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论文欣赏 >

绿色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时代阐释


2019-04-03    来源:人民论坛    作者:纪 璇 林 晶

【摘要】马克思主义生态观重点解决的是现代化进程中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问题。绿色发展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理论力量。推进绿色发展要以马克思主义为引领,全面提升生态意识,完善制度保障,大力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引领绿色消费新主张。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绿色发展 生态文明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核心内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生动阐释了人类认识、改造和利用自然的一系列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色发展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表明了推进绿色发展必须尊重和适应自然规律。绿色发展体现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科学结合,打开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人类生存与发展命题研究的理论视野,使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在新时代的绿色发展实践中彰显出了强大的理论力量。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解决全球生态危机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生态观鲜明地揭示了生态危机的根源,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科学发展道路,深刻剖析了资本主义及其生产方式对生态的破坏,提出在共产主义社会中重新建立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效消除生产、科技与消费的异化,实现自然资源的循环利用,从而加速人与自然本真关系的回归。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趋势下,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我国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和实施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使绿色发展理念有了科学的理论支撑,在我国应对全球生态危机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指导作用,为新时代继续推进绿色发展指明了方向。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丰富了绿色发展的哲学意蕴。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从哲学的高度,为推进绿色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实践思路与方法,启示人们关注生态哲学,遵循客观规律,指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理性认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马克思强调:“不以伟大的自然规律为依据的人类计划,只会带来灾难。”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自然界的过度攫取,违背了自然规律,酿成了生态危机。因此,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绿色发展,关键在于在利用自然时必须运用哲学思维,把握人与自然、整体与局部、当前与未来发展的关系,坚持合理、节制的自然利用原则,用发展和联系的观点认识人类的发展与命运,认识绿色发展的未来意义。

绿色发展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绿色发展理念是我国五大发展理念中的重要一环,摒弃了传统发展模式中“竭泽而渔”的破坏式开发,探寻出一条自然环境与经济和谐发展的崭新路径,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创新发展。

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扩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理论视域。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强调人作为自然界的“产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而自然界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础。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的基本观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推进绿色发展的主要方式是依靠科学发展以保护生态环境,其根本落脚点是发展生产力,体现了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突出了经济建设与保护生态之间的逻辑关系,使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关于生产力的理论得到了时代转化。

绿色发展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有机结合。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直面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建设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总结了粗放经济发展模式之下过度增加生产要素、急于扩大生产规模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教训,厘清了社会进步、文明兴盛、生态环境的逻辑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绿色发展理念从马克思主义出发,为新时代推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拉起了“生态红线”,使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了经济社会建设的内在要求。在新时代中推进绿色发展,要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必须推进绿色发展,实现经济、社会、文化及生态效益的统一,依靠科学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指导绿色发展实践

推进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大众化传播,增强绿色发展意识。理念宣传是开展实践的基础,需发挥学校及媒体的力量,加大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宣传教育,完善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教育宣传机制,利用网络媒体推进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大众化传播,强化公众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绿色发展理念的系统认识,建立绿色发展的思想共识。积极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监督、共同保护的生态文明建设氛围,使绿色发展理念成为公众的一致追求。深刻认识消费与生产的关系,加大对绿色低碳、适度消费的宣传力度。推动建设节约型政府,引导公众理性消费、崇尚节俭。弘扬马克思主义倡导的劳动之美,加强对大众的生态意识教育。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绿色发展,一是需要在科学把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二是需要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物质循环利用的低碳环保经济发展体系,努力解决高投入、高排放的粗放发展弊端,培育绿色发展的新经济增长点。进一步协调供需矛盾,使市场资源得到科学的优化配置,推进生产要素的深入改革。三是需要积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以绿色生产引领绿色消费,推动消费市场向绿色低碳转型。四是需要大力推进绿色科技创新,加大对新型能源的科研投入,全面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推进经济结构的科学调整,以绿色科技发展主动应对生态危机。

建立体系严谨、执行严格的绿色发展生态保护制度体系。推进绿色发展需要以完善的法律制度为保障,大力推动生态法治建设,将全面依法治国融入到绿色发展的全过程、全环节,以法律制度的形式明确绿色发展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地位。加强生态立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将“环保约谈”“环保督察”以及“环保问责”等制度坚决落实到底,进一步完善环境知情、参与、表达与社会监督机制。依靠法律约束绿色发展中的不当行为,加大对破坏生态行为的惩治力度,落实生态治理责任制。

主动担负责任,努力构建生命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在促进人类文明发展、应对全球生态危机方面承担着更加重要的责任。在生态危机不断加剧的态势下,我国必须进一步加强与各国之间围绕绿色发展的积极合作,达成绿色发展的共识,为全球环境的治理贡献“中国方案”,作出大国表率。从新时代发展的现实需求出发,尊重和顺应客观规律,积极参与生态治理的各项实践,努力构建世界和平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命共同体,从而发出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最强音,打造绿色发展的新局面。

(作者分别为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博士研究生;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教授、博导)

【注:本文系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美国大学通识教育教学方法在我国思政课中的本土化应用研究”(项目编号:JJKH20170930SK)和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信息技术条件下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编号:2017M6)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

②曹家宁、刘吉发:《论“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的价值统一——基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与自然价值的视角》,《理论导刊》,2018年第6期。

③李国俊、陈梦曦:《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理论创新》,《学术交流》,2017年第12期。


上一篇: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时代价值 下一篇: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当代启示
相关文章推荐

  • 教与学之间:课程概念的变迁与发展
  • 做坚定有为的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 关于“以马克思主义为业”的几点思考—基于一
  • 地勘单位转型发展方向初探
  • 虚拟化技术在实训室应用中的研究
  • 浅析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及其当代价值
  •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途径
  • 新形势下企业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的改进
  • 新时代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研究
  • 培育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的路径研究
  • 论我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完善与建议
  • 论宪法和法律委员会与依宪治国的关系
  • 药品生产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分析
  • “读城”·读书与教学
  • 独立学院公益创业教育发展的困境与对策探究
  • 中小学家庭教育的缺失对本科教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