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论文欣赏 >

国际化大都市建设视阈下城市形象构建与体育文化发展研究


2018-11-09    来源:新西部    作者:李川

【摘 要】 文章阐述了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内涵,分析城市形象与体育文化之间的联系。认为文化传承是城市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基础,城市形象与体育文化塑造要和谐统一。该文同时提出体育文化在城市形象构建过程中的对策建议:媒体宣传造势,构筑城市形象,准确城市定位;举办大型赛事,建构体育文化产业,发展城市经济,注重人才培养,发展城市体育。 
  【关键词】 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城市形象;体育文化传播 
  一、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内涵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大量的农村,中小型城市大规模向城市迁移,在很短的时间内,人口结构发生巨大改变。与此同时,不同城市的人口承载能力与人口增加速率不能有效匹配,造成了很多问题,诸如:住房短缺,交通拥挤,教育畸形,环境恶化。因此,提出有效的城市规划适应于当前的实际情况是势在必行的。建设具有独特特性的国际化都市,可能是解决当前人类空间结构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就是以诸如美国的国际化大都市纽约,法国的旅游城市巴黎,英国的首都伦敦,日本发达的首都城市东京这类的综合性国际大都市为目标,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和根据自身实际切实有效的建设现代化特色城市,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共享等为基本理念为引领,市场化为导向,促使中国的各大特色城市走国际化发展道路。诸如现今我国分别以北京市为我国的政治中心,上海作为经济中心,西安为中华文化中心为目标,统筹规划建设国际化大都市。 
  二、城市形象与体育文化之间关系 
  城市形象构建对发展国际化大都市至关重要。城市形象不仅是其本身内在文化沉积,外在景观,经济形式的客观属性,更是一种人们通过各种感官对一座城市的主观感受,注重于城市精神和城市文化。就城市的有效表达而言,体育文化对其有很重要的影响。体育文化是城市的一种文化沉淀,是传统与现代文明的交会,是城市居民在该领域创造出的物质与精神文明。体育文化除了体育本身外,还囊括体育的衍生物,诸如与体育相关的商业产品,体制制度,以及体育健康等。体育文化不仅是在体育领域的成果它还与其他现代文明交汇,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体育舞蹈,体育新聞等。因此在研究体育文化对现代城市整体文化特征时,不应只局限于体育文化本身,还应研究其他相关的文化,这种综合的主观映像结果正是体育文化对城市形象的构建。 
  1、城市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基础:文化传承 
  现今,很多城市不断模仿,造成千篇一律,毫无新鲜感,因此构建每座城市的独特个性更显重要。独特个性城市的内在魅力可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对内,可通过一系列措施增强本地居民以及暂住居民或进城务工人员广泛的认同感、居住自豪感以及他们内心深处最强烈的归属感,进而增强整座城市的凝聚力,做好优秀文化的有效传承。对外,提高城市知名度,促使其他区域的人们对这座城市的认同感和情感倾向,增加其他资源在该区域的有效聚集,诸如,外来投资,旅游,以及优秀人才的引进。 
  2、城市形象与体育文化塑造:和谐统一 
  城市形象的有效表达是使城市脱颖而出的重中之重。每座城市的形象都必须实事求是,精准定位,并且采用有效手段进行宣传,促使城市更加形象的表达出自身的独特魅力。不断通过自我定性,不断自我修正,使城市更具内涵,在未来的严酷竞争中保持活力。 
  体育文化作为优秀的、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系统的一个重要分支,已经成为城市文化建设中先进文化的典型代表和本质特征。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体育文化在城市中的有效传播是发达以及中心城市信息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而又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现代体育文化体系也逐渐日趋完善和合理,作为城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件,是构建城市形象的一种重要文化因素。体育文化与城市形象构建的关系在根本上是一种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也就是如果没有体育文化的参与,城市形象就是不完整的。中国体育文化的独特特征将对世界体育文化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体育文化传播不同于各种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形式,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类的无差别化,促进现代社会的进步。基于此,在城市国际化的视域下,具有特色的体育文化对现代化城市形象构建具有基础性作用,是构建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效用不能忽视。 
  三、发展体育文化,构建城市形象 
  在构建城市形象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采用切实可行的手段发展体育文化,使其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不容忽视的效能。 
  1、加强体育文化媒体宣传 
  城市形象是由媒体,以及人为传播等因素综合作用形成的。因此,每一座城市的自我形象,很大程度上依赖媒体传播。强有力的媒体宣传对构建城市形象至关重要;大众传媒可以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映像。因此,就媒体传播而言,它可以直接影响或改变城市大众的行为和思想观念。就每年召开的G20峰会,不仅成员国领导人将参与这次盛会,全球有名的工商界的代表也会参加这一影响全球经济发展的盛会。其中,上海主办的G20峰会,成为了中国组织的最具规模,对全球经济以及城市发展影响最为深远的国际盛会。在这些引以为豪的数据背后,正是由于现代传媒的有效参与,促使这次峰位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因此,在组织体育文化的传播过程中,必须借助强有力的媒体宣传。 
