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论文欣赏 >

德国双元制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巴符州双元制大学为例


2018-05-09    来源:职教论坛    作者:张烨;黄秋明

摘 要:德国双元制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较好地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统知识与技能培训相结合、高校与培训企业相结合、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充分体现了应用型本科高校与培训企业之间的积极互动和深度合作。该模式具有理论和实践阶段轮替学习的独特特点,其中巴符州双元制大学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尤为典型。同时,该模式对我国完善应用型本科立法、深化产教融合、改革现有教学体系、构筑“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德国;双元制;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张烨(1982-),女,江苏南通人,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德国慕尼黑大学教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中德职业教育比较;黄秋明(1963-),男,上海市人,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立项课题(教育部青年)“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编号:EJA170451),主持人:张烨。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8)02-0171-06 
  应用型本科教育经过长期演进,形成了一些相对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1)双元制应用型本科教育(Duales Studium)模式[1];(2)关键能力培养(Key Ability Cultivation)模式[2];(3)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Competence-based Education)模式[3];(4)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与培训(Competence Based Education and Training)模式[4];(5)教学工厂(Teaching factory)模式[5];(6)建教合作(Cooperative education)模式[6]。其中(1)(2)以德国最为典型;(3)以加拿大、美国为代表;(4)以英国和澳大利亚为代表;(5)以新加坡为代表;(6)以台湾为代表。 
  德国双元制教育在国际上享有盛誉,而在此体制下实行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亦经历了时间的考验。作为职业道路上具有竞争力的一种选择,其通过联合培养的教育方式,要求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在学校相应合作企业的培训部门完成实践知识与实践操作的学习。通过该培养模式,应用型高校的学生熟悉了企业的工作模式和环境,缩短了毕业后角色转换的适应期,成为了企业的专业人员后备军,企业也由此节省了部分培训新员工的费用。 
  在人才培养方面,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以产教结合和校企合作为主要模式。近年以来,形成了:“工学交替”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7]、“实训—科研—就业”一体化合作培养模式[8]、“订单式”培养模式[9]等一系列研究成果。本文以我国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发展为背景,以德国巴登符腾堡州双元制大学为例,具体论述德国双元制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发展的启示。 
  由此可见,中外两种人才培养模式在实现形式上或有差异,而核心目标——通过产教结合培养人才——却别无二致。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时代新阶段,从德国双元制应用型本科教育中积极吸收、借鉴,探究其适用于我国应用型本科发展的可取之处,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谈教育时所强调“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的題中应有之义。 
  一、德国双元制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和发展 
  20世纪70年代,戴姆勒奔驰公司、罗伯特博世公司和洛伦兹标准电器公司与斯图加特管理与经济学院(Verwaltungs-und Wirtschaftsakademie)联合培养高中毕业生的“斯图加特模式”开始在德国兴起。1974年,首批职业学院(Berufsakademie)在德国南部的巴登—符腾堡州的斯图加特和曼海姆成立,当年与50家合作培训企业对160名大学生进行双元制培训。该学院前身是一所由上述企业联合创建的教育机构,通过双元制职业教育,培养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这是德国政企合作史上的重要时刻,并在高等教育领域内尚属首次,经过40余年的源流变迁,学院招生的专业领域也从最初的经济学、工学,又增加了社会学。1982年,巴登—符腾堡州议会通过“巴登—符腾堡州职业学院法”,职业学院正式进入该州高等教育体系[10]。2009年,巴符州职业学院升级为双元制大学(Duale Hochschule Baden-Württemberg),并从法律上确定了双元制大学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地位。巴登一符腾堡州(以下简称“巴符州”)双元制大学总部设在斯图加特,是德国第一所理实一体化双元制大学。该大学由以前该州的职业学院合并而成,目前有9个校区,分别为海登海姆校区、海尔布隆校区、卡尔斯鲁厄校区、勒拉赫校区、曼海姆校区、莫斯巴赫校区、斯图加特校区、拉文斯堡校区和维林根-施维宁根校区。目前,巴符州双元制大学大约有34000名在校生,学校和大约9000家企业和社会机构展开了合作,提供工学、经济学和社会学领域的学位项目(见表1)。 
  二、德国巴符州双元制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 
  在探讨德国双元制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之前,需要指出的是,双元制模式所开设的专业都明确了相应的培养目标职业,换言之,双元制模式的专业设置以职业为主要导向。同时,职业又是其划分专业方向的前提和依据。根据联邦德国职业教育研究所(BIBB)的最新(2017年8月)统计,德国共有327类职业[11]。双元制模式根据每种职业的特点设置各个专业的培养方向,学生毕业时可同时获得该方向的学位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巴符州双元制大学在工学、经济学和社会学领域提供涵盖100多个专业方向的27个本科生项目供学生攻读。2006年德国学位认证授权机构(Zentrale Evaluations-und Akkreditierungsagentur)认证了巴符州双元制大学的所有学习项目,并于2008年批准所有项目为必须完成210学分的强化学习项目,学制为三年。学生毕业后,根据专业的不同可获得文学学士(B.A.)、理学学士(B.Sc.)或工学学士学位(B.Eng.)。本节以巴符州双元制大学开设的工学、经济学和社会学领域的学位项目为例,介绍其专业设置情况。
巴符州双元制大学在各个校区开设的工学学位项目是三个领域中开设最多的,共有13个,包括:医师助理、土木工程、电气工程、木材工程、计算机科学、航空航天工程、机械工程、机电工程、机电工程(三国联合办学)、医学工程、造纸工程、安全学、工业工程。此外,还开设有10个经济学学位项目:应用健康学、应用护理学、企业经济学、国际商务管理(三国合作办学)、传媒学、理疗学、会计、税务与商业法、创业、信息经济学,下设的每个专业方向在各个校区的分布情况不尽相同。社会学的学位项目是三个领域中开设最少的,包括跨专业保健、社会工作和社会经济学共3个,且只有海登海姆、斯图加特和维林根-施韦宁根这3个校区开设这些项目(见表2)。 
  总的来看,德国巴符州双元制大学开设了13个工学领域的学位项目(占比50%)、10个经济学领域的学位项目(占比38%)和3个社会学领域的学位项目(占比12%)。有的学位项目涵盖多个专业方向。由此可以看出该校的专业设置以工学为主,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 
