若干策略和途径。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老年人人力资源开发 退休人员再就业

【中图分类号】D923.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水平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类平均预期寿命得以延长,随之而来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成为困扰许多国家的难题之一。作为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人口老龄化问题最早出现在西方发达国家。根据国家统计局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00年前后我国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

人口老龄化问题不仅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阻力,而且给社会结构调整带来了深远影响,缓解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带来的严峻挑战,已经迫在眉睫。事实上,人口老龄化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第一,退休老年人有着丰富的阅历和工作经验,城市退休人员群体本身就是一座有待开发的人力资源宝库;第二,退休老年人在工资待遇等方面的期望一般低于青壮年劳动力,雇用成本自然低于有着同等劳动经验的青壮年劳动力;第三,解决退休老年人再就业问题,也有利于促进社会稳定,提升人们生活的幸福感。

基于以上分析,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进行城市退休人员再就业问题研究,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如果研究得当不仅能破解当下发展难题,还可以化危机为机遇,为社会发展增添活力。

城市退休人员再就业现状、成因及优势

城市退休人员再就业现状。中国在世界上是人口大国,人口红利优势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成为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青壮年劳动力是带来人口红利的主力军,但我们常常忽略了老年人人力资源在人口红利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从目前来看,我国老年人口的特点表现为基数大、增长快、区域间劳动力质量差异大,再就业率偏低。《中国劳动统计年鉴》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我国城市60岁以上退休老年人再就业率为10.1%,到2005年这一比例下降到了9.7%,而同期日本的老年人再就业率为60%,印度的老年人再就业率为58%,均远远高于我国。这表明我国人口红利构成不合理,老年人人力资源开发滞后,造成了大量人力资源浪费,城市退休人员再就业现状不容乐观。

城市退休人员再就业率低的原因分析。第一,老年人再就业环境不尽如人意。再就业环境是影响城市退休人员再就业率的重要因素,如果缺乏良好的再就业环境,就很难调动退休人员再就业的意愿,退休老年人宁可凭借退休金闲度余生。目前的再就业方式主要有三种:最普遍的一种是灵活再就业,退休人员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灵活时间就业,但这种就业方式收入较低,可能随时面临被解雇的风险,同时由于缺乏健全的法律保障,就业权利往往得不到充分保障。第二种是原工作单位续聘或返聘,这种方式延续了退休老年人就业的稳定性,但续聘或返聘造成的“大权旁落”的特殊地位往往给退休人员造成心理落差,加上缺乏新鲜感,容易产生消极情绪。第三种是参与社会公益事业,这种方式的社会效益最好,但由于缺乏报酬激励机制,参与者往往仅限于有较高退休金的老年群体。

第二,用人单位对退休人员的年龄和能力歧视。受对老年群体刻板印象的影响,一些用人单位认为退休人员知识陈旧、缺乏更新和创新能力,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工作环境,难以胜任处于职场竞争压力下的工作岗位。除此之外,退休人员身体机能日益衰弱,存在雇用风险,不适合进行人力资源应用与开发,相比之下,用人单位更青睐青壮年劳动力的潜能开发。在这种认识误区的支配下,多数用人单位将年龄条件作为招聘门槛之一,退休老年人很少能够通过正式渠道应聘,而只能通过人际关系私下联络用人单位,以人情换来一份闲职。

第三,现阶段青壮年劳动力富余造成的压力。由于劳动力素质与劳动需求之间矛盾的显化,以及缺乏正确的就业观念和就业指导机制,造成我国劳动力市场总体上表现出供大于求,不少青壮年劳动力处于待业或临时就业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一部分青壮年劳动力与退休人员形成了就业竞争,在对退休老年人再就业的必要性认识不足的社会背景下,这也是造成退休人员再就业率低的原因之一。

城市退休人员再就业优势分析。第一,退休老年人具备多种优势资本。老年人人力资源是社会上年龄层次最高、经验阅历最丰富的特殊劳动群体,除了上文提及的丰富的技术经验外,退休老年人还具备其他年龄层次劳动者所没有的“道德领袖资本”。所谓“道德领袖资本”,就是指退休人员在长期的工作过程中所积累的威望和信誉,即周围人群对有丰富工作经验的老者的认同感。在这种“道德领袖资本”的作用下,退休老年人能够从事一些年轻劳动者难以胜任的工作。以社区管理为例,当涉及到纠纷协调等问题时,退休老年人出面解决往往比年轻工作者出面协调更有效,这其中退休老年人所具备的“道德领袖资本”就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除了“道德领袖资本”,退休老年人还具备许多用人单位所需要的社会资本—人脉资源。中国社会在很大程度上是关系本位的社会,受传统文化影响,“人脉就是资本”这一观念在很多职场人心中根深蒂固,有些人为了积累人脉资源不惜付出巨大的经济筹码,在他们看来人脉资源是一棵长青的摇钱树。事实也正是如此,城市退休人员在几十年的工作生涯中积累了广泛的人脉资源,使他们在工作中能够左右逢源,协调各方力量为己所用,这是许多青壮年劳动力所不具备的能力。

