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论文欣赏 >

高职生人文素质教育提升途径探析


2016-11-02    来源: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作者:沙苗苗; 程建伟

 【摘要】 人文素质是高职院校学生的短板,由于高职院校强调技能培育,普遍不重视人文教育,加之高职学生因入校分数不高,相比本科生而言,在行为习惯、文化水平上有所欠缺,使得学生走出校门后,不是因为技能欠缺无法适应职场,而是因为频繁跳槽、太有个性难以受到企业欢迎。本文从人文素质教育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重要性讲起,分析当前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专业实践中渗透人文教育、围绕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开展人文教育、将企业文化渗透到课程中、丰富校园文化等四个方面探讨提升高职生人文素质的途径。 
    【关键词】 高职生; 人文素质教育; 途经; 

    人文素质注重人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强调人的价值和需要,关注“生活世界”存在的基本意义,并且在现实生活中努力实践这种价值和需要。人文素质由人文知识、人文技能及人文精神三个层面组成,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和核心。据笔者了解,除了开展“两课”教学和部分选修课,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有待改善和优化。由于高职生对思想政治、思想道德修养等理论课不感兴趣,导致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因此,提升高职生的人文素质迫在眉睫。
    一、开展高职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一)人文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话题,也是社会各界人士普遍关心、观点多元的教育问题。与升学教育相比,素质教育的育人理念更符合自然规律,教育态度和强度更温和,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庸之道。为了提高高职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在毕业后顺利就业,一些高职院校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受到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及政策环境等外部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在思想重视、专业设置、课程开设、师资队伍建设及校园人文环境建设等方面的措施不得力,致使素质教育的实际效果并不乐观。为此,高职院校要真正实现素质教育,有必要开展人文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不仅有利于高职生受到人文精神的感染,得以完善人格、振奋精神、激发爱国主义情感;而且有利于高职生开阔视野、活跃思维,为学好专业技能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深厚的人文素质底蕴和坚实的文化基础。
    (二)技能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应该“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些高职院校认为,只要强化技能教育就可以提高就业率、扩大学校的影响力,就会有更多的学生报考,进而获得地方政府乃至国家更多的资金支持。随着经济效益的无限放大,人文素质教育因为难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教育效果而普遍被简化、淡化甚至虚化,以至于被教育者忽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文素质教育虽然费时费力,但它长期潜在地影响个人的发展。教育不应该只看重功利性,虽然学生需要通过技能教育具备一技之长立足于社会,也应该具备人文素质,因为技能是立世之基,人文素质是立世之本。高职生虽然是从事基层一线工作的技术人才,也是有血有肉、有生活有追求的社会人,他们也需要具备健全的人格和通情达理的基本素质。
    二、高职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受就业率的驱使,人文素质教育是高职教育的“软肋”,许多高职院校没有认识到人文教育的重要性,造成人文教育的边缘化和弱化,导致师生也不重视人文教育。
    (一)高职院校过于强调“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标,弱化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大多数高职院校采取“窄口径”的专业设置,强调专业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专业规划和专业建设方面强调工作岗位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使得专业知识和实习实训占据较多的教学时间。高职院校以“双证”(专业技能证书和学历证书)评价学生的在校表现,按照市场需求设计人才培养方案,重视“销量”、忽视质量。由于许多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课程教学都是围绕市场转动,导致学校成为职业培训的场所。为了提高就业率,虽然部分高职院校开设一些市场急缺的培训科目,呈现出人才需求爆棚的假象,却难以实现院校的长远发展。
    (二)“重专业、轻人文”的思想观念使得教师的积极性不高当前,因为人才培养高产出和高专长的特殊性,以及较短的培养时间,高职院校普遍存在不重视人文类学科的状况,侧重专业学科建设,处于边缘状态的人文学科很少得到院校的扶持,造成人文类教师思想懈怠、谋求专业发展的动力不足。根据教育部“高职高专教师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课题组的调查结果,目前高职院校教师的人文素质教育意识总体上较强,但是,部分教师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13%的教师不关心“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话题和最新进展”;20%的教师在遇到人文教育方面不懂的问题时,不会主动寻找资料直至弄懂,只有20%表示“肯定会”、60%表示“有时会”;尤其是工科类高职院校只有13%的教师比较了解文学、艺术等人文类知识,57%的教师只是一般性了解,40%的教师很少了解。
