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论文欣赏 >

微时代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导向功能的途径


2016-10-23    来源:人民论坛    作者:陈 婷 安建平

【摘要】文章从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涵义与微时代的概念界定入手,主要研究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点、微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微时代背景下应树立的适宜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以及微时代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导向功能的途径,以期通过研究发掘思想政治教育导向功能在微时代背景下的新潜力。

【关键词】微时代 思想政治教育 导向功能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科技的不断进步带动了互联网与3G、4G技术的大力推广与普及,也为“微时代”这一以微博为主要传播媒介的新兴时代的到来奠定了技术基础。在这种“无微不至”的微时代背景下,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空前的困难与挑战,如何真正理解“微时代”、如何发现“微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如何适应“微时代”树立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如何真正发挥“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导向功能,都将是各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任务。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与“微时代”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涵义。20世纪90年代,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这一概念才被首次提出①,但在此之前,也有不少人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认识、研究与把握。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运用能够承载和传递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信息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与此同时,载体促使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既可为活动形式又可为某种物质实体。包括了如会议、理论学习等活动方式载体以及物质形态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内容的实施以及任务的完成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与保障,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中介要素。

微时代的概念界定。在互联网技术不断进步、社会媒体不断发展壮大以及移动终端科技不断提高的背景下②应运而生的“微时代”,简洁的文字表述、形式多样生动的音视频表现手法是其主要的传播活动方式,以数字通信技术为基础、通过显示终端实现即时信息获取传播是其信息主要获取与传播途径。“微时代”具有信息传播速度快、传播便捷、信息量巨大、信息内容丰富多样等特点,即可归纳为实时、互动、高效三大特征。主要以QQ、微信、微博等一系列方便快捷、互动性高、时尚个性的互动媒体平台深层次影响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

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点

“微时代”作为科技与社会发展的产物,其“微产品”③的运行使用与当代社会生活具有同样快节奏的频率,逐渐成为大学生互动交流、联络感情、分享经历、表达意见的主要平台。在此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特点,主要有以下三点:

传播内容两极化。极具开放性与便捷性的“微时代”背景下,国民言论自由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人们可以更加自由、便利地发表自我观点与见解,但发表言论的同时也使得内容的传播出现了两极化:一方面,政府官方旨在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往往通过媒体发表主流信息,传播内容积极向上;另一方面,一些组织和个人不顾法制与道德约束,钻审核与制约机制缺乏的空子,在互联网上大肆发表传播腐朽落后、极端化文化,严重冲击和挑战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

方式简洁化。微博、QQ、微信的发表往往设置字数限制,通常为一百字左右,因此“微时代”的内容基本短小精悍,不需长篇大论且门槛较低。字数的限制,使得发表者必须要抓住重点且吸引眼球,内容往往简介通俗。而在此环境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必将逐渐趋向通俗易懂、平易近人。

人际交往圈际化。在微博、微信等软件中设置的“关注”、“粉丝”、“好友圈”、“朋友圈”等功能,以及“屏蔽”“特别关注”、“黑名单”等依据个人喜好设置的功能,在无形中形成了个体的关注范围、朋友圈等小环境,个体可以自由设置形成自己的个体化环境,使得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具有圈际化的特点。

微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缺乏对信息的正确引导。在人人可发表言论、传播信息、接受信息的“微时代”背景下,信息传播速度快、阅读时间短且二次阅读延伸性强的时代特征,使得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极易出现内容失真、偏离真相甚至出现更为严重的现象。其中,主要通过互联网了解专业知识及时事政治军事娱乐等课外知识,以期通过网络跟上时代脚步的大学生,大多因社会经验不足导致对接收的信息自我识别和自我判断的能力不足,且各个高职院校对网络信息的正确引导措施也大多缺乏。种种原因下,在接受了网络上存在的有失偏颇的信息时,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备受冲击,使得他们趋于追求内容的表面现象,最终极易酿成严重的后果。在此背景下,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急需找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单一。受传统教育体制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逐渐脱离实际,与当代科技社会发展现状相比逐渐滞后,单一的教学模式以及满堂灌的授课方式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往往照本宣科,内容枯燥单一但又极难理解与记忆,授课效果较差;其次,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兴趣极低,主动性积极性较差,往往到课学生较少,且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在课堂上认真用心听讲的学生极少,大多在进行与课堂教学毫无关系的举动。长此以往,思想政治教育收到的效果极其微小。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陈旧。智能手机与互联网的普及发展,使得大学生获取新兴事物更加的方便快捷,且互联网上的内容大多图文并茂、丰富多彩且生动形象,作为新媒体的使用者与实践者,大学生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且敢于尝试新鲜事物④,相比较于高校里仅仅停留在书本与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无疑更愿意通过互联网获取大量的信息,网络上多样化的信息获取渠道也使得大学生能够更好地获取专业知识,了解社会,紧随时代潮流。相比之下,内容陈旧的课堂思想政治教育便落了下乘,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时常达不到该有的效果。

