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论文欣赏 >

国际理解教育项目课程开发的新实践


2018-05-02    来源:江苏教育研究    作者:黄树生

摘要:国际理解教育是一种新的学习领域,是一种培养全球公民意识的终身教育。为培养“能生存于国际社会的无锡人”,无锡开展新一轮学校课程改革实践,创新国际理解教育研究,建构泛在化的国际理解教育资源,以规划课题引领区域推进,开发特色品牌项目课程,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实践证明,无锡市的国际理解教育品牌特色项目有效培植了民族文化自信,拓展了国际视野,更体现出开放性、多样性、参与性和习得性等特点。 
  关键词:国际理解教育;课程设计与开发;新优质学校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02B-0031-05 
  二战结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成立,并于1946年首次提出“国际理解教育”(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的概念,建议在各国的学校教育中广泛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旨在通过这种教育增进国家间的相互理解,促进国与国之间建立和平共处关系,用以减少和消除国家间的冲突,从而促进世界和平。197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议各国加强学生的世界共同体意识教育:超越国家框架、具备全球意识的“世界公民”成为各国国际理解教育的新议题;首次将日文“共生”(きょうせい)一词作为UNESCO国际教育大会通用术语,成为世界课程改革的新热点。[1]无锡市位于长三角经济圈的中心地位,外向型经济和教育高度发达,以国际理解教育为主题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肇始于2006年的双语教育实验,以学科渗透和专题教育为主要载体。10年后,无锡市教育局在调研和反思教育国际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国际理解教育,并作为新优质学校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健康有序地开展新一轮学校课程改革实践。 
  一、行政导向为服务,有序推进国际理解教育项目建设 
  面向21世纪,“全球化时代的国际理解教育”[2]是一种贯穿于所有课程的教育理念,被视为一种新的学习领域,是一种培养全球公民意识的终身教育。国际理解教育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与素质教育的方向是一致的,是素质教育的拓展与延伸,是对素质教育理论和内涵的充实和丰富。2010年7月,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加强国际理解教育,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2015年8月,国务院发文首次把研学旅行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教育范畴,2016年教育部工作要点再次强调促进校内外教育衔接。[3] 
  2016年5月4日,无锡市教育局发布《关于在全市中小学加强国际理解教育的意见》文件。旨在通过国际理解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深化中小学校国际交流合作,丰富素质教育内涵和实施途径,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高品质学校建设,为培养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和城市国际化发展需要,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奠定坚实基础。计划到2020年,全市中小学校普遍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并建设100个国际理解教育特色品牌项目。 
  无锡市教育局建立了以国际合作与交流处为中心的国际理解教育领导小组,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专业指导,各市(县)区教育局组织参与,深入调研教育对外开放的学校实践及其成效,选拔推荐国际理解教育特色品牌项目学校。 
  2016年9月,经学校自主申报、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择优推荐、专家评审,无锡市教育局公布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等20所国际理解教育特色品牌项目实验学校。同年11月24日,无锡市教育局举办首批品牌项目建设培训班。上海市浦东教育国际交流中心李军副主任、上海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姜美玲博士和无锡市教科院黄树生博士,分别作了“学校教育国际化建设路径思考——上海浦东的经验”“国际理解教育:区域行动和学校样本”和“以课题研究为平台,推进国际理解教育特色项目建设”的主题报告;无锡市第一中学、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和无锡师范附属小学汇报,并和与会者分享了“和世界联网——构建‘智慧无锡’的新型国际化学术高中”“普通高中学生国际理解素养培育机制建构”和“小学浸润式国际理解课程”五年建设规划。 
  在无锡市教科院的支持和各市(县)、区教育局的配合下,无锡市教育局于2017年3月中下旬,对首批20所项目学校进行了中期检查。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深化全市课程改革实验和教育对外开放,扎实推进市首批国际理解教育特色品牌项目建设,市教育局在5月5日召开了全市国际理解教育现场推进会暨国际交流合作工作座谈会。市教科院黄树生博士作了“如何研发国际理解教育特色项目课程”的专题学术报告。各市(县)、区交流国际交流合作工作,研讨培育建设过程中学校积累的成功经验和遭遇的现实问题。江阴市华士实验小学和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分别作了“連接世界的路——乡村小学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群建设”“‘巅峰(BE TOP)国际课程体系建构’的思考与实践”的主题发言。 
  2017年8月,无锡市教育局国际合作交流处与华东师范大学和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合作,联合研制《无锡市国际理解教育特色品牌项目验收标准》(试行),组建项目评审专家组。首批20个国际理解教育特色品牌项目全部通过验收。10月30日,公布第二批无锡市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特色品牌立项项目。 
