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论文欣赏 >

“实践育人”视域下职业学校学生素养培育实践


2018-05-07    来源: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杨劲平

摘 要 职业学校学生素养培育重要而迫切。“实践育人”契合职业学校学生素养培育的内在要求,能够有效增强培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以“实践育人”理念关照学生素养培育,在校企深度合作的基础上构建“四我·五位·7S”育人模式,取得了较好实效。 
  关键词 实践育人;职业学校;学生素养;育人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7)35-0064-04 
  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职业院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全面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1]。在2016年3月举行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作为我国未来工匠主力的职业学校学生,素养培育迫在眉睫。在审视职业学校学生素养培育现状的基础上,以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无锡机电高职”)为例,探究“实践育人”视域下职业学校学生的素养培育问题。 
  一、职业学校学生素养培育的内涵与现存问题 
  (一)职业学校学生素养培育的内涵 
  素养即素质、修养。职业学校学生素养是指职业学校学生应具备的品格和能力,涵括职业学校学生“核心素养”“技术素养”“职业素养”等。根据英国著名物理化学家和思想家波兰尼的知识分类,职业学校教育教学中的技术技能与理论知识归属于“显性知识”,而素养则近于“缄默知识”。素养培育既是显性工作工程中的知识习得,也是隐性工作过程里的经验积累,往往需要较长时期。职业学校学生素养培育的本质是职业教育的素质教育,是职业学校在立德树人的指导思想下,通过课程、活动、平台等教育教学载体,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围绕“学校学生”与“准职业人”双重身份全面提升素养的教育活动。 
  把握职业学校学生素养培育内涵,首先要理顺学生素养与学生核心能力的关系。核心能力也称为关键能力,主要是指学生在专业技能以外、能够迁移的能力,如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等。相较于学生核心能力,学生素养的内涵更丰富。职业学校学生素养,除包括核心能力的核心素养外,还应包括与其专业密切相关的技术素养等。以机电专业学生为例,其素养除核心素养外还应包括其技術知识、技术能力和相关专业意识等。而学生素养培育也不同于学生能力培养,前者需要更长期的积累内化。 
  把握职业学校学生素养培育内涵,还应理顺学生素养与学生职业素质的关系。职业素质是劳动者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等方面了解与适应社会职业的综合体现。经多次专业调研,发现企业希望聘用既有适用的专业技能,又能遵章守纪、吃苦耐劳、善于学习与团队合作,并具有安全环保等专业意识的毕业生。这些企业对学校学生未来职业素质的期待,正是学校学生素养培育的重要内容。学生素养培育的效能高低决定着学生未来职业素质的优劣。当然,在职业学校学生素养培育中,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培养也是其重要内容。 
  (二)职业学校学生素养培育的现存问题 
  目前,职业院校学生素养培育现状不容乐观[2]。以无锡机电高职素养培育实践之前的情况为例,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第一,培育重视度不够。学校对学生素养培育缺少顶层设计,不能有效对接行业企业的用人需求。很多老师将学生素养培育等同于德育,觉得素养培育就是培养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部分专业课教师则认为职业学校学生只需学好专业技术、成功就业就好。第二,培育系统性不强。素养培育零打碎敲、不成系统,也没有彰显专业特色,影响培育效能的提升。学校低年级碎片式的日常习惯养成教育和高年级匆匆开始的职业素养教育彼此没有衔接融合。课程上,校企合作探索主要集中于对教材内容进行增补,围绕学生素养培育而对教材进行有意识地二次开发或编制校本教材的很少。教学上,部分教师出现了围绕学生考证和技能大赛进行“职业教育式”应试教育的倾向;而素养培育上外部规范较多,触及学生心灵成长较少;学生社团、职业见习等活动目标不够明晰,没有充分发挥其作为隐性课程的重要育人作用。第三,培育成效不显著。没有配套适切的评价标准体系,对学生素养考核缺乏相应制度与方法。学生素养培育的管理自然生成较多,科学的系统设计与有效的过程管理较少,学生整体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通过对现状进行审视分析,可以发现职业学校学生素养培育的难点主要在于理念、资源和机制。第一,培育理念要更新。要坚持以人为本,联合产业、行业、企业乃至学生家庭、社区形成合力,关注呵护学生的生命成长与素养养成,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身素养的建构培育。第二,培育资源待丰富。要融合、整合既有资源,并加强实践研究,在积淀与思考中摸索职业学校学生素养培育接地气、可操作、可推广的模式和规律。要把培育空间由课堂教学延伸至学生的生活这一更为广阔的教育天地;要把培育内容由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拓展成与专业高度相关的技术素养、职业素养与核心素养并行发展。第三,培育机制需完善。要从学校层面做好素养培育顶层设计,构建清晰具体的职业学校学生素养培育评价体系,使素养不仅可感知、学习,更可践行、检测。同时,构建相关机制条件为素养培育保驾护航。 
  二、“实践育人”是提升职业学校学生素养培育效能的有效途径 
  (一)“实践育人”在职业学校学生素养培育中的优势 
