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论文欣赏 >

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载体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2017-10-10    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作者:何妍 杨烬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內核,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是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在面临价值取向一元论和多元化的辩证关系时,需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主渠道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以引导,利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和谐社会的建设以及“中国梦”的实现,也有利于大学生自我价值观的形成。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6-0070-03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于意识形态范畴,也就是在总结社会主义实践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能够有效确保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上体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质;通过政府行动、法律法规来推动;同时它体现了时代精神和人文精神,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社会多元价值观竞争中脱颖而出。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制度层面概括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位一体”的科学内涵。从国家层面来看,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精神和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和现实要求;从社会层面来看,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个人层面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必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关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核心价值观的倡导,是有机统一的整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核心价值观的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规定了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而大学生又将是未来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课堂载体,有利于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领悟;有利于他们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有利于他们自身价值观的形成。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1.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阵地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主渠道,也是培育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导致青少年的价值取向的多元化,青年面临的选择很多,关键是要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选择。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有多种渠道,如果要其培育效果得到保证,我们就必须把握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一门基础课,其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其内在一致性,所以在进行课本知识传授时也就对大学生进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2.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实践教学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重要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实践教学是理论课教学的延续,所以实践活动都针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首先,最简单的就是教师在课堂放录像,然后根据内容组织学生讨论概括,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考察红色旅游基地、对各种现实问题进行社会调查、组织进行社区服务等实践教学形式,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际相结合,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自己生活的信条,这样就会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平民化”,从而学生也能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引起内心的共鸣。最后,可以利用寒暑假的时间,让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到社会、企业、工厂进行生活锻炼与调查研究,让学生全面了解国情、社情,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体验、感悟、树立并坚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实践教学用生动、形象、直接的方式教学,使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效果达到最大化。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核心价值观培育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政治理论课被边缘化,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缺乏影响力与感召力 
  改革开放,使我国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出现了急功近利的思想,受实用主义、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所有的科技文化成果都被指标化、量化。而思想品德、政治素养等隐形的资产没办法量化、指标化,所以被学生否定。也使得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反感,不愿意学。而且,在实用主义思潮的盛行下,学校的学生一直奔走在考证的道路上,他们尽可能地多拿证书,以便求职的时候能多一些筹码,工资能高点。在这种环境下,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就陷入了危机。在学校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也一定程度上被边缘化。首先,教学安排边缘化。学校对其重视不够,总认为只是公共课,学生不听不重要,所以课时安排不合理;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任课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不精,有些是学生辅导员临时授课,没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时效性不强,更不能吸引学生。另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边缘化。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外各种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交织渗透,国内的价值取向也趋向多元化,这更使思想政治理论课陷入了困境。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不被重视以及时效性的缺失使得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缺少认同感,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没有了影响力与感召力。 
  2.课堂内容枯燥,欠缺深厚的文化底蕴,没有与时俱进,缺乏认同感 
  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众人眼中一直就是刻板、严肃的理论课。其体系与内容与初中、高中、大学课本知识都有重复。不断重复的内容,缺乏新鲜感,而且课堂采用的一直是枯燥的教条与灌输,这使得课堂内容没有活力也没有历史厚重感。同时,课本内容官方化,类似政府文件,对于学生而言难以接受。课本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不是很大,所以在课堂上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时缺乏认同感。 
  3.课堂形式单一,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凸显,阻碍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目前公共课教学组织方面,普遍采取大班教学,一般都是在一二百人。老师上课如同作报告,不仅师生互动难以开展,就连课堂秩序也难以维持。思想政治理论课属于理论方面的教学,理论来源于实践也可以去指导实践。但其课堂形式只是单一的理论灌输,没有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也没有围绕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疑点,老师都是从上课开始讲授到下课结束。在教育实践中,老师没有做到因材施教,而是采用“一刀切”的方法;在教育方式上,老師也是重灌输、轻实践,重言传、轻身教。由此思想政治教育导致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凸显,不能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学生不能自主学习时,对这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就会降低,在课堂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讲也会受到阻碍。
四、思想政治理论课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途径 
  1.找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定位,明确其地位,深入研究其规律,走出边缘化的困境 
  我国高校普遍开设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党的指导思想和执政理念在高校的传播,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阵地,是培养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涉及到上层意识形态领域,所以我们应对其准确地进行定位。首先,国家和学校要重视,国家和政府不断在文件上宣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同时也要在实际行动上支持,对学校的教师组织专业培训,提高教师自身的政治素养;学校还要想方设法对思想政治理论的授课形式进行改革,不能用政治宣传代替思想政治教育。学校也要合理安排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时间,不能就安排在零散、周末、晚上等学生效率不高的时间段。其次,我国一直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党和国家一直宣扬的思想方针与政策也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就是与马克思主义的继承然后在其基础上进行的创新。在当今实用主义与功利主义盛行的背景下,我们要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这个主线,打破西方的思想渗透,用社会主義核心价值观引领时代潮流。 
  2.充分挖掘提炼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将其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使课堂内容具有深刻的内涵,增强认同感 
  思想政治理论课陷入困境的另一个原因是内容枯燥,不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此,我们可以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内容进行创新。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中,都融人了民主、法治、自由等现代文明成果,但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却还不够。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主要就是儒学精髓,儒家思想博大精深,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儒学说到底也是一种做人的信仰,而思想政治理论课也是在育人。我们在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同时,融入仁爱、和谐、责任、自强等儒学精华进行综合创新,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实现从文本到现实,又从现实到文本的互动;从抽象到具体,从具体到抽象的互动。这样增强课堂的历史厚重感,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更加深刻,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也能结合儒学精华,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学生们会更加容易接受。同时,在挖掘提炼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要敞开胸怀接受世界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取其精华,为我所用,赋予新的时代特征和深刻的内涵。 
  3.以人为本,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实现从文本到现实,又由现实到文本的互动,多途径多方式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格拉就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重视人的自我价值;胡锦涛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中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这说明了人之为人的精神的重要性。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一刀切”的情况,学校可以在“小班化”教学中开展有益的尝试,关心每个学生关心的、需要的,一切从学生出发,把学生的世界还给学生自己,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从受教育者的实际出发,尊重差异,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接受打开便捷通道。另外,课堂教学应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没有让受教育者通过参与社会活动及交往去形成自己的思想观念,只能暂时改变人们思想行为的外部表现,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一直重视课堂教学而忽略社会实践,思想政治理论课也不例外,由于现有教学条件的限制,实践教学一直没有被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也为实践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学内容中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实现从文本到现实、又从现实到文本的互动,多途径、多方式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上一篇: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流浪儿童”文学浅析 下一篇:地方考古资源在考古学教学实践中的融合
相关文章推荐

  • 论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及创新策略
  • 微博、微信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分析
  • 应然与实然: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环节探析
  • 浅谈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课与“工匠精神”的融
  • 新时代下红军长征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价值探
  • 高校青年志愿服务活动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探索
  • 提升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策略
  • 新形势下企业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的改进
  • 新课标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如何对学生进行学习评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机制创新
  •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载
  • 习近平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观的维度探析
  • “互联网+”:让思政理论课活起来
  • 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 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会计信息管理专业课程协同育
  • 论文发表参考:自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