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论文欣赏 >

高职体育院校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与专业方向的研究


2018-05-28    来源: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作者:黄晓强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综述、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高职体育院校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和专业方向设置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当前高职体育院校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上定位准确、能够把握专业的主线;地域上存在差异、基本符合区域的社会需求;与同类专业存在重叠;面向健身行业培养人才成为重要组成部分;专业方向开设主要集中在健身康复指导和大众健身指导两类。 
  [关键词]职业教育;社会体育;培养目标;专业方向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5918( 2018) 06 - 0039- 02 
  一、前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各地参与休闲健身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对体育人才提出新的要求。高职社会体育专业属于教育与体育大类,主要对应职业类别为体育专业人员和健身和娱乐场所服务人员,可衔接中职休闲体育服务与管理、健体塑身和休闲服务专业,对接本科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和体育教育专业。全国共有16所高职体育院校,均开设了社会体育专业,相比起本科教育,起步较晚。然而,高等职业教育不同于本科教育,以培养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为主要任务,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高职社会体育专业的发展中同样存在着困惑。本文旨在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旨在发现高职体育院校社会体育专业(以下简称:社体专业)在培养目标现状和专业方向设置上存在的现象,对有关问题进行反思,为社会体育专业今后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 
  二、高职体育院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现状 
  人才培养目标是指教育目的的具体化,体现人才培养的定位和标准,是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中居核心地位。高校社体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以及教育科研等方面T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自2006年教育部颁布《教高16号文》指: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此后职业院校的各项建设得到了改革和发展,为适应社会的需求,高职体育院校社体专业也开始着眼改革,逐渐摆脱本科教育的影子,灵活调整专业培养目标,对全国范围11所高职体育院校社体专业培养目标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以下几点: 
  (一)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培养目标定位准确,以“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主 
  未来职业岗位是人才培养的逻辑起点。高职社体专业的对应职业类别为体育专业人员与健身和娱乐场所服务人员。全国11所院校在制定本专业培养目标时,有着不同的组合,其中湖南体育职业学院以培养42个项目职业性和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为主;广东、福建、北京等6所院校主要培养健身和娱乐场所服务人员,绝大多数院校定位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也有“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以培养人事体育健身指导,健康咨询、群众体育活动组织及经营管理人員为主。 
  1.“高素质”。体现高等教育的要求,强调综合素质要强,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将素质教育有机地渗透到专业教育中,并贯穿于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2.“技能型”。原指在生产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一定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运用自己的技术和能力进行实际操作的人员。相比本科院校,更注重体育实际工作的实操能力,特别指导能力,而非理论研究型人才;淡化了管理能力的培养,注重组织能力的发展;这些都符合了现阶段体育事业发展的对人才的新要求,并符合高职教育理念。 
  (二)以满足区域的体育人才需求为目标,地域上存在差异 
  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存在差异,地域的特点有所不同,人们在健身活动中选择的体育项目,活动的形式均有所不同,故区域对体育人才的需求也有所不同。为此,各院校也根据区域体育人才的需求和自身的办学情况来设置专业,出发点都在于满足区域体育人才的需求。据统计,全国15所体育高职院校分布在10个省份,2个自治区和2个直辖市。如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社体专业以适应创建旅游大省、强省的发展方向,培养体育与旅游相结合的复合型高级应用人才;内蒙古体育职业学院社体专业侧重于为学校体育培养人才;而社会体育就业岗位最多的是广州(321个),广州市内两所高职体育院校的社体专业,侧重点在培养区域体育市场急缺的岗位,例如:健身教练岗位,武术指导员岗位和团操教练岗位。 
  (三)与同类专业存在重叠的现象 
  为适应社会需求,各院校对专业的设置进行调整,开设新专业,并进行改革,产生了社体专业和同类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存在重叠的现象。 
  1.与原有专业的重叠。高职专业目录中体育类专业共有10个,职业类别为体育专业人员。然而体育专业人员概念广泛,市场需求较大,需要社会体育指导员,在体育培训市场专业的单项教练员,企事业单位需要的体育工作者。在办学过程中社会体育和运动训练等专业都会以培养此类的专业人才为目标,在就业岗位、工作环境大致相同,项目上侧重点不同,但各院校的培养此类人才的过程中,存在重叠现象难以避免。 
