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论文欣赏 >

论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内涵、特征与价值


2018-05-04    来源:理论观察    作者:张兵

摘 要:网络政治参与是大学生政治参与的一种重要形式。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是指大学生以网络平台为媒介参与政治生活,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国家政策制订、运行的一种行为。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具有参与主体的平等性、参与内容的广泛性、参与方式的多样性、参与效应的多重性等特征。网络政治参与凸显了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宽了大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范围和途径,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也有利于促进政治文明的发展。 
  关键词:网络政治参与;政治社会化;大学生;价值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8)01 — 0148 — 03 
  网络政治参与是政治参与的一种重要形式。大学生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网民在网民中占最大比例,他们通过网络获取政治信息、表达政治诉求、争取政治利益越来越活跃。网络为大学生参与政治提供了有效平台,也对传统的政治民主和社会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从近些年的一些网络政治事件中可以看出,大学生成为参与的重要主体,他们作为网络政治参与的主体,登上了政治舞台,发出了有力的呐喊声〔1〕。分析研究大学生网络参与的现状,引导大学生积极有效参与网络政治,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内涵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概念是从一般意义上的政治参与延伸而来。要弄清楚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内涵,要首先厘清政治参与和网络政治参与的概念。政治参与(Political participation),也称之为参与政治,是现代政治学的重要词汇,是指普通民众通过各种途径参与到政治生活中去,试图影响政治体系的运行方式和运行规则,尤其是影响政治决策过程的活动〔2〕。它具体表现为公民通过一定合法的形式参与到政治活动中去,从而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规则、决策过程的各种政治活动。国内因网络介入政治的过程相对较晚,对网络政治参与的研究还不够成熟,但也有不少学者对网络政治参与给予了较为明确的定义。比如:李斌认为,“网络政治参与是指在网络时代,发生在网络空间中,目标指向为现实社会政治体系,并以网络为载体和途径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一切行为,特指利用互联网进行网络选举、网络对话和讨论、网络政治动员等一系列政治参与活动。”〔3〕安云初认为,“网络政治参与是网络时代社会政治活动的相关者为维护和实现自身的利益,以网络为参与工具和利益实现途径的政治参与活动。”〔4〕 
  不管给网络政治参与如何定义,都离不开网络政治参与的主体、手段、方式和目标。与泛指以普通民众为主体的政治参与不同,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是指大学生以网络平台为媒介参与政治生活,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国家政策的制订、运行的一种行为,是一般意义上的大学生政治参与在网络世界的延伸。因此,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参与主体为在校大学生;第二,参与载体为网络平台;第三,参与内容或参与目的指向为与政治相关的活动或行为。近年来,随着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在校大学生上网便利化提高,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通过网络表达政治诉求,参与到各类政治事件和议题的讨论之中。尤其是有重要政治事件或者有重大政策出台时,大学生的参与热情便会非常高涨,他们的声音也越来越多被政府重视,为社会所关注。 
  二、大學生网络参与的特征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是一种自发、无序、自由的政治参与,既体现了大学生这一群体参与政治的主动性,也体现了大学生这一主体的影响力。与通常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相比,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具有其鲜明的特征。 
  (一)参与主体的平等性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主体为大学生。由于网络具有的即时性、开放性、虚拟性、交互性等特点,决定了大学生作为网络政治参与的主体具有自由平等的属性。在网络中,参与主体没有地域、身份、地位、阶层、学历等差异,来自不同学校、不同班级、不同专业的学生都能参与政治,可以和老师、社会所有成员一起在网络中平等地参与政治活动。网络是一个开放自由的平台,在网络世界中,大学生参与政治的意愿也具有自由性,可以摆脱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限制,自由灵活地、按照自己的尺度表达自己的政治意愿。如就某一个国际国内政治问题,大学生可以选择漠视,也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独到政治见解,也可以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自己的观点。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政治参与的种种不足,给大学生提供了更为自由便捷的政治参与空间,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大学生政治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5〕 
  (二)参与内容的广泛性 
