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论文欣赏 >

谈高职会计人才税务管理能力培养的课程设置


2016-10-15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    作者:涂申清

【摘要】为了适应企业对财务人员税务管理能力的要求,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应构建培养会计专业人才税务知识和税务技能的课程体系,从而培养会计专业人才的税务管理能力,提高其适应性和竞争能力。高职院校会计人才税务管理能力培养的课程设置受到哪些主要因素的制约,如何设置及组织实施,是影响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 更多还原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人才;税务管理能力;课程设置

我国税务管理人才分为两类:一类是面向国家税务机关,从事税收管理的人才;一类是面向企业,从事企业税务日常管理及风险控制的人才。前一类人才属于公务员系列,就目前情况来看,姑且不论高职院校毕业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否胜任此项工作,仅就考试资格而言,高职学生常常被排除在外;而后一类人才具有广泛需求,全国各类企业大约有1400万家,任何一个企业,不管大小,都十分重视企业的税费管理及其相关风险控制。
但目前只有部分上市公司和少数大中型企业设置了专门的税务管理部门,在没有专门设置税务管理部门的企业,税务管理的大部分工作,特别是日常操作性管理事项,基本是由财务部门承担的。在一些中小型企业中,税务管理构成了财务部门的主要工作。事实上,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在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财务部门工作,为了适应企业对财务人员税务管理能力的要求,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应构建培养会计专业人才税务知识和税务技能的课程体系,开设必要的税务知识和技能培养课程,从而培养会计专业人才税务管理能力,提高其适应性和竞争能力。
一、影响高职会计人才税务管理能力培养课程设置的主要因素专业课程设置是对专业教学的一种统筹设计,这种设计做好了,一个专业的建设方向就明确了,专业教学工作就可以照此进行,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特征也被体现出来。专业课程设置的内容主要包括:课程内容、课程目标、课程性质、开课顺序、课时、教学条件等。
诚然,影响专业课程设置的因素很多,可以说涉及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大到国家的教育教学方针政策,小到学校各项教学与管理工作。但对于一个专业来说,某些课程是否作为专业课程开设,能不能开设这门课程,则主要分析其必要性和可行性。从这个角度看,影响高职会计人才税务管理能力培养课程设置的主要因素包括:
1.企业税务管理能力的不同需求。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一般由三大部分构成:一是网络开票、税费计算、网上报税、税款缴纳、接受检查、档案管理等日常管理事项;二是涉税业务会计核算事项;三是税务筹划等税务风险管理事项。一般而言,前两部分税务管理工作是各类企业都必须开展的工作,而后一部分税务管理工作,不同的企业则有不同的表现,专门设立税务管理部门的上市公司以及其他大中型企业,由于规模较大,业务复杂,税务筹划可能成为其一种常规管理工作。
为了完成企业的三种税务管理工作,在专业人才能力培养时,知识结构与技能训练的课程设置有所不同。对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而言,在学习了基础会计和会计实务课程后,再单独将涉税业务的会计核算通过开设税务会计进行教学,配备专门税种核算实训,预期可以实现培养涉税业务会计核算能力的目标。
网络开票、税费计算、网上报税、税款缴纳、接受检查、档案管理等税务管理能力的培养,至少应从两大方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动手能力:一是必须掌握税法知识,并熟练运用税法知识进行税费计算;二是熟悉税务机关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包括网上报税系统和网络开票管理系统,在熟悉的基础上,能熟练运用这些系统办理企业的网上报税和网络开票业务。
至于档案管理、接受税务稽查等管理工作,属于企业常规管理工作的一部分,按照常规管理要求开展工作,一般无须专门设置课程进行培养。而纳税筹划能力的培养涉及的知识体系及其能力培养,不仅要以前述两种能力为基础,还涉我国税务管理人才分为两类:
一类是面向国家税务机关,从事税收管理的人才;一类是面向企业,从事企业税务日常管理及风险控制的人才。前一类人才属于公务员系列,就目前情况来看,姑且不论高职院校毕业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否胜任此项工作,仅就考试资格而言,高职学生常常被排除在外;而后一类人才具有广泛需求,全国各类企业大约有1400万家,任何一个企业,不管大小,都十分重视企业的税费管理及其相关风险控制。
但目前只有部分上市公司和少数大中型企业设置了专门的税务管理部门,在没有专门设置税务管理部门的企业,税务管理的大部分工作,特别是日常操作性管理事项,基本是由财务部门承担的。在一些中小型企业中,税务管理构成了财务部门的主要工作。事实上,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在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财务部门工作,为了适应企业对财务人员税务管理能力的要求,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应构建培养会计专业人才税务知识和税务技能的课程体系,开设必要的税务知识和技能培养课程,从而培养会计专业人才税务管理能力,提高其适应性和竞争能力。
