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论文欣赏 >

基于“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机制研究


2018-05-29    来源: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作者:李宏波

[摘要]高校党建工作是基层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全面落实从严治党,不断提升党员的先进性、时代性是党员教育的迫切要求。当前我国党校党建工作经过改革,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但也面临着较多难题。文章首先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学生党员发展现状和问题,探讨了影响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新时代背景下构建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机制的对策。 
  [关键词]新时代;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5918( 2018) 06- 0084- 03 
  2016年,党中央决定面向全体党员开展“两学一做”教育,高校应深刻领会“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精神,加强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开幕式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全党要更加坚定不移的落实从严治党的要求,不断提高党员建设质量,将“两学一做”教育落实到位,实现常态化、制度化发展。据统计,2004年以来我国高校党建工作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各高校学生党员的人数和比例不断扩大,但高校党建在发展党员过程中,还存在党员教育队伍建设滞后、党员教育培训机制不健全,大学生入党动机功利化、多元化等不足,因此,新时代下构建一套科学的党员教育管理机制,是保证高校党员发展质量、夯实党建工作、全面提升高校党员思想政治工作的迫切任务,研究本课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时代我国高校党员的教育现状和主要问题 
  (一)教育管理内容碎片化,“线上+线下”教育亟待结合 
  当前尽管绝大多数高校已经改进了教育管理模式,但依然存在教育内容碎片化的问题,尽管多数高校党建网站依托党委组织部,比如,党委组织部负责的党建网站,模块分类通常分为部门工作动态、干部人才工作、党校管理、各类文件通知等类型,宣传内容更新较慢,信息化管理碎片化、未能有效整合网站的宣传功能,而且部分高校的党建网站相对比较封闭,通常只允许校内工作人员才可登录访问,党务工作的公开透明度还有待加强。在高校内部,党建网络宣传平台的宣传效应不够明显,对于校内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生动事迹表缺乏有效宣传,表彰也多为文件通知,缺乏足够的感染力和说服力。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高校党建网络平台搭建各地高校建设参差不齐,多数高校的考核管理多在线下进行,党员之间,党组织之间在网络平台上缺乏有效联系互动。党建网络化建设亟待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缺乏线上线下互通。 
  (二)注重发展数量,忽视培养质量 
  近年来高校学生党员发展人数整体上呈现每年递增的趋势,据统计2010年全国发展党员人数123万,学生党员约50万,占全年发展党员人数的40.2%。2014年全国发展党员205万,其中学生党员约77万,占比38%。2015年在全国发展党员总数为196.5万,其中学生党员为约72万,占比为36%。尽管白2013年之后党员发展有所调控,党员发展比例有所下降,但每年全国高校党员人数仍占据全年总发展人数的三分之一左右,然而多数高校在发展学生党员过程中,通常能报把握严格选拔的环节,但后期不能及时关注新发展党员的思想动态、心理变化和全程跟踪引导,从长远看这对青年党员的思想觉悟提高是不利的。 
  (三)教育管理力量薄弱 
  党员教育管理队伍是党建工作的重要保障,近年来高校黨员教育管理队伍未能随着学生党员人数的增加而得到增强,目前学生党员教育的主要工作往往由高校辅导员和学院党委书记负责,但高校辅导员并非专职党建工作者,高校辅导员往往还负责大量的学生日常事务以及学生就业创业、心理教育、奖助贷等专项工作,大大分散了辅导员的工作精力,难以保证学生党员教育的质量,学院党委书记往往负责学院的各项行政事务,每学期为学生党员开设的党课教育多为理论教学环节,且时间较短。此外,当前高校的学生党支部书记主要由学生担任,且任期较短,通常为2到3年左右,学生党支部工作的连续性不免会受到影响。 
  (四)教育培养模式缺乏创新 
  当前我国高校的党员教育采取的模式主要为“理论+实践”的双向模式。在理论学习中,通常是学习上级党组织下发的精神文件,学习的形式有自学、讲座以及座谈讨论等多种方式,但缺乏深入指导,理论剖析的过于浅显,导致理论学习流于表面,学生党员往往不能深刻领会理论教学的意义,学习积极性偏低,多呈现应付和被动心理。相对理论学习而言,尽管当前学生党员参加党组织社会实践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学生党员具有通过实践了解社会、锻炼自身综合能力的优势,但学生党员之间由于能力存在差距,在党支部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无法结合自身特点来发挥优势,往往认为自身在活动中是可有可无的参与者,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除此之外,还存在学生党支部负责人的理论基础不牢固,难以在党支部内部进行有效宣传和教育引导,缺乏足够的号召力。 
