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论文欣赏 >

【思政核心期刊】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彰显实践育人功能


2021-04-03    来源:人民论坛    作者:梁 铭

【摘要】实践育人是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日常生活是人们社会活动的基本场域,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转化的实践场景,彰显实践的育人功能,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日常生活当中,突出核心价值引领,培养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为未来生活奠基;实践育人具有知行转化的验证作用,彰显实践的育人功能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行合一,开展思想理论、政治信仰和道德品格的实践转化;文化与历史本身具有精神熏陶、价值观塑造、历史记忆和灵魂唤醒的作用,彰显实践的育人功能要把红色资源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教材,教育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自觉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责任。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实践育人  知行合一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实践育人是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要把立德树人融入实践教育之中。一个人才能的提升和良好品行的养成,一方面要通过学习思考实现,另一方面要靠实践锻炼,实践是知识转化为经验、道德内化为习惯的重要过程,是教育的重要手段。实践育人是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实践是课堂教育的延伸,是思想说教的有效补充。实践是把思想素质、政治信仰、道德规范、文化素养等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呈现在具体生活和活动中,是知行合一的过程,更是对言行是否一致的检验,是育人的重要举措。

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理论性和生活性相统一

思想政治教育是师生情感共融、价值共享的完整的生活过程。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提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日常生活是人们社会活动的基本场域,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转化的实践场景,脱离日常生活场景的思想政治教育无疑是空中楼阁,浸入日常生活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内化到教育对象的内心。因此,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日常生活场景,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使思想政治教育适应日常生活需要。在生活场景中形成的认识、养成的习惯、涵养的品德对教育对象非常重要,融入日常生活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大幅度的提升教育成效。以日常生活为出发点,突出核心价值引领,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生活中,正向的影响人的行为习惯及思想认知,进而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和品德,培养大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为未来生活奠定良好基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人民的物质生活已经相对富足,但精神文化需求还有待满足。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形象生动的可视化图景,给人们带来外在感官愉悦的同时,也折射出面对选择时的困惑;信息技术的自由和超时空特点,对人们自身的道德底线和自我约束提出更高要求;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个体获取各种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广泛,只有灵活调整引导方法和手段,精准识变、精准施策,实现有效引导,使大学生内在精神世界的发展需求获得正向满足,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亲和力。只有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直击灵魂的效用,发挥其铸魂育人的价值,才能满足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同时贴合内在生活需求,探索多维度、多视角的创新实践方法,锻炼并优化人的认知能力、感性能力等。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理论性与生活性相统一,通过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教育方式改变抽象化、概念化的教育方式,并且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未经实践而获得的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常青,如果高尚的思想不能融进朴素的生活,先进的理论不能引导人的实践,就没有实现教育的目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而且从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中还可以描绘出这一生活过程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射和反响的发展。”坚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日常生活就是要利用生活元素促进人际关系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把理论的说教和生活的体验结合起来,让受教育者在生活质量提升的过程中自觉审视自我,真正把握自我。

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行合一

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知行合一、言行贯通的,任何空洞的说教或者天花乱坠的宣传最终都要面对成效检验。实践育人是遵循人才成长规律的育人方式,具有显著的参与性、体验性特点,还具有知行转化的验证作用,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重要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特征就在于其实践性。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受教育者主体性缺失问题。实践是克服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单一、方法僵化的重要出路,是克服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主义的有效途径。设计教学方案,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通过把历史胜迹、具体的革命纪念形式或现实的事例作为大学生受教育的重要内容,引导大学生通过问题或现象推导出观点和理论,从现实问题出发探讨理性的解决思路,以理论为指导推演现实矛盾的发展走向和解决路径。特别是要让大学生用辩证思维方式认识中国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的国际责任,针对全球治理时贡献的中国智慧和提出的中国方案等问题,解答大学生的思想困惑;从历史维度思考现实问题和进行价值判断,引导大学生在尊重历史事实的过程中去芜存菁、知古鉴今,在把握历史规律中汲取治国安邦智慧,在追溯历史源流中坚定文化自信,在感悟先辈奋斗历程中强化使命担当,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避免受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的影响,并坚决与其作斗争。

思想政治教育只有理论联系实际、让受教育者感受到说服力强,才能从思想上达到“解渴”的作用,在现实生活中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判断理论真伪,验证观念对错,最好的办法就是实践;深化理论认知,强化科学理性,也离不开实践的环节。适当赋予大学生一定的学习话语权,减少依赖教师一味灌输知识的心理惯性。设计课外实践方案,通过团队合作的形式开展研究性实践活动,进行大学生实践活动结果的差异性对比,通过修正偏差提高大学生认识理论的悟性和实现知识内化于心的能力。知行相互转化,解决受教育者知行“两张皮”的问题。知识见诸行动可以培养大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总结能力,还可以增强大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以知行合一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政治信仰培育和道德品格的实践养成,将实践活动的目标明确化、任务具体量化,强化大学生的切身体验和养成教育。通过实现知行相互转化,可以将爱国见之于行动,团结见之于交往,文化见之于融合,法治见之于习惯,以积极向上的精神获得感、社会成就感引导和激励大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行动,进而内化为品质。实践育人要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设计实践环节,充分利用课堂、课外、假期等时段,通过相对集中或者分散的方式创设主题鲜明、流程清晰、成果可视化的实践计划,通过大学生社团活动、社会调查活动、爱心公益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科技创新推广活动、扶贫助困活动、勤工俭学活动等多种形式实施。

用好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素材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十分重视红色文化的教育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方面做出了表率。多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到西柏坡、金寨、遵义、临沂、延安、井冈山等革命老区考察,专程到当地的博物馆、展览馆参观学习,缅怀革命先烈,追寻红色记忆,传承革命精神,并在福建上杭古田召开的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在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一周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赴上海瞻仰中共一大会址、赴浙江嘉兴瞻仰南湖红船,回顾党的创业历程,重温入党誓词,强化初心使命。近年来我国各地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挖掘整理力度比较大,而且历史资源十分丰富。用好这些鲜活的素材,使大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见人见物的感知、设身处地的体验,让思想政治教育活起来,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作用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充分发挥,耳濡目染、震撼心灵、砥砺心志,坚定信念的教育效果得到进一步强化。

上一篇:【教育论文】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分析 下一篇:【思政论文】高校群团组织微信公众号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转化探究
相关文章推荐

  • 【思政论文】高校群团组织微信公众号思想政治
  • 核心期刊论文:网民低龄化特征、趋势及应对策
  • 核心期刊论文:“饭圈”争议及治理
  • 核心期刊论文:新形势下如何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 核心期刊论文:西部地区乡村振兴战略实现路径
  • 核心期刊论文:我国健康城市发展的关键要素
  • 核心期刊论文:医疗领域腐败的治理关键
  • 核心期刊论文:谨防基层治理中的管控围城
  • 马克思核心期刊: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
  • 金融核心期刊:中俄经贸金融领域合作的现状与
  • 旅游核心期刊:跨境旅游通道建设的国际经验及
  • 经济核心期刊:我国养老服务业利用外资的现状
  • 农业核心期刊:智慧农业转型过程中的挑战及对
  • 经济核心期刊:新经济背景下加快数字经济发展
  • 核心期刊论文: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市场的发展与
  • 思政核心期刊:以美育促进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