  “实践育人”深度契合职业学校学生素养培育的内在要求。首先,素养依托特定情境存在,仅靠原有课程教学难以完成。学校要通过构建情境有意识地引导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行业、产业、企业及社会所需素养。以机电专业为例,学生需要具有的规范、环保等素养与机电类生产情境中的实践息息相关。其次,职业学校学生从总体上说在理论学习上要比普通中学、高校学生能力稍弱。结合职业学校特点,借助实践与体验,在校企深度合作中构建丰富的实践活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提升学生的素质与修养。 
  “实践育人”能够有效缓解职业学校学生素养培育的瓶颈。第一,“实践育人”要求多方协同育人,这为职业学校学生素养培育明晰内涵、丰富资源提供了可能。企业、行业、产业等育人主体的介入让职业学校学生素养培育不再是职业院校这一人才培养供给侧的闭门造车。“接地气”的素养培育内容既能有效丰富职业学校原有育人方式与资源,也将提升素养培育对于学生及其家庭的吸引力。第二,“实践育人”高度重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这为提升职业学校学生素养培育效能提供了可能。职业学校学生素养培育是一个复杂过程,既需要教育者的精心培育、教育环境的有效熏陶,更需要学生作为个体的自我修炼。
(二)职业学校实践育人的内涵与外延 
  根据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人不仅借助实践改变客观物质世界,而且通过实践不断地改造自身内在世界。学校的教育活动旨在改变人的内在世界,实践性是其本质属性之一[3]。“实践育人”顾名思义即指在实践中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在职业学校进行“实践育人”,即是职业学校在职业教育的深化改革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有意识地组织引导学生参与校内外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符合其身心特点、利于其发展的实践中体验成长要求,进而改变学生内在世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教育活动。职业学校实践育人是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的统一,既包括重视实践的职业教育理念,也包括践行这一理念的职业教育实践,如相应的专业课程、校内外活动、教育方式方法等。 
  综合性、体验性是“实践育人”的突出特点。综合复杂的实践多方位考量、锤炼着学生的能力、态度与素质。学生在实践中通过体验提升认识、进而领悟践行。在实践中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是获得育人实效的前提。而构建聚合多方协同育人的系统性、发挥实践主体作用的主体性、共同参与动态发展的动态性则是“实践育人”要获得实效应遵循的原则。职业学校的实践育人,基于校企合作,致力于优秀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凸显着鲜明的专业特色。 
  三、“实践育人”视域下职业学校学生素养培育探索 
  (一)坚持实践育人理念,产教融合做好职校学生素养培育的顶层设计 
  职业学校学生素养培育要真正接轨行业企业要求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首先要根据专业及岗位的实际要求做好学生素养培育要素和体系的规划。学校要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构建学生素养培育的校企共同体,做好学生素养培育的顶层设计,吸纳以往人才培养里被忽视而在企业生产中却极为重要的一些素养元素融入到育人目标之中。第二,职业学校的教学要进一步回归教育性目的,结合“互联网+”的时代背景,注意教育教学方式对学生性格形成的影响。人才培养在内容上应从功利性的技能培养走向全面性的素养养成,在方式上由从封闭型的课堂教学走向开放式的实践育人,同时关照学生心境,注重激发学生内生动力。 
  无锡机电高职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了一条较为有效的路径:将素养培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的整体架构,依托学校专业指导委员会,集结无锡机电、电子等百余家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调研商讨机电、自动化、电信等相关专业学生所需素养,汇总凝练并最终形成包括“科学”“人文”“健康”三大基础素养和“规范”“安全”“环保”“质量”“责任”“创新”等六大专业素养,并围绕六大素养开展校企合作,重构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同时,依托“现代学徒制”试点等校企深度合作项目,积极推进学生素养培育实践,在补偿学生以往素质缺失、服务学生现实生命成长、奠基学生未来生涯发展中,实现由知识技能的“教”向立德樹人的“育”的转变。 
  (二)创新实践育人路径,行知合一推进职校学生素养培育的全面落地 
  素养养成的关键在于有效促使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化。没有持续的培育、渐变的积累就不可能有学生素养的持续成长。陶行知先生说“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4]。职业学校学生素养培育必须立足职业学校实际情况,全面融入学生生活,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构建职业学校学生素养提升多维平台,并通过配套评价体系给予学生体验和反思机会,实现学生技术技能与心灵成长双提升。无锡机电高职在教育教学中,突破原有与普通教育、基础教育相似的学科教育教学范式,尝试构建以实践育人为核心、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的“四我·五位·7S”素养养成体系[5],建设了学生素养养成的良好生态。 
  1.“四我”引领:素养要求明晰化,激发学生成长内动力 
  面对职业学校学生实际情况,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要求,在校企深度合作培育人才中进一步明晰学生素养要求。学校提出“我优秀,我能行,我负责,我帮你”的“四我”理念,从价值层面对学生成长进行校本规范与引领。“我优秀,我能行”,既是学生成长目标的树立,也是学生成长必要的自信、自尊等心理基础的夯实,着力引导学生形成积极阳光的心态。“我负责”意在提升学生责任意识;“我帮你”侧重奉献精神、团队精神等塑造,使学生“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四我”理念简单明了,既纠偏匡误,又培育创生,旨在锤炼学生的“知、情、意、行”。 