  三、德国双元制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德国双元制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学制为三年,根据目标职业的不同为学生制定课程。申请者的入学条件如下:已获得高中毕业证书(Abitur),或者已获得应用科学大学(Fachhochschule)入学资格。申请者可通过选择申请工学、经济学以及社会学领域的专业进入双元制应用型本科高校学习。通常情况下,理论学习期和实践学习期每3个月交替进行。通过理论和实践阶段的轮替学习,学生可以获得专业知识、方法知识、实践经验和日常职业生活中必需的行为能力(Handlungskompetenz)和社会能力(Sozialkompetenz)。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紧密相关,并且把工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领域的最新发展融入到教学计划中。学生需要在三年内修满210个学分。 
  德国双元制应用型本科高校和德国多家企业和社会机构展开了合作,这些企业和机构被称为双元制合作伙伴(Duale Partner)。双元制合作伙伴有选择学生的权利,并且承担双元制大学实践阶段的教学任务。学生必须先在双元制合作伙伴企业得到培训位置,才可以申请双元制大学的学习位置。学生必须和企业签订培训合同(Ausbildungsvertrag),合同中会规定具体的培训情况和每个月的报酬。毕业之后学生将获得双元制应用型本科高校颁发的学士学位证书和企业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见图1)。超过85%的双元制大学毕业生会被合作企业直接录用为正式员工。由于学生在双元制应用型本科高校期间既获取了专业知识,又积累了大量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所以他们有更快更好的职业发展前景和升职机会。 
  四、德国双元制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积极推进我国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来破解转型发展中设计不明晰、改革缺乏动力等问题。尤其是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带一路”等国家发展重大战略,明确转型发展的重点,增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能力,为行业和企业技术进步服务的能力,为学习者创造价值的能力。我国与德国相比,虽然国情不同,但德国的双元制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经验可供我们借鉴学习,尤其是从立法、产教融合、双证融通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可以给我国应用型本科转型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一)完善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立法 
  就立法角度而言,我国应当出台有关应用型本科的法规和条例,以保障应用型高等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法律地位。其实早在1996 年,我国便已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该法律明确了职业教育的法律地位。其中第十三条指出,“职业学校教育分为初等、中等、高等职业学校教育。初等、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分别由初等、中等职业学校实施;高等职业学校教育根据需要和条件由高等职业学校实施,或者由普通高等学校实施。”从法律上规定了高职和部分普通高校均可承担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任务。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等三部委于2015年联合发布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提出引导一部分高校转型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2016年,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作了修改,其中将第五条修改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点强调了要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总的来看,国家的重视和法律的完善促进了我国应用型本科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的地方应用型本科正处于转型发展阶段,为社会培养了许多既有深厚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然而,在应用型本科与企业合作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缺乏政策性指导、企业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深度不够等等。如果校企合作的存在问题不能够在立法层面得以改善和解决,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应用型本科的转型发展。 
  (二)深化供给侧改革,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培养应用型人才 
  目前,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差距。应用型人才应该是兼具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学业有成后可与职场实现顺利对接的高级人才。应用型人才培养是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是高等教育顺应社会时代发展的选择,体现了高等教育自身不断完善和成熟。随着“应用型人才”概念的提出,“应用型人才培养”逐步具体化为一种新的高等教育行动方式。我国目前应用型人才太少,产业转型发展需要包括高級技工在内的专业人才,高校应该调整应用型人才和学术型人才的比例。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报告指出必须立足发展先进制造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推动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当前,职业教育的学历层次偏低,而现代产业,特别是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比较高,需要对高等教育中的职业教育部分进行改革,在本科生的培养中,应当为应用型人才留出一定的生源比例,以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三)将产教融合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本途径 
  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化产教融合,积极采用“产教结合、校企一体”的办学模式。德国双元制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一大特色就是由应用技术型高校和企业共同培养人才。目前,我国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已将“产教融合”作为教学途径之一,然而,由于各个高校的具体情况和各个专业的特点都不尽相同,因此具体实现形式也不同。并且当前还存在诸多问题,如知识与实际工作相脱离、学校与企业互动不够充分等。为此,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应主动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尝试与企业协同完成理论和实践教学部分,通过理论期与实践期的交替学习,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只有如此,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才能更合理的利用教育资源。 
