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论文欣赏 >

地方性高校外语专业学生党建问题与对策思考


2019-07-05    来源:理论观察    作者:梁煜鹏;张湛

摘 要: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学生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保障和谐校园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在地方性高校中,外语专业学生因专业的特殊性,易受西方多元文化影响,导致部分学生对政治理论学习缺乏积极性、入党意愿不强、理想信念缺失等现象。本文结合地方性高校的工作实际,着眼于外语专业学生党建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若干举措,对促进外语专业学生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行有益探索。 
   关键词:地方性高校;外语专业;学生党建;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9)04 — 0044 — 03 
   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出要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力度,习近平总书记也在2018年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工作”,将高校党建工作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尤其是地方性高校中,与其他专业相比,外语专业学生党组织建设在成长背景、专业文化、思想观念和性别比例等方面有不同于其他专业学生的特殊性。因此,本文结合地方性高校外语专业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种种困难和问题提出若干举措,就如何创新外语专业学生党建工作,把优秀青年学生吸引到党组织中来进行了有益尝试。 
   一、地方性高校外语专业学生党建工作的特点 
   笔者所在的岭南师范学院是一所省属普通高校,在学校的长期发展中凝练了“两型两性”(师范型、地方性;教学型、应用性)的特点,着力培养“负责任、强能力、善创新”的优质师范型人才。生源结构中存在有三个特点:60%来自粤西、60%来自农村、近70%是女生。目前毕业生主要服务于广东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师范生主要服务基础教育事业,而其中绝大部分服务于粤西。基于此背景,岭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有着其深刻的地方性及外语性的特点。 
   (一)植根粤西的成长背景 
   从科学分析的角度,一个人的成长与其家庭出身有着密切的关系。嶺南师院外国语学院的学生大部分来自粤西,其中又有相当比例来自农村。在其成长的过程中,部分父母和家人对其学习动机、成长目标等教育引导相对不足,未能帮助他们很好的树立高起点、高层次的人生规划追求。因此在家庭背景、综合发展素质和人生规划等方面都有着自身的特点,存在有人生规划偏低、学习动机单一、眼界不够开阔、综合素质薄弱等特点。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尽快就业,帮助家庭减轻负担,对进一步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学历没有太强烈的愿望,对学业之外的事情也关注不多。 
   (二)特殊的专业文化背景 
   在全球化大背景和互联网时代的影响下,国际、国内的教育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西方敌对势力不断利用各种手段对我国实行西化和分化的渗透;而作为外语学院的师生,由于专业的特殊性,无论是专业学习还是日常生活,接触的大部分都是西方的语言和文化,西方文化思潮和某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都在一定程度上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造成冲击。在西方文化及价值观念的影响和熏陶之下,高校外语类的师生有着高度追求个人自由的思想观念,思考问题以自我为中心,更多强调个性与自我发展,对集体活动与学习等传统方式,尤其社会主义那一套不是很“感冒”,主动入党的比例较低,而教师的这种特点也在专业学习或日常交流中不可避免的对学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三)失调的男女性别比例 
   在外语专业的学生中,女性学生比例普遍偏高,近几年我校外国语学院学生男女生比例大约是1:13,严重失调。有研究表明,男性政治信仰的存在度与需求度都比女性要强得多。而在外国语学院的性别特点中,由于女性占据绝大数,在实际的学习与生活中,男性同学的政治信仰会被女性同学“同化”与“弱化”。因而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在外国语学院中共产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思想、社会主义信仰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效果不佳。 
   二、地方性高校外语专业学生党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外语专业学生的入党意识薄弱。 
