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论文欣赏 >

艺术教育对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促进作用的研究


2019-06-30    来源:青年与社会    作者:苏文曦

摘 要:在职教改革的大背景下,在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能力急需提升的前提下,加上“00后”进入大学,“95后”进入社会,以往单一的职业技能已经满足不了就业市场的需求和发展,变换多样的市场已经在寻求以艺术为主的新鲜血液进行注入。这就要求高职院系紧跟新时代的步伐,按照社会的需求、办学的模式和人才的定义,锻炼培养出适应性强的学生,并且提高学生的就业层次和创新创业理念。文章从高职教育需要融入艺术教育的原因剖析,分析“95后”“00后”高职学生特点,通过多方教育资源,开拓学生艺术视野,提高学生职业素养,构建一套艺术教育与就业能力互相作用的高职院校发展新模式。 
  关键词:艺术教育;就业能力;工匠精神 
  现如今,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在大学尤其是高职院校中,对于学生的就业能力提升还承担着一定的重要作用。在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下降的趋势下,学院需要紧跟时代步伐,根据新时代社会的需求,培养出实用型、应用型为一体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来看,艺术教育可以促进就业、服务就业、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因此,深入了解艺术教育在学生就业能力中扮演的角色是国内各类高职院校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关键之一。 
  一、高职院校教育融入艺术教育的原因 
  (一)“95后”高职学生特点 
  2018年9月,“00后”已经踏足大学,大部分“95后”已经走入社会。然而,他们不管是在生活环境,还是价值取向,都与“80后”有着巨大差别,尤其是就读于高职院校的“千禧宝宝”和毕业于高职院校的“95后”。结合他们的性格特点,高职院校可以针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提高学校就业能力。 
  1.知识面广泛,但文化基础薄弱 
  一方面,在这个人人用手机、处处有电脑的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从互联网得来的知识信息不深入、不权威,有的甚至出现错误信息。因此,学生的知识面扩大了,但是摄取的知识深度不够。另一方面,考入高职院校的学生文化课成绩与普通本科类院校的学生相比较差,有部分学生是从重技能、轻文化的中专直接升学至高职。因此,高职院校学生的基础文化知识相对薄弱。 
  2.成长环境好,但缺乏自信和毅力 
  “95后”的学生成长在一个条件较好的社会环境中,在价值观上他们更加在乎自我。然而,家长表达爱的方式、成长道路的平坦,都让“95后的”一代人遇到问题时,抗压能力差,自卑心理严重,从一而终坚持一件事情的毅力也随之降低。 
  3.主观意识强,但自理能力差 
  他们思维开阔,自我意识强,很容易在网上、手机上找到满足感。看看小说、刷刷微博微信、聊聊八卦,随心所欲的性格使他们自控能力差。加上优越的生活环境,驱使他们缺乏一定的自理能力。 
  4.善于交流,但人际交往能力差 
  “爆炸”式的互联网信息时代,学生每天面对网络的时间与日俱增,甚至和家人、长辈、朋友面对面吃饭时也是手机不离身。因此,“95后”的青年人善于网络沟通而忽视了最基本的面对面交流,必然会引起人际交往能力的下降。 
  (二)“95后”就业能力现状分析 
  结合本人前期《关于“95后”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现状的调研报告——以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的文章来看, 45%的学生在大学期间接触过艺术类课程的培训,包括选修艺术类理论课程和大学生艺术团表演实践课程;44%的学生参加过艺术类活动,并在活动中担任重要岗位;除转本、创业的学生以外,78%的毕业生想要留在大学所在地或者国内其他二线城市发展;在回收的问卷调查中,只有会计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和信息技术学院的21名学生认为就业方向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其余学生都会首先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就业;58%的学生认为前期的工作经验和举办活动的能力可以让自己在应聘过程中脱颖而出,42%的学生认为成绩是最重要的因素;调查和座谈的183名学生认为用人单位最关心员工的素质依次是:责任感、吃苦耐劳、综合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创新能力等)、沟通合作、团队意识;42%的学生认为学生时代的艺术教育对工作有所帮助,在10名毕业生的座谈中,所有人认为参艺术类活动可以对就业起到一定的作用,可以让毕业生的就业选择更多,就业方向更宽。 
  从整个调查发现,一方面,大多数用人单位不仅看中毕业生的专业知识,而且越来越重视员工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毕业生也认为,学生时代组织、参加各类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的经历可以培养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可以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可以积极地影响他们的思想观念。然而,过半的学生认为,他们接受到的艺术教育大多数停留在理论课程上,由于实践过少,他们认为自己并没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参与到学校的文化活动中。 
  因此,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科学文化的发展,结合“95”后高职学生特点,高职院校必须要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工匠精神”必须要加入艺术教育的修饰。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新标准是高素质创新型人才,这就要求能够被社会接纳的人应该具有积极进取开拓的精神;崇高的道德品质和对人类的责任感;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广泛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终身学习的本领,适应科学技术综合化的发展趋势;有丰富多彩的健康个性;具有和他人协调和进行国际交往的能力。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尝试将“技”“艺”相互交融,强化艺术教育的价值和导向,讓工匠精神寻求新的载体。这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更是高职学生完善综合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的必经之路。 
