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论文欣赏 >

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


2016-09-30    来源:湖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作者:方 衡

[摘 要]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以重大的民族牺牲,有力地支持了各国的反法西斯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同时,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转折点,是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和人民力量向前发展的重要时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殊阶段,是人民战争的胜利,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关键词]抗日战争 历史地位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803(2005)06-0071-03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也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但中外史学界对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历史地位,和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还有一些若明若暗的认识,以至分歧,兹试论之。
  一、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历史地位
  十四年的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第一次一洗百年耻辱,也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反对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同时,也以巨大的民族牺牲,有力地支持了各国的反法西斯战争,从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那么,对中国的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怎样评价才符合当年的本来面目呢??
对于中国抗战,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敌人是世界的敌人,中国的抗战是世界性的抗战”。斯大林也说:“一开始就带有反法西斯战争、民族解放战争的性质。”?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首先举起抗日救国、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义旗,打响了为民族解放而战的第一枪。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战争全局纵观,有自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发展到全面侵华的远东亚洲战场,有1939年德国法西斯侵占波兰,英、法宣战的欧洲战场,有1941年的苏德战争,有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而爆发的太平洋战争,其性质,无一不是民主与法西斯的战争,无一不是民主阵营与法西斯阵营的战争。中华民族十四年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一部分,是东方战场的主力军,不但保卫了祖国,而且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日本帝国主义狂称三个月灭亡中国。七七事变后,日本把陆军由17个师扩充到24个师,其中21个师用于全面侵华战争。日本统治阶层认为只消一个月,日本便可凯旋班师,但是却遭到了全中国同仇敌忾、奋勇抵抗的有力反击。在以中国共产党倡导并终于形成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华民族的抗日救亡高潮风起云涌,在随后的淞沪会战、晋北会战、台儿庄会战以及武汉会战中,中国军队顽强作战,使日军遭到重创,尤其是平型关战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以低劣的武器包围击溃日军精锐部队板垣师团一个旅团,歼灭其千余人,使日军在中国战场上首次遭到歼灭性打击。到武汉会战结束后,日本投入中国战场的兵力已近100万人,日本国内本土只剩下一个师团,以后日本攻势顿挫,中日战争转入相持阶段,日本法西斯企图迅速征服中国的狂妄计划彻底破产。由于中国人民顽强的抵御着日本百万大军,致使日本无力“北进”侵略苏联及“南进”夺取英法殖民地,推迟了德、日、意三国同盟的缔结,从而减轻了英、法在远东所受到的压力。正是1939年9月1日,德国法西斯进攻波兰,欧战爆发后,由于日本法西斯已经深深陷在中国战场,无力自拔,只好对欧战采取观望态度,声明“帝国不介入,专注于中国事变”。?
  日本原有“北进”与“南进”的计划,其所以迟拖不决,关键在于中国的抗日战争牵制了日本的力量。日曾经进行过对苏两次进攻,张鼓峰与诺门坎战役,均以惨败告终,乃是受制于中国抗日的力量,使日本不敢轻举妄动。日军副总参谋长石原莞尔谈到张鼓峰失败的教训说:“此次张鼓峰事件,苏联自恃以威胁日本者,则以日本对华用兵故,日本忍辱屈服于苏联者,亦以日本对华用兵故”。德国入侵苏联前夕,希特勒曾向日本提出“请日本从满洲打进西伯利亚”。日本政府也认为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遂于1941年7月7日和16日接连下达第一和第二动员令,即关东军特别大演习。但是最后还是放弃了北进的“良机”。总参谋长杉山元认为:“日本现在中国使用兵力太大,(北进)实际上办不到。”日本政府不得不决定:“帝国政府将努力解决中国事变,暂不介入德苏战争。”?
  日本陆军主张“北进”,海军主张“南进”,当然,决定权在日本天皇。1940年夏,法国败降,英军敦刻尔克大撤退,英军被赶出欧洲大陆。这正是日本南进的“良机”。德国又唆使日本南进,以期从东西两面夹击英法势力。但日本又不得不拒绝德国的请求。日本访德特使寺内寿一上将解释说:“日中战争不结束,南进是办不到的。”显然,中国抗日战争打破了德、日法西斯的全球战略。?
  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开始了太平洋战争, 日本在太平洋战场,初期侥幸得逞,南进实现。南进的目的既是为了抢夺南方的丰富资源,也是为了切断英、美援华的补给线,迫使中国投降,早日结束“中国事变”。1942年6月4日中途岛一战,日本惨败,中途岛海战成为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当时, 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从1941年到1945年共与敌进行大会战9次。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战场1944年发动了对日的局部反攻,到1945年3月,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军队已发展到91万人,民兵发展到220万人以上,建立了19个解放区,已经成为抗日战争的主力军。 中国远征军和驻印军队,在缅甸边界和缅北,进行了胜利的反攻,中国战场的有生力量,有力地支持美军在太平洋战场的反攻。中国战场不仅支持了美英,继续贯彻其“先欧后亚”的军事战略,而且,它是东亚和太平洋战场能够转入反攻的重要因素。?
  斯大林肯定:“中国人民及其解放军的斗争,大大地便利了击溃日本侵略力量的事业”。“只有当日本侵略者手脚捆住的时候,我们才能在德国一旦进攻我国的时候,避免两面作战。”1941年5月27日,罗斯福指出,不断加强的“中国壮丽的防御战是阻止希特勒征服世界的计划接近完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 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和印度……”。丘吉尔说:“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而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1942年1月8日,日军大举进攻缅甸,英国守军告急。1月2日,他在转致参谋长委员会的电报中指出:“缅甸如丧失,那就惨了。这样会使我们同中国人隔绝,在同日本人交战的军队中,中国军队是最成功的。” 
