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论文欣赏 >

基于设计学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实践研究


2019-07-07    来源:青年与社会    作者:王姝欣;聂学颖;包玲

摘 要: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层次的不断提升,高等院校人才培养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来培养适合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合格人才。构建符合院校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已然成为当下各高校发展的重中之重。以辽宁何氏医学院为例,多年来,根据社会人才需求并结合学院自身特色,构建出“医·艺·工”融合特色的设计学类专业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培养体系。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体系;实践研究;医艺工融合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背景 
  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培养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第一线需要的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应用型人才的素质和能力的高低,与高校教育密不可分。当今高校教育发展中,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本科教育均以自身院校的特色为出发点进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各高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以地方人才需求以及自身院校特色为主线来进行构建才是有意义的。地方高校结合自身院校特色培养哪种类型的应用型人才,是每一所本科高校在定位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时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现状分析 
  地方高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国家人才培养战略调整的重要举措,总结当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实践,各高校虽略有成果,但依旧面临以下几个问题: 
  (一)多以“综合型”培养为主,忽略自身院校特色及专业优势 
  应用型人才是高素质、高职业技能的专门型人才,它与学术型人才的区别在于应用型人才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工作能力。目前大多数院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多以“综合”大学的培养目标来进行构建,缺乏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上应有的类型特色,大大的忽略了院校自身的学科以及专业优势和特色。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出现“过度教育”或“供大于求”的现象,造成应用型人才与社会需求之间出现“剪刀差” 
  由于近些年各地高校出现本科生招生扩招,而且在人才培养层次方面,也变相的进行了扩招,比如“专升本”、单科转型为多科或综合性的本科高校,在这种情况下,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方面必然会出现问题,最为突出的就是“过度教育”以及“供大于求”,人才与社会需求不成正比等,这就需要各地方高校在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时,一定要在人才数量以及培养层次定位方面慎重决策,避免出现高校教育资源的结构性浪费。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实践教学环节问题突出 
  教学环节是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的根本,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学生在专业以及学科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还具有相当程度的实践能力。但是就目前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环节来看,依旧存在较大的问题,比如,应用型的教学环节重视不够,导致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内容简单、形式单一;实习基地处于瘫痪的状态,由于接纳学生对企业不能带来足够的经济效益,而且涉及商业机密,因此绝大多数实习基地不太愿意接受学生实习,从而导致实习基地的持久性不强,不能可持续的发展。 
  三、以“医·艺·工”为核心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经过大量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实践的分析与研究,同时,根据辽宁何氏医学院自身的院校特点以及专业优势,辽宁何氏医学院视觉艺术学部确立了设计类专业以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目标。 
  (一)医学·艺术·工学相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确立 
  辽宁何氏医学院视觉艺术学部一直以来非常重视知识、能力与素质并重的教育方向,并通过多年探索,结合自身学院的特色,提出了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体系。同时,在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模式方面,也创建了相应的培养方案。在课程体系方面,根据学院特色,创建了基于通用设计理念的M.A.E(医、艺、工融合)创新一体化课程体系;在教学模式方面,探索出一套符合项目驱动式的校企双导师模式的创新型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和培养模式,使学生了解医疗、大健康的相关知识,掌握医疗产品以及艺术相关专业的技术,从而培养健康领域从事设计、创意、教学、制作等工作的创新应用型人才。 
  (1)医学+艺术 