  (三)艺术教育在高职院系就业能力中的促进作用 
  1.开拓感性视野,打造真、善、美全面发展 
  艺术教育作为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全面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开拓高职学生视野,培养真、善、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由于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学生在校期间大多数时间用来学习专业知识,还有实训、实习等各类实践机会,这些都是培养他们理性思维的方式。然而,提高他们感性思维的平台少之又少。艺术正是一个培养高职学生感性素质的平台,不仅开拓他们的视野,而且提升他们的智慧。
2.提高审美,获取全方位创造力 
  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未来毕业后大都会成为“大国工匠”,因此更需要他们具备创造潜能和创造力。由于艺术教育需要来源于生活并且真实的反映生活,高职院校在艺术作品创作阶段,不仅要传授专业的艺术知识,还要剖析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因此艺术教育培养了未来“大国工匠”的创造精神,在“繁荣文化创作、推动文化创新”的基础上,为他们打开智慧的大门。 
  3.丰富情感,提升个人道德修养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化,具有高素质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在市场中的优势不言而喻。这就要求高职学生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全方位的创造能力,还要有健康健全的心理和个人道德修养。在培养社会人才的过程中,个人道德修养具有决定性意义,而个人道德修养的提升离不开艺术教育的熏陶。艺术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高职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艺术教育通过美的形式,避免“填鸭式”的灌输,启发高职学生审美能力,开拓艺术视野,帮助学生提升个人道德修养。 
  4.健全人格,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 
  一部好的艺术作品能够在树立学生正确人生价值观中起到激励作用。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江苏某高职院校在南京大屠杀八十周年祭中,编排原创舞蹈《一九三七·祭》,以学生的视角回忆大屠杀前原本宁静、和谐、美好的校园,被一场暴行改写。敌人的残酷的暴行激发了当时学生们的斗志,在冲破了令人发指的暴戾罪行的惶恐中,齐心协力地与灭绝人性的日军顽强抵抗的故事。在参与舞蹈的过程中,学生们能够感受到当时的景象,能够体会到民族精神。从而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在参演该部作品的学生中,有一名学生在毕业后选择当兵,守卫边疆、保家卫国。艺术教育正是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健全学生人格,从而达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的目的。 
  二、高职院校就业能力发展新模式 
  (一)高职院校艺术教育现状 
  1. 地位不明确 
  近年来,艺术教育在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中的地位可以算是逐年上升。高职院校都将艺术教育作为高职中培养学生素质教育的载体,可以从多方面提高“工匠”学生的综合素质,还可以将技术与人文将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职业生涯。然而,极少部分高职院校还停留在只对学生传播专业技术知识的办学理念阶段,忽视了高职学校需要进行全人教育的培养模式。因此,艺术教育在这些高职院校中的地位并不明确。 
  2. 师资力量薄弱,科研水平低 
  专业的教师团队是实施艺术教育的前提。如果教师缺乏对学生人文知识的熏陶,缺少日常艺术文化的灌输,学生就不会主动融入艺术其中,艺术教育就不会真正渗透到学校中。 
  3. 经费不足 
  经费是一个学校充分开展艺术教育系列活动的基础保障,由于艺术教育在高职院校中的基础地位问题,部分学校从整体规划、项目建设,到艺术教育实施的情况,缺乏协调统一性,因此部分高校投入艺术教育的经费并不充足。经费不足难以扩充相对缺乏的教学资源,包括师资、建筑、文化氛围、硬件设施等。 
  (二)艺术教育的改革 
  1. 模式从大众化到特色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把当前发展阶段的主要社会矛盾表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提出了“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的全党奋斗目标。落实到教育事业中,由于高职院校和普通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不同,因此承担的任务也不同。 
  然而,大多数高职院校艺术教育模式的构建也比较大众化,没能在具有高职办学特色的院校体现出艺术教育的特点。艺术教育的管理模式也没能从专业教育管理模式中区分开。因此,尽管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始重视艺术教育,但是大多数的学校在具体管理方面还是采用大众化的方式,这在根本上阻碍了一所高职院校艺术教育的发展。 
  2. 形式从传统化到创新化 
  传统的艺术教育形式,无非是制度建设、课程建设、实践建设、资源供给等要素。现如今,高职院校想要作出特色化的艺术教育成果,就必须在传统教育形式的基础上,融合创新型理念。 
  首先,要充分发挥高职校园文化活动在艺术教育中的作用。通过参与学生组织(学生会、艺术团、社团联合会等)的主题活动,构建丰富多彩的、具有思想引领作用的艺术教育活动。其次,打造一支具有专业水平的大学生艺术团。虽然在非艺术类高职院校打造专业水平的艺术团具有一定的困難,但是对于学校提升艺术教育的地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艺术团是学校艺术教育的实践基地之一,可以让学生在接收艺术理论知识之外参与到艺术活动中。另一方面,在没有成立艺术教育中心的高职院校,大学生艺术团隶属于团委,可以借助各方力量开展各类校园文化活动,方便培养艺术骨干的同时,能够提高学生参与度,展现学生综合素质,活跃校园文化氛围。 