微时代树立适宜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

为更好更牢固地建构与树立起新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新体制与思维观念,首先应做到的便是更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自身观念,顺应时代的发展,其次便是建立完善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树立信息“微时代”背景下的信息观念⑤、多样性观念、平等性观念及开放性观念,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信息观念。在“微时代”环境下,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⑥由信息、能源与材料共同构成,而在任何管理教育活动中,不可避免的都要进行信息的传递与变换,作为通往未来的桥梁、社会生产生活的必然要求与重要前提,信息在国家科技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而所谓的信息观念,就是通过信息处理系统和现代化网络软件对系统中的大量信息进行收集、加工、整理并及时反馈给决策者,最终得到最佳选择。信息观念主要包括尊重知识的观念、全新的时空观念、未来意识以及创新意识,各个观念组成的信息观念,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因此,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工作者应充分意识到信息这一支柱的重要性,有效提高自身对信息的选择能力及判断能力,进而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与利用。

多样性观念。在强调人人平等言论自由的“微时代”信息化环境下,国民的个性潜力与独立性都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发挥,因此在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体制过程中,相应的工作者应注重发展区别于传统的教育方式以维护个人的个性、多样性及差异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海纳百川,允许其他方法的存在,一切符合社会发展的思想观念、摆脱僵化教条化的形式理念都应广为采纳,从而建立开放自由的、多元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从个体差异性出发,塑造具有丰富内容、个性潜力得以充分释放发挥的自由个性的主体,最终建立完善为能动的解放式的思想政治教育。

平等性观念。在当代信息化发展的“微时代”背景下,“人人生而平等”这一观念⑦得到空前的推广,每一个公民都有发表自己言论想法的自由,因此传统的工业化社会里存在的不平等教育体制已逐渐显现出其弊端,无法实现社会公正目标及人类自我解放,在此种情况下,就急需要一种适应当前社会科技发展信息化传播的教育体制将其取而代之。与此同时,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教师也不能太过于将自己放置于中心位置,而应该尊重学生的意见与想法,尊重学习一方,勇于倾听接纳其他人的观点,将师生双方摆在同等地位上。

开放性观念。得到更为自由的发展机会的个体,在接受了从信息化环境带来的五花八门丰富多彩的文化观念及信息知识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堵”已显得逐渐“力不从心”。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过程中,可借鉴古代“大禹治水”因势利导、改堵为疏的方法,主张开放性观念,建设开放性体制、开放性课堂,如此便有利于国民个体更为自由发展。

微时代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导向功能的途径

只有真正贴近大学生的日常生活,通过了解大学生的微博、微信中分享传播的内容,及时掌握大学生关注热点,主动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建立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教育方式,才能适应“微时代”新时期下教育工作的发展要求,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导向功能。

把握微博、微信特点,加强教育主体和客体的交流。微博、微信作为新兴的媒介工具,在发挥社会舆论和政治导向功能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与影响。为了更为快捷有效的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高校教育工作者应主动扭转传统教育模式,把握微博、微信的特点,以幽默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多样化形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为广大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信息服务,加强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工作者可建立官方微博、微信账号,既可进行重大活动的通知、宣传及汇报工作,又可通过评论功能了解学生观念,建立起与大学生“双向沟通关注”的模式:一方面,教育工作者通过微博、微信关注学生,及时了解掌握学生思想状态,使教育的时效性与针对性得到显著提高;另一方面,工作者应主动积极发动学生使用微博、微信并关注其官方账号,并将内容以较受学生欢迎的方式表现出来,拉近自身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打破长久以来主客体之间存在的隔阂问题,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建立“朋辈”关系,疏堵结合,形成正确的导向。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师生关系间界线分明,更有着“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观念,尽管此种相处方式能够使学生畏惧老师、敬重老师,但师生间隔阂较重,双方交流与沟通较少,对师生间情感交流产生极大的阻碍作用。为避免传统教育模式带来的弊端,教育工作者应努力与学生建立“朋辈关系”,以朋友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感召、影响学生。同时,工作者应加强自身甄别微博、微信信息的能力,及时发现舆情并作出积极反应,以“疏堵结合、及时交流沟通”为原则,保证微博、微信在舆论方面的正确导向,对于一些突发状况与热点问题,应及时的查明真相,对事件进行澄清和疏导,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更好的公开和引导信息,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

