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论文欣赏 >

让精准扶贫搭上信息化的快车


2018-05-13    来源:人民论坛    作者:何 渊 陈 炜

【摘要】精准扶贫是新时期党和国家扶贫工作的精髓和亮点。贫困地区不但需要经济扶贫,更需要信息扶贫。要想做好精准扶贫工作,要将其和信息化建设进行有效结合,全面发挥信息化在扶贫工作中贫困识别、信息勾连作用。同时,信息化在更新农民传统观念,改变农民生产和生活方式,促进农民现代性养成等方面也必将发挥巨大作用。

【关键词】精准扶贫  信息化  管理平台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当下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扶贫工作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社会高度关注的一项工作。自2013年11月我国提出精准扶贫以来,实施精准扶贫成为我国开展扶贫工作的主要方式。所谓精准扶贫,主要包含四点构成要素:首先,精准识别。对贫困户、贫困村等进行识别,在此基础上进行建档立卡,属于精准扶贫的前提条件。其次,精准帮扶。在明确贫困对象之后,需要对其致贫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关措施。再次,利用信息网络系统对贫困户进行动态管理,对扶贫举措、实施效果等进行跟踪监测;同时,通过扶贫资金使用制度确保扶贫资金使用的正规性、合法性。最后,是对帮扶干部、地方扶贫部门等进行考核,并通过“奖优罚劣”的方式对相关人员进行相应的奖赏或惩罚。

当前,社会正进入一个信息化时代,农村信息化也得到长足发展。如何利用信息化助力农村扶贫工作,是精准扶贫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在精准扶贫四点构成要素中,信息化无疑能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精准扶贫的关键是信息化,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操作得当无疑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信息化在精准扶贫中的运用

信息化手段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体现在多个方面,无论是政府等部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过程管理,还是提高贫困地区、贫困人员的脱贫致富能力,信息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信息化提升精准扶贫工作效率。精准扶贫工作是一项十分庞杂而系统的工作,牵涉人员众多,既有政府等部门开展扶贫的工作队员,又有精准扶贫的帮扶对象,同时扶贫项目的确定、扶贫措施的落实、扶贫资金的使用等等工作,以及扶贫过程中的无数细节的管理,难度极大。借助于信息化的手段,及时掌握、采集相关信息,实现各相关部门、人员之间精准扶贫相关信息的共享,可以有效提升精准扶贫工作效率。例如,通过信息化手段的大数据分析等方式,可以快速有效地甄选贫困地区、贫困人群,为开展精准扶贫奠定基础,同时可有效提升扶贫资金分配以及其他政策措施的合理性。

信息化有利于落实精准扶贫人员与资金监管。信息化手段的运用,可有效对精准扶贫全过程进行监管,实现精准扶贫相关工作环节的数据要及时采集与分析,以便及时掌握精准扶贫相关举措的进展,并对扶贫成效进行科学评估。为了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各地派出了大批的干部和其他扶贫工作人员到贫困地区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因为距离遥远、人员分散等原因,这些扶贫工作人员是否有效开展工作,开展工作的成效怎么样,只有通过信息化手段,及时掌握和监督。各种扶贫资金的使用情况如何,也有必要借助信息化手段进行实时掌控和监管。

信息化拉近贫困地区与市场的距离。近年来,我国互联网和电商发展迅速,精准扶贫工作应该搭上互联网和电商大发展的契机,使因偏僻和信息闭塞而致贫的地区消除贫困根本因素。如某些贫困地区会有一些优势特色农产品或特色手工艺品等,或有旅游价值的景点、民俗等,由于地理位置的偏僻、信息资讯的闭塞,不为外界所知。通过信息化手段,可打通偏僻落后地区产品的销售、宣传渠道,有效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信息化解决精准扶贫中“扶智”的难题。扶贫先扶智。教育的落后,观念的落后,思路的保守,是很多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贫困根源。通过信息化手段,使贫困地区及时搭上互联网信息快车,可有效帮助贫困地区消除与发达地区的信息壁垒,实现信息、资讯的及时传导,帮助贫困群众开拓眼界,拓宽发展思路。例如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开展技术、技能培训,开展远程教育,提升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水平等方式,从思想观念、发展理念、教育水平等方面,解决贫困地区、贫困人员的致贫根本原因。