一、影响高职会计人才税务管理能力培养课程设置的主要因素专业课程设置是对专业教学的一种统筹设计,这种设计做好了,一个专业的建设方向就明确了,专业教学工作就可以照此进行,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特征也被体现出来。专业课程设置的内容主要包括:课程内容、课程目标、课程性质、开课顺序、课时、教学条件等。
诚然,影响专业课程设置的因素很多,可以说涉及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大到国家的教育教学方针政策,小到学校各项教学与管理工作。但对于一个专业来说,某些课程是否作为专业课程开设,能不能开设这门课程,则主要分析其必要性和可行性。从这个角度看,影响高职会计人才税务管理能力培养课程设置的主要因素包括:
1.企业税务管理能力的不同需求。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一般由三大部分构成:一是网络开票、税费计算、网上报税、税款缴纳、接受检查、档案管理等日常管理事项;二是涉税业务会计核算事项;三是税务筹划等税务风险管理事项。一般而言,前两部分税务管理工作是各类企业都必须开展的工作,而后一部分税务管理工作,不同的企业则有不同的表现,专门设立税务管理部门的上市公司以及其他大中型企业,由于规模较大,业务复杂,税务筹划可能成为其一种常规管理工作。
为了完成企业的三种税务管理工作,在专业人才能力培养时,知识结构与技能训练的课程设置有所不同。对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而言,在学习了基础会计和会计实务课程后,再单独将涉税业务的会计核算通过开设税务会计进行教学,配备专门税种核算实训,预期可以实现培养涉税业务会计核算能力的目标。
网络开票、税费计算、网上报税、税款缴纳、接受检查、档案管理等税务管理能力的培养,至少应从两大方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动手能力:一是必须掌握税法知识,并熟练运用税法知识进行税费计算;二是熟悉税务机关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包括网上报税系统和网络开票管理系统,在熟悉的基础上,能熟练运用这些系统办理企业的网上报税和网络开票业务。
至于档案管理、接受税务稽查等管理工作,属于企业常规管理工作的一部分,按照常规管理要求开展工作,一般无须专门设置课程进行培养。而纳税筹划能力的培养涉及的知识体系及其能力培养,不仅要以前述两种能力为基础,还涉及较多税收法律法规的掌握和运用,其课程体系的设置可以包括企业管理、经济法等多方面,如何构建该课程体系,有赖于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层次的把握。
2.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层次。为了适应企业财务部门经常承担企业税务管理的现实需要,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有必要加强专业人才税务技能的培养,而其培养的广度和深度,则应充分考虑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层次。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一般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描述为“面向企业培养从事财务核算、财务管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企业对会计人才的现实需要,使得“是否具备企业税务管理能力”成为专业人才是否具备高素质的评判标准之一。同时,技术技能人才强调的是应用能力,而不是研究能力。可见,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层次,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理论知识够用,技术技能过硬”的一种人才层次。这种人才层次与本科及以上人才层次的培养目标和方式有所不同,更重视操作技能技术的培养,体现到课程体系构建上,则要求实操课程充足,更多地培养其执行能力,从而完成企业日常事务。
3.高职院校的学制和培养模式。高职院校学制为三年,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多采用“2.5+0.5”或“2+1”的培养模式。“2.5+0.5”培养模式是指在学校教室和实训室开展教学与实训的时间为2.5年,另外0.5年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2+1”模式是指在校培养2年,另外的1年派往企业进行综合实习和顶岗实习。
这种学制和培养模式决定了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是4学期或5学期。每学期的上课周数一般为18周,每周上课5天,每天6课时,每周30课时,每学期则可安排540课时。在校学习时间按4学期算,则在校总共开课时间只有2160课时;按5学期算,开课时间可以达到2700课时。这种时间上的限制,使课程体系在构建时必须有所取舍,培养核心能力课程的课时必须得到保障,包括“理论知识够用”的理论课时安排和“技术技能过硬”的实训课时安排,对二者要无条件地优先考虑。此外,高职会计专业人才的税务管理能力是否列入会计人才的核心能力进行培养,与其课程体系构建和课程设置具有密切联系。
