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论文欣赏 >

试析高校文学教学对当代大学生价值引领的必要性


2016-10-26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    作者:吴朝娅

【摘要】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高校文学教学对当代大学生价值引领的必要性。首先是高校文学教学与理想信念教育。教学需要充分挖掘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元素,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其次是高校文学教学与忧患意识教育。再次是高校文学教学与美德教育。高校教育宗旨就是"立德树人",就需要在教学工作中引导学生始终保持对真善美的追求,在实际行动中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高校文学;大学生价值;价值引领;

一、高校文学教学与理想信念教育大学生在校期间所接受的是成人成才的教育,应该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是民族文化最为本质、最为集中的表现。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中,饱含着个人与祖国依存关系的元素,这种饱含爱国主义情怀的情感,是世间最为纯洁而又最为神圣的情感,这包含着个人对祖国的认同与归属、尊严与荣誉等等。
高校文学课程教学需要充分挖掘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元素,从而引导广大学生坚守理想信念、弘扬民族精神。比如,屈原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表达自己忠于祖国、坚守理想信念的伟大精神追求;文天祥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来表达自己为国慨然赴难的精神以及高尚的民族气节、舍生取义的生死观;诗人杜甫以“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来表达自己听到安史之乱结束的消息之后,像孩子一样喜极而泣的状态,形象说明了其对祖国的强烈认同,他这种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鲁迅先生在《自题小像》中写到“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来表达自己作为一个革命者的人生价值追求,这是闪耀时代思想光芒的铮铮誓言,真切表达了鲁迅对国家与民族的热爱之情;鲁迅先生为纪念“左联五烈士”写下《为了忘却的纪念》,对广大革命青年的斗争精神以及高贵品格进行讴歌,对反动派残杀革命群众的暴行进行无情揭露,从而表达了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鲁迅先生这种追求真理、身处险境仍然坚持与反对派进行斗争,真正映照了其“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高贵人格,这些都是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素材。
二、高校文学教学与忧患意识教育作为民族复兴伟大历史使命的担当者,广大青年学生需要有担当意识,需要努力做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位卑未敢忘忧国”,来承担历史赋予自己的伟大使命。因此,高校文学教学需要注重学生忧患与担当意识的培养,从而引导其确立以健康人格为核心的价值追求。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饱含着忧患意识元素。其中,《周易》以富含人生哲理的话语表达了身怀忧患意识的重要性:“与土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等。在此,《周易》根据天地准则来确立人生价值规范,告诫人们需要顺应时势,坚守正义,切实践行自强不息的宇宙精神,时刻胸怀忧患意识,勇于担当,而这也正是人生的第一准则。
现代著名文学大师巴金先生,他在少年时期就确立的“爱人类爱世界的理想”,不仅成为他一生中持之以恒的理想追求,也是那个时期先进知识分子的共同理想追求。巴金创作的作品,影响了一大批人,其中青年学生最众。他在《随想录》中,追求着自我的道德完善,从而在自省与忏悔之路上不断前行。巴金曾经说过:“是作家,就该用作品同读者见面,离开这个世界之前我总得留下一点东西。”在此,巴金给我留下的“一点东西”就是知识分子骨子里所具有的忧患和担当意识,是他的人品与文品,是他高尚的人格精神等等。一个国家和民族不仅是在动乱年代需要忧患意识和担当精神,就是在今天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当代中国也仍然需要这种精神。唯有这种精神持续感召广大青年同志,中华民族才能在文化血脉流传中生生不息。对此,广大高校文学教师需要充分挖掘文学经典中的教育元素,用文学经典中的忧患意识和自强不息精神以及作家的高尚人格,来唤醒青年学生、激励青年学生,使他们在新的时代里自强不息、稳步前进。
三、高校文学教学与美德教育高校教育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做人教育,宗旨就是“立德树人”,而文学最为本质的功能就是弘扬德育。对此,在纯净校园、神圣讲坛上承担着“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历史使命的广大高校文学教师,就需要在教学工作中引导学生始终保持对真善美的追求,在实际行动中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礼记》中曾经谈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其中,“勤学、明辨、修德、笃行”就是当前我们引导青年学生提升自我人格境界的重要内容。