提升精准扶贫服务水平。精准扶贫工作过程中,很多工作环节都要服务于具体的人员,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有效提升服务水平。通过各种音像资料等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政策服务的直观性,通过实现各部门之间精准扶贫信息的共享,可有效减少贫困群众来回折腾跑路等等。例如,某地探索将精准扶贫信息与高考录取信息比对分析,实现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考生入校后,在报名等各环节凭身份证直接享受相关扶贫优惠政策和资助,而省去了以往繁琐的开具各种证明材料和申请等环节,有效提升了服务水平。

精准扶贫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构建

精准扶贫是一项系统而庞杂的工作,构建一整套覆盖精准扶贫各个环节的精准扶贫信息化管理系统,是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精准扶贫,以及实现精准扶贫工作管理信息化的基础工作。具体来看,精准扶贫信息化管理系统至少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构建基于信息化的顶层管理平台。该平台的主要群体包括各个地方的扶贫主管部门、监管部门和一些扶贫工作决策人员。该平台主要是通过“互联网+”的理念,通过大数据技术对扶贫对象的信息进行管理、对扶贫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监控、对扶贫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管、对驻村帮扶活动进行科学安排、对脱贫成效进行评估,并利用散点图、柱状图、热力图、折线图等形式将数据分析结果展示出来,进而为精准扶贫的决策人员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持。

构建基于信息化的驻村人员管理平台。该平台的主体为基层驻村人员,也被称为驻村干部,包括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等。该平台的应用,能够大幅度提升驻村干部的工作效率。驻村干部不仅可以利用该平台对数据进行快速上报,通过信息化的管理方式进行扶贫工作,还可以充分利用该平台的服务系统帮助群众申请社会援助以及政府援助,例如,对突发致贫事件进行上报、帮留守人员发布需求、与帮扶志愿者进行有效对接等,并且该系统可以对干部的帮扶活动进行记录,进而为后续的绩效考核提供依据。

构建基于信息化的公共服务平台。该平台的重要作用就是为贫困户提供服务,充分调动社会力量以及政府部门对这些贫困户进行帮助,目的在于实现他们的快速脱贫。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相关管理部门、扶贫单位等可以利用该平台发布一些政策、通知、扶贫数据与政绩、公告等,通过该平台和社会各界进行有效互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扶贫工作的透明度以及公开度;对于贫困群体而言,也可以利用该平台发布一些自救需求,向政府部门或者是社会各界寻求帮助。同时公众也可以通过该平台对国家的扶贫政策、扶贫动态等进行及时了解,有利于社会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驻村干部、贫困户以及贫困地区企业等,也可以充分利用该平台对农产品、土特产等进行销售,通过“电商扶贫”的形式增加农产品的销售渠道,进而增加农民的经济收益,加快脱贫进程;贫困户和驻村干部等也可以利用该平台学习一些技能,比如计算机技能、职业技能、农业种植技能以及养殖技术等,进而通过这些技能来提升农业产值,增加自己的收入;社会爱心团体以及爱心人士等也可以利用该平台参与扶贫活动,通过“一对一”或者是“一对多”的方式对贫困户进行支援救济。

构建基于信息化的APP应用平台。该平台属于基于信息化的公共服务平台以及驻村人员管理平台等的移动版,它的使用对象主要包括上级主管领导、贫困户、社会公众以及扶贫干部等,他们可以利用扫描二维码的形式或者是利用浏览器对该APP进行下载。对于上级主管领导以及扶贫干部而言,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内容及权限对一些扶贫政策进行实时上传及查看、对贫困户的照片以及基本信息等进行上传、对帮扶日志进行录入、对帮扶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同时,贫困群体也可以充分利用该平台发布一些自救需求,向政府、社会等寻求帮助。另外,社会团体、爱心人士也可以利用该平台对帮扶活动进行参与。

构建基于信息化的综合管理平台。该平台是系统的核心中枢,目的在于对各种信息进行交互处理。该平台的面向范围比较广,包括省扶贫部门、市扶贫部门、县扶贫部门、乡(镇)扶贫部门、贫困户以及扶贫干部等,是对上述四种平台中的所有工作业务进行综合管理,确保扶贫信息资源可以共享,提升精准化扶贫管理水平。

设施保障和要素搭配要相得益彰

要想全面发挥扶贫信息系统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需要硬件设施的建设,例如全面落实宽带网络,实现“村村通”,以及数据中心建设和信息化终端建设等,同时也包含人才、政策等方面的建设,实现难度大、资金投入大、人才需求大,因此需要做好多方面的保障,形成涵盖多个层面的精准扶贫信息化保障体系。