  医学跟艺术结合的研究方向为大健康领域,其中“大健康”的研究方向其一包含人们开始关注和追求健康所有范围,如“生、老、病、死”生命全过程的研究;其二“大健康”研究方向为大健康设计基础方向,将涵盖健康领域设计的研究拓展至设计形式、设计方法、设计对象等方面,上升研究方向至伦理学层面,如关爱、人性化的设计研究融入其中,将设计对象(残疾人、老人、妇女、儿童)进行优先序设计的原则,更加注重人性(为人服务,回归人性)的理解层次,通过大健康设计基础的课程使学生通过“艺术、设计+医学”融合使设计能力水平拓宽至健康行业。 
  当今社会,健康行业的优秀设计人才尤其少见,单纯的设计行业设計师(工业设计、产品造型、视觉传达设计等等)仅仅具有设计学、美学基础设计能力,而兼具医疗行业健康知识的设计师尤为紧缺,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将医学研究理念(人性化)的融入,对人性的认识、理解以及尊重是伦理学研究的融合也是不可或缺的。另一方面,大健康行业不错走红,健康产业也慢慢更管家关注人性关爱,所以兼具健康与设计理念的专业设计人才也更具发展前景。 
  (2)艺术+工学 
  艺术学、工学的融合是学科交叉具有跨学科性的,目前国内隶属于隶属于艺术学、工学学科体系的本科专业有很多,如艺术设计学、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数字媒体艺术等。其专业的表现形式多为艺术与技术的结合。我院通过课程体系设置引入人机工程学及人体工程学课程,将应用科学和技术的原理引用,来解决设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最新的设计思想中,使工学与艺术同处重要地位,工学主要的目的是解决好工学与艺术设计的关系并进行理性的思考,使设计如何更加具有科学性及准确性,从而达到使用者与设计者的和谐共生。 
  (二)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课程建设
根据我校的医学背景特色,又加之当前大健康产业的人才紧缺现状,我校视觉艺术学部的人才培养注重学生在设计的基础上突显健康领域设计特色技能,通过将医学、艺术、工学相结合,以及相关交叉学科的课程进行课改,将设计专业的学习不仅停留于设计知识或设计理念上,更多的是上升到可行性的应用型设计。通过应用型课程体系的建设,一方面培养学生深度的医学和大健康特色理念,另一方面拓宽了学生接触的学科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创新了教学内容。 
  (三)搭建实践平台,保障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辽宁何氏医学院视觉艺术学部结合学校的医学背景以及自身的艺术设计特色,打造众创空间,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同时发挥师生力量,以医·艺·工融合文化创意、大健康产业创新创业为特色的新型生态型孵化器,承接何氏集团内及社会上的设计类项目,在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业能力的基础上,创造收益。 
  (四)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得到同行、社会的认同 
  经过多年的努力,辽宁何氏医学院视觉艺术学部的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初见效果,医学·艺术·工学相融合的教学理念、课程体系以及校企双导师模式的创新型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已成功推广到各高校,例如沈阳工学院、大连医科大学、沈阳化工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和具有“艺工结合”“医艺结合”教学理念的高校,为相关高校在如何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方面提出了建议和启发。 
  四、结语 
  高等学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前提,以自己院校特色为基础来进行。辽宁何氏医学院视觉艺术学部的创新应用型人才培養体系正是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进行创建的,希望能够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成熟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张德江.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问题及模式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1(18). 
  [2] 郑晓梅.应用型人才与技术型人才之辨析[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5(1). 
  [3] 胡黄卿,陈菲莉.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J].硅谷,2008(1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大健康”设计理念的设计学优势特色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项目实践研究论文(项目编号873)。 
  作者简介:王姝欣(1987- ),女,辽宁沈阳人,硕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艺术教育及教学管理。
上一篇:浅析微课视频制作方式 下一篇:PPP模式为新型城镇化助力
相关文章推荐

  •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文明交流互鉴—基于数字时代
  • 什么是农民眼中的美好生活 ——基于乡村振兴
  • 大学生压力应对特征研究—基于“雨中人”绘画
  • 新常态下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创”人才培养
  • 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质量的
  • 关于“以马克思主义为业”的几点思考—基于一
  • 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研究—基于自媒体网络环境
  • 基于网络环境下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分析
  • 医疗合同违约责任中非财产责任的适用
  • 基于公平与效率视角谈民商法与经济法的价值取
  • 应用型本科院校开设人文素质类选修课的必要性
  •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研究
  • 基于研学旅行前置课程的微课设计
  •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辅助教学的瑜伽课程改革研究
  • 基于荣誉体系视角下的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现状及
  • “续理论”视域下如何提高应用型高校外教口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