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论文欣赏 >

音乐论文:论儒家音乐思想在钢琴音乐中的功能体现


2021-01-26    来源:当代音乐    作者:王子文

[摘 要]音乐是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是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表现形式。据《论语》记载,孔子的学生子游做武城宰时,就曾以弦歌的形式来宣扬教化。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意思:以诗歌来感发意志,促使个体产生向善求仁的自觉,以礼实现人的自立,最后在音乐的教育熏陶下实现最高人格的养成。钢琴传入中国后逐渐被中化,有了很多中国特色,出现了许多民族的钢琴家。钢琴的音乐功能也得到了重视。
  [关键词]音乐;民族特色;孔子
  音乐的产生有很多种说法,其中《礼记·乐记》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行于声。”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音乐的产生,是由于人的思想感情。人的思想感情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激励起来时,就会用“声音”来表现。这种“声音”在互相应和中既有高低不同的变化,但又合乎一定的规律,就成了“乐音”。这样的乐音按照一定结构的排列,合着手持盾牌等兵器或羽毛牛尾的舞蹈一起演奏,就成了音乐。
  钢琴是乐器之王,既可以作为独奏也可以作为伴奏,它的音乐表达性是多样的。在音乐会上不同的乐曲不同演奏者弹奏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现在,在演奏的同时我们往往会重视演奏的结果,看所带来的某些影响是不是正面的、具有意义的。
  一、儒家音乐思想
  (一)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奠基石
  儒家思想,是先秦诸子百家学说之一。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与儒学,由孔子创立,最初指的是从事丧葬行业的司仪,后来以此为基础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文化的主要影响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儒家思想是中国文明史经历了夏、商、周的近1700年之后,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创立。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亲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二)儒家音乐思想的主题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荀子,崇尚“仁政”“礼乐”“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对中华民族有着重要的影响。儒家音乐思想源于孔子(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被后世称为孔圣人)。他积极倡导音乐,并把音乐作为六艺之一进行传授。孔子比较活跃的时期正值周王朝的礼崩乐坏,他觉得甚为惋惜,就将礼乐制度恢复起来,四处奔波宣传礼乐,在这过程中它形成了自己的音乐思想。他的音乐思想主题首先是评价音乐的标准:善与美的统一,并且善是高于美的。其中,孔子重点推荐的就是《韶》,他认为它是尽善尽美的,而《大武》则是缺少了善的。除此之外,音乐表达的内容最好是纯正的没有太多念想的,音乐的表达要更加纯粹。音乐的情感表达也要有所节制,不能像一些民间音乐一样肆意地表达所谓男女情爱。孔子更加推崇雅乐,注重音乐的社会功能,把音乐作为可以统治人民的工具。
  到了战国时期,孟子的音乐思想逐渐形成,他是以“性善论”“民贵君轻”的仁政思想为主要内容,对中国文化也有深刻影响。孟子在孔子的思想基础之上进行创新,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并与孔子并称为“孔孟”。“仁”的本质是侍奉父母,“义”的根本则是顺从兄长,“智”的根本是懂得这二者并且不背离他们,“礼”是对二者的制约与节制,“乐”是以这二者为乐,这样就会产生快乐。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还有荀子,他也是一位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政治家。荀子的主张是“性恶论”,他认为人本身是恶的,是因为后天的教育才会变成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乐记》是儒家音乐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书籍,系统地阐述了儒家音乐思想。提出“物动心感”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凡音之起,由人心生”对音乐的本源提出见解,认为人受外界的影响,会产生不同的“声音”,即为音乐。古代,音乐与政治挂钩。不同阶级的人限制他们所听的音乐,像民间音乐很少会出现在宫廷,达官贵族听得是梨园里的音乐,而像“郑卫之音”就是些民间音乐,孔子评论他为“郑声淫”。被认为是多度的无节制的音乐。[1]孔子所强调礼乐制度,将礼乐与诗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宴会中礼仪是最重要的环节:歌(诗)-献酒 -歌(与笙奏相表演)-声乐与器乐共同表演,将诗歌改编并配以各类乐器进行演奏,将诗乐更好的展现。同时也是礼乐制度的一种革新,在礼乐表演的时候用诗进行助兴。在礼乐活动中敬酒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节,但他的关注点其实并不是敬酒本身而是在过程中的诗乐,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也正是如此。[2]