    (三)高职生人文知识水平的差距较大有研究者认为,与普通高校的学生相比,高职生的差距不仅体现在学习能力方面,更体现在认知水平上。虽然高职学生具备乐观向上、富有个性、善于表现、渴望成功等个性特点,但是欠缺人文素养导致他们不善与人相处、观念偏激。一些高职生自认为没有考上好大学,而放弃了除专业课以外的公共课,更不会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和社会实践。这种心态势必导致高职生不能主动阅读中外文学名著、学习哲学智慧、领略艺术高雅,不能以正确的心态接受人文教育的熏陶,从而濡染人文情怀、提升人文境界。
    三、高职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提升途径
    (一)专业实践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通识教育”。当前,许多普通高等院校实施“2+2”模式,即前两年主要是通识学习,后两年是专业教育,保证了人文素质教育的充足时间。高职院校主要采取“2+1”或“2.5+0.5”模式,由于理论学习的任务重加上大量的实践教育,如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高职院校没有设置更多的通识教育课程。因此,高职院校可以在专业实践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领会人文精神,再借助课外的隐性教育引导学生掌握更多的人文知识,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质,而且切合高职院校的人文教育之路。
    (二)围绕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开展人文素质教育企业对员工最基本的要求是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这些正是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从用人单位的评价表中可以看出,高职生在这两个方面的表现差强人意,表现为工作不踏实、拈轻怕重;不能正确面对领导的批评;做事不安分、工作时间短,跳槽频繁等。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多开设与工作岗位紧密相关的法律、诚信、责任等课程。
    (三)企业文化融入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企业文化”指企业为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而形成、被组织成员认为有效而共享,并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和认知。企业文化集中体现出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主张,以及由此产生的组织行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在追求价值利益过程中,通过放大价值打造企业团队信仰的无形力量。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可以纳入企业文化的相关知识,并结合订单培养模式,将企业文化的内容分解在教学内容中,使学生在日常教学中能够接触和深入学习企业文化,有助于他们树立企业认同感和培养敬业精神。(四)借助校园文化活动培养高职生的人文素养很多高职院校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能够弥补人文教育不足的学习需求。如,心理讲座、演艺比赛、挑战杯比赛、创业计划大赛、模拟招聘等,学生可以在活动中提升人文素质。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的“日行一善,成就一生”主题教育活动已成为该校的品牌活动,活动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把未来发展必备的各种素质体现在每一天的言行和善举之中,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语言和行为习惯,进而勤奋学习,以推进良好校风的形成和校园文化建设的示范。
    综上所述,人文素质培养不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高职院校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
参考文献
[1]袁玉红.试论人文素质在职业教育中的缺失与培育[J].教育与职业,2007,(7).
[2]高永会.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3]刘晓明.人文教育与高职培养目标[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3,(2).
[4]张鸿秋,高丽梅.高职高专教师人文素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
[5]黄国辉,程建伟.90后大学生主题教育活动品牌打造与创新[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上一篇:基于心流体验下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研究 下一篇:多维互动教学法在“证券投资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相关文章推荐

  • 应用型本科院校开设人文素质类选修课的必要性
  • 素质教育视野下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实践路径研
  • 论文发表参考:互联网时代下高校信息素质教育
  • 倡导人文服务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 民俗文化对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功能探究
  • 学术兴趣学术乐趣学术志趣—对高校人文社会科
  • 以人本理念促进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发展
  • 大学生道德教育重在以人文关怀为主导
  • 高职生互联网信贷的分析与引导
  • 高校辅导员人文关怀能力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
  • 《失乐园》的宗教性和人文性特色分析
  • 试论济慈美学观中的人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