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论文欣赏 >

【思政论文】大学英语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


2021-04-06    来源:文教资料    作者:陈振华

摘   要: 本文以“中国文化”课程为例,用英语系统讲授中国文化思政教学,让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精神和内涵有更深刻、全面的了解,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关键词: 大学英语   思政教学   中国文化   文化自信
  “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高校的思政教育,2016年12月7日到8日,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1]高校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是高校的立身之本,要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要求高校教师提高立德树人的意识和能力,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養、文化素养等方面,正确引领学生的理想信念,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2]。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光荣使命,广大教师要利用课堂这一主阵地和主渠道,将所授课程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言传身教,率先垂范。
  一、大学英语思政教学的必要性
  大学英语是高校人文教育的一部分,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特点。作为一门跨文化交际课程,大学英语在培养学生掌握听、说、读、写、译等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要进行跨文化教育。学生不但要掌握英语这一交流工具,还要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和文化,加强对不同文化的理解,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大学英语作为高校覆盖面最广的通识必修课,课时多,授课周期长,是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大学英语教师要充分挖掘大学英语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重视育人工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地融入课堂之中。“要从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国家战略高度来认识大学英语课程的人文性,以更好地应对中外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挑战”[3](11)。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改进课程设计,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例如,在讲授西方文化的同时,润物细无声地融入中国文化,让学生在了解世界的同时更热爱中国,悄无声息地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之中。
  二、大学英语思政教学的困难
  纵观近些年高校使用的各种大学英语教材,如《新视野大学英语》《二十一世纪大学实用英语》《新编大学实用英语教程》等几乎都侧重于英美文化,涉及中国文化的内容较少。以《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为例,四册书共64篇文章,其中关于英美文化的有44篇,与中国文化相关的文章仅4篇。在当今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影响了学生们的价值观和思想意识。课堂教学中中国文化的缺失会造成一些学生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不足,因此思政教学尤为迫切和必要。
  此外,教师缺乏专业的思政课经验和团队指导,各自为战。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常常专注于教材内容,采用“知识灌输式”教学模式,在课堂上侧重对学生听、说、读、写、译等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在文化导入时侧重英美社会主流文化,很少进行中西文化对比,或融入思政教育内容。有时候试图融合思政教学,却找不到切入点,显得生拉硬套,十分突兀。我们要高度重视英语教学中的“失踪”问题。在教材编写方面,重视中国文化内容的呈现和表达,将体现中国悠久历史文化、传承红色革命精神、反映中国文化精髓和表现中国发展成果的素材编入英语教材,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了解和热爱中国文化[4](143)。因此,教师首先需要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和思想高度,不断学习,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了解并热爱中国文化,探索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更好地推进思政教学。
  三、大学英语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
  在思政教学探索中,我校大学英语推行了一系列改革。针对大一已经通过大学英语四级的学生开设了文化类课程。我为2016级和2018级学生开设了“中国文化”课程,学生反响很好。课本选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中国文化英语教程》,教材涵盖中国人的智慧与信仰、创造与交流、艺术与美感、民俗与风情等多层面内容,比如:孔子、老子的智慧及中国人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人生智慧;诗意的符号汉字、丝绸之路、长城;京剧、武术和中国美食等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的性格和审美情趣,是大学英语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的极好教材。在授课时,教师以教材为主,补充课件、图片、音频及网络资源等多媒体材料,通过阅读课文内容和拓展学习等方式,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精神和内涵有更直观的了解和较全面的把握。以下分享几个单元的思政教学实践范例:
  1.学习先贤智慧,增强文化自信。
  孔子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他的伟大思想影响了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他创办了私塾,打破了西周时期“学在官府”的旧制度,使普通百姓拥有了受教育的机会。他的举一反三、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对当代教育仍有指引作用。他创立了儒家学说,提出仁、礼等概念,倡导仁爱之心,懂礼守节,以和为贵。孔子的思想塑造了中国人的理想人格和道德境界。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是仁、义、礼、智、信、忠、孝等,已深入骨髓,成为千百年来中国人的信仰和行为准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对公民基本道德的规范一脉相承。对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很好的引领作用。
  孔子的天人之说对现代人类社会有深刻的启迪作用。孔子把“天”看作创造万物的大自然,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天是一切生命的起源,生生不息,保护和完善生命是上天赋予人的使命。孔子认为“天”具有神圣性:“畏天命,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在孔子的影响下,古代中国人形成了对天的敬畏和信仰。人类应当怀以敬畏之心珍惜和爱护大自然,不能为了眼前的私利污染环境、滥砍滥伐、残害野生动物,打破自然界的平衡。近些年的自然灾害、传染病就是自然对人类发出的警告,在全球化的二十一世纪,整个人类社会都应更加重视生态文明。正如习近平同志说的:“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
上一篇:【思政论文】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研究现状述评 下一篇:【核心期刊】我国新职业的基本特征与发展路径
相关文章推荐

  • 【思政论文】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
  • 【思政论文】公安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分
  • 【思政论文】思政课灌输性与启发性的统一机理
  • 【思政论文】高校群团组织微信公众号思想政治
  • 【思政核心期刊】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彰显实践育
  • 【教育论文】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
  • 核心期刊论文:网民低龄化特征、趋势及应对策
  • 核心期刊论文:“饭圈”争议及治理
  • 核心期刊论文:新形势下如何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 核心期刊论文:西部地区乡村振兴战略实现路径
  • 核心期刊论文:我国健康城市发展的关键要素
  • 核心期刊论文:医疗领域腐败的治理关键
  • 核心期刊论文:谨防基层治理中的管控围城
  • 新闻传播论文:社交媒体与高校形象塑造
  • 新闻传播论文:网络新闻的伦理失范研究
  • 新闻传播论文:现象级传播:助推消费升级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