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自然科学 >


西北地质杂志论文发表

期刊信息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

出 版 地:陕西省西安市

出版周期:季刊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9-6248

国内统一刊号:CN:61-1149/P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2017版),科技核心(2018版),CSCD核心(2019-2020版)(扩展版)

期刊收录: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

电  话:029—87821951

备  注:新闻出版总署认定学术期刊

快速投稿通道

  • 建议发表前先QQ或者电话咨询
  • 联系人:编辑孙老师
  • 联系电话:18790272135
  • 咨询QQ:308902193
  • 投稿信箱:308902193@qq.com
  • 同时我们代理多家期刊
  • 更多期刊http://www.yashilw.com

西北地质


西北地质Northwestern Geology(季刊)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CSCD核心期刊扩展版核心期刊。是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主管,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与中国地质学会共同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地学类学术期刊。

《西北地质》创刊于1964年,创刊名《西北地质科技情报》,1980年更名为《西北地质》;《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所刊》创刊于1980年,1992年更名为《西北地质科学》;2001年,根据国土资源部文件精神,两刊整合为一,期刊名为《西北地质》。整合后的《西北地质》为国际大16开本(季刊),在期刊的编排标准及印装质量上全面与国际接轨。

《西北地质》主要报道地质科学及其相关领域的基础性、前瞻性和创新性研究成果,关注地学领域中的热点问题及边缘学科,刊出的内容涉及基础地质、矿产地质、能源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生态地质、地质灾害、城市地质、遥感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质大数据分析与挖掘等研究成果。

《西北地质》与国内众多地质单位进行交换,与国外58个地区和单位有交换关系,交换来的刊物主要有:日本地质调查所月报、美国地质调查局专业论文、澳大利亚博物馆(资料)、加拿大地质调查局(资料)、蛇绿岩(意大利)、日本东京国立科学博物馆(资料)、德国大学及联邦研究所(自然资源及开发)等。

《西北地质》在传播科技信息,促进学术交流,推动地学事业的发展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西北地质杂志核心期刊地质论文发表须知:

办刊宗旨
  《西北地质》是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主管,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与中国地质学会共同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地学类学术期刊。《西北地质》主要报道地质科学及其相关领域的基础性、前瞻性和创新性研究成果,关注地学领域中的热点问题及边缘学科,刊出的内容涉及基础地质、矿产地质、能源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生态地质、地质灾害、城市地质、遥感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质大数据分析与挖掘等研究成果。

