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农业科学 >


土壤与作物杂志论文发表

期刊信息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出 版 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出版周期:季刊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2961

国内统一刊号:CN:23-1580/S

期刊级别:RCCSE(A-)(2020第六版), 科技核心(2020自然科学)

期刊收录:维普收录,万方收录,知网收录

电  话:0451-86623742

备  注:第一批新闻出版总署认定学术期刊

快速投稿通道

  • 建议发表前先QQ或者电话咨询
  • 联系人:编辑孙老师
  • 联系电话:18790272135
  • 咨询QQ:308902193
  • 投稿信箱:308902193@qq.com
  • 同时我们代理多家期刊
  • 更多期刊http://www.yashilw.com

土壤与作物


土壤与作物Soils and Crops(季刊)(ISSN: 2095-2961CN: 23-1580/S)创刊于20123月,季刊,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主管,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农业技术中心主办,是我国又一个有关土壤学、农业生态学及其相关基础学科的综合性学术期刊。

《土壤与作物》将认真贯彻“双百”方针,面向国际科技前沿和国家需求,旨在介绍土壤与作物系统研究的最新成果,促进土壤管理的优化和农田生产力的持续提升,为相关学科的人才培养和国内外学术交流提供交流平台,推动区域农业可持续性发展,在科学性、规范性、严谨性和实用性上体现出刊物的特色。

《土壤与作物》发展定位于精品期刊。重点刊登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土壤与作物交互作用的过程、机理和调控技术方面中立论科学充分,有较高创造性和学术价值的论文。

主要读者对象是从事土壤学、农学、生态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科研工作者、有关决策部门的科技管理人员及高等院校师生等。

 

土壤与作物杂志农业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栏目:

开辟的栏目有研究简报、研究论文和综合评述等,内容包括土壤肥力质量与作物生产力、土壤水分和养分有效性与作物生育、土壤有益/病原微生物与作物互作、作物适应气候变化的根际微环境等与土壤-作物互作相关的土壤生物化学和物理学、分子生物学、作物逆境生物学和作物生长发育模型等。土壤与作物资源保护、管理及其高效利用、作物生态也属于该刊范畴。

 

土壤与作物杂志农业论文发表须知:

由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农业技术中心主办的中文期刊《土壤与作物》将于2012年创刊,重点刊登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土壤与作物交互作用的过程、机理和调控技术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应用层面的学术论文及综述文章,包括土壤肥力质量与作物生产力、土壤水分和养分有效性与作物生育、土壤有益/病原微生物与作物互作、作物适应气候变化的根际微环境等与土壤-作物互作相关的土壤生物化学和物理学、分子生物学、作物逆境生物学和作物生长发育模型等。土壤与作物资源保护、农田生态系统管理、区域土壤资源及其高效利用也属于该刊范畴。读者对象为从事土壤学、生态学等学科研究和教学的科技工作者及有关专业的高校学生和决策部门的工作者。欢迎国内外广大读者踊跃投稿,来稿应注意如下事项:

1 思想新颖,观点明确,论证严密,重点突出,文字精炼,不得泄露国家机密。

2 来稿欢迎使用网络投稿。按GB 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国家标准撰写。要求附作者姓名(中文、汉语拼音)、单位(中英文)及中英文篇名、中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300500, 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相对应)和中英文关键词(38)。研究论文和综述文章以5个印刷页版面为宜(约7500字),研究简报以3个印刷页版面为宜。

3 注意稿中公式、符号、上下角标和外文字母的大小写和正斜体。

4 计量单位和单位符号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使用,如亩改用hm2(公顷),能量、功、热均用J(焦);计量单位采用国际代号,如h(小时)、m(米)、kg(千克)、t(吨),等。

5 图要精选,只附最必要的,具有自明性,切忌与表及文字表述重复。图存为TIF格式;表格采用三线表,表中内容勿与图及文字表述重复。

6 引证的参考文献限于公开发表的,其排列顺序按文中出现的先后为准,引用文献须核对无误,文献作者超过3人时,只列出3人,并加“等”。

7 请注明科研项目来源,并附项目编号,本刊原则上不刊登无基金资助项目论文。

8 注明作者的真实姓名(不超过5人为宜),并附第一作者简介(姓名、性别、出生年、民族、学历、职称、研究方向)及详细通讯地址、电话、Email等。

9 文章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其编辑版权属本刊所有。

10 文责自负,在收稿3个月内对决定采用的文稿发录用通知,并收取一定的发表费,刊后酌付稿酬和赠送当期样刊一本。

11 本刊发表的论文,凡涉及获国家和省(部)级成果奖或其它奖项时,请及时与本刊联系,提供获奖复印件。

 

邮箱:tryzw@iga.ac.cn

Tel0451-86623742

地址:哈尔滨市哈平路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