第二,退休老年人再就业动机单纯,主要追求自我价值和人生价值的实现。著名的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动机是复杂多样的,并且可以划分为不同的性质和层次,不同的性质和层次之间有一个梯度,只有当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才会有更大的动力去追求较高层次的需求。马斯洛的五个需要层次从低到高排列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交往需求、获得尊重需求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将这一理论应用到退休老年人群体,可以发现退休人员再就业的主要动机是处于较高需要层次的实现自我价值需求。退休老年人在工作岗位上打拼了几十年,退休时有养老金、退休金以及儿女赡养等方式保障基本生活需求,丰富的人生阅历也使其人生视野也比一般年轻人更开阔,他们不甘于“老无所用”,不甘于在敬老院的狭小院子里度过余生,所以选择再就业实现其人生价值,为家庭和社会贡献余热。这种就业动机是社会上的企事业单位求之不得的,在这种就业动机的驱动下,劳动者能够最大程度地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提升城市退休人员再就业率的举措

发挥政府导向作用,利用行政手段促进城市退休人员再就业。第一,加大城市退休人员再就业宣传。当前对于城市退休人员再就业的认识误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无用论”,认为城市退休人员知识陈旧,缺乏知识更新和创新能力,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工作环境,缺乏竞争能力的退休人员“老无所用”。二是“包袱论”,认为城市退休人员身体机能日益衰弱,雇用风险大。三是“抢饭碗论”,认为在就业环境严峻的情况下,退休人员再就业会增加社会就业压力,抢了青壮年劳动力的“饭碗”。

政府应该有针对性地加大退休人员再就业宣传:城市退休群体具有巨大的人力资源开发潜力,他们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熟练的工作技能,而不必再进行专门培训。促进退休人员再就业能够发挥老年人的余热为社会多做贡献,从而减轻社会负担和家庭负担,利于维持社会稳定。退休人员再就业不仅不会抢了青壮年劳动力的“饭碗”,反而能够将熟练的专业技能和经验传授给年轻劳动力,从而提升年轻人的劳动能力。

第二,加强退休人员再就业立法工作,完善制度保障机制。我国已经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但老年人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法律和政策还很缺乏,特别是在退休人员再就业方面的细节没有得到体现,老年人的薪资发放、福利待遇以及社会保险等得不到完全保障。要提高城市退休人员再就业率,依赖于良好的再就业环境,因此必须要有法律和制度的规范,保障退休人员再就业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一方面,立法机构应该加强对老年人权益中劳动权利条款的修订和补充,确保老年人的劳动不受歧视,劳动权利不受侵犯。另一方面,对于退休人员再就业的情况,政府相关部门应该要求用人单位及时报备,在具体的管理中,应实行聘用合同化管理。对于聘用的退休人员在报酬、工作时间、工作任务、劳动保护措施等方面应有明确的规定,用合同的形式努力保障双方的利益,能够避免不必要的劳动纠纷。对于在再就业岗位上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应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支持。此外,劳动部门应有专门的机构和工作人员,对于退休人员的再就业做好服务、监督和管理工作。不断完善退休制度,完善退休职工再就业的法律保障体系,完善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以及发生工伤时的法律保障政策,同时,提供健全的公共服务设施,在城市环境建设、城市空间体系、就业空间体系的构建中,努力营造一个健康、包容、和谐、持久的“适老型”都市环境。

第三,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促进退休老年人劳动力流向第三产业。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转型时期,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已经成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第三产业是除传统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的总称,指不从事物质产品生产的行业,也就是所谓的服务业。退休老年人虽然体力下降,但人生阅历和长期工作积累的经验非常丰富,这些正是发展第三产业所需要的。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政府再次明确提出了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的举措。这一政策的提出,表明了中国政府对于人口老龄化现状的态度由被动解决,逐步转变为积极应对。老年服务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一个重要领域,在人口老龄化时代的今天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从更现实的角度讲,老年人更能理解老年人的需要,因此老年服务产业的发展也需要老年人人力资源的支持。

引导退休人员树立正确的再就业观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为,劳动创造价值。一方面,老年人退休后虽然拥有一定数额的退休金、养老金维持生活,但如果完全脱离社会生产线不仅会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压力,而且骤然停止紧张的生产线生活会带来生理疾病,这一点已经被医学实践证明。所以,不论是从社会责任还是从自身利益方面讲,退休人员再就业都是必要的,退休老人要树立正确的再就业观念,努力实现自身价值。