  (四)改革现有教学体系,构筑“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在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方面尚无统一规范,基本上都是由各所高校自行制定。那么,应当在以构筑“双证融通”为目标的前提下,由国家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进行统一筹划,建立第三方的专业性机构,该机构由学界专家学者、企业技术骨干共同构成。专家学者和技术骨干共同制订教学标准,包括设置专业的必要条件、确立专业的培养目标,设置课程的基本框架,以及对来自各高校的培养方案进行专业性认定。各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所拟出的培养方案应当与该基本框架相匹配,应当适合地方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并有效解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时分配问题。 
  (五)加强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既有深厚理论知识,又掌握丰富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在这方面可以借鉴德国的成功经验。德国的双元制应用型本科高校十分重視建设有特色、有针对性的师资队伍,强调教师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教师的学历原则上应获得博士学位;二是必须有五年以上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经历。现在很多学校要求教师在任教四年以后用必须去对口单位从事阶段性应用研究或实际工作,以便教师补充最新的实用知识,增强实践能力。学校从企业中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以便用新知识和技术充实教学,同时也弥补了专职教师数量的不足。此外,通过电话、电子邮件和定期会面等方式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联络。 
  目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如:师资来源结构单一,“双师型”教师比例相对较低;师资培养机制不够健全,“双师型”教师素质整体偏低;“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标准尚不明确,暂时缺乏可行的考核机制;企业和学校之间缺乏有效流通机制,兼职教师队伍水平欠缺;评价激励机制不完善,教师进入企业实践的积极性不高。 
  从“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策略来看,应当以基础标准和专业分类标准为参考,构建“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标准体系;以强化专业能力为重点,健全培养机制;构建“双师型”教师评价考核机制;建立促进“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的激励机制。 
  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策略来看,应当拓宽师资来源渠道,改善教师队伍结构;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兼职教师人才库;完善兼职教师的任用机制;加强兼职教师的能力培训,充分发挥兼职教师的补充作用。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德国的双元制应用型本科教育本质上作为德国高等教育系统的一个重要分支,既具有传授理论知识、培养实践能力的功能,又是社会合格劳动力的生产过程,具有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劳动者技能,为社会生产直接输送合格的、生产一线的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重要作用。该模式着眼于在实践能力培养,对当前和今后我国应用型本科的转型发展,以及科学合理地制定我国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和标准,颇具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Stutz V. Duales Studium schafft Praxisbezug[J]. Atzextra, 2015, 20(6):14-15. 
  [2]Brinker P T. Schlüsselkompetenzen aus Perspektive der Fachhochschulen[M]// Lernwelt Universit?覿t. VS Verlag für Sozialwissenschaften, 2012:243-262. 
  [3]Lassnigg L. Competence-based Education and Educational Effectiveness[M]// Competence-based Vocational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2017. 
  [4]Preston J. CBET and Our Human Future[M]// Competence Based Education and Training (CBET) and the End of Human Learning. 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2017. 
  [5]蒋家宁,孙长坪.新加坡“教学工厂”与我国“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J].职教论坛,2012(33):94-96. 
  [6]张国艳,张春妍,吴登娥.台湾技职院校“建教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启示[J].教育探索,2013(12):156-157. 
  [7]黄诗义.高职院校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149-153. 
  [8]原成成.“实训+科研+就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高校科技,2015(8):80-81. 
  [9]党素芳.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4. 
  [10]Mill U. Die Entstehung dualer Studieng?覿nge: Auf der Suche nach einer neuen Governance[M]// Dual Studieren im Blick. Springer Fachmedien Wiesbaden, 2015:127-165. 
  [11]BIBB. Verzeichnis der anerkannten Ausbildungsberufe 2017[DB/OL]. https://www.bibb.de/dokumente/pdf/verzeichnis_anerk_berufe_2017_bibb.pdf. 
上一篇:层次化英国现代学徒制及其启示 下一篇: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智能社会背景
相关文章推荐

  • 新常态下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创”人才培养
  • 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质量的
  • 基于设计学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实践研究
  • 应用型本科院校开设人文素质类选修课的必要性
  • “续理论”视域下如何提高应用型高校外教口语
  • 德国职业法官惩戒机制的探析
  • 地方应用型高校工科类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
  • 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下“综合日语”课程改革探
  • 德国职业教育哲学简析
  • 应用型地方高校教师业务能力的重构与提升
  • 校地合作背景下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
  • 地方应用型大学提高英语专业写作能力方法研究
  • 辽宁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策略研
  • 默克尔执政的根基与远景
  •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现状调查分析
  • 单片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