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论文欣赏 >

增强主流价值观传播效能的思考


2019-04-04    来源:人民论坛    作者:尹婷婷

【摘要】新媒体具有互动式、隐匿化、大众化的信息交换特点,这不仅深刻影响了民众的思维方式、社会舆论的导向,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主流价值观的社会辐射力、影响力和引导力。应当科学利用新媒体在信息传播上的优势,充分发挥主流价值观对建立、强化社会认同与思想共识的助益作用,引领社会舆论健康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 主流价值观 传播效能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随着微信、微博、移动端媒体以及数字报刊杂志等新媒体的出现与壮大,信息传播开始迅速突破中心化、一元化、可控化的固有格局,构建起了多元化、开放式、隐匿化、互动式的发展新生态。因此,应当进一步完善现有媒体管理制度,积极引导新媒体传播主流价值观,激发民众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维护以及践行,不断凝聚社会共识,科学引领发展方向,牢牢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续发展的精神根基。

新媒体普及背景下主流价值观传播出现的新特征

去中心化集中体现了新媒体信息来源多元化、价值表达更为主动的鲜明特色,打破了传统媒体所构建的信息来源渠道固定化、主导信息传播途径的中心化格局,使每个网民都能成为信息传播的中心。由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构建起的多来源的信息网络,不再受制于传统媒体对信息的控制,而是将信息的受众分解、聚合在无数个媒体传播圈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媒体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传播话语权。去中心化所引发的信息过载、信息过剩以及信息碎片化,无疑稀释了传统媒体对主流价值观的传播浓度,给主流价值观传播带来了新的挑战。

互动性是新媒体在信息传播环节上的又一突出特点,充分凸显了有别于传统媒体的人际黏合、聚集效应的优势。在新媒体环境中,通过构建“传播圈”来表达意愿、促进交流,打破了时空、地域的限制,促使沟通方式更为丰富、高效,也让不同价值观有了更多的碰撞途径。新媒体所打造的信息互动生态,也引发了价值观传播、引导以及构建的嬗变。即时、有效的信息互动,使差异化的价值观得以对撞与整合,必然会对这一互动生态中的参与各方造成认知、判断上的影响,促使受众在自身固有价值导向的驱动下选择相应的信息源进行二次或多次传播,由此继续引发全新的价值观念冲突、交流,让受众无意识、不自觉地进行着价值重构。

传播途径、渠道以及方式的隐匿化,使新媒体对主流价值观的传播被更多地融入民众的生活变迁与社会文化流变之中,而不再仅仅体现为直观的言语表达。但是,由于民众借助虚拟载体,在主观认知上容易存有侥幸与“天然免责”的心理。因此,有的网民会随意或有意输出有悖于公共道德的言论,这无疑对主流价值观的传播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当前新媒体传播主流价值观面临的主要考验与挑战

主流价值意识形态的社会认同遭遇较大冲击。与报刊、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备即时性、高效率、智能化的突出优势,能够给予民众更为自由的表达空间,使之成为不同社会思潮、利益诉求的汇流处。在这一背景下,差异化的价值冲突愈发明显,标榜个人主义优先、自由主义至上、诋毁与排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言论时有发生,同时,裹挟着所谓的开放、民主、平等、博爱等普世价值的观念涌入社会主义文化生态之中。这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体的主流意识形态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冲击与侵蚀,弱化了主流价值观的社会影响力与引导力。

主流价值意识形态的维护难度增大。新媒体用户高低不一的科学文化素养、不同的社会职业以及差异化明显的利益诉求,使观点表达、意见交换更容易演变为价值观之间的冲突和对抗。而且,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关键期,新媒体生态中道德失范、法治缺位所引发的价值观分化与对立,挤压了正向言论的发展空间,容易诱发群体矛盾升级、撕裂社会关系,最终加大对主流意识形态的维护难度。

