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论文欣赏 >

当前我国改革动力的上下联动机制研究


2016-10-28    来源: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作者:曹宾波

【摘要】改革的动力从纵向来看,有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两个方向。基于当前我国改革自下而上的动力减弱和自上而下的动力加强,但整体仍显不足的现状,分析当前改革动力不足的原因:自上而下的改革动力存在动力消耗、保障激励机制不完善和自下而上的改革精神减退及体制机制存在不足。基于此,提出加强督促落实,冲破利益藩篱;完善保障激励机制,激发改革积极性;培养改革创新精神,营造改革创新氛围以上下联动激发改革动力的建议。
    【关键词】改革动力;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联动;
 
    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党十八大提出的战略目标任务的根本要求。当前,我国改革正处于深水区和攻坚区,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强大的动力驱动。把握改革动力来源,建立完善的体制机制,对突破改革阻力,加速改革进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改革的动力来源
    从纵向角度看,改革的动力主要来自两个方向。一个是自上而下,一个是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改革动力源于统治阶层利用国家权力的逐级推动,这是改革的主导力量。自下而上的改革动力源于人民群众的需求反馈,这一动力最能体现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改革的引导力量。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表明,自下而上的“摸着石头过河”与自上而下的改革推进相结合十分重要。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中国大趋势——新社会的八大支柱》中指出:“支撑中国新社会长治久安最重要、最微妙也是最关键的支柱就是自上而下(top-down)与自下而上(bottom-up)力量的平衡”。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改革动力的联动与平衡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动力来源。
    二、当前我国改革动力的现状
    (一)自下而上的动力减弱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马晓河认为,“中国过去30多年的改革主要是自下而上的、先易后难的渐进式改革。”这种改革方式一开始是从基层对原有体制的突破、尝试展开的,广大人民群众更容易获得改革的利益,但随着改革不断深入,改革领域也由生产领域转变到其他各个社会领域,掌握公共权力的部门在改革中获得的利益增加,广大人民群众在改革中获得的直接利益有限。另外,随着我国依法治国战略不断推进,各项政策法规不断完善,人们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打政策“擦边球”的难度越来越大,对原有体制机制的突破和尝试变得较为困难,导致自下而上的改革动力逐步减弱。
    (二)自上而下的动力加强,但整体仍显不足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全面深化改革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这一轮改革和前一阶段的改革比起来,最大的特点是加强了顶层设计。本轮改革的动力源主要是各级党委政府、中央及中央政府,由中央研究制定改革的方向、方案、时间和步骤,具体部门负责制定改革方案,待方案确定后,再由各级地方政府逐步推进,各级地方不得“抢跑”,也不能“拖后腿”。新一轮改革大幕开启两年多以来,在行政审批、财税、公车、工资改革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但全面深化改革仍有很大阻力,改革进程与人民的期望还有较大差距,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力仍显不足。
    三、改革动力不足的原因
    (一)自上而下的动力消耗
    本轮全面深化改革,中央加强了顶层设计,使改革更加趋于理性化、科学化。但改革动力在层层向下传递的过程中,存在动力消耗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力的大小逐步减弱,越向下,改革的氛围越淡薄;二是力的方向容易发生偏离,在改革落实中出现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在2015年8月下旬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就批评了地方简政放权中的“玩花样”现象。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地方权力部门不愿放权让利,从而导致改革缺乏积极性。
    (二)自上而下的改革保障激励机制不完善
    地方政府改革积极性不足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在地方政府中,部分权力部门不愿放权让利;另一方面,改革的保障激励机制不健全、不完善。当前改革的方向、步骤、路线图、时间表逐步清晰,地方政府在落实过程中责任明确,但权力尚不清晰,这就使地方政府在工作中畏首畏尾。由于很多情况不明确,对地方官员来说,风险大于利益,因而,其改革积极性不足。在地方官员的考核激励机制中,改革的目标、任务、创新等内容过于笼统,官员考核、晋升的实质内容主要还来自于经济增长的指标,而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创新,以及改革任务的落实,并不能真正在考核中体现出来。
    (三)自下而上的改革精神减退
    自下而上的改革动力势弱,改革积极性下降,这主要是因为来自民众的改革精神减退。对民众而言,他们的改革态度主要看改革是否与自己有关、是否对自己有利。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改革使获益者越来越小众化,特别是在关系民众生活的教育、医疗、住房改革方面,大部分百姓的压力增加,这间接导致人们对改革持疏远态度。
