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论文欣赏 >

中国梦视域下的高校贫困生资助育人工作探究


2018-05-04    来源:理论观察    作者:朱平

摘 要:高校资助工作缺乏精神引导和综合能力有限等问题,影响资助工作的效果。“中国梦”的构建有利于高校资助困难学生人群,帮助学生树立理想信念和激发学生潜能,服务于国家。各大高校需要对机构加强建设,对现有不足的资助体系不断的进行完善,这样才能有利于促进高校对人才的培养。高校资助工作与“中国梦”相辅相成,才能使得高校在人才资助工作上取得更大的进步,和促进困难大学生的成长。 
  关键词:中国梦视域;高校贫因生;资助育人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8)01 — 0136 — 03 
  “中国梦”的完美实现对于家庭情况困难的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需要坚信“资助工作的灵魂是育人”的信念,努力构建出全方面、多元化的培育人才的新模式,大力改善原有资助工作中出现的缺陷和不足,不断提高资助的效果,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营造出更好的成长环境和指引出成才方向。各大高校在“中国梦”理念的指导下,不断的完善高校育人工作中不足,更好的促进困难家庭学生的成长,为当代大学生指引方向,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凝聚中国力量。学生自身的能力不断提高,才能实现民族振兴和全面幸福生活,从而更进一步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 
  一、目前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现状 
  1.高校资助育人的工作效果不理想 
  随着“中国梦”理念的提出,高校的资助工作逐步深化,高校已经从传统的经济层面的资助逐步转变为资助育人层面,高校资助工作目前已经成为各大高校培养人才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国目前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效果并不如意,主要是由于大部分高校资助工作人员过分注重资助形式,导致效果差强人意。受资助的学生仅仅通过写感谢信和举办还款仪式等形式来表达他们自己的感情,但是却并没有任何实质上的触动,学生自身无法学习到感恩。一些获得资助的大学生并不知道如何感恩,不知道向老师、资助人和国家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但得知自己未获得资助时,却质疑老师和同学的不公。另外,由于高校辅导员在资助工作中缺乏针对性,以年级或者班会的形式,采用语言进行教育,忽略了贫困学生的特殊情况,从而使得育人工作大打折扣。自从国家进行资助育人工作以来,在资助的强度和资助范围都在不断的扩大,解决了大部分贫困学生上学难和上学贵的问题,但是也产生了一些其他的问题。如:缺乏合理的规划导致资金大大浪费,没有切实落实贫困学生资料的真伪等。通过数据统计,有少部分的高校贫困学生享受着国家的资助待遇但是却荒废学业,沉迷于网络游戏,奢侈消费和盲目攀比等;另外一部分学生获得国家的资助,没有形成感恩意識;一部分贫困学生把国家对自己的资助当做理所应当,并且对于国家和资助人的资助不进行偿还,不尊重帮助自己办理资助手续的老师,不感谢他人的给予自己的帮助;还有一部分贫困学生自身心胸不够广,缺乏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对于来自多方面的资助,贫困学生以自身为中心,觉得所有的资助都与自己有关,如若未申请到助学金等就会对学生和国家产生怨恨,甚至会和老师发生冲突和同学之间大打出手,将所有的原因都归结为社会对其自身的不公正,逐渐的产生仇视社会、妒忌富裕,进一步缠身报复社会的心态,严重影响着学生的正常发展。 
  2.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对于贫困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有限 
  高校开展资助育人工作,不仅仅需要做好经济层面的资助以外,还需要加强对贫困学生的引导和教育,但是,高校在进行资助育人工作中,对于困难大学生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有极大的限制。由于贫困学生在思维模式固定、生活条件所迫和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缺失,对资助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有很大的限制。高校在进行资助教育时,组织的教育活动与学生注重的专业严重分离,从而导致资助工作和学生的教学工作无法正常衔接,阻碍贫困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升。此外,高校需要不断的提高贫困大学生解决困难的能力,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高校资助育人的重要工作。各大高校在资助育人工作的进行中,应该不断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高校在对贫困学生进行资助时,需要解决贫困学生的思想和生活两个层面的问题,确保贫困大学生可以安稳的完成学业和正确的引导贫困大学生向着积极的方向成长和发展,从而实现学生自身的梦想。“中国梦”的完美实现离不开贫困大学生,贫困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中国梦”和贫困大学生的完美结合,对于自身、国家有着非同凡响的意义。 
  3.高校对于资助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 