  二、新时代影响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因素 
  (一)党组织考察尚不严格,考核体系尚不完善 
  按照入党要求,学生党员在入党前和转正前,都要按时提交思想汇报,而在入党后,高校基层党组织通常不再硬性要求其递交思想汇报,从而使学生党员思想上得到放松。目前高校大学生在被确定为人党积极分子后,其群众基础如何通常是按照班级内部同学评议的方式进行开展,这种评议方式虽然完全交付给班级同学难免存在顾此失彼的问题。此外,科学有效的党员考核体系的缺失,也制约了党员发展的质量。其次,部分党组织在考察过程中由于缺乏发展眼光,还未能制定出对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综合素质考察的考核标准和方法。因此难以对其进行针对性地促进完善;再加上学生缺乏正确的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导致其放松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也会出现如思想上麻痹、行动松散,甚至发生违纪的现象。 
  (二)学生入党动机存在功利性
当前高校不足大学生多为95后甚至00后,且多为独生子女,通常会更受父母的倍加关怀,但与此同时也导致了不少大学生在心理上存在自私、抗压能力较差、缺乏主见等问题。其次,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不少大学生在生活中受到网络各种不文化思想文化的侵蚀,使得部分学生在入党方面存在动机不存、党性修养不高的问题。在入党前,多数党员能够按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身,按时提交思想汇报、积极参加党支部活动和党课教育、关心国家大政方针,努力夯实自身的理论基础,而在被确定为发展对象尤其是转正以后,出现了逐渐放松思想,对理论知识、时事政策等的关心减弱;甚至有少数学生党员在被确定发展对象后,在日常生活中不仅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反而出现违章违纪的情况,在学生中产生了不良影响。 
  三、新时代构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机制的对策建议 
  (一)创新学生党员教育手段,搭建“互联网+”党建教育平台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模式,已经远远无法适应95后大学生对信息的探索需求,目前以微信、微博等为代表的新媒体,极大地改变了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思想观念。因此,高校应因势利导,主动发挥“互联网+”这一技术手段,积极搭建高校学生党员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全校党员信息的动态监控,对学生的个人信息、成长历程、个人特长及家庭背景等信息进行实时记录,形成更加科学规范的学生党员电子档案,全面掌握学生党员的各种影响因素。高校党建T作者应综合利用网络新媒体,并结合学校实际,为学生党员教育开拓全新的教育途径,比如可以开始易班党建窗口、党建微信公众号、党员教育QQ群、党建宣传的微博平台以及短视频、直播党课学习等形式,不断突破传统学习中的限制,让学生党员随时随地都能学习党的理论,借助新媒体的平台优势进行知识讨论和思想交流,将传统的“一人堂”转化成“大家谈”,扩大党员知识理论的传播范围和受众面,让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更加深入有效地进行。 
  (二)强化党建工作教育队伍建设,构建多层次党建骨干培训体系 
  第一,高度重视党建教育管理队伍专家化建设。高校党组织要注重高校党务工作者如学院党委书记、党支部书记、高校辅导员的教育培训,通过专题学习、理论研究、实践走访、互帮互助、定期座谈的形式,不断提升各级党组织负责人的业务水平和理论素养。不断总结先进党支部的工作经验,并将其工作流程、工作标准、工作方法积极推广,进一步创新工作方法,探索新的工作模式,保证党建工作连续性和一致性。 
  第二,积极打造党建骨干培训的多层次体系。为有效提升党务工作者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养,高校应针对不同层级的党组织开展相应的培养活动。对于刚学校的新生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应在开学出做好党性启蒙教育和党员入学教育,可开设课题调研、专题培训、社会实践等形式提供培训效果,增强新生党员的能力。对于学生党支部负责人,要定期举办岗位培训和骨干培训,并邀请学校组织部、宣传部、学工部、团委等部门担任培训教师开展全方位的能力提升。对于高校党建教师如高校各学院党委书记、高校辅导员队伍,在他们中间设立高校党建研究工作中心和学习小组,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习社、党建进社区专题小组等,要进一步强化岗前培训,增加交流培训的机会,并开始党建辅导员必修课,增强他们的理论基础和授课能力。 
  (三)建立健全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机制 
  第一,抓好新生党员教育,发挥新生党员示范作用。学生的继续教育要长期开展,如华中师大大学开设的“恽代英培训班”,定期为学校党员理论教育,组织各类党建实践活动,提出的“追求卓越、勇争先锋”的口号在学生中产生较大的影响力。第二,注重预备党员转正环节的党性教育。为保证学生党员在后期继续严格要求自身,可通过开设预备党员培训班、讲座和实践教学,把学生党员的日常理论水平测试作为转正的参考条件。第三,创新继续教育培训模式。积极开展体验式、案例式、互动式、实践式的教学模式,设立党员能力培养和党性教育的“双育班”。第四,制定新党员的继续教育培养目标。尝试给予他们安排具體的工作内容,如安排其协助学院召开党代会、党建辅导员开展学院内部支部建设等工作,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增强党性修养。 