另一方面,退休人员要明确自身的再就业权利。从国外方面看,美国1967年颁布的《雇佣年龄歧视法》、日本1995年颁布的《高龄社会对策基本法》以及英国2004年出台的《雇佣关系法》等,都旨在限制和消除各种妨碍退休人员再就业的社会因素,从而保障退休老年人再就业的权利。目前,我国虽然没有一部特定的法律保障老年人再就业权利,但不代表退休老人没有这项权利,退休人员应该积极争取再就业机会。

此外,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的号召下,退休老年人在树立正确的再就业观念的同时,也可以利用自己积累的人生经验和广泛的人脉资源,勇敢创业。当然,前提是政府为老年人创业提供政策保障机制,与老年人创业共担风险,目前普通高等学校盛行的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可以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发展老年教育,提高退休人员素质。从国外方面看,美国在长期推行老年教育实践方面有着非常成功的经验可供我们借鉴。美国自推行老年教育实践以来,在老年人群体中普及了流行和通俗文化,提高了退休人员的劳动技术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同时也最大限度地满足了退休老年人终身学习的需求。

一方面,设立专门的老年教育管理机构。以美国为例,美国联邦老人局对与老年人、人口老龄化等相关问题和政策拥有最高的决策权力。作为老龄工作的专门责任机构,联邦老人局负责美国与退休老年人相关法律的具体贯彻和执行,并检测和核查专项资金在解决退休老年人相关问题时的具体实效,根据核查结果制定相关预算和规划。这样一来,针对老年人及其相关问题的管理就实现了专业化和规范化,能取得更好的实际效果。

另一方面,促进建成完备的终身教育机制。政府应该重视老年人的学习需求,积极为退休老年人提供教育资源,建立专门的老年教育学校,或者在普通高等学校中设立老年培训班,鼓励退休老年人积极参与各类学习和实践活动,从而改善老年人的生活品质。

发挥市场主导功能,开拓老年人劳动力市场。提高城市退休人员再就业率,不仅要靠政府出台的相关优惠政策,更要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发挥市场在老年人劳动力分配中的基础性作用,积极开拓老年人劳动力市场,形成健全的老年人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

由于我国城市退休人员受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开拓老年人劳动力市场时不应“一刀切”,而应该对老年人进行分类再就业。这就要求在建设老年人劳动力市场时应注意区别对待不同学历和不同类型的劳动者,针对不同类型的老年人要有不同的开发策略,避免出现再就业者的经验技术与再就业工作岗位难以匹配的情况,最大限度调动老年人再就业的社会适应和积极性。以高学历老年人为例,这类退休人员的再就业岗位应优先考虑科教文卫等事业单位的工作,或者为企事业单位提供顾问服务,以及到高等学校兼职任教等。

结语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是每个国家都必须面对的问题。这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加重了社会和家庭的供养负担,给社会发展造成阻力;另一方面也是一个机遇,老年人人力资源作为社会上年龄层次最高、经验阅历最丰富的特殊劳动群体,是一座具有极大开发潜力的人力资源宝库,如果开发得当,不仅能化危机为机遇,更能创造出巨大的经济价值。

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只有保证在发展过程中可供利用的全部资源总和不减少,才能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社会的持续进步。这一理论应用到解决老龄化问题层面,当人口老龄化问题导致人力资源供求矛盾日益激化时,有两种解决方法:一是提高单位人力资源的质量,以质量弥补数量;二是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前者需要通过长期的教育和培训来实现,有较长的回报周期,而后者只需充分利用好老年人人力资源,回报周期短,能在短时期内就取得很好的效果。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知,人口老龄化社会背景下城市退休人员的再就业问题,不仅有解决的可能性,更有解决的现实性,只要政府、退休人员以及相关社会组织通力合作,就能充分开发老年人人力资源这一宝库,将人口老龄化这一危机转化为社会持续发展的机遇。


上一篇:“泛偶像化”现象形成机制与应对策略 下一篇:留住正在消逝的声音——浙江方言语音档案建设研究
相关文章推荐

  • 核心期刊论文:城市数字化下的区域一体化新格
  • 党建论文:“互联网+”背景下国企党建工作探
  •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人力资源管理背景下企业离
  • 园艺论文:浅析城市园林精细化管理对园林建设
  • 园艺论文:浅谈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机制
  • 园艺论文:风景园林工程施工技术中常见问题探
  • 计算机论文:大数据背景下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
  • 新零售背景下农产品销售的路径选择与风险分析
  • 城市夜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 “双一流”背景下高职院校学习型学生党组织建
  • “一带一路”背景下俄语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方法
  • 大数据背景下西班牙语翻译教学研究
  •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载
  • “两学一做”背景下高职院校党员队伍建设的问
  • “读城”·读书与教学
  • 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