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论文欣赏 >

镜像理论与柏拉图理论对动画创制的融合规训


2018-05-16    来源:电影评介    作者:王旭

动画创制最吸引观众并最不可或缺的就是内置于其中的无尽想象。而纵观所有成功的动画创制,其秘诀则在于无尽想象与性别表达的动态平衡。而想象同时亦是雅克·拉康与柏拉图的一种对于他者感性形象的共性表达。这种共性表达将观察者对于他者的感性印象,最终映现为一种劳拉·穆尔维理论视域下的视觉快感式的动画性别表达。之所以要在研究动画创制的过程中,引入拉康与柏拉图的理性与感性的性别表达,其根本原因在于动画本身所存在的问题:无论是欧美动画、日本动画,亦或中国动画,在其创制的整个架构之中都不可或缺同时又失衡表达着一种差异化的性别关系,尤其是中国动画作品中的性别表达更是如此。 
  一、 拉康理论对动画创制中性别表达的影响 
  (一)拉康镜像说对动画性别表达的反鉴 
  动画作为一种抽象表达的艺术创制、艺术手段、艺术形式,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角色表情弱化、角色关系表现弱化、世界观与社会构成表达弱化等问题。从拉康的镜像理论观察性别表达,性别的深层意蕴在于一种变动中的性别意识以及变动中的性别意识对于传统的尊体意识的解构。同时,无法忽视的是性别的常态与癫狂的价值错位式的表达与齐泽克的中国式镜像的他者文化意象等,在性别表达层面上亦有着潜移默化的相同之处,亦因此而对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带来了基于性别表达的根深蒂固的理论影响。并且,这种相通性亦为拉康镜像说与齐泽克的透过想象的规训,共同形成了一种足以强化动画创制中性别表达的指引,客观而言,拉康的镜像说对于动画创制性别表达的强化,亦由这种形而上性而成为了一种对于动画本体幻境的精神世界的反鉴。[1] 
  (二)拉康主体理论对动画性别表达的规训 
  从动画创制的视角而言,弗洛伊德传统的无意识建构已经成为动画创制的历史陈遗,而基于视觉控制、视觉权力、视觉架构的性别表达等,则开始在拉康理论的支撑之下为动画创制开启了新的篇章。动画作品中的角色有着多重的身份,既可以成为观看他者的主体,又可以成为被主体观看着的他者。而掌控视觉控制、权力、架构的工作则交由动画创制者,针对不同性别的观众,为其带来其所期待的性别表达视角,才能够在动画创制的过程中令动画作品中的角色获得他者的强烈认同;同时,更令观众由他者认同的移情沉浸过程之中,实现由他者过渡至本体的隐性的自我认同。由此可见,拉康理论的这种让渡,为动画创制的进一步实现性别表达的无极拓展,提供了更为主动性的操纵视角。由各个角色视角、客观事物视角等内视角以及观众等外部视角共同建构成了一种性别表达的纵横时空。这种纵横时空更为动画创制中的性别表达提供了一种透过借助外界映像,借以实现动画作品中刻画人物所需的实现自我心理的超现实的虚拟认知。这种动画性别表达以其形而上的共性超验与共性经验而为动画创制形成了形而上的规训。 
  (三)拉康欲望理论对动画性别表达的逻辑升华 
  在人类感知情绪的能量层级梯度之中,欲望处于极高的能量层级梯度;其在介入、牵系、引导情绪方面有着非常强大的作用。在动画创制过程中,充分理解并运用欲望理论将起到事半功倍的表达效用。与柏拉图有所不同的是,拉康视域下的基于性别本原的欲望升华理论更具有理性论衡价值。拉康更加理性地由形而上的视角,将性别表达进行了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擘分。这种擘分既为拉康理论带来了理性的超越,又为性别表达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足以进入自由王国的架构、解构、建构的基础,主体、自我、他者这三重主体与三种敏感释出与表达状态,由三重表达牵系起来一种欲望关联。这种欲望关联亦与朱迪斯·巴特勒的后现代性别理论中的性别实体、性别固化、性别社会等有着动态本质性关照,而这恰恰是动画性别表达中,最无法回避的一种根本性的欲望属性,同时,这种欲望属性决定着动画作品所能够表达的性向与所吸引的人群。由此可见,拉康的欲望理论,成为一种令其回归性别魅力根性的欲望逻辑。 
  二、 柏拉图理论对动画创制中性别表达的影响 
  (一)爱与美的性别表达 