  网络政治参与虽然是发生在网络空间,但其目标指向却是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政治问题。大学生关注的议题较为广泛,不但包括国内外政治事件、外交案例、军事活动,以及党的建设、反腐倡廉、自然灾害、法律法规出台等内容,也包括地方或校内的涉及学校和学生自身利益的问题。虽然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范围广泛,但也有一定的随机偶发特点,从一个事件换到另外一个事件频率较快。比如,出现某一受到关注的社会事件时,大学生一般反应比较迅速,经常会第一时间在各大社交平台转发,对一些具体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然而,当此事件趋于平静或发生另外一个受人关注的事件时,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很快就会转向新的事件。总之,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范围广泛,他们更多地在乎参与行为或参与过程,而对网络政治参与的结果缺乏持续关注。 
  (三)参与方式的多样性 
  网络时代的政治参与比传统政治参与形式更为多样,包括网络社交、网络选举、网络互动、网络讨论等。网络政治参与在地域空间和参政内容上更为宽泛,它不仅包括网络参政议政,还包括由网民参与而造成的网络群体性事件。〔6〕根据美国著名学者谢尔.阿斯汀的“公民参与阶梯理论”,公民政治参与由低到高可分成三个阶段与八种形式〔7〕。大学生的特质决定了他们不满足于停留在政府主导参与阶段,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处于象征性参与或实质性参与阶段。在不同参与阶段,大学生使用的网络平台和渠道是不同的。在政府主导参与中,大学生主要是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和相关信息公开网单向度了解政府信息。而在象征性参与和实质性参与阶段,微博、微信、论坛、QQ、飞信等网络和新媒体平台都成为大学生参与社会热点问题讨论的工具,成为他们发表观点、表达诉求、留言评论的平台。
(四)参与效应的多重性 
  一方面,网络为大学生参与政治提供了新的载体与途径,激发了大学生通过网络参与政治的积极性。越来越多的学生通过网络融入到国家政治生活和公共生活之中,有效锻炼和提高了大学生政治参与的能力,有利于提升政府的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水平,有利于政治民主的进步。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的匿名性也导致了一些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行为失范的现象。在网络世界每个人的身份被虚拟化了,网民能够摆脱现实的社会规范,放纵自己的网络行为。大学生受其知识结构和社会阅历所限,他们在甄别、接受信息时真假难辨,在网络政治参与过程中经常表现出一定的盲目性,容易作出非理性判断和行为。另外,大学生对国际国内重大政治问题的认识往往不够全面,经常在没有进行深入了解和科学判断的情况下,受网络舆论或个人情绪便随意发声,有时还情绪激动、辱骂政府,表现出一定的非理性状态。 
  三、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现实价值 
  (一)网络拓宽和丰富了大学生政治参与的路径 
  按照政治参与的合法性程度来划分,政治参与包括合法性政治参与和非合法性政治参与,也叫制度化参与和非制度化参与。制度化参与指的是公民在法律法规范围之内所享有的参与政治的活动。非制度化参与是一种体制以外的政治参与,公民的政治参与不符合制度要求。大学生传统政治参与方式基本属于制度化参与,包括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信访制度、听证制度、基层民主制度、听证制度等制度内的政治参与。由于国家在政治制度设置等方面的原因,大学生身处校园,学习和生活的区域相对固定和狭窄,他们通过正规渠道参政议政的机会非常少。同时,“天之骄子”是社会给大学生的赞誉,也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大学生的自我定位。正是在这种社会期待和自我定位的双重影响之下,不少的大学生有着较强的精英意识。这种精英意识使得大学生更具有兼济天下的情怀,也使得大学生乐于对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发表见解,热衷于关注社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期待社会听到他们的声音。网络便为大学生提供了方便易行的政治参与平台,成为大学生政治表达的首要窗口和渠道,网络政治参与也就成了大学生政治参与的主要路径。 
  (二)网络政治参与促进了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 
  政治社会化是指人们获取政治传统或者政治角色以及与之相关行为的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人们通过参与社会政治生活、政治实践从而获得政治知识与政治能力的过程。政治社会化对大学生成长为一个政治人具有重要作用,政治社会化可以培育大学生健康人格和政治参与的必要能力。网络的交互性打破了传统媒体话语模式,把政治话语权从权威人士分散到普通民众手中,在平等的网络平台中,权威话语和草根话语、主流话语和非主流话语不但共存,还可以互动。大学生在传统政治参与中处在相对弱势的地位,他们的政治呼声很难传统政府决策层,很难得到及时有效的回应。然而,互联网传播产生了话语权的转移,使大学生能够平等地对话政府、对话管理部门。他们可以就国家政策法规提出自己的观点,可以对一些社会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可以通过政府提供的网络平台反映诉求。另外,网络政治参与也容易激发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世界上任何地方发生的重大事件,大学生都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了解,一些弱势群体利益受损等情况非常容易激发大学生的同情心和责任感,大学生就经常通过自己的政治参与维护社会弱势群体利益。因此,网络政治参与赋予了大学生更多的政治话语权,培养了大学生的政治责任感,促进了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 
  (三)网络政治参与促进了大学生健康政治人格的形成 