组织保障体系。国家以及各个地方的扶贫部门应该成立精准扶贫领导小组,对扶贫信息系统的建设进行推进及监督,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也可以运用“一把手工程”。另外,在扶贫信息系统的建设过程中,也要实行工作责任制,对各级主管领导、工作人员等的职责进行明确,做好人员分工工作,为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提供组织保障。

政策保障体系。精准扶贫的信息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多投入而少直接回报的,这就需要政策的保障和鼓励。相关部门应及时出台一些和精准扶贫有关的政策性文件,扶贫领导小组也应该根据相关政策合理制定安全、信息资源共享以及网络等方面的规范与标准,合理制定实施机制,进而为扶贫信息系统的运行创造良好的条件。

资金保障体系。信息化手段的使用,伴随着相关软硬件设施的建设,意味着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要让精准扶贫搭上信息化的快车,国家以及各地方的财政部门应该加大对扶贫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为其提供相应的财政预算以及专项补贴,解决扶贫信息系统在建设过程中“资金难”的问题。对于一些资金匮乏的地区,也可以利用政府和社会相结合的方式对资金问题进行灵活解决。

人才保障体系。要想对扶贫信息系统进行灵活运用,确保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效性,就必须依靠专业的人才进行保障。对于各个地方的扶贫信息系统而言,需要建立相应的省级数据中心以及应用服务器,安排专业的网络管理人员、数据维护人员等进行运营维护,同时也可以将技术人员纳入扶贫办编制。对于各个市级、县级而言,也应该为数据中心配备数据运维人员,并将其纳入扶贫办编制。对于驻村干部而言,其编制不变,上级单位需要将他们的信息录入到驻村人员管理平台当中,对其进行统一调配及管理,再利用公共服务平台对他们进行统一培训,提升他们对扶贫信息系统的应用能力。

法律保障体系。精准扶贫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从贫困户识别、扶贫款项监管、扶贫对象保护以及网络信息安全等的方面,都需要法律体系的保障,以确保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效性、合法性。信息化在助力精准扶贫的同时,信息化的新情况势必出现新的法律问题,例如网络谣言传播、网络诈骗等等,法律保障体系的健全也至关重要。相关部门应该加强信息化背景下精准扶贫全过程法律保障体系的建设,已经有相关法律规范的,要抓好落实,维护法律的权威,对于尚缺乏相关法律规范的,应该予以及时建立和完善。

(作者分别为甘肃农业大学讲师;甘肃农业大学副教授)

【注:本文系2017年度甘肃省社科规划重大项目一项“精准扶贫战略下民族贫困地区农民可持续生计模式研究”(项目编号:ZD006)和2017年度甘肃农业大学盛彤笙科技创新基金“互联网+环境下甘肃农业院校图书馆‘微信-学科’服务平台研究”(项目编号:GSAU-STS-1715)成果】

【参考文献】

①李树芬:《贫困山区搭上“信息化快车”》,《云南日报》,2017年12月22日。

②郭文玲、张云沛:《“互联网+农业”时代保定市精准扶贫新路径研究》,《山西农经》,2017年第23期。

③杜萍:《基于信息化发展视角下精准扶贫的策略研究》,《学术论坛》,2017年第40期。


上一篇: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失衡与调适 下一篇:人尽其才:让有梦想的人发挥潜能
相关文章推荐

  • 如何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
  • 高等农业院校人才精准化培养模式对大学生就业
  • 打好“后扶贫时代”脱贫攻坚战
  • 乡村旅游扶贫何以“更上一层楼”
  • 旅游精准扶贫的运行机制
  • 核心期刊:加强农村基层党建 有效推进精准扶
  • 高校共青团精准“双创”服务供给举措及成效
  • 以“志智制立体扶贫”解决深度贫困
  • 精准扶贫离不开良法善治
  • 基层党建与精准扶贫何以协同并进
  • 扎根社区推动脱贫攻坚
  • 用好公益岗位扶贫这一政策工具
  • 为什么要推进思想扶贫
  • 刍议精准帮扶视野下大学生基层就业指导
  • 优势视角下农村精准扶贫模式创新路径探索
  • 让物流业搭上绿色生态的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