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论文欣赏 >

基于四课堂联动教学模式的《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研究


2016-09-18    来源: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作者:康璐

 【摘要】在管理类专业中,管理学基础具有一定的基础性作用,并且理论性比较强。因此,有效加强高职学生自身的职业素养以及管理能力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关键。基于此,将培养学生胜任能力作为教学主线,积极实现四课堂联动教学模式的《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
    【关键词】四课堂联动教学模式;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研究;
 
    众所周知,《管理学基础》在管理专业中发挥着基础作用,所以,要想更好地为社会培养管理人才,就必须要对《管理学基础》课程进行合理地改革与创新。通过对校内与校外资源的合理利用,积极构建了四课堂联动的创新教学模式,并在实践中取得了可观的成绩。
    1.四课堂联动教学模式提出背景分析
    1.1授课对象学习情况
    学生的学情主要通过三方面进行分析,即目前知识水平与技能水平以及心理特征。《管理学基础》是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所以,通常情况下是被安排在讲授专业课之前,主要是专业学习的前两个学期,针对的是高职院校新生。高职新生未接触过管理专业的知识,并且在逻辑推理以及抽象思维方面的能力都十分薄弱,学习缺乏持久性,同时自主学习能力不强[1]。然而,该部分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并且在参与性的项目方面十分感兴趣,对协作工作具有强烈的热情。针对上述授课对象的学习情况,所以,在构建《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此问题,并将积极调动学生学习主动能动性作为重点,通过模拟实践教学,创新教学方法的体系,进而确保教学有效程度。
    1.2课程培养的目标
    因为管理类专业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就是《管理学基础》课程,该课程开设的主要目的就是更好地提高学生管理能力,并且还可以为该专业后期的不同职能管理课程奠定一定的教学基础。基于此,应积极彰显课程自身的基础性与通识性,不仅要加大通用管理技能的训练力度,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管理能力,进而实现管理人员职业素质的提升。因此,在构建具体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应始终遵循强化技能且理论适度的基本原则,将提高学生自身管理实践能力作为教学重点,进而实现理论实践有机结合并且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所以,构建的内容应包含认知到应用的全过程,并且实现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转变,递进式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管理能力。针对上述情况,应将教学理念定义为以学生为中心,并在教师积极引导的情况下,构建全新的教学系统,保证学生能够积极调动自身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多种途径学习知识并提升能力,这也是《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重点改革方向。
    2.有效构建四课堂联动创新教学模式的具体策略
    四课堂联动教学模式能够将通用管理的技能同综合管理素质有效地融入到课程培养的整个过程中,并通过四课堂之间的联动(理实一体化教学、校内实践活动教学、校外社会实践教学、延伸学习教学),积极构建起四课堂联动学习平台,最终实现学生通用管理与综合管理能力的有机统一与提升。
    2.1理实一体化
    教学课堂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教学主旨就是基于熟练掌握管理基础知识,在模拟管理的实践过程中对管理进行初步感悟。
    第一,创建能力教学模块。培养学生通用管理技能与综合管理素质并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实现的,需要不断的学习深化与完善,并且更需要同其他课程进行融合。因此,可以将《管理学基础》的课程学时增加到108个学时,并将其划分成三个模块,分别分布于三个学期[2]。具体的课程内容设计将理论和实务的界限打破,并根据不同专业领域岗位的特征,将完成岗位工作所需学习的相关知识作为教学准则,并将实际的教学内容划分成管理认知与技能以及应用三个模块,基于此形成多个项目任务。
    第二,教学一体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充分展现其引导和互动的作用,并重视体验式的教学与学习,实现校内与校外工作的统一与协调,进而积极推动学生自身职业能力的发展。所以,在课程的各项目任务模块中,应实现不同学习任务的支持,并在此基础上推动教学,教师通过学习的引导与任务的导入,此外,还需进行答疑与交流点评,以上四个环节同学生学习的环节相结合,使用案例进行分析等方式,实现参与式与交互式以及体验和模拟教学同实训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将教与学有机结合,使学生可以在不同的模拟管理情景中对专业知识进行学习,进而实现提高其管理技能的教学目标。
    第三,营造情景模拟教学环境。高职教育的理想目标就是在真实工作的基础上进行教育。通过对课程具体教学内容与进度的考虑与分析,在班级内建立模拟公司,并将学生划分成不同部门,学生承担公司内部不同的职位责任,对模拟公司日常的运营与管理进行负责。公司的机构必须完整,并对各个部门进行规范性的管理,进而更好地为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平台。实践性较强的情景,可以更好地模拟出公司由组建至运营的整个过程。学生可以对特定情境中的角色进行扮演,进而真实体验工作过程中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模拟情景的方式能够更好地营造管理工作的氛围,并使学生增强管理意识,一定程度上缩小了课堂理论教学同实际应用间的差距,使学生能够提前转变自身角色,更深入地体验管理过程,保证学生可以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转换成实训操作,进而更好地为后期专业教学提供坚实的基础[3]。
    第四,仿真技能实训。要想有效地进行管理技能的实训工作,就应该对校内的实训室进行充分地利用,积极设置综合模拟的训练项目,进而使学生更好地整合专业知识,提升自身技能。其中,课程管理应用模块中最重要的就是利用校内实训室进行企业全盘经营管理的沙盘模拟训练。该实训项目主要是将某企业当作具体的模拟对象,对其运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模拟。沙盘模拟就是具有体验性质的教学方式,并在实际的模拟过程中,将企业运营内部环境抽象化。学生可以组成六个互相竞争的模拟企业,并在其模拟经济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对市场进行分析,进而制定科学合理的战略与营销方案,组织正常的生产与财务管理工作等等,这样更有利于使学生对企业管理的规律进行了解,不断提高企业管理能力,与此同时,这个过程也是学生对企业资源进行管理的过程。利用模拟体验的教学方式,有效地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不断提高了学生实训的兴趣,帮助学生在参与和体验的过程中将理论知识转化成实践技能。
    2.2校内实践活动教学