  传统视域将柏拉图错误地识解为一种僵死的理论型,这是对于柏拉图未能彻解的一种谬误。柏拉图理论中的三大标志命题不仅开启了文艺发展的束缚,而且更开启了整个人类以艺术道路探索真理的未来。柏拉图理论中的结构、义理、修辞等,对于动画性别表达有着由表象与具象向形而上升华的重要影响性。首先,柏拉图以其三大著名的朴素命题而解构的古希腊的神话,并将古希腊遥不可及的神话中的元素一一重构为现实中的爱与美两大基本组成。而这两大基本组成,无论是爱亦或是美,都与性别表达有着同体同观同的一体性,同时,亦有着以美为对象,以爱为标的的自我寻觅、自我救赎、自我回归。并且,柏拉图的这种爱与美的分擘与融合,更将爱的凭附、爱的执迷、爱的狂热,透过回归达致了由爱而美的本体性释放,以及由美而爱形诸于动画创制的他者释出,而这种爱与美的分擘与融合,显然为动画性别表达带来了形而上的美的更加进阶的识解与爱的更高尚的升华。 
  (二)柏拉图感性基础上沟通的性别间性表达 
  与拉康有所不同的是,柏拉图理论中的性别表达更为集中于感性的表现上。在柏拉图的思想意识之中,性别表达有着至美性、至善性、至真性,甚至还有着强调性别表达与自然融合的倾向。这种向自然的感性融合在动画创制过程中,能够更加强化动画作品中的性别所萌发的情爱意识,并且更能够促动情爱意识的弥漫与发散。这种性别表达为动画创制带来了极大的启迪,而且,这种向自然融合的性别表达,亦进一步发展了柏拉图的更加世俗化性别表达的升华。虽然其被学界普遍误读为一种过度世俗化的不相干谬误,但是,对于动画创制而言,却为强化性别表达带来了重要的嬗变要素。柏拉图这种世俗化的性别表达更能够凸显其感性的源于社會回馈社会的崇高反馈式指导价值,而其不相干逻辑,反而在其他更加理性理论不断架空社会实践的同时,为性别表达的社会化实践的回归带来了既可由空想介入,又能够以世俗居间,同时更能够由形而上的理性成为二者的间性,并左右逢源的沟通着世俗、道德、社会三者的足以为未来动画创制所师法的性别表达的形而上的依托。[2]
(三)柏拉图的性别精神微妙差异化的性别表达 
  鲜为人知的是,柏拉图的性别表达与其思想和主义,三者均同样值得推崇,其绝大多数语录即是关于性别表达的诠解。柏拉图的理想型的形而上的性别表达建构于其对于性别表达的感性认知基础之上,因此,其唯心主义更具客观性,其承上启下的性别表达以二元对立的不相干性为性别的二元性与二分法带来了更加切近的剖析途径。柏拉图的由形而神,由神而灵的性别表达,是性别表达中最值得提炼与升华的部分,而其来源则显然是性别表达的世俗社会实践。柏拉图的这种性别表达为动画创制树立了一种主体性别精神的、隐显、扬抑、贬损相关的微妙差异性表达,并由此而建立起了一种动画的性别逻辑,柏拉图的性别敏感的性別逻辑最终亦成功地升华为一种足以规训动画创制,并令其最终回归到魅力根性的性别表达。[3] 
  三、 拉康与柏拉图理论共性对动画性别表达的融合影响 
  (一)对动画性别表达融和性实践关照 
  拉康与柏拉图理论的根本共性,首先即在于二者均有着透过哲学向社会与生活进行双向通融与双向规训的客观存在维度。在二者的不同通融之中,蕴含着二者对于性别的介引,拉康的更显理智之爱与柏拉图的更显感性之爱,恰恰预留了双向通融规训的隐性传递可能。拉康的理性与柏拉图的感性恰恰在此交汇,而后又从此一者向形而上升华,一者向平行维度延伸,从而在理性与感性的性别表达中带来了一种差异性的张力。这种张力为动画创制带来了不可或缺的张力建构机制。柏拉图的基于身心体认关系的理论与拉康的基于镜像体认的理论,二者在性别表达方面有着不谋而合的隐性融合性;同时,拉康的基于性别表达的理论性为柏拉图提供了抽象性,而柏拉图的基于性别表达的形而上的通感性则为拉康提供了诠解性。由此可见,二者在形而上的交互上具有天然的融合性、融通性、融汇性。众所周知,动画创制最难之处即在于其表象与具象先天获得性被弱化之后的魅力表达,而拉康与柏拉图的这种深度融合则为动画魅力的表达提供了一种能够视通理性与感性、理论与实践关照。 
  (二)对动画性别表达融和性社会参照 
  从动画作品对于社会化中的性别表达加以切近观察,则可清晰地看到,动画中所映现的性别表达,实际上以其中所蕴含着的多元化的爱的表达而潜移默化地控制着整部动画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然而,我们却不无遗憾地看到,甚少动画创制者会以由理论指导实践的技法,进行基于性别表达的动画创制,更遑论深刻探究拉康与柏拉图二元对立不相干理论与三重主体理论的意涵。拉康的主体、自我、他者三重主体以三种差别化敏感释出与性别表达状态,从而牵系起三重欲望的性别表达关联,拉康与柏拉图二者所交织起来的基于性别表达的魅力加成模式,在二元对立不相干解构与三重主体欲望牵系关联的深度融合之下,其个性主体的塑造、自我本体的改造、他者客体的营造等,能够对动画创制带来一种更加清晰地透过性别表达激活动画系统性表达的参照;又能够对整个社会氛围场系起着一种由构成物所渐进的参照作用。而拉康与柏拉图二者的融合与转化,恰恰在于性别敏感表达的一念牵系,同时,更是一种由性别表达所支撑着的人类社会艺术化的魅力的形而上表达。[4] 
