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论文欣赏 >

高职院校科研竞争力评价内容和分析方法探析


2018-05-09    来源:职教论坛    作者:宿莉;丛连钢;蒋小东

摘 要:对高职院校科研竞争力进行评价,首先需要解决评价什么和怎么评价的问题。高职院校科研竞争力的评价内容应包括高职院校的科研定位、科研竞争力的内涵和评价目的。评价的一级指标由科研生产力、科研影响力和科研创新力构成,二级指标由对应的科研成果类型构成,三级指标体现评价的目的。而分析方法分为综合评价法和数据分析方法,分析的核心是要从横向、纵向不同方向和维度来挖掘高职科研活动中的特点和问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科研竞争力;评价指标;数据分析 
  作者简介:宿莉(1974-),女,四川丹棱人,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讲师、统计师和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经济和教育统计与数据分析;丛连钢(1962-),男,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管理经济;蒋小东(1981-),女,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科研管理。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大数据的高职院校教育决策支持研究”(编号:2016-GX-1850,主持人:宿莉。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8)02-0151-06 
  科研竞争力的评价是大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需要科研竞争力的评价来揭示科研发展的特征和水平,找出比较优势与问题。目前,国内对中国大学、世界一流大学的科研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有较多的研究。有通过科研的投入、產出和效益三个影响科研竞争力的基本因素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1],但影响科研的因素并不能完全反映科研竞争力本身,如科研的投入多少不能直接说明科研竞争力的强弱;也有通过直接对科研成果类型分类而进行评价的[2],这种评价更多的是数量规模的评价,而少了质量与效益的评价;还有一些针对本科院校的评价[3],其评价体系里的二级指标并不适用于高职院校。高职院校的科研方向与普通高校不同,科研的定位有自己的特色,如果脱离这些基础对高职院校科研竞争力进行评价,就会无的放矢。 
  一、高职院校的科研定位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特征。高等学校具有学科、人才、经费等方面的优势,因此积聚了科学技术的巨大潜力,是发展科学技术的重要基地。其中以发现、发展和完善理论为目的的基础性研究是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一个重点。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不同,它应社会需求而生,采用实用主义,注重实践技能、应用技能的培养,为社会输送定向技能人才。职业教育为我国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科学研究在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上具有重要基础性作用。其中以寻求解决问题为目的的应用性研究是一个研究的重点[4]。综合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高职院校的科研定位于[5]: 
  (一)围绕高职教育改革创新进行高职教育理论研究 
  高职教育的改革创新需要对高职教育领域重大问题进行研究,需要高职教育理论的突破、发展、完善。高职院校应该责无旁贷承担这样的科研使命。发表的相关论文、著作和立项的相关科研项目等是高职教育理论研究的成果表现。 
  (二)围绕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进行教育教学研究 
  高职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技能技术专门人才。而教学是人才培养中基本活动。如何满足社会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教育教学研究要解决的问题。教育教学上的科研成果可以表现为发表的相关论文、教材、著作和立项的教改项目。 
  (三)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开展产学研、技术应用、成果转化等研究 
  高职教育的应用性特征决定高职院校应当立足地方,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在与企业、行业合作中培养学生,承担科学研究,开展技术研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和技术培训等,着力解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相应的科研成果表现为横向项目、专利、科研成果转化等。 
  二、高职院校科研竞争力的内涵与评价内容 