  为增强全市教师和教育科研人员对国际理解教育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国际理解教育研究,总结提炼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实践成果,优化国际理解教育氛围,无锡市教育局在下半年举办以国际理解教育为主题的征文活动。 
  二、服务学生发展,深刻创新国际理解教育实施途径 
  “国际理解”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体现社会参与能力的基本素养之一。[4]国际理解教育是维护自己的人权并尊重他人的人权,包容异质文化,培养跟世界人民“共生”的人的教育。随着外向型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迅速发展,无锡市中小学生大部分居住在“国际生活社区”,跨文化交际不仅是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要求,也是无锡地区中小学生在“互联网+”时代一种自由生存的能力。因此,无锡市国际理教育特色品牌项目建设的教育愿景为“多元·共存——学习做世界公民”,教育目标为:“丰富学习领域,拓展国际视野;感悟多元文化,提升教育品质;发展核心素养,培养世界公民”。学习领域划分为“中华民族文化和乡土人文理解”“异域文化理解”“人权和生命共同体教育”“和平与公正”和“环境保护教育”等六大主题模块,创新设计了如下六条国际理解教育实施途径。
1.坚持学科渗透。充分挖掘和整合现有课程和教材中能够承载国际理解教育目标的内容,结合学科特性构建国际理解教育的核心理念、主题,探索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开展国际理解教育跨学科渗透教学。重视立足课堂,坚持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思想,让课堂成为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主阵地。 
  2.开设校本课程。结合学生年龄水平和认知特点,合理设定各学段开展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目标,整合资源,开发国际理解教育校本教材,开设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鼓励普通高中学校探索引进部分优秀国际课程科目、大力支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对接国际通用职业资格证书,丰富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资源。 
  3.创新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学校主题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以国际理解教育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促进国际理解教育与主题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机结合,延伸国际理解教育课堂,将国际理解融入学生的日常实践,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深刻理解和践行“尊重、包容、和平、公正、合作”等国际理解教育核心价值理念。 
  4.开展友好交流。加强海外友好学校建设,通过与友好学校开展长期稳定的交流互访、互设网上选修课程、项目合作、师资互换、孔子课堂建设等活动,促进学生间的跨文化理解、增进友谊,提高运用外语交流的能力。加大聘请外籍教师力度,借助无锡市推进城市国际化的宝贵机遇,挖掘利用无锡海外留学归国创业人员和高校外国留学生等资源,合作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活动,形成推进工作的社会合力。 
  5.组织修学旅行。鼓励学校组织学生赴海外修学旅行,相当部分中小学校在课外教育引入研学等方式作为课内教育补充;支持学生参加与无锡海外友好城市在文化、体育、艺术和科技等领域的交流互动;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国际青少年比赛,让学生从直接的对外交流中获得开展国际交流的经验。 
  6.培育学生社团。利用学生社团的学生自治性和在学生中的影响力,鼓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成立各类跨文化理解社团,通过加强与海外友好学校学生社团的交流互动、学习借鉴,不断创新学生社团活动形式,举办学生喜闻乐见、具有鲜活时代特性、展示多元文化魅力的各类活动,增进广大学生对异国文化的了解和欣赏。 
  三、坚持课题引领,科学指导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开發 
  在无锡市推进国际理解教育特色品牌项目建设之前,市教育局调研分析教师海外研修实习的教学案例群和课程资源库,国际合作交流处和市教科院合作承担了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年第十期重点资助课题“中学科学教育主动参与式学习的中英课例比较研究(A Comparative Study on Active Participation in Science Learning—The Observing Secondary Classrooms in China and England)”(主持人:黄树生、林蜀涓)。在“十二五”期间,江苏省天一中学和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分别完成了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中美高校录取标准与中学生思维方式培养研究”(主持人:陶波)和“中美高中主流物理教材对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比较研究”(主持人:印晓明)。上述课题研究,基本上是从“异文化”中的学生思维模式和学科发展史两个方面,研究国际理解教育,提升学科理解和学习品质。 
  2016年春,无锡市教育局国际合作交流处和市教科院再次合作,申报了“外向型经济发达地区国际理解教育的区域研究”项目(主持人:黄树生、林蜀涓),被立项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课题设计了五项研究内容(子课题)与重点: 