4.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特点。高职院校课程一般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自主学习课。公共基础课程是按照教育部统一要求必须开设的人文社科类课程和其他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是根据专业特点和各院校的人才培养能力开设的专业能力培养课程,教育部制定和颁布了高职院校大部分专业的专业标准,为培养专业标准中必备专业能力的课程,均可设置为专业的必修课程。其中,部分必修课程可以列入专业核心能力培养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则多是从学生的后续发展能力出发,为学生毕业后进入本科学习或进行职称考试等开设的课程,也有为学生拓展视野的专业选修课程。这三类课程涉及理论知识学习和技能技术训练的教学课时都应计算到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之内,列入校内教学计划。自主学习课程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学校安排学生选学的网络学习课程,由学生课外上网完成学习任务;一类是各种素质培养活动,包括学校统一安排和学生根据兴趣爱好完成的各类活动。
这几类课程在课时安排上,公共基础课程的课时一般占比20%左右,约500课时;专业必修课程的课时一般占比65%左右,约1600课时;专业选修课程的课时一般占比13%左右,约280课时;自主学习课程的课时中只有劳动周计入教学课时,占比2%左右,约30课时。这样,教学总时间一般需要2500课时左右。如果按“2+1”模式进行教学,课程设置时存在课时比较紧张的情况;如果按“2.5+0.5”模式组织教学,课程设置方面就显得游刃有余。
综上所述,如果将企业税务管理能力作为高职院校会计人才的必备能力进行培养,必须考虑现有课程的设置情况,包括所需的教学总课时数在实现目前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下,是否存在课时压缩的空间,以及培养税务技能需新增加的课程及占用课时。
5.企业税务管理能力培养课程的内在逻辑。企业税务管理的三大部分内容,从培养的逻辑结构上分析,处于第一顺序的是税法,它是企业纳税实务、税务会计、网上办税和纳税筹划的基础。处于第二顺序的是企业纳税实务、税务会计及其实训课程,可以先开设企业纳税实务课程,再开设税务会计课程,因为企业纳税实务课程实质上是站在企业的角度,将税法内化为企业的操作实务。当然,如果具备教师、教室、课时等教学条件,这两门课程也可以同时开设,因为税务会计除了需熟知税法,还需具备会计核算能力,一般开设在会计基础和会计实务课程之后。
处于第三顺序的是网上办税、纳税筹划课程。这两门课程可以同步开设,也可以先后开设。其中网上办税课程的目标是熟练运用税务机关的信息化服务系统并进行网上报税,是一种软件熟悉与操作课程,只需要以税法、纳税实务和税务会计为基础,针对企业发生的业务,及时在网上进行申报、缴纳和清算,这种课程基本是实操课程,其理论知识主要是掌握网上办税系统的相关操作知识与要点即可,一般无需单独占用教学课时。纳税筹划课程主要是讲授纳税筹划的技巧,介绍各种情况下的纳税筹划技能,是一种能力拓展课程,因此,可以将其列为专业选修课程。
此外,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进行企业税务管理能力的培养,其课程设置的逻辑顺序还需要充分考虑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能力培养课程的内在逻辑和开课顺序,从而进行综合安排。
参考文献:
王萍萍.高校会计专业税收实训教学设计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4(17).
白琳.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税收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财会通讯,2012(13).
郭雪樱,董汝萍.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中外企业家,2015(11).

何太明,付同青,赵小亮.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之我见[J].财会月刊,2007(5)


上一篇:北宋定都开封原因初探 下一篇:城镇一体化背景下农村镇街社区教育资源整合的运行机制研究
相关文章推荐

  • 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服务一体化操作模式研究
  • “双一流”背景下高职院校学习型学生党组织建
  • 新常态下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创”人才培养
  • 基于设计学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实践研究
  • 高职院校学生实习意外伤害赔偿的法律适用
  • 浅谈高职学生提高TOPIK通过率的方法
  • 艺术教育对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促进作用的研究
  • 高职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生活化探析
  • “两学一做”背景下高职院校党员队伍建设的问
  • 浅谈高职院校英语教育中教学和职业技能的结合
  •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研究
  • 解析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
  • 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和改善方法
  • 贵州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现状分析及思考
  • 高职辅导员工作中学生社团建设管理模式探析
  • 高职男护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