  政治人格指的是“政治主体在遗传和现实政治环境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政治生活中的持久性心理特征的总和,是政治主体内在动力系统(隐形)与外在政治形象(显性)的统一体。”〔8〕大学生健康政治人格的形成,不但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大学生健康政治人格是在多维社会生态影响下的社会过程中一步一步逐渐构建起来的,其中政治参与是大学生健康政治人格构建的重要路径。当代大学生处在朝气蓬勃的年龄阶段,每个人的内心都有对理想政治的构建,网络政治参与在很大程度上契合了他们的愿望。一方面,网络政治参与丰富了大学生的政治文化。政治文化既包括政治生活中起着潜在作用的社会心理因素,还包括在政治生活中对人民政治行为有着规范和支配作用的政治思想〔9〕。网络世界中多元化的价值观念、文化习俗等必然影响着大学生的政治观念,有利于丰富和检验大学生的政治文化水平。另一方面,网络政治参与锻炼了大学生的政治参与能力。大学生利用自己学习到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在网络世界参与交流与太累,形成自己分析和解决政治问题的办法,加深他们对政治规范、政治原则和社会运行的了解,有利于他们政治参与能力的提升。 
  (四)网络政治参与促进了社会主义民主生态建设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作为一种特殊的政治参与形式,对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体现了民主生态建设的高度。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建设者,也是政治参与的一股重要力量。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不但拓宽了大学生政治参与的路径,提高了大學生参政议政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一定意义上改变了大学生这一群体在参政议政方面长期处于弱势群体这一状况,凸显了大学生的重要地位。其次,保证了民主生态建设的广度。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是一种“草根式”的政治参与方式,在规模上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在效率上具有便捷性,在时空上具有超越性,使不同的学生能够在网络世界中自由地交流和探讨政治观点,这就从政治参与的时空上保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生态建设的广度。第三,增加了民主生态建设的深度。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形式日渐丰富,尤其是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日益增强,对政治与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这在促进大学生健康政治人格形成的同时,愈发触及整个社会政治大厦的底层,从而使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影响力逐步扩大,拓宽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生态建设发展的深度。〔10〕 
  〔参 考 文 献〕 
  〔1〕洪守义.一种全新的民主生态——试析青年网络政治参与〔J〕.中国青年研究,2011,(03):36. 
  〔2〕王浦劬.政治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38. 
  〔3〕李斌.论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趋势〔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8,(02). 
  〔4〕安云初.执政安全视域中的网络政治参与〔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 
  〔5〕刘倩.民主生态视域下的青年网络政治参与及引导路径研究〔J〕.学术论坛,2013,(11):41. 
  〔6〕高桂云.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的引导与规范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14. 
  〔7〕S R Arnstein.A Ladder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Planners,1969,(35):216. 
  〔8〕龚蓉蓉.政治人格的涵义、结构及特征探析〔J〕.唐山学院学报,2005,(01). 
  〔9〕徐大同.政治文化民族性的几点思考〔J〕.天津师大学报,1998,(04). 
  〔10〕郝廷娜.高校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研究〔D〕.山东大学,2012. 
上一篇:“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下一篇:大学生利益观对民族精神培育的影响
相关文章推荐

  • 从英国脱欧透视欧洲的社会与政治分裂
  • 案例教学法在《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教学中的
  • 大学生压力应对特征研究—基于“雨中人”绘画
  • 混合式学习视域下的网络核心课程学习空间研究
  • 网络多元化价值观下如何塑造高中生的国家认同
  • 论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及创新策略
  • 微博、微信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分析
  • 应然与实然: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环节探析
  • 浅谈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课与“工匠精神”的融
  • 新时代下红军长征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价值探
  • 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
  • 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实效性的问题情境研究
  • 大学生如何创立及运营摄影工作室
  • 探索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手工艺文化的认知和传承
  • 大学生党员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特征及引导策略
  • 用好思维导图 提升政治课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