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论文欣赏 >

思政教育应紧抓创新与实践两大支点


2019-03-05    来源:人民论坛    作者: 袁丽丽 李继伟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到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生成,是提升个体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不断加强思政教育,为社会发展提供更优秀的人才,进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前行,已经成为高校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高校思政教育只有坚持以创新与实践为抓手,才能让思政教育在新时代发挥出应有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高等教育  思政教育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既有的人才供给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成为企业争夺的重点资源。只有德才兼备的人才,才能成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高校作为我国的人才培养基地,必须要做好思政教育工作,立足实际,秉承实践育人原则,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培养技术过硬、道德高尚的人才。

加强思政教育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思想道德与政治观念,从而提升个体思想觉悟、完善个体行为模式的教育实践活动。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更具深刻的意义。

加大高校思政教育力度是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尽管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我国依然没有彻底摆脱贫困,发展依然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要做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必须要推进我国的思想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保持同步,而文化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思政教育,因此,加大思教教育力度是促进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是检验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已经成为高等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良好的教育才能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但如果忽视了对个体进行思想品格塑造,那么个人的发展也就无从谈起。高校是个体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过渡节点,在高等教育阶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对个体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思政教育的水平也已经成为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

思政教育必须聚焦于社会创新

创新是提高生产力的重要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新的思想理念、新的技术、新的工具都能对社会的进步产生强有力的推动作用。若一个国家与民族固步自封,不改革、不创新,整个社会必然变得僵化,社会发展也会停滞不前。社会创新是一个较为宽泛的理念,大到社会制度的完善,小到某个工艺与技术环节的改进都属于社会创新。只有不断进行社会创新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

思政教育要把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作为教育的目标之一。新时代的教育不仅要提升人才的竞争力,更要培养一大批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要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引导个体按照社会发展的要求提升自我。个体能够不断提升自我竞争力的关键就在于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从而不断调整自我,提升自身素质。因此,思政教育只有把创新意识培养作为其中的目标才能激发个体的创新潜能,增强个体的竞争力,只有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才能真正完成新时代赋予思政教育的任务。

思政教育是指导社会创新的重要学科。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理论,是指导新时代发展的重要方法论。思政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通过思政教育,可以引导个体掌握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从而以此为指导更好地进行创新。可见,思政教育能够为个体的实践活动指明正确的前进方向。

思政教育坚持开拓创新就是要与时俱进,为每个学生提供更具有时代气息的思政教育内容。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行,传统事物被新生事物取代是自然界发展的客观规律,只有坚持与时俱进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潮流。我们党之所以能够长期保持创造力,其根本就在于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在新时代,我们面临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思政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要妥善处理这些问题,就需要进一步提升思政教育的有效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坚持与时俱进,加大思政教育创新力度,为个体提供更加符合自身需要的思政教育内容,从而推动社会与个体的创新发展。

思政教育必须把实践育人落到实处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开展思政教育的根本遵循。马克思主义是理论与实践辩证统一的哲学,开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思政教育,必须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提升个体的思想觉悟,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实践为核心的思政教育更能够有效避免思政教育陷入空泛说教的境地。只有坚持实践原则,思政教育理论才能够有效指导实践,教育实践活动也才能够更好地检验理论的正确性,才能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进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培育出更具时代内涵与道德修养的优秀人才。

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与现代化建设的经验告诉我们,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一种思想理念是否符合社会与时代发展的客观规律,都必须要经过大量的实践检验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反复论证与实践。因此,思政教育在育人的实践中可以实现对学科创新的全面检验,从而提升可行性。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实践与环境变化来对创新的领域进行适当的调整,以确保思政教育能够更加贴近时代、贴近生活。

把实践育人落实到实处更是高等教育的内在要求。在我国现阶段的教育体制中,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任务,离开了教学实践,这些目标的实现无疑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部分,思政教育也应当把精力集中到实践层面上。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在教育领域的有效落实,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之间的衔接更加顺畅,校间合作、校企合作也更加紧密,这也为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渠道。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必须要正确认识思政实践教育的重要性,集中精力构建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相互推动的教育模式,进一步发挥思政教育的引领作用,使思政教育发挥应有的效果。

思政教育坚持以创新为支点,就是抓住了新时代思政教育的主要矛盾,找到了打开新时代思政教育大门的钥匙,能够确保思政教育与时代同频共振。只有所培养的人才具备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才能够永葆思想的先进性。以实践为主要抓手的思政教育在塑造个体价值理念与行为准则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更是成为检验个体创新的重要途径。当前,思政教育把创新与实践作为开展具体工作的两大支点不仅是顺应时代发展规律的根本性要求,更是开展全面素质教育的理性选择。

(作者均为唐山学院讲师)

【注:本文系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2017年度“‘现代学徒制’导向的高校思政课程改革研究”(项目编号:HB17JY079)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中国高等教育》,2017年第1期。

②邓宏萍、钟庆文:《促进深度学习——对高职高专思政课教学理论实践一体化改革的思考》,《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年第12期。

③强飙:《基于本质还原论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转型研究——兼谈思政课程慕课实践的困境与出路》,《江苏高教》,2017年第12期。


上一篇:思政教育何以让学生更有获得感 下一篇:宋代救荒中的地方官员
相关文章推荐

  • 高校教育管理协同机制基本要素和对策
  • 巧用微课,打造活色生香的历史课堂
  • 教与学之间:课程概念的变迁与发展
  • 微博、微信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分析
  • 应然与实然: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环节探析
  • 浅谈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课与“工匠精神”的融
  • 新时代下红军长征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价值探
  • 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实效性的问题情境研究
  • 浅析微课视频制作方式
  • 高校青年志愿服务活动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探索
  • 浅谈大学辅导员如何开展思政工作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机制创新
  •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载
  • 习近平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观的维度探析
  • “互联网+”:让思政理论课活起来
  • 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研究—基于自媒体网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