积极建立传统媒体与微博、微信的连线。在“微时代”背景下,微博、微信的发展壮大逐渐消解着传统的信息传播渠道、冲击新闻的把关机制,给传统媒体带来了不少挑战与困难。但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微博的壮大也为传统媒体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第一,传统媒体仍是微博的主要新闻来源,通过统计意见领袖微博的信息来源可以看出,微博意见领袖对于传统媒体新闻的转载所占比例最大,约为48%,意见领袖原创帖占44%。第二,作为信息聚合平台的微博,对传统媒体报道的内容可进行大幅度丰富。第三,作为受众与传统媒体纽带的微博,使受众的舆论监督积极性得到大幅度提高,民众通过关注已实名认证微博的媒体名人,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并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他们的工作,也调动了监督名人日常行为的积极性。第四,作为爱心力量汇聚点的微博,有助于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

微博、微信作为发表言论的主要平台,极易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积极建立传统媒体与微博、微信的连线,在甄别新闻真伪、把关微博舆论以及引导网络舆论良性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舆论新闻面前,微博、微信使用者更倾向于从具有公信力与权威性的传统媒体处核实信息。高校工作者可根据此种现象将自己的主流媒体与微博等新媒体连线结合,在为学生提供真实信息源的同时加强与学生的联系,引导学生关心主流信息。

建立健全微博、微信运行和管理体制,确保良性发展。信息的传播可通过微博、微信功能里的“转发”功能轻松完成,为教育信息的发表与宣传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再完美的系统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钻空子发表负面、具有煽动性甚至下流庸俗的内容的不道德个体和组织,对此高校工作者须提高警惕性,建立健全微博、微信运行和管理体制,针对微博、微信传播特点制定一套过滤与监管体系。具体途径可如下:其一,辅导员与学生骨干可建立以自身为基础的“微班群”、“班级QQ账号”甚至“班级微信公众号”,关注并了解班内学生每天的动态,对其发表及转发内容进行大概的统计,对学生微博、空间、朋友圈加强监管与引导力度;其二,可举办类似微博大赛的活动,制定《微博运行管理办法》等制度,明确规定微博运行、信息发布等的审核程序,确保微博的良性发展。

综上所述,在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的新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做出适当的调整与改革,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也需进行适应时代特征的创新。对于教育工作者,在发挥会议、理论教育、报刊杂志等传统媒体有效传播作用的同时,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发掘出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更具时代特征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新形式与新途径。积极主动促进微媒体与传统教育体制的结合,充分发挥新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作用,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导向功能,引导学生拥有正确的思想观念,最终学会驾驭自己的发展方向与前途。

(作者分别为中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中北大学教授)

【注释】

①阎彦:“创新载体,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鸭绿江月刊》,2015年第7期。

②③李和平:“试论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编导的创作技巧”,《新闻研究导刊》,2015年第12期,第209~209页。

④王周凯欣:“浅析社交新媒体对90后大学生行为生活方式的影响”,《现代经济信息》,2015年第12期。

⑤沈培辉:“‘微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基于传播学视角的思考”,《高校辅导员学刊》,2013年第4期,第1~5页。

⑥马海龙:“关于微时代国企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冲击及对策研究”,《企业文化旬刊》,2015年。

⑦黄芳:《社会秩序理论—一种政治思想史的考察》,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年。


上一篇: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地区教育扶持的基本策略 下一篇: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权保护机制构建与完善
相关文章推荐

  •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文明交流互鉴—基于数字时代
  • 巧用微课,打造活色生香的历史课堂
  • 做坚定有为的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 论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及创新策略
  • 微博、微信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分析
  • 应然与实然: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环节探析
  • 浅谈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课与“工匠精神”的融
  • 新时代下红军长征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价值探
  • “杏林青马工程”学员的时代责任与角色定位
  • 准确把握新时代高校纪检监察工作的特点要求
  • 高校青年志愿服务活动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探索
  • 提升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策略
  • 新形势下企业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的改进
  • 新时代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研究
  • 新课标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如何对学生进行学习评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机制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