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论文欣赏 >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就业指导创新与探索


2019-05-06    来源:科技资讯    作者:吴丽花

摘 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大多数创业项目接踵而至,给社会提供了很多创业、就业机会。与之配套的技术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就业指导和毕业生人才素质也就要求更高。因此,在“互联网+”信息化时代的浪潮下,创新就业指导模式尤为必要。该文旨在针对“互联网+”时代下,对各高校就业指导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创新和探索就业指导的路径。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 困难和挑战 就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64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1(c)-0151-02 
  十九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把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摆在首位,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要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提高创业技能,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实现多渠道推广方式就业和创业。因此,提高毕业生就业指导能力,向社会输送高素质就业人员显得至关重要。而目前,高校就业指导能力参差不齐,方法单一。在新的“互联网+”时代,创新和探索就业指导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 目前高校就业指导的现状分析 
  1.1 高校就业指导处各服务设施完善 
  就业是最重要的民生,国家各层面都非常重视就业工作,各高校根据国家文件精神,也非常重视就业指导工作,纷纷设立了各服务设施。以井冈大学为例,学校设立了就业指导办公室,就业洽谈室,建立了专门的就业网站,为学生提供更为安全、可靠以及价值更高的就业指导和就业信息。用人单位通过网站、APP等和高校、毕业生建立了密切联系,并建立了用人单位跟踪服务机制。以校园招聘会的形式为学生创造各种就业机会,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建立了良好沟通渠道。此外,聘请了专业的就业指导老师,为学生传授就业技巧以及如何自主创业的教学内容,通过各种实用性的讲座让学生融入其中。 
  1.2 高校就业观念未紧跟“互联网+”时代 
  现阶段,高校就业信息收集途径滞后且不全面。就业指导大多只是收集就业信息、讲解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传授就业求职技巧等理论知识,缺乏具体实践性、实效性和互联网性,对学生就业和创业潜能形成阻碍。这种未针对“互联网+”时代进行的个性化就业观念指导,对当前就业形势相匹配的就业指导做得不够与时俱进。 
  1.3 就业指导方法单一,指导老师大多为兼职人员 
  现阶段,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大多采用“灌输式”,教师授课为主,方法单一。就业指导服务只停留在事务性工作上,从事和承担就业指导工作的大多数为各学院的专职辅导员。以井冈山大学为例,授课老师基本没有相关专业背景,也没有过多的精力来对就业指导工作进行专门研究,更未成立专业化的就业指导老师团队或工作室。 
  1.4 课程内容操作性不强,缺乏实践性 
  各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核心内容包括职业规划、就业准备、形势与政策、就业程序和途径、求职准备和技巧、创业概述和政策法规等,课程理论性较强,学生普遍反映较为空洞枯燥,对当前就业形势的分析也存在缺乏权威性和可参考性。可以说这样的指导实际操作并不强、实践指导参考性不高。因此,在职业生涯设计及规划缺乏专业性指导的情况下,毕业生做不到从自身性格特征去找相应匹配的工作,自然也就无法得到企业的赞同和认可[1]。 
  1.5 就业指导课形式较为单一,吸引力不强 
  现阶段,各高校的就业指导课大多采用授课的形式向学生开展,以每年的4~5月和11~12月集中进行授课。以该校为例,就业指导课每学期开展1次,每次安排的是低年级创业指导和高年级就业指导。然而,纯理论的教学形式、缺乏吸引力的指导方式已不能满足学生所需,他们真正需要符合学生特性的、针对性强的职业生涯规划。 
  2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就业指导创新路径研究 
  2.1 完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开通网上选课系统,增加实践性内容 
  就业指导课程体系需要顶层设计好。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完善课程体系,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个性化就业指导。开通网上选课系统,让学生在4年期间根据需求选择针对性的指导课程。而课程体系建设需要清晰,在教学过程中多设置一些实践性和操作性强的内容。比如,针对大学一年级学生,采用生涯规划设计指导方式,让不同专业的学生能够明白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是什么,并传授相应理论知识。在大二年级,进行就业方向指导,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考虑未来的选择是继续考研深造还是直接就业。结合多一些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大三阶段着重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专业就业去向以及如何提升职业技能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做出合适的就业定位下功夫。针对毕业生,便可以进行求职面试指导、就业形势和政策、面试礼仪和技巧等方面的培训,从而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素质。 
  2.2 拓展多元化就业指导形式,提升指导效果 
  顺应“互联网+”时代,拓展和创新就业指导方式方法,从而提升指导效果就显得十分重要。“互联网+”时代,就业指导还包括鼓励学生创业,指导教师需要依照90后学生思维活跃等特点顶层设计好相应教学内容,寻找贴合学生特性的形式提高指导效果。采用发散引导、翻转课堂、实际案例、小组课题或项目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以井冈山大学为例,可以进行翻转课堂、小组项目、网上简历制作大赛、就业评估讨论、举办模拟招聘活动,并邀请优秀校友介绍就业、创业经验等。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来丰富就業指导教学形式,将理论运用到实际,从而提升指导效果。 
  2.3 校企合作,广泛搭建就业实训基地,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高校需大力促成校企合作,为学生搭建更多就、创业平台。一方面,加强和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在企业设立学生教育教学的实践基地,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企业依照企业和事业单位的用人标准,对学生进行实践技能的培养,从而帮助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并为之努力。另一方面,可以以高校的各专业优势为依托,争取资金多方面建设就业实训基地。通过开展相关系列的就业、创业实践技能训练,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就业机会。 
  2.4 就业指导教师的专家化、专业化迫在眉睫 
  目前,各高校给毕业生上就、创业指导课大多为各学院的辅导员,他们并未具备这方面教学较高的素质,缺乏对课程的深入研究,导致教学效果往往不佳。为更好地提高毕业生就业理论水平,提升就业综合素质能力,增强就业目的性和有效性,这方面的教师需要尽快实现专家化和专业化,各高校需要成立创业、就业指导研究中心和建立资深团队。 
  十九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备受社会关注,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对整个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互联网+”时代,希望各高校互相学习先进做法,加强交流,创新就业指导方式方法,促进就业指导工作有效实施,为社会输送高级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吴伟.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09,13(21):320. 
  [2] 李艺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22(9):78-79. 
  [3] 赵振义.“互联网+”时代创新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对策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38):20-21.
上一篇: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面临的问题以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对《共产党宣言》中“共产主义”的重新解读
相关文章推荐

  •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文明交流互鉴—基于数字时代
  • 巧用微课,打造活色生香的历史课堂
  • 大学生压力应对特征研究—基于“雨中人”绘画
  • 做坚定有为的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 浅谈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课与“工匠精神”的融
  • 新时代下红军长征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价值探
  • 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
  • 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实效性的问题情境研究
  • 大学生如何创立及运营摄影工作室
  • 探索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手工艺文化的认知和传承
  • 大学生党员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特征及引导策略
  • “杏林青马工程”学员的时代责任与角色定位
  • 准确把握新时代高校纪检监察工作的特点要求
  • 新时代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研究
  • 大学生弘扬李保国精神的路径研究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机制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