  (三)对动画性别表达形而上规训的融和映照 
  柏拉图的由性别敏感而性别逻辑与拉康的由欲望理论而欲望逻辑,二者构成了一种张弛有度的性别逻辑与欲望逻辑的共性表达。人类的最高活动绝非传统认知下的经济与政治,而是处于绝对形而上地位的哲学。因为哲学对于经济和政治均提供了进可升华,退可实践的形而上层级的方法论设计。这种方法论设计在层级上协调了经济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并且,极大地化解了经济与政治之间的矛盾与张力,而这也恰恰是以文化、社会、实践等为代表的影视艺术表达作用于人类世俗社会带来了一种更加高级的性表达。拉康与柏拉图理论共性对于动画创制性别表达的影响,远高于福柯与巴特勒所支撑的酷儿理论的影响,尤其是拉康与柏拉图二者在形而上理论层面上的深度融合,则更佳地发挥了其各自的对于动画性别的话语规训。[5] 
  结语 
  任何动画作品无分创制表达种类、无分国界、无分时空,均需要一种对于动画中弱表情表现、弱人物表演、弱角色联想等的魅力强化。这种魅力强化事实上已经成为决定动画创制未来发展的关键。而拉康与柏拉图的相关理论及其融合共性表现,则为这种不可或缺的魅力强化带来了理性、感性、抽象等的全方位的支撑,尤其是其中的形而上的支撑更是为动画创制过程中实现视觉快感带来了不可或缺的性别表达的模因。实际上,恰恰是这种哲学共性,才牵系起了一种中国哲学意义上的“人道之纲”,这种“人道之纲”在动画创制中的恰如其分的应用终将为未来动画创制带来一种“乘舆之鉴”的正确示范。 
  参考文献: 
  [1]王佳文.柏拉图对话中的爱与智慧——以《会饮》为中心的考察[J].汉字文化,2017(21):79-82. 
  [2]姜月婵.从雅克·拉康镜像理论视角解读《盆栽女人》中华裔女性的文化认同[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7(9):62-64. 
  [3]唐敏,唐小林.一场远未结束的论辩:再论镜像符号及其对自我的建构方式[J].符号与传媒,2017(2):193-204. 
  [4]林志猛.柏拉图《会饮》论喜剧诗人的爱欲观[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35(3):21-27. 
  [5]衡学民.从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看男性自我意识的发展——以《在细雨中呼喊》与《向苍天呼吁》为例[J].学习与探索,2016(12):143-148.
上一篇:《至爱梵高·星空之谜》:后现代技术与油画艺术的融合探析 下一篇:东方魅力:《大鱼海棠》的美学风格与艺术意蕴探索
相关文章推荐

  • 新时代下红军长征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价值探
  • 挑战者号发射失败的灾难性决策的启示
  • “互联网+”:让思政理论课活起来
  • 培育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的路径研究
  • 美国侵权法过失理论初探
  • “续理论”视域下如何提高应用型高校外教口语
  • 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会计信息管理专业课程协同育
  • 浅谈新时期党的全面领导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
  • 论文发表参考: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当代
  • 核心期刊论文:新时代文化自信理论的形成和意
  • 略谈习近平新时代关于民族理论与政策的新发展
  • 习近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深化和发展
  •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的建设重大理论创新成果
  • 和文化:新型政党制度的理论渊源
  • 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时代价值
  • 大数据时代的经济法理念变革与规制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