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论文欣赏 >

新型农村社区的管理之策


2019-01-26    来源:人民论坛    作者:程建平 杨林芳

【摘要】当前,我国农村社区管理建设存在价值理念不清、管理主体单一、激励机制不健全、诉求渠道不通畅、考核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为了实现新型农村社区管理的优化,应重塑农村社区管理的价值理念,培育和发展农村社区管理的多元主体,完善农村社区管理的激励体制,畅通农村社区管理需求的表达渠道,改革农村社区管理的政绩考核体制。

【关键词】农村社区  政绩考核  时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D422    【文献标识码】A

提升农村社区管理水平、抓好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是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基层政权的重要举措。研究农村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经过多年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涌现出了很多的全国示范典型。但是,由于国土广袤,不同地区的农村社区又有自身的特点,新型农村社区管理依然面临诸多问题。

新型农村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

价值理念不清晰。虽然乡镇政府体制改革在不断深入发展,农村社区委员会也吸纳了新力量,但其思想理念仍然相对落后。一些村级领导干部对农村社区管理的实质理解不到位,在管理过程中过多运用行政化手段。同时,由于缺乏对先进的、科学的管理理念和价值的理解与运用,一些领导干部存在着重管理轻服务、重事后管理轻事前控制等不良倾向。

管理主体单一。从整体来看,在当前农村社区管理的过程中,居民的参与度仍然有待提升。随着新型农民的涌现,农村居民自治的主体意识、民主意识以及权利意识不断加强。但是由于压力型管理体制尚未显著改变,农村居民的自治能力和水平仍有不足。比如,农村居民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制度不完善、渠道不畅通等。

激励机制不健全。主要体现在农村居民参与管理的激励机制不健全和社区工作者激励机制不健全两方面。一方面,农村居民对于社区管理事务没有太大兴趣。一些农民只关心土地,不关心其他。同时,由于缺乏合理的激励机制,农村居民对于参与新型农村社区管理的意义理解不够,不愿积极主动参与。另一方面,社区工作者激励机制不健全,导致工作人员消极怠工。新型农村社区管理的最主要特征就是为居民服务,但由于缺少相应的激励机制,工作人员容易产生倦怠,加之社区诸多的复杂问题和矛盾,致使新型农村社区管理面临诸多挑战。

诉求渠道不畅。乡村治理应注重对农村居民社会心理的引导以及文化素养的培养,但是在新型农村社区管理中,传统的管理方式依然占据主导地位。由于政策宣传的不到位以及农民理解的不到位,可能会产生诉求表达不畅等问题。比如,一些农村社区采取“一刀切”的管理方式,简单粗暴,损害了居民的利益。

考核机制不完善。考核机制是行政机关的一种绩效动力机制,其通过良性竞争机制的构建,达到提升管理水平的目的。然而,当前我国一些农村社区缺乏明确的行政管理目标,无法对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定期考评。同时,由于缺乏相应的奖惩制度,一些地区无法有效督促工作人员改进自身行为、创造工作佳绩。这些问题不仅导致了农村社区工作者的工作效率低下,也不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完成。

优化新型农村社区管理,应重塑社区管理的价值理念,培育和发展社区管理的多元主体

自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任务提出以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以此为指导,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顺利推进,必须要实现管理理念的更新和重塑。一是要重视居民的价值。居民是社区的主人,社区建设是为居民服务的。因此,应充分发挥居民在社区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尊重居民主体性。二是要重视工作方式和管理理念。新型农村社区管理不同于传统行政村管理,必须要重视新时代赋予新型农村社区的新特征。随着社会的发展,居民的素质也在不断提升,一些原有的管理方式已经不合时宜,需要学习新的管理知识,更新管理理念。三是要坚持服务与管理相结合的宗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下,要深刻认识到为人民服务的丰富内涵,并在社区管理中贯彻始终。

要培育和发展农村社区管理的多元主体,在坚持社区居委会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吸纳居民以及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管理。一方面,要积极鼓励农村居民参与社区管理,提升其管理意识,调动其管理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农村社会组织的培育力度,大力发展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的社会组织,支持和鼓励农村居民成立形式多样的公益慈善组织、群众性文体组织等。此外,社区建设要与居民自治协调发展,从而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优化新型农村社区管理,应完善激励体制,疏通诉求表达渠道

优化新型农村社区管理,必须要完善农村社区管理的激励机制。一是对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的激励。对于一些高学历、年轻化的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而言,他们有着较高的梦想和期许,但是农村工作具体而繁杂,与其理想有着较大反差,由此产生了倦怠的心理。因此,我们要建立针对工作人员的激励机制,给予其必要的荣誉奖励、奖金激励等。二是对农村居民的激励。农村社区治理不仅要激励农村居民主动进行学习,提升个人修养,而且还要引导其积极为农村社区管理建言献策。三是对社会组织的激励。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社会组织的认知、开发、运用都更加深入,农村社区管理也要充分认识并积极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各地应鼓励不同类型的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区事务,减轻政府负担,服务社区居民。

要激发居民参与农村社区管理的热情,就要畅通农村社区管理的需求表达渠道。在农村社区建设中,必须明确居民的各项权利,切实保障居民的利益。同时,应通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提升居民权利意识和维权意识。应建立诉求表达渠道,让居民合理、及时地表达对社区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切实参与社区管理。社区可探索每周一次的居民座谈会,设置意见箱并及时解决意见箱中的意见和建议。应逐步建立完善政府、社区、社会组织以及居民之间的民主对话机制,共同解决公共事务。应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制度,规范、细化村务公开内容,提高村务公开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应围绕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需求,着力推进农村社区管理规范化建设,建立基层政绩考核体制机制。只有实现农村社区管理政绩考核体制机制的规范化,才能让农村居民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因此,各地应不断完善农村社区卫生、社会保障、综合治理等服务体系的考核指标构建,建立医疗卫生、社区环卫、文教体育、计划生育、社会保障等服务内容及质量的考核指标体系,构建政府公共服务、村民自我服务与市场化商业服务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社区服务体系。

(作者分别为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①谢汶兵:《农村社区建设国内外研究综述》,《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8年第3期。

②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


上一篇:离退休老干部在家风建设中的独特价值 下一篇:借力微博传播城市文化
相关文章推荐

  • 古诗文对农村小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策略研究
  • PPP模式为新型城镇化助力
  • 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困境与治理
  • 应用“微作业”教学打造写作优课
  • 新型国际关系解析:基础、理念与特征
  • 美日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经验及启示
  • 浅谈新农村建设中的土地问题
  • 新型政党制度的独特优势
  • 和文化:新型政党制度的理论渊源
  • 把脉当前社会心态—基于城市社区居民的调查
  • 多措并举激发农村旅游经济活力
  • 核心期刊:创新农村基层党建与推进乡村振兴战
  • 核心期刊: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质量和效
  • 核心期刊:加强农村基层党建 有效推进精准扶
  • 一种新型水域漂浮物收集监测系统
  •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难点问题论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