  3. 课程从业余化到专业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发的《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中第六条规定:各级各类学院应当加强艺术类课程教学,按照国家的规定和要求开齐开足艺术课程。职业学校应当开设满足不同学生需要的艺术课程。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系都能按照《规程》的要求开设不同的艺术课程,比如文学赏析、电影欣赏、音乐欣赏、美术史等。然而,艺术类课程与普通专业课程比较来看,缺少专业化设置。高职需要根据自身专业设置,在全校范围内打造1-2门专业化精品艺术必修课程,提高学生人文修养,夯实高端技能型人才的艺术视野。 
  不仅如此,高职学校还需要将国内外高端专业的系列演出、讲座等引进校园,让学生不出校门就可以走近经典,接触大师,陶冶情操。例如,教育部每年都会主办高雅艺术进校园、传承的力量、民族艺术进校园等艺术活动;再比如邀请兄弟院校省级艺术团来校内进行演出。各高职学校可根据自身情况积极申请。 
  此外,将艺术活动引进校园的同时,高职还需要加强与社会的合作联系。一方面,鼓励学校成熟的艺术活动进社区、进街道,让学生增加舞台经验,也鼓励学生与社会之间的艺术交流。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走出校门,到剧院看话剧、舞蹈,到音乐厅听交响乐、民乐,活跃校园文化氛围,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陶冶学生艺术情操,从而达到弘扬中华民族的艺术文化。
4. 师资从兼职化到专职化。 
  师资队伍建设是任何一所学校发展艺术教育的基础,没有一支专业过硬、德才兼备、管理优化的艺术教师团队,任何院校都無法全面推进、实行艺术教育的。国内的高职院校中,单独成立艺术教育中心的学校少之又少。因此,开展艺术教育工作的教师大多数是身兼数职,在学校里担任其他岗位工作之余,开展艺术教育课程。高职院校不仅要提高艺术教师的学历水平和专业水平,还要将这批教师进行“专业化、制度化、体系化、职业化”的团队管理。 
  再者,专业教师的管理需要更加专业的艺术管理人才,提高专业师资建设的同时,直接加强艺术教育的质量。高职的艺术教育管理需要高素质、高水平、专业化的管理人才。一方面,管理者应该具备很强的艺术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另一方面,管理者在熟练的专业技能的基础上,掌握管理技巧,做到专业、管理二合一的高端管理型人才。 
  三、结语 
  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这就意味着高职院校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不仅要缓解就业压力,还要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的困难。再者,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高职院校大规模扩招100万人。这对高职院校的发展极具意义。这是国家下大决心希望通过高职院校的培训,有针对性地培养企业急需的大批高技能人才,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让三百六十行人才荟萃、繁星璀璨,这既能促进就业,又可更好地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然而,高职学生如何能够在“人人有学上”的今天更加出类拔萃,更加获得有力的就业机会,艺术教育是不可替代的重要手段之一,只有在全社会的关注下,在就业能力的促进下,艺术教育才能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炳全.高职院校艺术教育现状改革探索[J].成人教育,2007年12期:83-84. 
  [2] 申佳.构建高职院校艺术教育模式初探[J].背景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4年10月:36-39. 
  [3] 吕希,汤海萍.浅析“95”后高职学生特点——以浙江某高职为例[J].科技世界,2015,35,159. 
  [4] 赵旻.习近平新时代文艺想是艺术教育的行动指南[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8年第二期. 
  [5]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R].2017.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2002,9,1.
上一篇:终身体育意识培养下的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探究 下一篇:新时期高校英语教学推进课程思政的途径研究
相关文章推荐

  • 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服务一体化操作模式研究
  • “双一流”背景下高职院校学习型学生党组织建
  • 高职院校学生实习意外伤害赔偿的法律适用
  • 浅谈高职学生提高TOPIK通过率的方法
  • 高职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生活化探析
  •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分析和实效性思考
  • “两学一做”背景下高职院校党员队伍建设的问
  • 浅谈高职院校英语教育中教学和职业技能的结合
  •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研究
  • 解析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
  • 贵州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现状分析及思考
  • 高职辅导员工作中学生社团建设管理模式探析
  • 高职男护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浅析
  •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学生干部的作用分析
  • 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构建
  • 对接特色小镇:推进高职模具专业供给侧改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