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论文欣赏 >

根据问卷调查,改进“古生物地史学”课堂教学


2018-05-17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陈松;孙林华

摘 要:为提升“古生物地史学”课堂教学质量,通过问卷调查方法对学生学习态度、专业兴趣、课程认知、教学效果和重难点设置等进行调查。108份有效问卷表明:学生的专业兴趣和认知情况有待进一步提升,应继续加大课堂教学开放力度,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设计时,应重视课程体系的介绍,重新对教学计划及学时分配进行修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问卷调查;古生物地史学;课堂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8)04-0051-03 
  高等教育的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1],课堂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的命脉,它关系到高校能否按照国家的要求培育出合格的高素质人才,关系到高校的发展及生存[2]。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但课堂教学质量因受多种因素影响,存在若干问题。因此课堂教学改革成为研究热点,不少学者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对课堂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剖析,并指出了问题及改革方向[3-5]。 
  “古生物地史学”课是宿州学院地质工程、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在二年级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作为地质科学三大主要分支之一的地球历史科学的主要组成,该课程主要由古生物学和地史学学科组成,在地质类专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6]。在学校转型发展,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成为关键。因此,本论文选择地质工程、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二年级专业基础课“古生物地史学”,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的方法对课堂教学存在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问题解决的方案,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问卷共设计18道问题,发放120份,收回有效问卷108份。调查对象以宿州学院刚刚完成“古生物地史学”课程学习的3年级学生为主,并补充部分4年级学生,其中有效问卷中3年级学生88份,4年级学生20份。本次调查主要涵盖专业认知和兴趣、课程认知基本情况、教学效果评价、课程内容、教和学中存在的问题等几个方面。且所有问卷均为不记名回答,以消除被调查者各种顾虑。调查问卷数据录入Excel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二、结果统计与分析 
  (一)专业认知和兴趣 
  调查发现(表1),在所有108个调查对象中,认为专业课简单的6人,占比5.56%;感觉专业课有点难的49人,占比45.37%,整体表现学生认为专业课难度偏大。而在专业兴趣方面,对专业非常感兴趣或感兴趣的有33人,占比30.56%;对专业不感兴趣或非常讨厌的20人,占比18.52%。在谈到“喜欢学习”这个问题时,选择非常喜欢或喜欢的27人,占比25%;选择不喜欢或非常不喜欢的24人,占比22.2%。可见,在大三、大四这个阶段,虽然有部分同学对专业产生了兴趣,且适应了大学生活和学习,但尚且有大部分同学是无趣的,并且对大学学习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在大一阶段应加强专业兴趣的培养,提升学生的专业认知,并在后续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努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课程认知情况 
  为了解学生对“古生物地史学”课程的认知及了解,设计了3道题目进行调查(见表2)。其中,在课程重要程度方面,有67位同学认为该课程在专业课中是重要或非常重要,占比62.04%;有3名认为该课程不重要,占比2.78%。和其他专业课程相比,认为该课程枯燥或非常枯燥的有23人,占比21.29%;认为不枯燥的31人,占比28.70%。在学习态度上,认真学习或非常认真学习的50人,占比46.30%;不认真的5人,占比4.63%。这反映了学生基本都能够认识到该课程的重要性,并且能够主动学习,且在学习中能够发现一定的乐趣;有少数同学认为该课程学习枯燥。 
  (三)教学效果评价 
  考虑到被调查对象已完成该课程的学习,为了解学生对该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评价教学效果,设计3个问题(见图1)。认为该课程在专业课排名中好或很好的34人,占比31.48%;认为排名不好的8人,占比7.41%。和其他专业课相比,整体学习情况差异不大。认为对该课程体系了解或非常了解的仅18人,占比16.67%;不了解的25人,占比23.15%。而在问到如果再次考试,能够取得什么成绩时,认为能够取得良好以上成绩的36人;占比33.33%;认为不及格的30人,占比27.78%。可见,多数同学认为学习成绩一般,且对该课程体系了解情况较差,表明教学中应提升课程体系和课程框架的介绍。 
  (四)教与学中存在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上,调查结果显示(表3),选择“教师水平有待提升”的5人,占比4.63%;选择“教学方法需要改革”的45人,占比41.67%;选择“教学资源稀缺”的58人,占比53.7%。可见,多数学生认为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资源是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在“古生物地史学”知识获取途径上,有54人选择课堂教学,占比50%;28人选择应付考试复习,占比25.93%;9人选择自学,占比8.33%。在评价“古生物地史学”开放程度时,共设置“非常开放(课堂交流是常态)”、“开放(适当的交流)”、“不够开放(交流太少)”、“不开放(基本没交流)”4个选项,其中选择前两项的65人,占比60.19%;选择不开放的仅5人,占比4.63%。而在缺(逃)课这一问题上,选择经常逃课的为0,偶尔缺课和请过一两次假的38人,占比35.18%;从没缺过课的70人,占比64.82%。整体而言,对“古生物地史学”教学的开放程度评价较好,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进行交流,且逃课或缺课控制情况良好。 