  很显然,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不仅仅是东方战场的主力军,同时,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主战场,它打破了日本“北进”计划,粉碎了德、日夹击苏联的阴谋,打乱了法西斯全球战略计划,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仍然抵抗着日军总兵力的70%以上,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和结局,有着重要的影响,起到了协助盟军牵制日军的重要作用,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国在抗战胜利后,跻身于世界四强之中,可谓当之无愧。?
  二、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
  1、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转折点
  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了日本占领中国东北为其殖民地的阶段,是日本法西斯发动世界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步。日本的侵略由蚕食到鲸吞,由局部到全面,抗日战争也是由局部到全面的。从此,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逐步下降为次要矛盾。日本帝国主义坚持其征服中国,进而征服世界的新大陆政策,步步进逼,野心不止。中日矛盾改变中国国内各阶级间的矛盾,同时,也改变了各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以及它们与中国的矛盾,从而使其他帝国主义与中国的矛盾,退居次要地位。历史把抗日救亡、争取民族解放的任务放在中华民族面前。国难当头,促进了人民的觉醒,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率先举起抗日救亡的义旗,但由于当时蒋介石国民党统治者专制独裁,坚持其“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置亡国危机于不顾,忙于军阀内战,并且先后对中国红军发动了五次“围剿”。又兼其他帝国主义国家采取对法西斯的绥靖政策,纵容了日本法西斯,使蒋介石在不抵抗的邪路上越走越远。因此,从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七七事变,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只能是局部的。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中国面临寇深祸亟的危亡境地,这样,才有以中国共产党倡导的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工农商学兵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下的第一次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才正式形成。抗战期间,蒋介石没有放弃反共(阴谋消灭共产党力量2/5)。抗日战争一是民族战争,二是人民战争,如果没有蒋介石国民党的参加,就不会有全民族的抗战。但是,如果没有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力量的兴起与发展,全民族的抗战也无从实现,更谈不上坚持抗战到底。民族战争与人民战争相结合,人民力量的不断发展壮大,才决定历史发展的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说,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力量就是抗战的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机严重关头,面对中日矛盾为主、阶级矛盾为次的形势,以民族大义为重,积极主动倡导、组织和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由“逼蒋抗日”到“联蒋抗日”,支撑蒋介石国民党抗日。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人民不畏强敌,团结御侮,国民党在抗战初期,表现了一定的积极性,国民党军队进行了平津、淞沪、晋北战役,以及徐州、武汉保卫战,并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重大胜利。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互相依托,互相支持。历史经验证明,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均对国家民族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经历了艰苦卓绝的殊死斗争,才取得近百年来反抗外国侵略者第一次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抗日战争是中国革命的一个新阶段,而且是最伟大最活跃的一个新阶段。抗日战争的胜利扭转了一百年来中国反对帝国主义屡战屡败的局面,这可以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2、抗日战争是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和人民力量壮大的重要时期
  近百年来,旧中国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压迫下,积弱积贫,国家不能独立,民族未得解放,直到中国共产党产生后,有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高举起反帝反封建的大旗,中国人民才逐步走上了挽救民族危亡的正确道路。正如毛泽东所说:“从党建立到抗日时期,中间有北伐战争和十年土地革命战争,我们经过两次胜利,两次失败”,“没有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比较,还没有充分的经验,还不能充分认识中国革命的规律,” “在抗日战争时期,我们才制定了合乎情况的党的路线和一整套具体政策。这时候,中国民族革命这个必然王国才被我们认识,我们才有了自由”。 ?
  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具体地运用于中国革命,集中全党的智慧,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从根本上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而抗日战争的实践,又为毛泽东思想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客观条件。?
  九一八事变后,在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策略指引下,1935年8月1日,中共中央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八一宣言),提出了建立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1935年12月,党中央瓦窑堡会议,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从理论上深刻阐述了建立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和可能性。1936年12月12日发生了西安事变,中共派遣周恩来等到达西安,力主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逼蒋抗日”、“拥蒋抗日”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直到七七事变后,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才正式形成。鉴于蒋介石国民党对抗战的两面政策,中国共产党预见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内在矛盾,毛泽东代表中国共产党阐明了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以及对国民党顽固派斗争的原则,即“发展进步力量,争取中间力量,孤立顽固势力”,和“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以及又联合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策略。