  二、儒家音乐思想在中国钢琴中的体现
  (一)钢琴传入中国
  钢琴最早是从英国传入明朝的,以一定的规模进入中国却是19世纪中叶,但他的方式却令人扼腕。这样一种美好的乐器却在战乱的年代以这样的方式出现在大众的视野,而当时的人们也听惯了丝竹乐,刚听到钢琴时难免有些觉得怪异。近代以来,通过赵元任、萧友梅和李叔同等人对西方音乐的传播,像学堂乐歌这一类用西方的作曲方式创作的歌曲,也有一些现代的钢琴作品通过他们在不断地传播中,作曲方式都很新颖。钢琴在演奏中很讲究二度创作,一位演奏者弹不同的乐曲会有不同的风格。演奏时将钢琴谱中的音根据所规定的节奏有规律地弹出来是基本,在此基础上还要将乐谱中所标记的强弱记号通过个人的演奏表现出来。
  (二)钢琴在中国的发展
  钢琴在进入中国后多声部音乐也得到了发展,在潜移默化之中多声部音乐逐渐崛起。很多音乐家将中国传统音乐改编为钢琴曲,形成了特有的中国作曲风格与特色。这展现了中国儒家文化自觉的意识,也可以用当代崇尚的一个词就是“文化自信”,展现中国风采和中国特色面貌。那一类中国作曲家将民族特色列为创作的首要任务,在选择题材、立意表现上都有明显的中国特色。钢琴的音响效果上也重点表现“和”,儒家音乐思想以“和”为中心,和谐的旋律与节奏上的张驰有度、中规中矩是表现民族性的重点。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也比较温婉含蓄,符合中国的传统概念,民族内涵得到了展现。20世纪时,贺绿汀与江定仙等人创作了许多钢琴音乐,他们是中国化钢琴音乐的代表人,为后续的发展做了铺垫,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贺绿汀的《牧童短笛》,瞿维的《花鼓》,江文也的《北京万华集》等作品是中国钢琴乐初期的代表作品,大量运用中国民族音乐语汇,音响效果非常好,意境也很有中国特色,乐思统一,景与物的描写惟妙惟肖,前后呼應,优美中国的既视感。旋律经过对位处理,音响和谐唯美,充分体现了儒家音乐思想的“中庸之道”。在新中国正式成立之后,越来越多的作曲家以民族特色为重点创作一些钢琴音乐。也有很多是将一些民族乐器演奏的音乐改编为钢琴曲,在和声运用上加入中国风格。像《十面埋伏》《赛马》《百鸟朝凤》等都被改编为钢琴曲,加入了一些民族调式,将西方的七声音阶与中国的民族调式结合起来就展现了更好的中国钢琴音乐。 
钢琴作为西方乐器已经有了300多年的历史,从古钢琴发展至今经历了很多时期的变化,我们学习的内容也更是趋于西化。我们从小学习的内容就先是汤姆森的一些入门教程,之后就是车尔尼、巴赫之类的。若干年后,在技术上和理解上有了更进一步后我们开始学习贝多芬的奏鸣曲、李斯特幻想曲、莫扎特的奏鸣曲之类的大曲子,总是会对李斯特华彩的炫技充满了惊讶与感叹。对中国的钢琴作品接触的是少之又少。当代也有很多著名的作曲家,例如汪立三,他的主要代表作品就是《他山集》。《他山集》中有五首序曲与赋格,在他的标题中很明显得表达了民族特点,同时他用五声音阶作为曲名。将赋格写作民族化,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创新,在作品中展现了丰富的民族文化。汪立三的《他山集》与他早年被打为“右派”是分不开的,他在去北大荒改造的这段时间体验到了艰苦的生活,也接触到了更为纯粹的民间音乐,创作了很多欢乐美的钢琴音乐作品。在欢乐美中和声的表达非常轻盈自然,旋律明亮轻快,其中有三首作品都体现了欢乐美。他的钢琴创作与李斯特不同,他不过于追求技巧上的炫技,而是更注重音乐本身的演奏。像一些较为难的装饰音可以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加入点缀,这一方面,汪立三在钢琴套曲《他山集》中表现的非常到位,给人在听觉上的感受就是“不多不少”一切都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内。[3]他的作品比较符合大众审美,不是只适用于小部分人群。西方的古典音乐太过于小众,因为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听懂古典音乐,能够懂得其中的内涵,并且真心喜欢。很多人群只是认为去听古典音乐会是地位的象征,是气质的代表,体现了他个人的内涵。但如果问:他的弹奏如何?我相信他只会简单地回答“很好啊”。而且古典音乐过于枯燥,有的时间还太长。但汪立三的作品更加简洁,能够听出他想表达的是什么,标题上也是很清晰明了。弹奏他的音乐有一种流动、干净的感受,不复杂。他所坚持的是干净纯粹的音乐。
  (三)演奏中的儒家美学功能
  在我弹奏汪立三先生的《他山集》中的《G角调民间玩具》时,给我的第一感受就是像小朋友在弄堂里游戏。乐曲开头以两组十六分音符的方式进入,表现了游玩的急促感和跑动的感觉。作者标题“民间玩具”形象化说明了作品要描画表现的是非现代化非商业化的玩具,辞典中解释民间指人民中间,古时还意味民众的方面,与官方相对。民间玩具指代代相传的,包含了传统文化特点,具有很强的民俗的风格。序曲段第1-71小节,以大段的重复G音作为音乐层次中的节奏层次,体现了儿童性格的简单和活泼。赋格段第72-172小节的主题设计新颖有趣,以单个的音通过节奏变化表现儿时的欢喜、嬉戏。第72-79小节主题,然后第80-84小节固定对题出现。作者运用了多调性的手法在乐曲的高潮部分非常突出,第126-127小节上声部是C宫调,低音声部是C角调。[4]乐曲的前半部音型跳跃活泼,不协和的和声突出了不稳定感,更增添了动感和萌动的形态。后半部音型和节奏都表现出幼稚和憨态十足,活像有了生命的布偶玩具也加入到了游戏的行列。音乐的内涵表达了作曲家真挚的情感,传统的中国特色也体现得淋漓尽致。西方钢琴音乐大多是抒发作曲家自身的情感,对现实的不满,对命运不公的不满,有本分的情绪,但也有一些是对未来生活的向往,是美好的憧憬。相比之下,我们中国钢琴音乐有着儒家思想的核心,更有民族特色,有着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音乐的教育功能是非常重要的,儒家音乐思想能够充分发挥音乐的教化作用,同时将礼乐同政治与刑法相并列,可以当做治国的一种手段。音乐的真、善、美在《乐记》一书中论述非常清晰,并且强调音乐的“善与美”是音乐的根基,他们二者的统一才是音乐的重点。[5]在钢琴演奏中我们要有音乐的美感也要有着与作者同等的心情,以自己的感受去弹奏乐曲,这是属于中国人学习西方乐器的一种方式,我们要中西结合才能体现个人特色。
