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论文欣赏 >

音乐教育论文:当代高师声乐小组课教学改革探索


2021-01-24    来源:当代音乐    作者:陈淳

[摘要]聲乐小组课作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模式之一,在实际教学中,需要不断总结、探索,寻求一套科学且行之有效的声乐小组课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灵活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从声乐小组课的优势特点出发,阐述当代高师声乐小组课教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路径,并以歌曲《黄水谣》的教学为例来阐述。
  [关键词]声乐小组课;教学;改革路径
  声乐课程作为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对于提高学生歌唱能力、声乐教学能力、丰富自身专业素养有着重要作用。高师音乐教学主要的任务是培养音乐教育人才,尤其是面向基层音乐教育的教师队伍。当前,我国现代声乐教育体系建立还不足百年,我国高师声乐教学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无法满足国家倡导的“综合型”“实践型”“全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为适应当代教育改革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高师声乐教学要不断改革与完善,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适应新时代发展的优秀音乐人才。
  一、声乐小组课的优势
  (一)关于声乐小组课
  在《声乐教育学》一书中,对声乐小组课是这样概述的:“声乐小组课,就是一位教师在一个单位时间内,同时面对两个以上的声乐教学。学生人数一般2人以上为一组,教学内容或是教学技能,也可能是多声部训练,还可能是声乐演唱观摩。”[1]声乐小组课,就是一位教师在同一时间内教授一组学生的声乐形式,属于声乐基础课的范畴,以集体歌唱、发声,并侧重以声乐技能共性为主的集体教学。小组课形式最突出就是在较少的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避免了个别课上讲授的声乐理论重复而浪费资源,课上主要是针对声乐共性的训练和歌曲的处理,课上不但保留了专业声乐教学的专业性特点,又体现了音乐学的师范性特点。在小组课的学习中,学生可以互相倾听、互相观摩、交流学习、相互研讨等,声乐教师范唱、指导、讲解能变得形象化、具体化。
  (二)声乐小组课的优势
  声乐小组课在高师的声乐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是高师的声乐教学模式之一,“有利于学生对歌唱共性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能有效培养学生在集体中把握自我或发展自我的歌唱能力;有利于在声乐共性的前提下,使学生在歌唱内容、浏览曲目和歌曲处理上提高效率;还有利于教学资源和教学成本的节约,减少了老师在声乐教学中的重复劳动。”[2]在当代的高师院校中,依然被高师音乐专业院校所沿用的声乐课程授课模式之一。
  1.拓展思维,开阔视野
  在小组课的学习上,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一对一”的教学模式会让学生觉得“不是我的课我不用上课”,惰性思维、观念深刻。而在小组课上,学生有了上课的意识,即使是自己不用演唱,也是要在场相互倾听交流参与学习。声乐的学习,教师没有办法做到时时跟着学生,聆听他们的演唱出现问题及时来纠正。这就需要学生需要在日常学习中培养自己的声音辨别能力、声乐鉴赏能力,在聆听中去提高学生对声音辨识度、对声音的感知感受能力,小组课的学习就能够很好地在短时间内做到这一点。学生通过同一首音乐作品现场感受不同演唱的版本,互相讨论、互相评议、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拓展思维,从聆听感受中去思考,去辨别,去认识,去理解,这样的学习更为深刻。
  2.积累曲目量,提高合作学习能力
  在小组课的学习上,学生可以合作来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比起“一对一”的教学,小组学习可以完全打破传统声乐教学的“独唱”形式,可以针对某一首音乐作品,以合唱、对唱、重唱的歌唱表现形式来完成,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小组,课后主动参与到节目排练中,再由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在实践中不断磨练、成长;也可以分工让学生去开展歌唱作品学习前的案头准备工作。通过这样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使他们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培养一定的组织排练节目的能力,为其今后从事音乐教学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在小组课教学中,教师还需要因材施教,结合学生的声音特点来选择合适的作品进行教学,学生就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曲目,这样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在歌唱声音的把握上,包括声部特点、歌曲风格、艺术处理、演唱经验等有更多的积累,各方面得到很好的提高。学生在宽松、自由的合作氛围内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二、声乐小组课改革探索
  (一)当代声乐小组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当前很多高校的声乐课都采用了声乐小组课的教学模式,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存在的问题,最突出的两个方面主要有:
  1.声乐教学“一对一”模式深刻