  (四)建立健全党员教育管理制度 
  第一,要健全和完善学生党员的经常性教育和培训制度,切实加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和终身学习的观念;第二,要健全和完善学生党员的组织生活制度和民主评价制度,切实强化学生的党员意识、组织观念和群众观点,使学生党员始终置于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之下。第三,健全和完善学生党员缴纳党费管理制度,切实强化学生党员按时交纳党费的意识和纪律制度,使学生党员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第四,健全和完善学生党组织关系转接制度,切实强化离校学生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是自己政治生命的意识,按时办好组织关系转接手续,始终不游离于党组织之外。 
  (五)进一步量化学生党员管理评价机制 
  要积极设立一套公正、公开、全面,的考评管理机制,将学生白评、党员互评、群众议评作为重要的考评形式,并将校内校外相联系,思想理论汇报与日常实践行动相结合作为重要参考。学生党员量化考评机制的内容可从班级同学意见、学习成绩、工作经历、获得荣誉、社会实践经历、党支部考察意见等方面进行考察,并对每一方面设置相应的权重和分数,通过考评后得出每一位积极分子的最终得分,并将其分数作为预备入党的先后顺序,结合党支部考察意见后分配名额并确定人选。学生党员量化考评机制的实施和不断完善,不仅能够确保入党程序的公平、公正、公开、客观和透明,而且确保将群众关系、素质能力和学习成绩等各个方面均表现突出的优秀积极分子同学发展成为预备党员,不断加强学院学生党支部的先进性、战斗力与凝聚力,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成才。 
  参考文献: 
  [1]尹洁.“微时代”背景下创新高校党员教育管理模式的实践——以南京晓庄学院为例[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37(2):195 -196. 
  [2]刘军.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山东社会科学,2010(9):173 -176. 
  [3]杨大方.创新学生党员教育培养模式的思考[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6):618 - 623. 
  [4]张丽.试析高校学生党员发展新模式的构建[J].党史文苑,2012( 4):76 - 78. 
  [5]钟华.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机制研究[J].法制博览,2017( 28):244 - 245. 
  [6]欧阳沁.构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的做法与思考——以清华大学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13(8):40 - 42. 
  [7]覃红.构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保障体系略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 24):45 -46.
上一篇: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奖惩工作之异化 下一篇:论网络舆论与司法互动的价值合理性
相关文章推荐

  •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文明交流互鉴—基于数字时代
  • 什么是农民眼中的美好生活 ——基于乡村振兴
  • “双一流”背景下高职院校学习型学生党组织建
  • “一带一路”背景下俄语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方法
  • 大学生压力应对特征研究—基于“雨中人”绘画
  • 大数据背景下西班牙语翻译教学研究
  • 做坚定有为的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 浅谈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课与“工匠精神”的融
  • 新时代下红军长征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价值探
  • 关于“以马克思主义为业”的几点思考—基于一
  • 准确把握新时代高校纪检监察工作的特点要求
  • 基于设计学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实践研究
  • 新时代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研究
  •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载
  • 习近平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观的维度探析
  • 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研究—基于自媒体网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