知识是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树立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性要素。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就曾说过:知识就是美德。当前,我国社会正值思潮多元化,并对大学生健康成长带来一系列的不良影响,导致部分大学生过于注重追求物质利益,而不注重对精神的价值追求;过于注重对短期既定利益的追求,忽视了系统学习以及勤奋研究等。对此,我们需要努力引导学生培养深厚的文化底蕴,以促进其健康成长。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有储备真知方能产生卓见,才能辨明是非,辨明高尚与卑劣,方能在人生发展过程中进行正确选择。对此,作家柳青曾经指出:“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特别是在人年轻的时候。”其中,走好那几步的关键举措就是坚守理想信念与道德底线。“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对孔子“仁爱”“忠恕”思想的集中体现。作为人格境界的根本,个人道德包含着的仁爱、友善、诚信等元素,但是,近年来大学生校园恶性事件频发,这充分说明了部分大学生个人道德的缺失,甚至是人格丧失。因此,高校文学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注重开展大学生成人成才教育工作,对其进行道德引领,从而达到“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的高尚境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这是孔子关于学习知识的又一重要论述。因此,广大青年学生在校期间进行学习时不仅需要学习专业知识,还需要努力提高自我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养。其中孔子谈到的“笃志”就是坚定理想信念,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并能够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的有机统一。正所谓“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我们需要在文学教学中努力将文学经典价值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精神追求,并加以实践。
孔子在教育他儿子的时候曾经讲到:“不学诗,无以言”“入其国,其教可知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确实,《诗经》以其朴素文字描绘出人类最为真挚的情感,这包括对胸怀远大抱负举止文明君子的刻画、对“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坚贞爱情的追求、对和谐自由田园生活的向往等等,并影响了千年来人们的情感生活以及审美价值取向。但是,当今的教育往往是把读书学习功利化,认为读书学习只是解决个人生计的重要方式,而忽视了读书学习对于提升个人道德境界的重要价值。庄子曰:“天下之大莫大于海,万川纳之。”这种“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心胸和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强调浩然正气的作用,都是强调人间正道,即正能量的作用。对此,高校文学教师需要在学生学习经典文献过程中,引导其感悟生命、焕发出自我心中的精神能量,从而能够做到“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相统一。
在人类文化形成过程中,文学经典具备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这既是对人类生活的全方位描述,也是对人性的培育,从而使我们明白应当过哪一种生活,应当成为什么样的人。文学经典告诉我们的生活与人性,往往也是超越于时代的生活与人性,使人们应当成为这样的人而不是那样的人,这就构成了对个体人生价值的引领。因此,广大高校文学教师需要充分发挥文学经典引领个人价值观的作用,努力推动广大青年学生开阔自身视野、解放身心,从而实现人格境界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吴蕊.网络文学对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影响与对策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4,(18).
[2]田甜.英美女性文学对当代女性价值观的影响[J].语文建设,2014,(20).

[3]韩曦.浅谈高校文学课教学对学生的价值引领作用[J].辽宁师专学报,2015,(2).


上一篇:信息时代高职院校图书管理人员的多元化素质研究 下一篇:网络环境下职业教育资源库建设研究
相关文章推荐

  • 高校教育管理协同机制基本要素和对策
  • “乔哈里窗”视域下高校学生宿舍共同愿景构建
  • 微博、微信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分析
  • 浅谈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课与“工匠精神”的融
  • 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实效性的问题情境研究
  • 准确把握新时代高校纪检监察工作的特点要求
  • 高校青年志愿服务活动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探索
  • 新时代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研究
  •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载
  • 地方性高校外语专业学生党建问题与对策思考
  • 新时代强化高校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探析
  • 试析房屋租赁合同中当事人的权利义务
  • 高校大学生消费权益保护的再研究
  • “互联网+”模式下高校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
  • 继续教育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路径
  • 提升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工作绩效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