  2.与新增专业重叠。目录中的新增专业与社体专业同样对应职业类别为健身和娱乐场所服务人员的专业有:运动防护、休闲体育、高尔夫球运动与管理、体育运营与管理和体育艺术表演。这些专业原为社体专业方向,逐渐从社体专业中脱离出来。例如湖南体育职业学院新增体育艺术表演、健身指导与管理;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新增体育保健等。走访发现各院校社体专业隶属的系部有所不同,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这也是社体专业与其它体育专业在人才培养上存在重叠的原因。笔者认为,立足于为区域全民健身领域培养符合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人才是社会体育专业应承担的任务。 
  (四)面向健身行业培养专业人才成为重要组成部分
2014年底国务院刊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的文件,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鼓励大型健身俱乐部跨区域连锁经营。健身俱乐部是作为健身行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可分为运营部,会籍部、团操部和教练部,设有私人教练、团操教练和会籍销售等各种岗位,随着健身俱乐部数量的增加,为社体专业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毕业生跟踪调查发现很多学生选择健身行业作为就业去向,统计发现将健身俱乐部(健身体育会所、健身中心、商业健身与休闲领域)作为今后就业领域的院校共有9个。笔者认为:高职院校的社体专业应服务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应立足于健身行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三、高职体育院校社会体育专业开设专业方向的情况 
  社体专业能否适应社会需求,专业方向的确定非常重要。截止2015年,相继出现过高尔夫,全民健身、休闲体育、体育场馆管理、健身健美、体育艺术表演、民族传统体育、体育旅游、高尔夫、康体健身、特种体育秘书、体育舞蹈、操课、围棋等专业方向。当前,各院校社会体育相继有所发展,但原有的专业方向相继成为新专业。根据社会需求,社体专业开设的方向可归结为健身康复指导和大众健身项目指导两类。 
  (一)健身康复指导类 
  中国健身产业迅速发展,俱乐部、教练数量不断增加,健身教练成为中“时尚、阳光、高薪”的职业。健身会员选择健身教练的需求比较明确,追求更快、更好地提高锻炼效果和更专业运动指导,这对社体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江汉大学社体专业2003年首创健身保健专业方向,此后,高职各院校相继开设了健身、康复指导与管理类的专业方向:如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健身健美方向,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健身教练方向,北京体育职业学院康体健身方向等,主要是面向商业健身中心、健身俱乐部、大型会议中心(康体部)、度假村(健身房)等从事健身教练与管理岗位工作,工作内容大致有形体塑身、体适能训练、运动康复以及相关产业的管理工作。虽然该专业方向和新增高职专业健身指导与管理有所重叠,但现阶段对健身人才的需求量大,据统计,2016年全国范围内约有一万多家有一定规模的健身俱乐部,同比增长了20%以上,人才的缺口显而易见。在未开设健身指导与管理专业的院校,此类专业方向仍是社体专业。 
  (二)大众健身项目指导类 
  我国现有42个项目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因人口基数大,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相对缺乏,到2015年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证书的人员注册数要从65万人增加到100万以上。培养各项目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成为本专业的主要组成。近年来、各院校结合区域中热门的健身项目开设课程,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此后根据就业岗位、运动项目特点进行归类整合,从而形成本专业的专业方向。例如将体育舞蹈、瑜伽、啦啦操等项目整合体育艺术类的专业方向,将太极拳、武术套路等整合为武术指导方向。 
  四、小结 
  专业是学生通往就业的“桥梁”,社体专业自然成为学生通往全民健身工作岗位的“桥梁”,全民健身作为国家战略,是一片浩瀚的海洋,延伸出很多就业岗位。社体专业作为服务全民健身的对口专业,专业建设任重道远。只有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不断适宜社会需求,培养目标和专业方向具有针对性、时效性、科学性,才能站稳脚跟,培养出更多的符合社会需求的体育人才。 
  參考文献: 
  [1]庄丽.浅析微课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和意义[J].武术研究,2016,1(7):144 -146. 
  [2]陈美红.高职社会体育专业工学结合的研究与实践[J].当代体育科技,2014,4(10):62,64.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司.中国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专业设置大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1 - 18.
上一篇:新时期语文教师专业发展之路研究 下一篇:高校办公自动化系统的现状分析与移动OA的发展
相关文章推荐

  • 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服务一体化操作模式研究
  • “双一流”背景下高职院校学习型学生党组织建
  • 新常态下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创”人才培养
  • 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质量的
  • 浅谈职业院校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 高职院校学生实习意外伤害赔偿的法律适用
  • 职业院校档案管理服务职能及有效发挥策略
  • 浅谈高职学生提高TOPIK通过率的方法
  • 艺术教育对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促进作用的研究
  • 终身体育意识培养下的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探究
  • 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困境与治理
  • 高职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生活化探析
  • 应用型本科院校开设人文素质类选修课的必要性
  • “两学一做”背景下高职院校党员队伍建设的问
  • 浅谈高职院校英语教育中教学和职业技能的结合
  •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