   受国内外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我校外国语学院的学生包括大学生党员,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人生态度也呈现复杂化和多元化趋势。在对待入党和党性修养问题上,因受功利主义和利己主义思想的驱使,有些大学生把入党作为评优评先、升学择业的筹码或作为炫耀的资本;有的大学生党员不注重党性修养,意志不坚定,价值观模糊,理想信念摇摆不定,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难以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还有的大学生党员在自身的学习过程中,由于接触西方文化比较多,加上不注重马列、毛邓等思政类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对我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执政理念认识不清,有些甚至对党存在着不正确的认识和偏见,消极抵触,对西方国家宣扬的政治思想、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进行盲目崇拜,在学生群体中制造负面影响。较之其他专业学生,外国语学院的学生更容易出现理想信念模糊、入党意愿不强、政治信仰迷茫等现象,面临着更多思想困惑。 
   (二)党建工作环节中出现的问题 
   1.学生党建工作制度不完善。学生党建制度不完善,主要表现为缺乏系统的监督、考核和评估机制,缺乏配套措施。比如,在实际发展学生党员时,片面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否优秀、而忽视了发展对象的品德修养、政治立场和思想觉悟,导致某些党性不合格,思想素养表现不够好的学生得以“程序入党”,却未能走到“思想入党”;存在明显的“重发展轻培养”、“重程序轻质量”,多采用固定的组织程序,重“规定动作”,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上简单化和程序化,较多采用“批量式”和“集中式”的灌输方法,教育效果不明显。学生党员的日常管理和后续教育缺失,从而导致一些大学生党员在入党后出现消极、懈怠状态,削弱了党组织对其他大学生的吸引力。 
   2.学生入党教育不到位。在外语专业学生党建中,虽然很重视新生的入党启蒙和党性教育,但由于专业特点,学生中普遍认为入党是个人的事情,是可有可无的,没能将入党作为一项光荣的事情看待,尚未能在学生群体中形成正面的风气;而已经入党的学生也未能很好的形成代表性和引导作用,这种思想严重影响了那些想入党但还没有提交申请的同学,更使得一些政治立场本来就不够坚决,思想存在摇摆的同学流于组织之外;甚至还有些还有同学认为入党程序复杂,要填写诸多的材料和多重选拔,干脆直接打消入党的念头。
3.党建工作条件配备不足。外语院学生党建工作由一名辅导员协助党委书记开展党建工作,其他辅导员兼任各学生党支部书记。但由于辅导员日常工作事务非常繁重,学生党建工作只能完成基础性的“规定动作”,无法做实做细做出“自选动作”。再加条件配备不足,甚至党建专用电脑都未能配备;学生党建经费更是严重不足,导致活动场所和形式单一,支部开展组织生活只能限于固定和死板的政治学习,难于拓展和深化,更谈不上将专业学习与党建高度融合。 
   4.发展党员难于形成示范效应。近几年来,高校学生党员发展更加注重质量,对数量进行严控,各二级学院学生党员发展是按比例进行指标分配。所以在实际操作中,外语院有限的指标只能采取平均分散到各个专业,过于侧重程序,僵化评选,不够综合考虑,致使党员的典型性不夠,示范引领作用不明显,难于形成示范效应。 
   (三)网络环境对党建工作的影响 
   当今已经进入了互联网和信息化的时代,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渠道。但是凡事有利必有弊,网络上的信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导致很多不良信息冲击着大学生的头脑,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判断,从而削弱了党组织对大学生的吸引性;另一方面,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实施党建信息化、无纸化也将面临网络的“安全性”的挑战。 
   三、开展外语专业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对策思考 
   (一)强化学习动力,发挥优秀党员的引领示范作用 
   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重在“培养什么样的人”,既要培养优秀人才,也要将这些优秀人才纳入到党组织中来,尤其是涉外专业、涉外人才,更走出去,传播中华文化,首先自己要成为优秀分子。外国语学院结合学生生源特点,采取“三提升”策略(通过专业竞赛提升专业学习水平;通过社会实践提升综合素质;通过出国出境与考研留学提升人生层次),从总体上提升外语院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更通过打造国际化视野人才培养,大力倡导学生出国实践和考研留学,提升层次与眼界,摆脱学生中存在的事业窄、格局低、动机功利化的现象。这些优质的人才培养和打造要充分与党建结合,要将这些优秀学生吸纳进党组织中,更要将这些优秀学生党员树立成典型,通过树立和打造,在学生中形成示范效应,将党建工作推向国际化的体现。通过这些优秀学生党员走向国际,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推向国际,展现中国梦想,唱响中国声音,体现党员大学生的优秀精神风貌。 
   (二)传承粤西本土优秀文化,提升大学生党性认识 
   粤西有着优秀的文化传统,党建工作应该充分发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通过厚植粤西本土,强化和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促使其形成正确的社会观、价值观。可以通过在外语专业学生中开设国学、粤西名人名传、雷阳文化寻根等公共课程,让岭南师院外语专业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自己的母文化,加强外语专业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知识修养和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增强学生抵御外来文化的能力和定力,强化植根粤西、服务粤西的信念,提升党性认识和“三观”淬炼,培养优秀扎根粤西、服务粤西的地方性应用型人才。 
   (三)构建联动机制,促使党建与专业教育形成合力 