  2、举办大型体育赛事 
  为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产生轰动效应,必须有组织的策划具有关注意义的重大事件,从而提高城市自身的影响力。其中,举行大型的体育赛事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以兰州国际马拉松为例,其中包含全程,半程,迷你马拉松三种参赛项目,参赛人数规模达40000人,参赛人员范围不限,同时包含儿童,青年,壮年以及老年人各个年龄段,也包括国内外不同国籍的运动员,这种大型的体育赛事,不仅可以增强本地市民还可以增强暂住人口对所居住城市本身的认同感,同时还能增强整座城市居住人员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同时增强城市知名度。 
  体育文化传播,必须准确定位自身形象。就北京而言,作为中国的政治中心,就应提出符合现代化信息化建设和自身优势的工程目标和建设目标,这是大都市现代化、国际化建设的最高标准。北京在2008年举行的奥运会,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不仅让全世界的运动员参加了一场别样的奥运会,还为今后的游客旅游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化条件。北京人民借助这次盛会机遇,正是向全世界直观的表现当前社会真正的中国国际化都市形象。纠正了部分人对中国的认识不全,造成的思维误差。而后,北京市顺势举办斯诺克公开赛,国际马拉松等盛大体育赛事,促使北京发展成体育中心城市打下坚实基础,将现代化北京国际化体育文化都市的形象散播到全球各地。
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历史特色性十分强烈。因此根据本身优势,设置以历史文化为载体的文化传播方式,对西安而言,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宣传策略。将国际性马拉松比赛与西安历史文化背景的有机结合,切实的促进西安形象建设与宣传。 
  3、发展体育文化产业 
  体育文化产业是体育文化的实质以及精神的衍生产物,主要包括体育休闲,体育休闲及其体育旅游等。体育文化产业通常有两种属性,分别是经济属性以及文化属性,对城市经济、塑造城市形象都有重要影响。为推动体育文化的有效发展,建立具有地域特色的体育产业也是一种有效的构建城市形象的有效措施之一。与此同时,开展文化节,博览会以及相关的学术会议,都可以作为促进文化传播的有效载体。 
  4、注重体育人才培养 
  发展城市体育文化,必须关注体育人才的培養。为了大力发展城市的体育文化,可以引进高素质的体育人才,也可以通过培训等手段发展自身城市的特殊人才。良好的体育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城市居民的身体素质,而且可以增加市民的文化素质,增加城市活力。再者,通过对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使他们拥有更加优良的职业操守和技术水平,从事体育教育、体育竞技,使良好的体育文化传统得到有效传承。优秀的体育人才,还可以成为一座城市的形象代言人,诸如宁泽涛、潘晓婷、郭晶晶这些鲜活可爱的人物形象,作为一座城市的代言人,使得城市更具活力,更加形象。加强体育人才的素质拓展和培训,使他们具有国际视野,可将城市的发展制作成鲜活的名片,不仅成为国内的典型形象,而且可以名扬海外。因此,注重体育人才的培养,也是城市形象构建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 张丹丹.浅谈中俄两国小商品的经济问题——以义务、温州为例,知识经济,2016(14). 
  [2] 张德仓. 从城市文化角度谈城市形象构建. 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5(05). 
  [3] 贾春健.城市环境艺术与城市形象构建.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15). 
  [4] 王建伟.文化安全视野下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国际化传播.体育学刊,2017(1). 
  [5] 易建取.奥林匹克全球化视野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经济研究导刊,2010(22). 
  [6] 徐一壬.浅析体育传媒对西安市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影响.当代体育科技,2012(35). 
  【作者简介】 
  李 川(1979.7—)男,汉族,甘肃人,硕士,西安体育学院体育传媒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新闻理论.
上一篇:试论文化自信的底气与根源 下一篇: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充分挖掘贫困村的“内力”
相关文章推荐

  •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文明交流互鉴—基于数字时代
  • “双一流”背景下高职院校学习型学生党组织建
  • 分析铁路工程建设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干部队伍建设探析
  • 习近平关于民生建设重要论述的内容及价值逻辑
  • “互联网+”模式下高校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
  • 继续教育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路径
  • “互联网+”时代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探
  •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分析和实效性思考
  • “两学一做”背景下高职院校党员队伍建设的问
  • 基于荣誉体系视角下的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现状及
  • 高职辅导员工作中学生社团建设管理模式探析
  • 工程建设法规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 新时代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
  • 基于“智慧团建”建设下广东高校共青团
  • 全面从严治党要从支部建设严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