    四、以上下联动激发改革动力
    基于上述分析不难看出,只有建立改革动力的上下联动机制,充分激发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改革动力,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完善激励保障机制,激发改革创新的积极性,才能突破现有阻力,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目标。
    (一)加强督促落实,冲破利益藩篱
    自上而下的改革动力机制存在动力消耗和控制力弱的问题,需要中央和各级地方的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强化督促,落实职能。笔者认为,可以借鉴党内巡视制度,建立全面深化改革巡视督导组,对改革的任务、方案落实情况进行全面督导,加强问责,以行政权力突破已经形成的利益固化格局,确保改革任务、方案的层层落实。改革涉及权力和利益的重新分配,既有权力和利益群体不会轻易放权让利,因此,要通过国家的行政权力打破这一僵局,保证自上而下改革动力的控制力和连贯性,从而突破改革阻力。
    (二)完善保障激励机制,激发地方政府改革积极性
    地方各级党委政府是全面深化改革中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只有完善保障激励机制,激发地方各级政府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保持充足的改革动力。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中央在顶层设计中要加强对地方政府改革权力的界定,明确地方党委政府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使地方官员放下思想包袱,明确权力范围,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框架内大有作为。二是要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和用人导向机制。中央要把落实改革作为考核的重点,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考核标准,使相关管理者认真对待改革,并想方设法地将改革落到实处,加强改革创新。
    (三)培养改革精神,营造创新氛围
    首先,要增强民众对改革的信任和信心,从关系民生的一系列突出问题入手,改革涉及民众切身利益的体制机制,使民众在改革中真正受益,享受改革红利,从而调动民众的积极性。其次,要畅通民意反馈渠道,营造改革创新的氛围。当前,我国已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作为一项民众参政议政的工具,其作用越来越突出。近年来,随着移动客户端的推广应用,政府很多职能部门也都开发了自己的客户端应用程序,使民众可以随时随地向相关部门反馈意见,提升沟通效率,降低沟通成本。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主导者,党和政府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手段,加强与民众的沟通交流,减少误解,增强共识,不断加强改革决策同民众意愿的契合度,努力营造全民参与改革创新的浓厚氛围,形成全面深化改革的合力。
    五、结语
    当前,我们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两年多来,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新问题和新阻力也层出不穷。完善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改革动力的联动机制,不失为激发改革动力、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目标和中国梦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曹宾波.关于我国当前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模式和进程把握的思考[J].卷宗,2014,(12):488-489.
[2]约翰·奈斯比特,多丽丝·奈斯比特.中国大趋势——新社会的八大支柱[M].魏平,译.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11.

上一篇:基于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高校英语教学模式探讨 下一篇:弘扬嘉庚精神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布局—以厦门市发展为例
相关文章推荐

  • 新闻发布助力改革开放:回顾与展望
  • 中职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契合策略研究
  • 论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及创新策略
  • 北大荒精神在农垦改革时期的重要意义
  • 从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看“归化”与“异化”翻译
  • 地勘单位转型发展方向初探
  • 分析铁路工程建设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PPP模式为新型城镇化助力
  •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途径
  • 大学生弘扬李保国精神的路径研究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干部队伍建设探析
  • 马克思分配正义思想对缩小我国农民收入差距的
  • 新时期中国国家安全战略调整研究
  • 房屋租赁关系中承租人权益的法律保护
  • 我国《合同法》第122条之评析
  • 我国成年人监护制度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