  竞争力是研究对象在竞争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企业的竞争力是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能够有效地提供产品和服务,从而获得发展的能力。企业的竞争力体现为产品的数量规模、产品的质量和生产的效益。高职院校的科研竞争力是指学校能够有效完成科研活动,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能力。其表现出来就是科研成果的数量规模,科研成果的质量和科研成果的社会效益。 
  (一)高职院校科研竞争力评价一级指标 
  高校的科研竞争力涵盖了科研生产力、科研影响力和科研创新力。高校的科研生产力是指高校产出科研成果的能力,表现为科研成果的数量规模;科研影响力是指高校的科研成果被认可,被引用的能力,衡量了科研成果的质量;科研创新力是科研成果所体现出来的创新能力,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社科中的新发现,科技的发明,成果转化等。高职的科研竞争力与普通高校一致,也是要通过科研生产力、科研影响力和科研创新力体现出来。所以高职院校的科研竞争力评价一级指标为科研生产力、科研影响力和科研创新力。 
  (二)高职院校科研竞争力评价二级指标 
  在普通高校科研竞争力的指标体系中,科研生产力用发表论文数来衡量,尤其用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收录论文数衡量;科研影响力的二级指标由论文被引次数、高被引论文数(高被引论文指近十年来被引频次排在前1%的论文)、进入排行学科数构成;科研创新力由发明专利数与热门论文数构成(热门论文是最近两年发表的论文按照最近两个月被引次数进入0.1%的论文),热门论文说明科研成果适应学科和社会发展体现很强的创新性。基于高职院校的科研定位,高职院校科研竞争力的二级指标有自己的独特性。科研生产力表现为高职院校针对高职教育理论、教育教学理论、服务地方经济开展产学研等的科研成果数量规模。所以科研生产力的二级指标包括相关的科研项目数、发表论文数和科研著作数。科研影响力表现的是高职院校科研成果的质量,所以二级指标包括高水平科研成果数量和比例,以及衡量质量因素的其他指标。对高职院校来讲,科研创新力主要体现科研活动产生的社会效益,所以二级指标为横向课题数量和到账经费、专利和科研成果转化。
(三)高职院校科研竞争力评价三级指标 
  根据评价对象的范围和目的,三级指标会有所不同。如果在全国统一进行高职院校科研竞争力的评价和比较,科研成果的级别就需要统一在国家级层面,如项目只涉及国家级和部级项目,教材只涉及国家级规划教材。需要指出的是课题项目经费对保证课题的顺利开展和按质完成有着重要的作用,经费的批准也是项目被认可的反映,所以经费数目被作为科研影响力的一个二级指标。论文的影响力则用论文被引次数衡量。全国高职院校科研竞争力的评价内容如表1。 
  如果进行省属高职院校的科研竞争力的评价和比较,科研成果的级别就需要统一在省级层面及以上,如项目涉及省级、部级和国家级,教材涉及省级规划和国家级规划教材。所以省属高职院校科研竞争力的评价内容如表2。 
  如果是仅对一个学校的科研竞争力进行评价,为了对整个科研的全貌进行评价,科研的生产力需要对所有的科研成果进行统计,科研影响力统计高水平科研成果的占比。所以评价的内容如表3。 
  三、高职院校科研竞争力的分析方法 
  高职院校科研竞争力的分析方法可分为综合评价法和数据分析方法,以及这两种方法的综合应用。 
  当评价的目的是对所有高职院校和某一类高职院校进行横向比较,找出比较优势,评价方法可以用综合评价法。即首先对各级评价指标分配权重,其次对每个评价对象的每项指标确定一个得分分值,最后加权求和算出每个评价对象的得分总值[6]。例如对全国各高职院校科研竞争力进行评价,先对一级指标科研生产力、科研影响力和科研创新力进行权重分配;其次对一级指标下的二级指标进行分配权重,如科研生产力的项目、论文、著作进行权重分配;如有需要再对二级指标下的三级指标进行分配权重,如中文核心期刊索引及以上的论文又可分为不同级别,根据级别的不同进行分配权重等。同一级指标权重之和为100%,每一项指标的下一级指标权重之和为100%。权重分配好之后,对每一项内容,所有评价对象按从小到大的排序,数值最大的那一个院校得分为100分,其他院校的得分按照与最大数的线性比例算出相应分数。最后对每个高职院校的各项指标分数按照权重求和算出最后得分。根据最后得分排序,自然可以得到高职院校科研竞争力的排行榜。这种分析方法适合横向比较,比较出各个高职院校科研竞争力的综合实力和在某一单项比较中的优势。保证权重分配的科学性是这种方法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因为权重的分配会对最后的综合排名产生影响。但是应用这种方法评价的分析核心是要挖掘横向比较中的比较优势或差距,而不是仅仅单看综合排名。 
  当仅对一个高职院校的数据进行科研竞争力的评价,其目的就不是横向比较,更多的是纵向比较,比如放到一个5年规划上看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发展中的问题。相应的评价方法就不能是综合评价法,因为对各项指标进行加权求和仅仅得到一个数值就没有多大的意义。所以评价方法应该是在评价内容框架下利用数据分析的方法,从时间维度、从结构维度和从变量的相关关系等挖掘学校科研的特征和规律,以及存在的问题。后面以重庆城市管理学院“十二五”期间科研数据为例,利用数据分析的方法对学校的科研竞争力进行评价。 
  对一所高职院校科研竞争力进行评价,最好是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通过综合评价法的横向比较得出比较优势或差距;通过纵向的数据分析方法挖掘出学校科研的发展特征和问题。横向和纵向的分析比较能完整呈现学校的科研竞争力。 
  四、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科研竞争力的分析 
  (一)学校科研生产力分析 
  “十二五”期间,学校教师科研论文平均年产出401.75篇,平均年增长率为9.08%;科研著作数量规模平均每年59.2部,平均年增长率为21.11%;科研立項项目平均每年有92.4项,平均年增长率为12.97%(如图1所示)。纵观“十二五”期间科研成果生产规模,均呈现出增长态势。其中科研论文规模每年都在递增,到2015年达到峰值。科研项目数量2011年是最低值,到2015年达到最高值,但2014年的科研项目数少于2013年。科研著作数量在2011年是最低值,在2014年达到峰值。比较这三种科研成果类型,科研著作数量的平均增长率最高,即增长最快,其次是科研项目,最后是科研论文。 