  2.“五位”育人:素养培育生活化,构建素养学习训练场 
  价值引领只有融入学生生活才能获得真正的生命力。学校根据学生年级特点,通过“学位、工位、餐位、寝位、岗位”五位,有序多级地搭建校企深度合作育人平台,将素养养成贯穿学生职校学习生活全程,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全面纳入学校实践育人的视域。围绕学生素养培育,校企合作重构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显性课程以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为主,其中,数学、语文、体育等通识课程的教学突出“科学”“人文”“健康”三大基本素养;专业课程则围绕“规范”“安全”“责任”等六大专业素养,按“专业群平台课程”“专业群核心课程”“专业实践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四个模块构成层进结构。隐性课程分为社团活动、职业活动、技艺交流等类型,其中,社团活动聚焦学生基本素养养成,职业活动和技艺交流则侧重专业素养提升。 
  3.“7S”管理:素养标准可视化,提升素养培育体验性 
  7S是源自现代企业的一种管理方式,包括整理、整顿、清扫、安全、节约等七要素。学校在借鉴企业7S管理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将其与学校学生“五位”相融合,先后形成并实施了“学位”“工位”等五位的7S管理实施办法,使学生素养培育进一步细化、具体化。学校五年制高职学生素养培育中,前三年侧重素养的感知、体验;后两年侧重素养的内化、践行。通过每天早中晚三次累计40分钟的7S管理,学校为学生提供“整理”“整顿”“安全”“节约”等综合职业素养实践试炼的契机,并将之与学生学期考核评优有机结合,使原先属于缄默知识的素养进一步显性化。学生通过参与7S活动感知、体验素养内涵,理解、践行素养要求。“可知、可说、可学、可行”的7S评价标准为学生素养养成树立了明确标杆,学生参照7S要求不断反思实践,有效助推了其素养培育质量的持续提升。 
  (三)优化实践育人机制,协同发力确保职校学生素养培育的有效实施 
  为使学生素养培育卓有成效,学校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保障机制,通过协同发力推进学校组织、师资与文化等建设,确保学生素养培育有效实施。校企深度合作是职业学校实践育人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对职业学校学生基础素养、专业素养等内化培育提出了现实要求,也为职业学校学生了解、参与社会的实践提供了条件支持[6]。学校建立校企长效育人机制,设立校长挂帅的“四我·五位·7S”管理委员会负责学生素养培育管理。学校还专门编印了学生素养养成教育读本《文明礼仪》和《“位”“我”喝彩:让优秀成为习惯》。图文并茂的校本教材寓教于乐,有效激发了学生个体对于素养培育的兴趣。在师资上,学校积极推进“教师素质全员提升”“名教师培养”等“六大工程”,造就了一支德技双馨的专业化教师队伍。围绕学生素养培育,学校将优秀企业文化、行业文化和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建设中,全面营造与学生素养培育同频共振的立体化文化场域,为学生成长提供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 
  参 考 文 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国发[2014]19号,2014-06-24. 
  [2]刘兰明,陈蕊花.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模型的构建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3):62-65. 
  [3]吴亚玲.实践育人理念的哲学分析[J].现代大学教育,2010(1):13-17. 
  [4]董宝良.陶行知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390. 
  [5]王稼伟,曾海娟.“四我五位一体、7S训练日常推进”育人模式的实践探索[J].江苏教育研究,2013(12):59-61. 
  [6]宋建军.实践育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必由之路[J].职教通讯,2013(2):14-16.
上一篇:基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双核共振”高职育人理念 下一篇:高职思政课培养学生职业精神的途径探索
相关文章推荐

  • “乔哈里窗”视域下高校学生宿舍共同愿景构建
  • 混合式学习视域下的网络核心课程学习空间研究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机制创新
  • “续理论”视域下如何提高应用型高校外教口语
  • 共享医院的制度规范:功能视域下的法经济学分
  • 基于民商法视域的商事信用法律制度构建
  • “中国梦”视域下以党建促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
  • “一带一路”视域下丹噶尔古城旅游资源开发SW
  •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视域下的大学生网络道德教
  • 媒体融合视域下网络热点新闻在高校思政教育中
  • 家庭功能重塑视域下我国社会救助立法的完善
  • ESA视域下交互式多媒体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构
  • 人物·意象·结构——神话原型批评视域下的《
  • 政治文化视域下的基层公务员管理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的理论视域
  • 法治思维视域下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路径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