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论文欣赏 >

从培养学科核心素养角度浅析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9-06-07    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    作者:邓彩红

摘要:当前,已有浙江、上海、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六省市启动了新一轮课程改革,新课标下信息技术学科为了落实“以德树人”的总目标,确立了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和信息责任四个方面的学科核心素养。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如何培养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分析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信息技术课程本身、教师和学生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学意识、教学方式、学情分析和课程评价四方面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新课标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12-0091-02 
  2014年9月,国务院发表了《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建议》,确定了2014 年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2017 年全面推进,到 2020 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的总体目标。2014年,浙江和上海率先进入了新一轮课程改革,2017年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四省市紧随其后也进入了课程改革。 
  新课程标准坚持“立德树人”的价值观,确定了以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为总体框架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1],而信息技术学科也进一步提出了本学科核心素养,即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和信息责任。信息意识指要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让他们了解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认识信息系统在人类生产与生活中的重要价值。计算思维指学生熟练运用分析、抽象、建模与设计系统性解决方案的过程,去解决生活中的其他问题。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指学生能够选用合适的数字化资源与工具,有效地管理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信息社会责任不僅指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安全意识与能力,而且能够在现实生活和网络空间中遵守信息法律法规、道德与伦理准则,维护个人和他人在信息活动中的合法权益。 
  新课标要求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提倡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提倡情境化、案例化教学,鼓励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如何培养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分析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信息技术课程本身、教师和学生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四条对策与建议,以期对新课标下更好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高课堂效率有所启发。 
  1新课标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显著问题 
  1.1 信息技术课程本身存在的问题 
  1.1.1 信息技术课程不受重视 
  目前进入新课改的六个省市中,只有浙江省采用的是“7选3”模式,将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两门学科作为技术学科纳入高考,但是其他五个省份则采用的是“6选3”模式。高中学生学习压力大,时间紧张,家长、教师和学生往往因为追求分数和升学率而忽略信息技术的学习。高中生面临高考的压力,主要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高考科目上,往往将通过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作为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目的,不会付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信息技术课程[2],信息技术课程的课时往往为其他高考科目“做贡献”。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边缘化,课时不能保证的情况下,教师很难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1.1.2 信息技术课程结构不合理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自加入高中课程体系后,虽然信息技术教材包含多个版本,但是每个版本的内容多年来未发生太大的变化[2]。以天津地区目前使用的中国地图出版社的教材为例,课本中的内容很大程度上不贴近信息技术变革的前沿知识,不符合国际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趋势,不适应科学技术地进步和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课程内容与数据、算法、信息系统和信息社会等学科大概念有差距,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不利于他们感悟信息技术学科方法与学科思想,对学生发展计算思维帮助甚小。总之,教学内容落后以及教材不合理,严重降低了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也大大影响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1.1.3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模糊化 
  新课标提倡应该将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来完成对学生的整体评价,但是由于信息技术课程本身的特点,教师很少会布置课后作业,因此往往缺少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而只侧重于总结性评价。这种简单粗暴的评价方法,不能多元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不能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状况,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浪费了最有效教学时间[3]。 
  1.2 信息技术教师存在的问题 
  1.2.1 对《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理解不透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重在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从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责任四个方面对信息素养进行了新的诠释。帮助学生提高基本的信息技能已经不再是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目标,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使学生学会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才是信息技术学科最本质的内容。信息技术教学要确保学生能够灵活地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交流与合作,拓展视野,勇于创新,并且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目前的信息技术课堂中,很多教师只是遵循教材开展教学,只关注于对计算机及其应用软件的讲解,对学生操作技能的培训,忽视对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放松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养成,没有进行足够的信息责任和价值观的教育,完全偏离了对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定义。 
  1.2.2 对学生认识不清 
  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内容为非零起点,教材也是依据学生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编写的。但是城区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与相对落后的农村学生有较大的差距。笔者对所任课的6个班级约240名学生做了详细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小学、初中阶段学习过信息技术的占80% 左右,但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学习的内容差异性较大。另外对计算机知识初步了解的占 15 %左右,仍有5% 左右的学生对计算机知识完全不了解。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对学生认识不清,不考虑学生基础知识的差异,就一定会违背 “关注全体学生”的课程理念,很难全面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1.2.3 对教材把握不准 
  有的教师对信息技术教材删繁就简,只向学生介绍书中各种应用软件的操作方法,忽视提升学生的计算思维与创新能力。也有的教师完全依照教材内容,教材怎么写,就对学生怎么教,严重违背了教学中打破“以教材为中心”的思想[3]。 
  1.2.4信息技术教学方式单一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高中各科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正在逐渐转变,但是传统教学的教师“灌输式”教学方法依然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产生着很大影响[2]。教师过于重视传授理论知识,教学环节单调,教学气氛沉闷,严重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阻碍了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1.3 学生存在的问题 
  新课标提倡将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但是受传统课堂的影响,学生已经习惯按照教师的要求行动,过于依赖和信任教师,短期内不能合理利用自己的时间。另一方面,学生不擅长提问,不能发现问题,不懂装懂[4]。 
  2 关于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2.1 树立全新的教学意识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应该与时俱进,积极转變教学观念。新课程标准里强调要摆脱“以教材为中心”的思想,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根据本校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依靠教材但不唯教材。应该通过网络、书籍或其他形式,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精选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既有趣味性又有价值性,有效合理地开展课堂教学。教师应该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和价值导向,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对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2.2 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认清学生的整体情况,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创造真实的问题情境,有助于学生将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迁移到现实生活中,形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根据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不同情况,成立多种学习兴趣小组,并制订符合各小组实际的教学计划。 
  2.3 做好学情分析,坚持以人为本 
  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特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解决学生个性差异的问题,分层教学和分组合作学习是最适应的途径[3]。采用测试考核、问卷调查、课堂访谈等方式掌握学生在操作技能和应用水平等方面的信息技术水平,观察学生计算思维养成的效果,发掘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能力。再根据水平划分层次,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提高。 
  2.4 采用多元化、灵活化、人性化的课程评价体系 
  新课标下信息技术教学评价已经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转变为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主要标准,来检验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和效果。传统的教学评价过分强调总结性评价,而忽视了过程性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3]。因此,教师应该以学科核心素养的分级体系为依据,利用多元方式跟踪学生的学习过程,用采集的学习数据指导教学。注重情境中的评价和整体性评价,促进基于项目的学习,逐渐推广案例分析报告或研究性论文与纸笔测试、上机测试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新课标提出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对于信息技术教师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坚持“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树立全新的教学意识,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全面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情境中的评价和整体性评价,促进基于项目的学习,以期达到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方面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林崇德. 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 冯萍.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导学,2016(11):40. 
  [3] 王克胜.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信息技术教育,2007(03):38-39. 
  [4] 朱娟.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考试周刊,2016(78):105. 
上一篇:用渗透式渐进案例解析C语言的选择结构 下一篇:基于微课和雨课堂的计算机类课程改革研究
相关文章推荐

  • 小学数学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 古诗文对农村小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策略研究
  • 新常态下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创”人才培养
  • 混合式学习视域下的网络核心课程学习空间研究
  • 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
  • 基于设计学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实践研究
  •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途径
  • 新时代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研究
  • “双主体”校企合作下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
  • 终身体育意识培养下的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探究
  •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研究
  • 解析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
  • 浅析数学思维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培养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有效
  • 四位一体”红色资源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
  • 计算思维能力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