  图1 科研成果规模发展趋势和增长速度 
  (二)学校科研影响力分析 
  学校的科研影响力是靠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来反映。科研影响力从高水平科研成果数的发展趋势、高水平科研成果数的占比、高水平项目经费情况做分析。 
  1.高水平科研成果数的发展趋势。高水平论文是指中文核心期刊以上级别的论文。“十二五”期间,高水平科研论文平均每年产出132篇,平均年增长率为11.27%。专著和规划教材,平均每年11.6部,年增长58.64%;省级及省级纵向项目平均每年立项36.8项,平均年增长率为19.56%(如图2所示)。 
  “十二五”期间学校高水平科研成果所表现出的特征:(1)高水平论文的增长(11.27%)高于科研论文的增长(9.08%)、专著和规划教材的增长(58.64%)高于科研著作成果的增长(21.11%)、省级及省级以上的纵向项目的增长(19.56%)高于科研项目的增长(12.97%)。学校科研的发展表现出质量带动规模的发展,是有质量的、高水平的发展。(2)专著和规划教材从2011年起呈现出递增的态势,而且增长率最高;省级以省级以上纵向项目的增长率次之;高水平论文的增长率在纵向项目之后。 
  图2 学校高水平科研成果发展趋势和增长速度 
  2.高水平科研成果数的占比。“十二五”期间,学校高水平论文数占科研论文数的比例每年在28.08%到38.81%之间波动,总的比重达到32.86%,即近三分之一的科研论文是高水平论文。专著和规划教材占科研著作成果的比例,从2011年9.09%增长到2015年的26.76%,5年总的占比达到19.59%,近五分之一。省级及省级以上纵向项目占所有科研项目的比例在32.86%到46.60%之间波动,5年总的占比达到39.83%,近五分之二。省级及省级以上教改项目占所有科研项目的比例维持在7.58%左右(如图3所示)。
图3 学校高水平科研成果占比 
  比较高水平科研成果的增长率和其在科研成果中的占比,有如下特征:(1)专著和规划教材数量增长最快,从而拉动高水平著作成果的比重也从约9%增长到约20%;(2)省级及省级以上的纵向项目的比重趋势、高水平论文的比重趋势与其对应的科研成果增长趋势是相协调的,从而也说明高水平科研成果的增长大于总体规模的增长。 
  3.高水平科研项目的批准经费分析。“十二五”期间,学校省级及省级以上教改项目批准经费达到44.4万元,平均每年8.88万元。省级及省级以上纵向项目批准经费达到200.95万元,平均每年40.19万元。 
  比较高水平的纵向项目个数与经费数(如图2和图4所示),项目个数的增长趋势与经费数量的增长趋势是相协调的,但项目经费的增长率(约9%)远小于项目个数的增长率(约20%),这反映了在高水平纵向项目中,高级别的项目如重点有经费项目的比重较小。 
  图4 学校高水平科研项目经费(单位:元) 
  另外,对比项目的项目数与项目经费,没有呈现出项目个数越多项目经费越高的线性正相关关系,这也说明在高水平纵向项目中更高级别纵向项目数比重较小,需要提高高水平纵向项目中更高级别项目数。根据对高级别项目的构成分析可以知道,学校在“十二五”期间高水平纵向项目和教改项目都缺乏国家级课题。 
  (三)学校科研创新力分析 
  学校的科研创新力是由专利、横向课题及科研成果转化所构成。“十二五”期间学校科研成果转化较小。 
  1.专利。学校成功申请的专利数2013年为16件,2014年为18件,2015年为100件,三年总计达到134件,并以年均150%的增长率高速增长。但在“十二五”期间,还没有获得发明专利,并且,专利成果尚未得到转化,转化率为0。 
  2.横向项目。横向项目是企事业单位委托学校的课题。横向项目体现了本校教师从校内走向校外,把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创新能力。“十二五”期间,委托学校的横向课题数每年都呈递增的态势,并以年均28.51%的增长率增长,平均每年增加23.2项。同时到账的横向经费也达到约619.8万元,平均每年到账经费约123.96万元,年增长率为22.07%。 
  比较横向项目个数和横向项目经费,项目个数的增长大于经费的增长,表现出项目数的增长拉动了经费的增长。到2015年横向项目数达到了最高值,但经费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增长(如图5所示),这表现出经费增长出现了一种乏力的情况。 
  图5 横向项目数与经费(单位:元) 
  (四)学校科研竞争力分析得出的结论 
  “十二五”期间,学校的科研生产力增长较快,科研成果数以约9%~21%的增速增长。学校高水平科研成果数也表现出规模增长。高水平论文数、省级及省级以上纵向项目数、专著和规划教材数以约11.27%~58.64%增速增长。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数与对应科研成果类型的规模数相比,年平均增速更快更高;并且高水平科研成果在各自的科研成果类型中占据了相当的比重,高水平论文比重约30%;专著和规划教材的比重约20%;省级及省级以上项目的比重约40%。这些说明学校科研成果规模的发展是质量带动规模型的发展,是高水平科研成果支撑的发展。由此可见,学校具备了一定的科研影响力。“十二五”期间,学校申请成功的专利数以年平均150%的巨大增速增长。企事业单位委托学校的横向项目数和横向到账经费也实现了22.07%和28.51%的增速,学校科研创新力显示出相当的活力。 
  另一方面,学校的科研工作也有如下不足:一是“十二五”期间高水平项目中的高级别项目比重较少,国家级项目缺乏。二是科研成果转化少。三是2015年高水平论文数和横向项目经费出现增长乏力的现象,相对2014年的高峰值点要低约17%~21%。四是通过进一步对学校的二级院系的科研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二级院校发展不平衡,有些院系增长较快,有些院系增长较缓,分化也比较严重。 