来稿要求
2.1来稿要求论点明确,逻辑严密,文字精练,数据可靠。每篇文稿必须包括论文题目、 作者署名、作者单位及邮政编码、论文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基金项目、第一作者简介、文稿正文及参考文献等内容。
2.2 论文题目:应尽量简洁、准确,一般不超过20字,中英文对照。
2.3 作者署名:署名人数及署名顺序由作者确定。每一位作者应是文章真正的著作权人,同时应给出全部作者中文及汉语拼音名称。一般情况不应随意变更署名顺序或增减作者人数。若署名发生纠纷而必须变动时,则应提交第一作者签名的书面说明,否则以第一次投稿署名为准。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由第一作者负责
2.4 作者单位:应是作者完成研究论文时的所在单位全称,并注明所在省份、城市及邮政编码,同时给出中英文对照。若作者单位署名发生纠纷而必须变动时,则应提交第一作者单位加盖公章的书面说明,否则以第一次投稿署名为准。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由第一作者负责。
2.5 论文摘要:尽量写成报道性摘要(300字以上),应具有独立性与自含性。摘要应当是一篇单独简短的文章,参考文献不应被列入摘要中,摘要中应尽量避免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交代清楚论文的目的、方法、主要证据、结果和结论等。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一致或者更为详细一些。
2.6 关键词:必须是意义明确的术语,一般应选取35个能准确反映研究方向、研究领域及研究地点的词。词与词之间用分号“;”分隔,中英文对照。
2.7 中图分类号:《西北地质》期刊文献采用《中国图书馆》(4)进行分类。论文一般标识1个分类号,多个主题可标识23个,中间用分号“;”分隔。
2.8 文献标识码:一般各类文献规范为:理论与应用研究论文—A; 实用性成果学习实践总结—B; 业务指导管理类文章—C; 一般动态性信息—D; 文件、资料—E;其他可不标识。
2.9 资助项目:广义指该文章产生的资助背景。一般在文稿首页地脚处注明论文所属项目,如国家、省、部级重大科技项目和攻关项目、基金资助项目等,同时给出项目名称及编号。
2.10 作者简介:一般只介绍第一作者。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籍贯、职称、毕业院校、所获学位,重点介绍学术经历及目前主要从事的研究方向。同时还应提供详细的通讯地址。通讯地址包括:邮编、地址、单位、电话、E-mail等。
2.11 文稿正文:文稿一般应有地质背景、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讨论、结论等几个部分。文章篇幅(含图表)一般不少于6个版面(特殊情况除外),文中量和单位一律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最新标准。外文字母符号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字符的位置高低应区别明显。容易混淆的外文字母符号请用笔明确标注。古生物中的属、种请用斜体或用下划线划出来。
2.12 文稿图件:插图应字迹清楚,线条明晰,文稿中应标明插图位置,并在图框下注明图号、图题和图注,图中文字、符号须与正文一致。凡涉及国界的图件须在地图出版社公开出版的最新地理底图上套绘。照片要求色彩清晰,层次分明。
2.13 文稿表格:附表尽量使用三线表,一般分栏线不应出现斜分线,表中测试数据要注明测试者、测试手段、测试条件、测试精度、误差范围及数据单位。文中图、表应有自明性。论文中应多使用图和表,首次发表的数据必须列表给出,不得以图代替。图、表名应为中、英文对照,英文图、表名实词首字母大写,虚词首字母小写。图、表设计应按照版面大小美观合理。
2.14 标题题号:参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家有关标准,文内各级标题题号一律顶格书写,标题题号分级采用11.11.1.122.1等标著形式,标题题号不出现0编号,一般标题题号层次为3级,最多不超过4级。
2.15 名词术语:论文中的科技术语和名词应使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科技名词,如系作者自译的新名词,第一次使用时请在该新名词后用括号注出原文。外国人名和地名,除已常用者外请注出原文。
2.16 文稿致谢:对于论文的产生提供帮助而没有署名的人和单位,作者可在文末予以致谢。
2.17 参考文献:本刊采用著者-出版年制,文中相应处用圆括号列出第一作者和年代,例:(李四光,1945;黄汲清等,19781984)。参考文献一般应在10个以上,中英文对照。放在“参考文献(References):”标题之下,一般中文在前,英文在后,最后是其他语系。
2.18 著录格式:①专著的著录格式为:作者(编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没有起止页码出版年前用句号“.)。②论文集中析出文献的著录格式为:作者.题名[A.编者.书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没有起止页码出版年前用句号“.)。③连续出版物中期刊文章的著录格式为:作者.题名[J.期刊名,年,卷():起止页码。④参考文献中的作者、编者、译者不超过3人时全部写出,超过3人时只写前3名,中文后加“,”等;英文后加“et al”;书写外文作者或编者时,姓前名后,名用缩写,不用缩写点“.”;书写参考文献中英文作者时,姓前名后,姓和名第一个字母大写,姓与名之间空格,名与名之间不分隔。
2.19 类型代码:参考文献类型及其标识代码根据GB3469-83的规定,以方括号中的单字母方式标识并置于文题(书名)之后,它们是: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刊[P];析出文献[A];其他[Z]。
2.20 欢迎投稿作者在引用参考文献时尽可能地在他刊引用相关的《西北地质》文献,相关内容请在西北地质网站中查阅。
投稿约定
3.1 本刊已采用电脑排版,欢迎以网络形式(E-mail)投稿。来稿请直接发送到编辑部,勿寄达个人或请他人代投稿件。来稿务必留下作者电话,否则有可能耽误论文发表。
3.2 图件一律采用corelDRAW 8910绘制,并另存为原格式文件,插图以字迹清晰可辨为宜,图件不清晰将导致文稿无法采用。
3.3 作者投稿时应声明稿件专投本刊,且未正式发表,切忌一稿多投,违反者责任自负。
3.4 投往编辑部的稿件在三个月之内未收到答复的,请作者自行处理。编辑部不处理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收到编辑部答复的作者,按约定不得一稿多投。在论文未发表之前,作者应保存好原数据文件。
3.5 请作者提供 3 位水平较高的具有高级职称的审稿人的通讯地址、电话或手机、E-mail等,供编辑部参考,如果论文审查需要回避某些审稿人也请说明。
3.6 作者投稿不符合我刊要求者,本刊将在退修稿件时请作者修改、补充,作者在收到退修意见后未向编辑部提出不同意修改的意见,则视为同意,同时收稿日期相应地以编辑部退修寄出日期为准。
3.7 来稿在语言文字、专业术语、国家标准、行业规范及国家机密等方面请作者务必仔细斟酌,稿件一经发表,文责自负,编辑部不负连带责任。
3.8 本刊现为纸质版—光盘版—网络版三位一体的出版模式,凡本刊刊用的稿件,其作者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次性付给。如作者不同意入编各种光盘版及网络版,请在来稿时声明,否则将视为同意。
3.9 编辑部对来稿有权作技术性和文字性修改,实质性内容修改将征得作者同意。来稿一经发表,按篇支付稿酬,并赠送当期刊物。
3.10 作者在收到稿件修改意见后,务必抓紧时间尽快修改返回。
3.11 来稿务必写清楚详细通讯地址及工作单位,并留下联系电话,以便及时与作者联系。作者在投稿的过程中若工作单位有变动,敬请迅速通知编辑部。作者若地址不详或电话不准确,导致编辑部无法联系,将会影响稿件的发表。
3.12 稿件经专家审查、作者修改并正式进入排版程序后,编辑部按一定标准酌收论文版面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