  由于声乐是一门专业性、技能性非常强的学科,每位学生都是不同个体,其个人的声音条件、音域、演唱水平、音乐素养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教师和学生依然普遍认为声乐学习就应该上“一对一”的声乐小课,上声乐小组课效果不佳,甚至有学生听到上声乐小组课就有排斥、抵触心理。课堂教学上,教师与学生是一种合作关系,如果一方是这样的态度,久而久之,教师在课堂上应付学生,不钻研教学,学生觉得声乐小组上课可有可无,没有进步,学生的积极性反过来也影响着教师的教学,严重影响学习,这样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
  2.认为时间有限,难以解决根本问题
  作为一节课、一堂课,上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科学合理安排教学,并发挥最佳最优的教学效果,这也是需要声乐教师思考的问题。以一节45分钟的课程授课对象为3个学生的小组为例,现行的声乐小组课通常采用三种方式:第一种是每个学生授课15分钟;第二种是3位学生一起练声15分钟,剩余30分钟平均分配给每个学生;第三种是学生一起练声,剩余30分钟对学生进行集体演唱指导,主要针对作品的演唱处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抓住重点问题,有针对性地重点解决某一问题。由于学生理解程度、领悟能力不尽相同,且受到上课时长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学生上声乐小组课,认为对自己学习效果不大,浪费时间。
(二)声乐小组课的改革路径
  随着时代的发展,为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如何改革声乐小组课教学,使其能适应新时代、新发展、新标准的要求,在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的情况下,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培养新时代高素养音乐教育人才,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1.加强音乐学科融合
   在声乐小组课中加强音乐学科的融合,是指在大范围音乐思想的指导下,在声乐小组课的授课中,立足于其学科的特点,然后在不同类型的音乐学科的理论课和技能课中,根据学科特点,与声乐小组课结合,将两个学科进行渗透与融合。比如在视唱练耳课上,可以进行小组多声部视唱练习;在合唱与指挥课上,可以进行多声部作品的排练学习;在即兴伴奏课上结合弹奏可以边弹边唱练习;在中外音乐史课上,可以结合某个时期的声乐作品特点讲授,通过演唱和理论知识结合对具体声乐作品进行赏析等,类似于这样学科间的课程内容结合,来发挥学科间的优势,相互融合学习,各个科目直接相互借鉴,给予学生更多学习和思考的空间。这样在考核时,不再是自己个人或小组集体齐唱,而是将声乐与相关的音乐学科融合,结合学科的优势,融合学科特点,最后以小组集体配合的形式完成考核。
  2.提倡合作式“合唱”教学
  近些年来,以合唱为主的小组课的授课形式已被普遍应用于声乐小组课的教学中。一方面,“合唱”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准感。在合唱歌曲训练中要求学生不仅会唱,还要会听。不仅要会唱自己的声部的旋律,还要熟悉其它声部的旋律,在唱自己声部的同时,还要仔细听辨出其它声部的旋律、音乐走向以及内在的音乐关联。演唱的作品一人一个声部来完成。在演唱多声部的音乐作品中,音准感一般、较差的学生是得到很好地训练和提高。另一方面,“合唱”教学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歌唱发声状态。在合唱歌曲演唱中,一些经常会被说唱“白声”“喊唱”的学生,在小组演唱时,他的声音是跟集体融合不到一起,在演唱合唱歌曲时,可以使学生听辨并体会到混声、共鸣以及音色的明暗、音量的强弱对比。学生之间的演唱相互倾听比较,现场生动形象的直观感受,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导作用。声乐学科有着其自身的特殊性,它看不見摸不着,因此听辨、模仿、感受,在声乐的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小组合唱训练时,可以有助于学生巩固、加强正确的歌唱发声状态的训练,教师也可以有针对性的提出并帮助学生调整自身的发声状态,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对接中小学音乐教材内容
   高师的音乐专业的学生,就业去向大部分为中小学或培训机构一线的音乐教师,要对接就业岗位,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有针对性开展教学,与中小学接轨。很多音乐院校的学生普遍都有一个通病,就是在学校学习演唱的咏叹调、艺术歌曲、练声曲等,学了3、4年的声乐,毕业后去到工作岗位,教小孩子唱歌,反而就不会了,不知道从何下手了。在声乐小组课上,曲目选择上不应该追求“高”“大”的声乐作品,而应该从“精”“小”的作品入手,扎实基础,强化训练,高师的声乐教学旨在培养从事音乐教育工作的老师,要站稳讲台,再兼顾舞台,不是一味追求高音、追求大作品的演唱,要切合实际来开展教学。在我国现行的多个中小学音乐教材中,如人音版、人教版等,可以从教材中选择合适的曲目进行课上的学习,除了演唱之外,还要加强学生的弹唱能力,小组合作演唱能力,这些都是需要大大提高和训练的。
  4.合理安排课程分组与时间
   在大多数的高师院校中,一节课的上课时间大致为45分钟。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教学任务,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需要教师在备课上花心思,下功夫,还需要学生的共同配合。由于声乐学科的特殊性,很多学生从一开始都是随机分配或是自选到某个声乐教师的课,声乐老师从一接手这些学生开始,就要先对每个学生进行摸底了解学生的演唱水平,再结合学生的声音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分组,可以同声部一个组,也可以同水平一个组,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作品的学习还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调整,以适应作品的学习教学。在课上,还需要把握好上课的时间,练声、练唱两不误,既要有声乐发声基础的训练,也要有作品演唱的训练,既要从集体小组出发,也要照顾到每个学生。
  5.借助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