  第一,全球化语境中无锡市国际理解教育的问题研究。总结分析本市始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的中小学校外语教育史,调查反思前期开展双语教育实验的成果和教训,研究国际理解教育的发展趋势,探索全球化语境中,在外向型经济发达地区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研究实验的可能性、生长点和发展方向,研究“互联网+”时代国际理解教育的学习内容和推进策略。 
  第二,外向型经济发达地区国际理解教育师资研究。研究在外向型经济发达地区,从事国际理解教育的教师知识框架和综合素养,促进国际理解教育的原动力,富润其国际理解教育内涵,探索多元化的师资培训机制,与境外师训机构建立教育合作,建立国际理解教育考察实习基地,以此来加强和扩大其教育行动的影响力。 
  第三,外向型经济发达地区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研究。研究发布《关于在全市中小学加强国际理解教育的意见》,制定《无锡市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开发计划》和《无锡市国际理解教育课程设计及教学指导意见》,指导学校发掘吴文化教育资源,利用外向型经济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洋为中用,开发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开展多元文化融合教育。 
  第四,国际理解教育基地学校及特色项目建设研究(重点)。在整理和反思有关学校教育国际化实践的基础上,参照“亚太地区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框架”,依据《无锡市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开发计划》的建议,研究一个无锡地区中小学生发展适宜性实践的建议性矩阵,发挥学校师资优势和在地资源优势,使国际理解教育的五个主题分别对应学习过程与教学方法,以及学习过程与教学方法的评估,打造丰富多彩的无锡市国际理解教育品牌特色。 
  第五,国际理解教育的区域课程体系多元构建研究。以无锡市教育局国际合作交流处为行政主导、市教科院为专业指导,与国内外国际理解教育研究机构合作,主动组织教育国际化工作有基础经验和研究实力的学校,围绕国际理解教育五大主题模块,在教育专家的专业指导下开发校本课程,共享国际理解教育特色项目成就。 
  四、培育学校样本,设计开发国际理解教育精品课程 
  无锡市的国际理解教育品牌特色项目建设,培植民族文化自信,拓展国际视野。根据学校文化、教育资源和客观条件,主要分为项目课程(Unit Course)和课程体系(School Curriculum)两种基本类型,也有一些混合学习的学校课程。
国际理解教育品牌特色项目课程,大致可以划分为:环境文化课程、主题项目课程、节日活动课程、学生社團课程、学科融入课程、修学旅行课程、伙伴对话课程和浸润学习课程等八种类型,不同课程主题有独立性,内容或有交集。如:“环境文化课程”大多以“中国梦”为主题,多元文化交辉,以廊道和融媒体为学习呈现方式。无锡人民广播电台的FM104的“唐诗宋词里的无锡情怀”,是一档诗化的乡土人文节目,被许多学校剪辑为系列化的项目课程。 
  相对来说,国际理解教育品牌特色课程体系,无论学术性还是设计和开发难度,都是比较大的。无锡市教科院选择锡师附小和锡山高中两所名校作为研究样本,重点指导国际理解教育特色项目建设课程体系设计,培育课程领导力,以学科或学校五年发展规划为平台,与高校或国内外教育机构合作,架构学校课程体系。如前者的“小学浸润式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由“英语阅读拓展课程(Make Yourself Prepared)”“中西文化体验课程(Focus On Culture)”“英语戏剧教育课程(Make You Different)”和“修学旅行探索课程(Feel New Space)”等模块建构。后者的“巅峰(BE TOP)国际课程体系”则以Beauty、Energetic、Teamwork、Outstanding、Passion为五个英文关键词,形成学校3大模块、10门课程的有机组合。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带来无限的正能量。在无锡市教育局批准的第二批国际理解教育特色品牌项目中,包括江阴市城中实验小学立项的“环球美食文化之旅”,无锡市南长街小学的“‘东吴玉兰’国际理解校本课程”,江苏省梅村高级中学的“普通高中STEM体验课程”,等等。 
  五、教育资源整合,有机建构国际理解课程支持体系 
  国际理解教育具有一流教育的特征,是一种高于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教育,具有思想引领作用,是上位的、高层次的学习。有别于国家标准课程和地方专题教育,国际理解教育更体现出开放性、多样性、参与性和习得性等特点。国际理解课程需要广泛的教育支持,包括学习环境、课程内容、资源链接和教育志愿者等。2017年,无锡市教育局进一步搭建平台、创新举措,以区域为单位整体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因地制宜,校本为主,建构国际理解课程支持体系。 
  1.泛在化多元环境学习资源。结合学校文化建设,有意识地规划教育国际化的学习环境,利用学校广播和电视台,构建立体、多元、可视、入耳、网络的泛在化资源,推动学生赴境外修学旅行,真正实现学校无边界,学习无极限。为增强在锡外籍学生的融入感,开发并举办“中华文化走进无锡国际学校”“无锡市外国学生中文比赛”“无锡市外国学生画说中国”等项目,得到外国学生和家长的好评。 
  2.国际化课程服务专家资源。强化课程资源意识,以课题和教研项目为主题,有创造性地发掘和利用国际理解教育资源,主动参与各种国际教育论坛和教育交流活动,介绍校本化的国际理解教育特色品牌项目,加强教师引智培训和境外培训,逐渐建立国际化的教育资源库。组建无锡—东盟教育专家交流群,定期召开网上会议;组织开展对柬埔寨有关学校的对口支援。 
  3.数字化自主学习平台资源。利用好网络教育优势,有条件的学校(特别是江苏省四星级高中),都建立数学和科学的“数字化实验室”,创造未来教室,搭建“个性化自适应学习平台”(Personalized Adaptive Learning Platform,PALP),激励智慧学习。普通高中参考或选择性共享国际班课程(如AP课程、IBDP课程等),丰富国际理解教育特色品牌课程;进一步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交流合作,举办全市中学生“一带一路”知识竞赛,提升高品质学校的质量内涵。 
  4.外籍志愿者辅助教育资源。与外企或国际志愿者机构合作,共建国际理解特色品牌项目课程,建立项目课程实践体验基地,引进优质外教资源,提升外语教育内涵品质。把在社区或国际企业的外国人当成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师资来源,请外国人到学校介绍母文化。推进市直属学校和新吴区基本实现“校校有外教”工作,基本实现预期目标。 