    第一,创建实践管理平台。可以将专业作为重点成立不同的学生社团,并且由学生自主进行管理和运作。主讲教师承担指导责任,并且需要定期组织并开展能够提高学生自身专业技能的活动。社团管理的工作能够使学生在更加真实的环境中进行管理实践,更好地感受管理的环境,体验到管理工作的内涵,不断提高其综合管理的素质与通用管理的能力。
    第二,积极营造技能比拼氛围。与课程内容相结合,科学合理地设计校内的管理精英竞赛。最初可以在各个班级内部举行初赛,并选择最佳参赛团队来参加年级的决赛,并且实行全年级观摩的比赛形式,教师应进行现场的指导和点评。与此同时,还应该组织参加校外相关竞赛。通过这种技能竞赛的方式可以有效地营造出技能比拼的良好氛围,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自身管理知识的学习效果与技能,同时还培养了其管理的素养,使教师团队得到一定的锻炼,实现了教学水平的提升。
    第三,开拓学生的管理视野。应定期邀请或者是安排具备丰富管理经验的人才与精英,作为专业课程教学的兼职教师,在课堂中为学生进行专题讲座,根据目前企业国力实践中包含的热点以及具有前沿性的问题同学生进行深入地探讨与交流,确保讲座的内容包含管理的热点问题以及学生职业与创业的规划等。但是,管理讲座的策划与组织以及实施等方面的工作需要学生自主完成,在讲座开设和组织的过程中,不但使学生课外知识得到了丰富,同时也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并使学生组织管理的能力得到提升[4]。
    2.3校外社会实践教学
    第一,参观企业感悟管理内涵。有效结合专业认知实习,对企业的管理现场进行考察。其中,认知实习主要就是在专业课开设前,学生进入到与自身专业相对口的单位或者是部门进行现场的考察与观摩,确保学生可以感性地认识专业,明确专业基本实践技能需要掌握的内容。但是,在专业认知实习活动前,应事先制定并设计相关管理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参观与体会。对所参观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以及岗位的设置和具体的管理流程与制度进行深入了解。在亲身参观并交流过后,学生可以更感性地面对专业中的理性知识,使其更深入地了解所学知识,便于记忆,不断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第二,通过企业实习学会管理。应定期安排学生轮流在合作企业中参与项目的管理,使学生能够在企业管理人员的指导下真正体验并处理相应的管理工作。企业实习的过程就是学生把理论知识应用在实践工作中的实战训练,通过该方式,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到管理工作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对管理的流程进行详细了解,不断提升管理的责任意识,为学生后期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将专业教学拓展到社会的实践过程中,使学生在社会的实践过程中体会管理内涵,进而更好地培养并提高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
    2.4延伸学习教学
    第一,网络冲浪进行教学延伸。互联网已经成为学生学习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同时也是与实际相接触的特殊途径。因此,将其更好地应用于课程教学中是进行教学模式设计工作的重点[5]。所以,应与课程教学内容相结合,并定期进行网络冲浪的活动,积极引导学生登录相关的网站,使其对企业的状况进行全面了解,并及时收集最新的信息,学习先进的管理知识,对现实的管理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进而通过对现代技术的应用来延伸教学。
    第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展知识。目前阶段,社会主要的特征就是网络技术,并将其作为重点形成知识经济的信息时代。所以,可以充分利用并开发网络教学资源,并将其作为对外展示与交流平台。应积极建设网络资源,并对网络课堂的资源进行丰富,建立具有特色的项目,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资源,不断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其专业的学习兴趣,利用网络资源这一平台更好地达到知识拓展的目的。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四课堂联动的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了通用管理能力与综合管理素养的统一培养,并充分体现了高职教学的改革特征,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仅使学生更全面地掌握专业知识,并且还提升其综合管理的能力,促进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唐小艳.高职《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4(4):19-20.
[2]齐春莹.《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体系设计与教学方式探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2):142-143.
[3]叶萍.高职院校“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组织模式的创新思考———基于管理者通用管理素质的培养视角[J].职教通讯,2011(18):11-13.
[4]齐春莹.《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体系设计与教学方式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2(5):9-10.
[5]姜玲玲.高职《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探究[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6):88-90.
    【基金】四川商务职业学院课题:《管理学基础》课程改革(10YKD01)

上一篇:构建具有职业服务功能的高职体育课程体系的研究 下一篇:转型背景下的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相关文章推荐

  •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文明交流互鉴—基于数字时代
  • 什么是农民眼中的美好生活 ——基于乡村振兴
  • 巧用微课,打造活色生香的历史课堂
  • 翻转课堂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 正视差异,提高盲校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 大学生压力应对特征研究—基于“雨中人”绘画
  • 关于“以马克思主义为业”的几点思考—基于一
  • 基于设计学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实践研究
  • 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研究—基于自媒体网络环境
  • 基于网络环境下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分析
  • 医疗合同违约责任中非财产责任的适用
  • 基于公平与效率视角谈民商法与经济法的价值取
  • 高校教师课堂教学效果调查分析
  •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研究
  • 基于研学旅行前置课程的微课设计
  •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辅助教学的瑜伽课程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