  新时代,是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也是信息技术的时代,指引着声乐教学逐渐走向信息化的方向,推动着声乐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升,体现了时代的需求,在高师声乐学科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声乐教学设备,如黑板、钢琴、镜子,依然是不可缺少的教学设施,同时,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流,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多媒体设备已被广泛运用参与到教学中。但能否充分发挥学科特点,科学、合理地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教学,特别是多媒体教学与声乐教学的结合,也是非常重要。声乐的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表现更为形象化、具体化和音像化,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计算机、手机等多媒体设备与互联网相连,通过网络平台、微信平台、QQ平台与丰富的外部资源建立联系,尤其是要从互联网上搜寻有用的教学相关的资源,除了歌曲影音的音视频播放之外,比如一些声乐教学的音频视频、发声练习的示范视频、声乐演唱不同版本的曲谱、声乐演唱学习相关的理论等。借助视频资料,可以作为范唱示例,让学生更为直观参与欣赏学习;同时还可以借助app,课后辅助学生练习。如可以运用“钢琴”app辅助学生随时随地巩固音准学习歌曲;关注声乐学习的相关公众号“歌唱艺苑”“民歌中国”“合唱世界”等了解学习相关声乐知识和信息。
  三、声乐小组课的上课实例——以艺术歌曲《黄水谣》的教学为例
  歌曲《黄水谣》光未然词,冼星海曲,是一首歌谣式的三段体结构,它是中国近代声乐作品的经典作品之一,也是高师院校声乐课上教师们经常布置给学生演唱的声乐基础必唱曲目之一。作为一名声乐教师,在声乐小组课的教学上,要充分运用歌曲,有针对性开展教学。
  (一)加强声音中声区训练和音色统一训练
 歌曲《黄水谣》[3]的音域为钢琴键盘上小字组b——小字二组的#g,在演唱时可以针对女生的中低声区来训练,可以运用母音u来哼唱整首作品的旋律,先建立巩固歌唱通道,再加上歌词来演唱。布置学生由3-5人的小组来演唱同一首作品,演唱时强调歌唱的通道和中低声区的稳定,以及音色的统一。中低声区是女生演唱时经常碰到的演唱难点,中声区的换声点转换要自然、自如,音色要统一,这些都在这个作品的练习中得到很好的体现。在练声中可以运用歌曲《黄水谣》的旋律片段来进行。
  (二)结合声部特点进行“合唱”教学
  歌曲《黄水谣》不仅可以作为声乐独唱作品,它还是《黄河大合唱》的第四乐章,混声合唱,曲式结构:A-B-A1。基本情绪基调为:喜—愤—悲。在声乐小组课上,先布置学生找来《黄水谣》的合唱曲谱,结合自身声音特点分声部,一人学唱一个声部,并进行合排。这些内容可以布置为学生的课后练习作业。上课时直接让学生现场完成小组作品演唱的展示,在演唱中针对作品的声音处理、艺术表现加以点评并指出改进意见来加强練习,尤其是要把握好歌曲的情绪,三个段落的情感基调。课后可以布置学生在完成独唱、演唱合唱版本之后,进行简单的自己改编小组合唱《黄水谣》。
  (三)对接中小学音乐教学内容来活用素材
  《黄水谣》作为花城粤教版六年级音乐下册第三课名曲欣赏的内容、人音版普通高中音乐教科书·音乐鉴赏第十单元第二十节欣赏《黄河大合唱》中的内容,在声乐小组课的教学上,可以结合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小组学生学习时在课外搜集有关《黄水谣》的简介赏析内容,选择不同的演唱示范版本,可以小组合作完成赏析的ppt,作为课后作业补充学习。
  结语
  声乐小组课是高师声乐教育体系发展与声乐教育现实需求相适应的必然教学模式,在提高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全方位、多角度培养综合性、全能型音乐教育人才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高师声乐教师,在声乐教学实践中应不断探索、总结,不断完善,进一步提高声乐小组课的教学质量,充实优化适应新时代发展的优秀音乐人才队伍。
  注释:
  [1]余笃刚.声乐教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164.
  [2]张晓钟,王必主.高师声乐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音乐教育,2004(07):9—12.
  [3]罗宪君,李滨荪,徐 朗.高等师范院校试用教材声乐曲选集——中国作品(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60—63.
  [收稿日期]2020-07-08
  [作者简介]陈淳(1989—),女,韩山师范学院潮州师范分院艺术系教师。(潮州 521021)

上一篇:音乐教育论文:新形势下高校流行音乐教学的策略 下一篇:音乐教育论文:高校钢琴即兴伴奏教学改革模式探究
相关文章推荐

  • 音乐教育论文:高校钢琴即兴伴奏教学改革模式
  • 音乐教育论文:新形势下高校流行音乐教学的策
  • 音乐教育论文: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流行音乐教
  • 音乐教育论文:世界主流教学法在音乐教学实践
  • 核心论文:用伟大抗疫精神激发当代青年使命担
  • 核心论文;当代青年文化谱系中的“自我”特征
  • 艺术教育论文:高校小提琴教学中建构主义理念
  • 英语教育论文:创新发展视阈下英语教学与翻译
  • 英语教育论文:新时代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探
  • 英语教育论文:多模态教学在新视野大学英语课
  • 英语教育论文:小学英语语音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 马克思“机器排斥工人”思想当代价值
  •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分析
  • 案例教学法在《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教学中的
  • 探索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手工艺文化的认知和传承
  • 浅析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及其当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