始终正确地掌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权,从而有效地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保证了全民族抗日战争的胜利进行。他成功地把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统一起来,是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的光辉典范。从某种意义上说,抗日战争的胜利也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胜利,更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在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加强了自身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建设,特别是经过整风运动,提高了全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水平,坚持和发展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使全党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尤其值得大书特书的是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提出的关于中国革命要走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在两个“中国之命运”的斗争中,起到指导中国人民解放指路明灯的伟大作用。?
  经过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在军事斗争中,进行了政治建设,推行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以联合一切爱国人士参与执政,共同抗日,并同时进行了财政建设,以充裕物质,保证持久战争的继续坚持。当1940年国民政府不仅完全停发八路军军饷,而且对陕甘宁地区实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断绝边区的一切外援,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在财政经济上日益困难时,中共中央针对严重的形势,强调必须走生产自救的道路,以根据地的经济建设支持抗日战争和巩固抗日政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经过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到抗战胜利,中国共产党已发展到127万人,民兵发展到268万余人,人民军队发展到120万余人,根据地发展到19个,面积103万平方公里,人口发展到12250万人。毛泽东思想的成熟,人民力量的壮大,都证明抗日战争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3、抗日战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殊阶段
  抗日战争时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阶段,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殊阶段。蒋介石国民党在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中,疯狂叫嚣“一个党、一个主义、一个领袖”,坚持法西斯专政,作为中间势力的民族资产阶级,幻想建立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了回答中国往何处去的问题,毛泽东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揭示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民主革命的客观规律,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路线、纲领,阐明了中国革命的基本方向,彻底粉碎了国民党顽固派的一切反共谬论,也打破了民族资产阶级企图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幻想,统一全国人民的思想,从而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毛泽东指出:“所谓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他把中国革命分为两步走,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然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中国民主革命中领导权的历史变化,就是区分新旧民主革命的主要标志。?
  也正是因为抗日战争时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殊阶段,所以抗日民主根据地便历史地成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雏形。?
  因此,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更是人民战争的胜利。?
  抗日战争是在国共合作形势下进行的,它是在共产党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积极倡导促成,并忠实执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了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武装抵抗,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使党领导下的抗日军队和抗日根据地成为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克服国民党统治集团妥协动摇倾向的决定力量,成为民族希望之所在。国民党在武汉失守前的抗战,是比较积极的,以后也进行过多次会战,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还曾派远征军入缅甸,配合盟军作战。因此,抗战的胜利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国共两党和中国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时至今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已经60周年了,然而日本迄今仍然拒认罪行,而且包藏祸心,咄咄逼人。我们在纪念抗战胜利这个盛大节日里,缅怀抗战烈士,重温周恩来总理在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时讲的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它是告诫并且警示国人的箴言。我们要继续发扬爱国主义思想,振奋抗战时期的万众一心的精神、不屈不挠的精神、自我牺牲的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等,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和平发展而继续努力。


上一篇: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两种政党合作 下一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政策和策略的制定与运用
相关文章推荐

  • 大学历史教学中的整体性与思想性之构建
  • 巧用微课,打造活色生香的历史课堂
  • 浅谈新时期党的全面领导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
  • 产业集群党组织建设的难点与实践取向
  • 中日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的战争叙事比较
  • 秉持“三心” 开创党建工作新局面
  • 名人故居的文化意味
  • 民间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 特朗普政府关门与美国民粹治理困局
  • 从《雪桥诗话》历史书写看其对国家盛衰的思考
  • “河湟”区域的历史变迁
  • 特睦格图在蒙文图书编印中的历史贡献
  • 《辽史·国语解》“惕隐”的统计及分类分析
  • 从《妖猫传》探寻历史与人生的孰“真”孰“幻
  • “一带一路”建设的文化底气
  • 以传统文化浸润人民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