  高校资助工作的进展情况与学校的重视有着很大的关系。高校资助工作的效果差强人意从根本上讲是没有得到学校的充分重视所导致的。由于缺乏官方组织的培养和高校缺乏相关的服务,工作在一线的学生资助工作者没有充分的时间去参加资助工作的培训,使得工作无法正常有效的发挥其效果。如果可以从资助工作经费中拨出一部分资金用于工作在一线的学生资助工作人员的长期培训,那么对于工作在一线的工作团队的工作能力是有很大的提高的。高校由于没有设立专门的勤工俭学基金,使得本该有的勤工俭学岗位也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当前高校也只是从每年的学费中划分出来用于勤工俭学基金,这与国家所规定的相差很远。由于勤工俭学的经费少,自然导致岗位缺少。 
  4.资助工作缺少精神层面的资助 
  目前,随着我国对于贫困大学生奖助学金免息体系的不断完善,使得贫困大学生的经济困难问题比较容易解决,但是贫困大学生的精神层面的问题一直无法解决。大学生精神贫困是指贫困大学生由于自身家庭困难所产生的一些心理和思想上的问题。其中包括生活的自卑感、较差的人际关系、缺乏诚信意识和感恩意思等。大部分贫困学生都有一些自卑情绪和敏感情绪,这样使得贫困大学生的人家关系受到严重的影响,其中也包括和舍友、同学、老师的紧张关系。一部分学生由于缺乏诚信意识,未能及时的偿还国家的助学贷款,最后国家会有相应的法律制裁他们。目前高校仅仅局限于经济层面的资助,缺乏对贫困学生精神层面的资助,忽略了贫困学生的心理需求,缺少及时的引导和帮助,使得受资助的学生仅仅在物质方面得到改善,却在精神层面严重缺失。
二、在“中国梦”的引导下实现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1.积极对学生开展诚信教育,不断完善资助育人工作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对贫困学生开展诚信教育,贫困学生积极接受诚信教育是实现“中国梦”的基本,资助育人工作可以帮助贫困家庭的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观,高校需要在校内创造出以诚信为美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从而促进贫困学生的诚信意识。通过开展一系列与“中国梦和诚信”为主题的活动,建立诚信信箱,积极鼓励学生举报身边不诚信学生,从而促使学生提高自己的素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感。高校可以通过开展一些思想政治课程,加强贫困学生的诚信教育,学生通过对学生的理论指导,加强学生对诚信的重视,培养他们诚信的品质。与此同时,学校可以通过建立诚信教育相关的机构,通过定期的开展班级、年级、学院和学校的诚信宣传和诚信教育活动,确保每一个家庭贫困学生能够接受良好的诚信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努力为资助工作营造出良好的工作氛围 
  虽然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但是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是无法独立生存的,这也就是应了那句古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资助工作其实就相当于一项人事工作,都是和人打交道,资助工作想要发挥其育人工作的功能,就必须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为育人工作提供出更好的环境。这包括全面育人的环境、育人过程的环境和全方面育人的环境。参与资助工作的人员和相关部门,始终要坚信资助育人的理念,不仅仅需要解决贫困大学生的经济困难,而且还需要对于贫困学生的思想教育不断加强,逐步把资助工作推广到整个校园中去。高校资助育人的活动自始至终贯穿到整个的经济资助工作中,高校资助工作者需要在每一个环节和细节上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高校在资助目的确立时,就必须制定出育人和助人的方针。对于资助对象的确定,需要资助工作人员在确定困难情况的时候需要掌握贫困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在进行资助实施的环节中,工作人员需要针对不同受资助对象的特点,采用适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进行效果评价阶段,资助工作者除了要对资助工作的完成情况进行系统的评价,而且还有对育人的效果的发挥作用进行切实的评价,以便于更好的查漏补缺。高校需要利用社会对资助工作的关注,不断的改进工作,研究出新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努力构建出全社会、学校、家庭、个人等为一体的资助育人格局。高校在努力创建育人工作的过程中,需要牢记社会、家庭和个人的必然联系和基本原则,排除对于社会、家庭和个人不利的育人影响。在现在的社会中,大学生和社会的关系更加的密不可分,但是社会的各种负面影响可以严重影响教育工作者的成绩,因此我们在创建全方面、多元化的资助育人工作时,需要多多的注意社会环境的变化。大学的资助工作者要一贯坚持慈善助学、文明育人工作,通过各方面的合作方式,充分发挥帮助贫困大学生资助育人工作和思想教育指导工作的作用。 
  3.开展多元化、全方面的资助工作 
  在进行资助育人的工作中时,高校需要注重培养贫困学生的感恩意識、报恩意识,让贫困大学生意识到高校资助工作的重大意义,让贫困大学生充分了解到国家对自己的关心和帮助,感受到老师和同学们对贫困大学生的帮助和指导,促使贫困大学生将自己感受到的这份爱心,转变为自己学习的动力,刻苦学习,不断进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社会,努力实现“中国梦”的理念。高校可以通过制作一些与“中国梦”有关的演讲、宣讲会、观影和宣传活动等多形式的方式开展感恩和报恩教育宣传活动。与此同时,高校还需要完善奖励惩罚制度,对于知道感恩和报恩的学生予以表彰和物质层面的奖励,使得学生发挥带头羊的作用;对于那些忘恩负义的大学生来说,应该给与全校通过批评和一定程度上的处罚,以此训诫他人。在网络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下,高校资助工作者需要借助微博、微信、QQ、微视频等新媒体形式积极发挥“中国梦”和感恩报恩教育的作用,如通过设立相应的资质政策、典型事迹和“中国梦”等多形式的栏目,对贫困大学生进行感恩报恩的积极引导。通过线上和线下一系列的措施,使得受到国家资助的贫困大学生培养出感恩报恩的意识,从内心树立起感恩和奉献的观念。 