  (五)对策与建议 
  学校在“十二五”期间科研生产力、竞争力、创新力的高速发展得益于学校近年来政策的导向作用。通过激励措施,充分调动了教师参与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对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同样也需要通过政策的调整来解決。 
  1.政策导向转向科研成果产出与科研成果转化并重。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职能决定了高职院校转化科研成果的重要性。学校多年来的科研成果的积累(如大量的专利等)使得科研成果的转化成为可能。职称的评审不应仅仅局限于论文、论著、奖项等,而同时应将科研成果转化纳入评价范围,发挥职称评审制度的导向作用。让教师在科研成果转化中充分“得利”、学校“得名”的双赢配套激励措施会促使学校在科研成果转化领域得到发展。 
  2.注重优势学科、专业和创新团队的打造与发展。学校的优势学科、专业、创新团队的打造与发展会成为学校的名片,也是学校发展中最强的基因。着力培育优秀团队,以团队名义申报和完成国家级课题等高级别课题才会有竞争力和实力保证,也才能更好地发挥科研促进教学和人才培养的作用。 
  3.调整政策保证高职称教师科研动力的持续性。高水平论文数和横向项目更多体现的是教师自主性的科研工作,而不是由上而下批准和立项的科研项目。学校2015年高水平论文数和横向项目经费相对2014年要低约17%~21%,这是由于一部分教师在获得高职称后,后续的动力不足所导致。这需要学校调整科研政策来解决。 
  4.提高科研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完善科研工作标准、科研数据记录标准,提高科研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使得科研数据可以及时采集,及时分析。利用数据分析的自动化,随时对科研活动进行诊断,发布预警。数据分析可以从学校、二级院系、专业、教师角度展现不同主体多维度的科研活动的特征,从而促进不同主体的改进与发展。 
  高职院校的科研竞争力是高职院校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高职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对高职院校科研竞争力的评价就非常有意义。而只有利用适用的评价内容和分析方法,才能达到评价的目的,才能对科研竞争力的提升有实际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邱均平,赵蓉英,余以胜.中国高校科研竞争力评价的理念与实践[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5(1):31-34,39. 
  [2]石伟平.我国高职院校科研总体水平偏低[N].中国教育报,2015-7-9(9). 
  [3]邱均平.2014-2015世界一流大学与科研机构竞争力评价研究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4]李向红.高等职业院校科学研究的内涵与特点[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10,46(5):22-24. 
  [5]王晓红,严颖.关于高职院校科研定位的几点思考[J].职教论坛,2016(23):45-47.
  [6]邱均平,欧玉芳.面向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985”工程高校科研竞争力评价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6(4):57-62. 
上一篇:职业技术教育科研的价值、问题及提升策略 下一篇:基于整体性治理的职业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思考
相关文章推荐

  • 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服务一体化操作模式研究
  • “双一流”背景下高职院校学习型学生党组织建
  • 新常态下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创”人才培养
  • 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质量的
  • 浅谈职业院校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 高职院校学生实习意外伤害赔偿的法律适用
  • 职业院校档案管理服务职能及有效发挥策略
  • 浅谈高职学生提高TOPIK通过率的方法
  • 艺术教育对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促进作用的研究
  • 高职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生活化探析
  • 应用型本科院校开设人文素质类选修课的必要性
  • “两学一做”背景下高职院校党员队伍建设的问
  • 浅谈高职院校英语教育中教学和职业技能的结合
  •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研究
  • 解析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
  • 贵州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现状分析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