  5.姐妹学校互动性项目资源。进一步加大教育开放的力度,健全学校互访和学生修学的机制,以“孔子课堂”的形式与姐妹学校交换课程,分享国际理解教育特色品牌项目课程开发经验。无锡市教育局与丹麦拜瑟克伦城市联合体教育局联系开发了“中丹校际网上课程”项目,推进无锡与丹麦友好学校的交流合作向课程、课堂深化,市北高中与丹麦友好学校的网上课程已正式启动。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挂牌成为“柬埔寨留学生教育基地”,无锡科技职业学院迎来首批“一带一路”项目短期留学生。 
  在外向型经济高度发达的无锡市,国际理解教育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被列入无锡市建设“高品质学校”的核心内涵。英国国际发展大臣本(Rt Hon Hilary Benn MP)指出:“全球维度对于21世纪的学习而言是最为基本的,它有助于理解我们生活在其中的世界的复杂性,可以激发讨论、鼓励创新并给予我们工作和个人生活所需的技能。”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培养“能生存于国际社会的无锡人”的重要性被反复强调。无锡市国际理解教育尚属起步探索阶段,地区和学校之间因外向型经济的发达程度不同,教育行政的理念和关注度不一样,国际化教育资源和课程建设不平衡,个体项目课程的成熟程度也有不小的差距。新吴区的前身是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和中国—新加坡工业园,教育对外开放度高,校长理念普遍比较先进。如旺庄实验小学基于双语教育实验的国际理解教育,坚持不懈探索了十多年了,成绩斐然。后期,无锡市教育局和市教科院将计划与亚太地区国际理解教育中心(Asia-Pacific Centre of 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APCEIU)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教育局(UNESCO Bangkok)合作,培训国际理解教育培训项目设计。
参考文献: 
  [1]黄树生.关注国際理解,促进教育共生——无锡新区的国际理解教育实践[J].新课程研究, 2014(7):66-68. 
  [2]高益民.“全球化时代的国际理解教育”中日研讨会纪要[J].比较教育研究, 2005(7):88-89. 
  [3]禹丽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发布,核心素养咋培养?[N].人民日报. 2016-11-15. 
  [4][日]米田伸次,大津和子,等.国际理解教材[M].东京:国土社, 1997:28. 
  New Practice of Unit Course Development in 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 
  HUANG Shu-sheng 
  (Wuxi Institute for Education Research, Wuxi 214001, China) 
   Abstract: 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 is a new learning field as well as a kind of lifelong education cultivating global civic awareness. To cultivate Wuxiers who can make a living in international societies, Wuxi City has launched a new round of curriculum reform, innovated research on 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 and constructed extensive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resources to plan the guidance of projects to regional promotion, to develop unit courses with characteristics, and to cultivate students’ core accomplishments.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he special projects of Wuxi City have effectively fostered the confidence of the national culture, broadened their international horizons, and further embodied the features of openness, variety, participation, and acquisition. 
   Key words: 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 curriculum designing and development; new quality school
上一篇:思维需要这样被唤醒 下一篇:浅析一所好学校必备的内涵与特质
相关文章推荐

  • 高校教育管理协同机制基本要素和对策
  • 巧用微课,打造活色生香的历史课堂
  • 教与学之间:课程概念的变迁与发展
  • 微博、微信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分析
  • 应然与实然: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环节探析
  • 浅谈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课与“工匠精神”的融
  • 新时代下红军长征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价值探
  • 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实效性的问题情境研究
  • 浅析微课视频制作方式
  • 高校青年志愿服务活动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探索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机制创新
  •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载
  • 习近平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观的维度探析
  • 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研究—基于自媒体网络环境
  • 高校大学生消费权益保护的再研究
  • 继续教育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