  (五)课程重难点 
  由于《古生物地史学》包括古生物学和地史学两个方面,且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差异较大,故设置问卷调查学生认为的最重要的部分及感兴趣的章节,结果见表4。其中,在课程最重要部分设置中,选择“古生物学部分”的12人,占比11.11%;选择“地层划分与对比”的53人,占比49.07%;选择“地史演化部分”的25人,占比23.15%;选择“地层形成沉积作用”部分的18人,占比16.67%。由于课程教学计划及学时分配等问题,造成《地层划分与对比》占比太大,在以后的教学设计中应当给予调整。在感兴趣章节,同样设置以上四个选项,选择《古生物学》的34人,占比31.48%;选择《地层划分与对比》的21人,占比19.44%;选择《地史演化部分》的38人,占比35.19%;选择《地层形成沉积作用》的15人,占比13.89%。可见,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对古生物学和地史演化历史等内容充满兴趣,但对《地层形成沉积作用》感覺较为枯燥。
三、教學改革途径 
  通过上述调查结果的分析,对学生所反映在专业认知、专业兴趣、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对《古生物地史学》课堂教学和地矿类专业培养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专业意识,提升学生的专业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和前提,但从问卷结果来看,3年级甚至是4年级学生尚有部分学生对专业没有兴趣,甚至产生厌学、逃学心理。通过后期和个别学生访谈可知,产生这个问题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地质学的普及程度不够,多数同学在中学没有对地质学的认识,很多学生认为地质学和地理学为同一学科:二是,接触到地质学后,发现很多新的概念和名词需要重新理解,知识量过大,难记难学。 
  (二)加大课堂教学的开放力度,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虽然在“古生物地史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已经尝试以问题引导和讨论小组的形式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但从问卷结果来看,课堂教学的开放程度仍然不够。开放式课堂教学就是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而从调查结果来看,多数学生对该课程有一定的学习兴趣,并且主要的学习途径还是课堂,因此要加大课堂开放力度,使学生在课堂学到更多的知识。 
  (三)重新调整课堂教学设计和学时安排 
  从“课程重点内容”和“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的调查看,学生感兴趣的《古生物学》不是重要知识点。而对感到非常重要的《地层划分与对比》部分,多数同学没有兴趣。所以要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重新进行教学设计,并对教学学时进行分配,多方面协调课程体系和知识结构,让学生找准重要的知识点,对该知识体系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才能解决调查过程中反映的问题。 
  (四)逐步完善教育教学资源 
  对于学生反映的教学资源存在不足的问题,作为新建本科院校重点专业群,虽然近年来学校和学院加大了投资力度,对实验室和实践教学条件进行了改善,但与传统地矿类院校相比,无论是课程教学资源,还是专业建设底蕴,都存在明显的差距。因此,在以后的学科专业建设中,应当对课程所体现出来的教学资源不足问题逐一解决,不断补充数字化实验室、数字化教学资源等,不断完善多媒体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学校发展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庄玉昆,褚远辉.高校课堂教学问题及改革之道[J].中国高等教育,2013,(07):39-41. 
  〔2〕魏晨明.高校课堂教学质量改革刍议[J].中国成人教育,2012,(14):108-110. 
  〔3〕王志鹏,郭小玉.高校课堂教学质量问题思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6(10):79-80. 
  〔4〕彭美云.大学本科课堂教学中的几个共性问题[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02):162-166. 
  〔5〕朱庆明.高校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0(01):118-120. 
  〔6〕赵秀丽,李守军,王平丽.《古生物地史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01):216-217. 
上一篇:民族地区经济现代化与传统文化间耦合关系分析 下一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的分类及特点
相关文章推荐

  • 大学生党员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特征及引导策略
  • 关于学生使用手机的问卷调查报告
  • 新形势下企业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的改进
  • 新劳动合同法下企业劳务派遣用工的风险与对策
  • 新时代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
  • 法律硕士实践环节的反思与改进
  • 对《共产党宣言》中“共产主义”的重新解读
  • 文学与影视符号学表达
  • 刑罚正当性根据的新思考:报应为主的综合论之
  • “互联网+”时代新型混合教学模式的模糊评价
  • 经济高杠杆是如何形成的
  • 改进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监管方式的思考
  • 资源环境审计若干基本概念辨析
  • 企业绩效研究述评与展望
  • 用友U872总账系统常见问题解析
  • 浅析公立医院预算编制的现状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