  4.在进行资助工作时需要不断的鼓励贫困学生的自信心 
  贫困家庭的学生本身就具有一定程度上的自卑信了和其他一些不良的情绪,表现最为严重的就是自身缺乏自信心和独自面度社会的勇气,没有很好的社会应变能力和受到挫折的抗压能力,无限放大自己的困难和挫折,开始厌烦自己,逐渐演变成厌烦社会和家庭。新实行的资助体系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贫困学生在经济上遇到的苦难,但是通过大量的社会和国家的帮助,使得一部分贫困大学生产生了“依赖”心理,逐渐丧失自救和自强的意识。因此,我们资助工作者需要不断的教育和引导贫困学生,激励贫困学生,激发贫困学生的潜能,促使贫困学生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和面对现实的勇气,从而进一步的学会自立自强。 
  因此,第一步需要正确的认识到贫困。让贫困学生认识到一时的贫困并不会影响一生的发展,眼前的贫困生活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得以摆脱,资助工作者需要积极正确的引导贫困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现实的困难与挫折,通过大量的事实例子来鼓励贫困学生,帮助贫困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另外,要对贫困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他们理解资助不是理所应该的给与,更不是施舍,资助工作者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培养学生感恩报恩的意识,让学生意识到可以通过自己的学习来回报社会。 
  第二步需要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意识,灌输学生努力拼搏的精神,人常说“人穷志不穷”就是这个道理。资助工作者对贫困学生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此外,通过一些鲜活的例子,帮助贫困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让学生以榜样的事迹为荣,从而带动整个贫困生行为的转变。各班级的辅导员需要和贫困学生打成一片,及时的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生活情况,有针对性的为贫困学生创造一些锻炼的机会,让贫困学生不断的接受社会的正能量,增加自己的自信心。 
  三、结语 
  高校实现资助育人工作离不了“中国梦”的指导,两者有机的结合才能使得育人工作发挥更好的作用,使得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回报社会。高校通过开展各种活动等,培养贫困学生的感恩报恩意识,树立良好的榜样,建立奖励惩罚制度,严格规范贫困学生的行为和思维,有利于“中国梦”的实现,让学生意识到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汇报帮助自己的国家和人民。“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贫困大学生,贫困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 
  〔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18. 
  〔2〕刘成立.人本观照下高校资助育人模式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12):49-51. 
  〔3〕沈律明,陈君芳.高校社会资助育人!双轨"模式探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4,(07):16-18. 
上一篇:论后现代主义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 下一篇:劳动法视野下在校大学生兼职状况调查研究
相关文章推荐

  • 高校教育管理协同机制基本要素和对策
  • “乔哈里窗”视域下高校学生宿舍共同愿景构建
  • 案例教学法在《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教学中的
  • 混合式学习视域下的网络核心课程学习空间研究
  • 微博、微信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分析
  • 浅谈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课与“工匠精神”的融
  • 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实效性的问题情境研究
  • 准确把握新时代高校纪检监察工作的特点要求
  • 关于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的文献简述
  • 高校青年志愿服务活动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探索
  • 新时代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研究
  •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载
  • 地方性高校外语专业学生党建问题与对策思考
  • 新时代强化高校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探析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干部队伍建设探析
  • 新时期中国国家安全战略调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