   在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建工作的过程中,专业老师的作用不可忽视,有时往往专业老师的一番教导,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因此学生党建应该把党性教育和专业课教育结合起来,构建联动机制,形成合力,避免党务工作者一边努力宣扬社会主义思想,一边专业课教师在“泼冷水”的情况。可以探索专业党员教师担任学生党建导师,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充分发挥教师党员的人格魅力及专业优势,教育学生辩证地对待西方文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效弥补传统党建工作模式“教书”与“育人”脱节的缺陷,让党员教师作为学生党员发展的引路人。另一方面,要提高党建与专业教育的结合度,探索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新模式。以我校外国语学院为例,向学校与六大水产商会合作的“水产国际商务学院”派出优秀党员组建志愿者服务队,并设立党员示范岗服务地方的大型国际水产展会,让党员投入专业实践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实现专业和党建结合,人才培养与党建结合,服务地方与党建结合的“三结合”,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提升整体质量。 
   (四)合理利用网络信息化,打造学生党建工作新平台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要与时俱进,合理利用网络信息化去拓展新领域,构建新平台。网络是一把双刃剑,要充分利用和发挥网络在学生党建中的重要作用,扬长避短,建立旗帜鲜明、内容丰富、互动性强的党建工作网站,构建网上党建工作新平台。采用多种有效措施开展“网络党建”工作,以青年大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网络红课堂”、 党建微信公众号、微博、BBS论坛等平台与形式,将科学的理论、优秀的作品来武装青年大学生头脑,加强宣传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党务工作者、教师与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等可以通过这些学习网站和平台等方式,实现交流、谈心,从而使网上的党建阵地成为广大学生党员不可缺少的精神家园。 
  〔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EB/OL〕.〔2016-12-08〕(2017-12-22).http:// 
  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08/c_1120082 
  577.htm. 
   〔2〕徐平华,文化自信视角下高校外语专业学生党建工作〔J〕.高教学刊,2018,(01). 
   〔3〕卢羡文,罗光晔,高校基层党建活动项目化管理助推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为例〔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8,(04). 
   〔4〕胡文聪,赵乾锋.纵横交错“四位一体”学生党支部模式探索〔J〕.学理论,2013,(31). 
   〔5〕王欣,周培松.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项目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党建研究,2016,(03). 
   〔6〕康卫群.按专业设置学生党支部以党建促学风的探索与实践〔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10). 
上一篇:新时代强化高校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探析 下一篇: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研究—基于自媒体网络环境
相关文章推荐

  • 高校教育管理协同机制基本要素和对策
  • “乔哈里窗”视域下高校学生宿舍共同愿景构建
  • 微博、微信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分析
  • 浅谈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课与“工匠精神”的融
  • 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实效性的问题情境研究
  • 准确把握新时代高校纪检监察工作的特点要求
  • 高校青年志愿服务活动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探索
  • 新时代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研究
  •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载
  • 新时代强化高校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探析
  • 高校大学生消费权益保护的再研究
  • “互联网+”模式下高校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
  • 继续教育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路径
  • 提升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工作绩效的分析
  • “互联网+”时代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探
  • 新时期高校英语教学推进课程思政的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