  三、儒家思想与钢琴音乐的传承与创新
  儒家思想强调国家的描绘,他将音乐与国家的发展相关联,说明了儒家思想对音乐的发展是以国家为根本的。在诗的基础上改编,添加音乐进去,既强调了诗也重视了乐,相得益彰。儒家思想一直都非常重视国家情怀和民族精神。爱国精神、英雄人物的讴歌与赞美;民族感情、历史事件的缅怀和诉说;保卫国家的领土、自我牺牲的民族人物英雄,等等都是中国风格钢琴的题材元素,非常丰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思想流传至今,是很多钢琴作品会选用的题材之一。根据冼星海《黄河大合唱》改编的《黄河》钢琴协奏曲便是其中的典型,展现了中国人民抗击侵略者,保家卫国,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爱国情怀。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是儒家思想的主要内涵和延伸。[6]
  在民族音乐的基础上发展中国的钢琴音乐,中西结合发展钢琴音乐,在音乐中体现中国的儒家思想“和”,体现至善至美的情感,使用不同的织体手法与音型,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是我们接下来要做的事。[7]
  结语
  钢琴传入中国后有了自己的发展,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让中国在世界的站位上有了明显的变化,中国正在全面发展。儒家思想影响了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不仅在为人处世的道理上,也体现在我们学业上。音乐中的美学思想可以使我们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还能学习到其他方面的东西,音乐与审美与教育都息息相关,从音乐产生开始就告诉我们音乐可以育人。[8]同时音乐也可以表达个人的情感,但是要有限度地表达,更应该重视音乐本身,其作用超出我们的想象。钢琴逐渐成为每位孩子学乐器的首选,他的音乐和声丰富织,体形式也比较多变。在中国的钢琴教学中处处体现了尽善尽美的儒家思想。
  注释:
  [1]邵曉涵.论乐在“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中的功能[J].现代交际,2018(06):125—126.
  [2]彭玲,刘泽民.“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内涵新探[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6):128—132.
  [3]张春佳子.汪立三钢琴作品《他山集》的美学特征研究[J].戏剧之家,2017(01):99.
  [4]杨晓华.国之栋梁的文化机理  评江西话剧团《遥远的乡土》[J].中国戏剧,2016(03):38—40.
  [5]黄子洵.从“兴于诗,立于礼”看诗性智慧——试论《诗》礼合一的成德之学[J].哲学分析,2019(04):87—102,198.
  [6]周德清.先秦儒家音乐美学思想中的“以礼正乐”观[J].中国美学研究,2019(01):3—12,299.
  [7]毕雯瑾.从中国钢琴作品论儒家“和”的音乐思想[J].北极光,2019(08):44—45.
  [8]王新荷.论白居易对儒家乐教思想的复归[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6(02):93—99.
  [收稿日期]2020-06-19
  [作者简介]王子文(1997—),女,江苏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徐州221009)

上一篇:音乐论文:弗拉门戈在西班牙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下一篇:音乐论文:中国原创音乐剧《一爱千年》的当代意义
相关文章推荐

  • 音乐论文:中国原创音乐剧《一爱千年》的当代
  • 音乐论文:弗拉门戈在西班牙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 音乐论文:筝乐传播的媒介分类与特征探究
  • 音乐论文:性格心理特征在声乐活动中的影响与
  • 党建论文: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研究与探索
  • 党建论文:论施工企业如何有效开展基层党建工
  • 思政论文:如何推动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与人才培
  • 政工论文:“互联网+”时代事业单位思想政治
  • 政工管理论文:国有企业强化政治监督的实践与
  • 疫情下音乐教学与网络资源的运用
  • 音乐教育论文:高校钢琴即兴伴奏教学改革模式
  • 音乐教育论文:当代高师声乐小组课教学改革探
  • 音乐教育论文:新形势下高校流行音乐教学的策
  • 音乐教育论文: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流行音乐教
  • 音乐教育论文:世界主流教学法在音乐教学实践
  • 核心论文:区块链在高校精准资助中的价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