新媒体弱化了传统媒体对主流价值观传播的时效性和权威性。得益于信息捕捉和传输上的优势,新媒体往往能在实效性上超越传统媒体,优先对一些焦点、热点事件进行披露,并表明带有个人或团体价值取向的立场。在信息过载的背景下,先入为主的惯性思维往往会影响民众对社会事件的感性判断,自觉、无意识地成为新媒体传播信息的传染载体,并很可能接纳其所宣扬的价值理念。由于新媒体占据了舆论优势,已经对民众的认知产生了既定的影响,因此,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与阐释上的话语权、权威性以及社会功能自然而然地遭到了弱化,其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凝聚力、向心力以及协同力也同样受到了削弱。

借力新媒体增强主流价值观传播效能的对策

优化新媒体传播模式的顶层设计,增强主流价值观的社会意识主导性。应当在正视、重视以及科学利用新媒体的基础上,借助新媒体积极助力主流价值观传播。完善现有的新闻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加强对媒体舆论的数据监测、指导以及举报公示,及时对民众关注的热点、敏感话题进行权威发布与解读,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合理引导民众理性看待、思考各类社会公共事件,避免刺激负面情绪的爆发。充分净化互联网文化风气,凝聚平等对话、平和辩论以及多元审视的共识,增进意识形态建设的指向性与有效性,强化民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情感、思想认同,为主流价值观的传播营造开放、理性、和谐的发展环境。

扩大新媒体从业者的发展视野,强化主流价值观对社会舆论的引导。科学引导、管理新媒体,逐步优化舆情监控解析机制,培育专业媒体团队、意见领袖队伍,提高新媒体从业者的职业道德修养与专业能力,推动新媒体行业与相关行政主管部门之间的交流深化、合作升级,从而引导舆论导向、促进新媒体良性发展。充分发挥新媒体中传播力和公信力较强的个人与团体的引导作用,以科学、公正的立场去解析涉及道德失范的热点事件,进行客观、全面的阐释,消解消极舆论对主流价值观的破坏,促使民众摒弃趋利、浮躁的感性思维,回归冷静、合理的理性判定,凝聚正向的价值共识。

健全新媒体传播的法律法规,提升主流价值观的辐射力、凝聚力。一方面,要依据新媒体的传播特征与运行规律,立足当前国内社会文化、法治演进的实际,进一步加快相应的立法与完善工作,将新媒体涉及的社会群体、社会关系以及社会秩序作为侧重点,围绕法律法规的设定宗旨、基本机制和责任划分等细节问题,进行法治化管理的稳步推进,科学把握对新媒体的执法力度、裁决标准,充分提升法律对于新媒体的约束力、管制力以及威慑力;另一方面,要鼓励、引导民众正确利用新媒体,开阔自身眼界、增长知识见闻,提高对信息的甄别和筛选能力,促使其能够有效分辨、自觉抵制各类消极的价值观念,以求同存异、互利共存的认知理念去传播、维护主流价值观,不断增强、凝聚社会认同与思想共识。

(作者为太原学院思政部讲师)

【注:本文系山西省教育厅2018年度教改项目“基于手机APP网络互动学习平台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18JGSZ0013)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宋俊成:《主流文化价值观传播要善用“巧劲”》,《人民论坛》,2017年第13期。

②孙荣欣:《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加强公信力建设研究》,《新闻知识》,2017年第10期。


上一篇:让党的声音成为互联网上的最强音 下一篇:如何划定自媒体意见表达的边界
相关文章推荐

  • 网络多元化价值观下如何塑造高中生的国家认同
  • 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有效
  • 四位一体”红色资源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
  • 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跨文化传播途径
  • 巧借自媒体,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效性
  • 增强“三个意识”,建立“三支队伍”
  • 新时代继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
  •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 孔子与柏拉图
  • 《中国戏歌》:戏曲类节目新样态
  • 坚定文化自信 提升文化软实力
  • 弘扬“乡贤文化” 让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生
  • 新时代要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
  • 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须统筹增强“四力”
  • 论后现代主义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