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论文欣赏 >

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引入学生参与式管理的探讨


2016-10-27    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作者:邱燕

【摘要】笔者重点探讨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鼓励积极实行学生参与管理的新型有效的学校管理模式,一方面科学有效的放权和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充分拓展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民主管理的空间;另一方面积极构建学生管理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助理解、和谐管理的坚实基础,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努力使得我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得到学生的积极支持和理解配合,进一步提升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学生管理;参与式管理;高校管理;
    【正文】摘自2016年4期,本网整理。


    1 引言
    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时代背景下,国内综合国力的逐步提升,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内的高等教育工作,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制度与相关体制也在探索中不断的完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办好高校教育的关键环节,是完成国家高校教育计划的重要保证。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逐步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硬件设施,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教师队伍,管理过程中能够做到以学生为本,完善相关鼓励与惩罚机制,实现对高校学生文化与生活上的科学管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在不断的探索、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暴露出管理过程忽略学生的心理健康理由、个体差异性以及在有些制度的实施过程中比较生硬,缺少人性化等一系列理由。
    2 管理心理学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实践运用研究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首要解决学生的思想与行为理由,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引入管理心理学的公平理论,遵循以学生为本,以互信互爱为管理基础,从学生本身发展的角度出发,发自内心的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的内心世界,研究学生的思想与行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核心价值观。健全的学生管理制度是学生高尚品德与学习品格的形成的基础保障。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学生的群体心理、把握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内心期望,挖掘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科学、系统管理。国内高校在学生管理的实践中,要充分运用学生的群体心理现象,从管理心理学理论出发,建立相应的鼓励、激励机制,激发学生自发学习的兴趣;运用管理心理学期望理论,帮助高校学生建立可实现的学习目标,强化高校学生的就业指导,培养大学生形成优秀的学习品格;同时引入学生个体差异理论、积极心理学理论、人格理论等,重视高校学生个体的学习动机与发展差异,关注与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为高校学生成长环境注入健康向上的积极元素。
    3 探究管理心理学在实践运用过程中的关键步序
    3.1 理论调查与综合分析
    国内全面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环境背景下,社会家庭培养的学生在个人思想、价值观取向、知识素养与追求目标存在一定的差异。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要以一定的调查数据为理论基础,学生管理工作中深入到学生内部,通过调查问卷、访谈、座谈等途径全面了解高校学生的内心诉求,获取真实的学生成长信息。调查数据是高校实施学生管理工作的第一手资料,针对调查数据的科学分析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成败的关键。高校要高度重视对调查数据的综合分析,在全面、科学的数据分析后,制定学生管理的工作决策与相关措施,实现高校学生的科学管理。
    3.2 反馈效果与实践引导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效果反馈机制的建立是高校进行学生管理的关键环节,是全面分析学生心理状态、学生学习动机、思想的重要理论依据。通过对学生管理工作反馈效果的分析,把握学生内心的变化状态,建立相适应的反馈机制,充分了解高校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尽可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便利条件。针对在思想与行为上需要纠正的学生,要做好教育疏导工作,引导学生深思努力学习的重要作用,树立爱国主义、形成与社会主流文化发展相契合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实践工作中要高度重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与校园总体发展方向的融合,针对不同的学生的生活状况与自身基础水平,创建出更加适合本校工作与学生个性化并存的学生管理机制,避开在相关制度实施的过程中出现生硬的现象,达到学校管理更加民主、透明、和谐,更加适应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弥补个体存在的差异。高校学生管理的过程中高度重视学生学习品格的培养,引导学生具备全局观,以社会需要为学习基础,开展一系列的教育宣传活动,培养高校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需要的优秀人才。
    4 总结与倡议
    高校管理工作是高校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提高自身素质和个人修养,展示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客观需要。实践工作中,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要强化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引入管理心理学的理论思维,强化高校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重视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究高校学生管理理念、运转机制、反馈机制、管理策略与评价标准的全面改革与创新,培养高校学生具备优秀的学习品格,为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输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皮晓媛.管理心理学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5):128-129.
[2]贺剑锋,杨继平.运用管理心理学理论指导高校学生管理工作[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S1):248.
[3]谭竺雯.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引入学生参与式管理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8,(33):63-64.
[4]付炳宽.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就业意向调查及分析——以安徽财经大学为例[J].天中学刊,2004,(4):102-104.

上一篇:对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就业意向调查及分析
相关文章推荐

  • 高校教育管理协同机制基本要素和对策
  • “乔哈里窗”视域下高校学生宿舍共同愿景构建
  • 微博、微信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分析
  • 浅谈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课与“工匠精神”的融
  • 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实效性的问题情境研究
  • 准确把握新时代高校纪检监察工作的特点要求
  • 中华传统文化在对台工作中的作用与路径研究
  • 高校青年志愿服务活动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探索
  • 新时代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研究
  •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载
  • 地方性高校外语专业学生党建问题与对策思考
  • 新时代强化高校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探析
  • 高校大学生消费权益保护的再研究
  • “互联网+”模式下高校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
  • 继续教育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路径
  • 提升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工作绩效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