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论文欣赏 >

思政教育论文:研究性教学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2)


2021-03-15    来源:文教资料    作者:亢凤华


1.研究性教学的问题性。研究性教学立足于研究解决社会问题或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是以问题或项目作为学习的载体,学习的知识和能力培养是在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完成的。经验是知识的来源,知识是经验的固化,从个人现实问题入手逆向化追溯理论。
  2.研究性教学的实践性。研究性教学强调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生活的紧密联系,主张研究内容和主题来自社会、来自生活。研究性教学从提出和选定研究课题到了解收集所需信息,分析资料,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整个过程主张在实践中自主参与、亲身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的积极态度。
  3.研究教学的开放性。研究性教学涉及的内容比较宽泛,既可能包含理论知识,又可能包含实践知识,既可能是某个学科某个领域,又可能是多个学科多个交叉领域。在同样的问题或项目下,由于研究主体的兴趣、经验和需要不同,研究的方法、设计方案各不相同,使学习主体具有极大的自主空间。
  三、研究性教学在高校思政课中的运用途径
  高校思政课研究性教学需要把握几个方面:
  (一)思政课的教学目标由知识目标向知识、能力、素质的三目标转变
  知识目标包括政治素质、道德规范、法治意识、价值导向、精神情怀、思维方法、审美情趣、个人修养等,知识目标具有操作性、功能性、教养性和拯救性。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与专业知识相结合、与综合素养相结合,不断丰富思政教學内涵。能力目标是学会理性思考、理性判断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转化能力(道德判断—道德体验—道德实践的道德社会化过程)。围绕毕业生应具备的“理解与交流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管理能力、应用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等方面的基本工作能力,将职业素质和岗位拓展能力贯穿于思政课教学中。
  (二)教学内容由教材内容向研究性教学内容转变
  思政课要将教学内容置于思政教育自身学科体系丰富的大背景下,通过教学与研究的结合,优化调整教学内容,使研究思路进一步廓清、优化。教师以研究形式组织教学活动,通过用身边事、热点事激发兴趣和共鸣,打破原有固化的学科逻辑和机械的顺序,学习内容有单一、封闭的向综合、开放性转变。引发教学双方相互交流、碰撞、启发和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教学的良性循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选择感兴趣的专题,运用探索方法,主动汲取知识,开拓创新思维,合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三)教学模式由单一的讲授向问题导向转变
  问题是认识的起点、结点、枢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要从现实的问题出发,即把整个思想政治教学看作一个从现实中提出问题,并尝试用思政课理论和方法解决它,基于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过程正是构建教学体系的过程、生成知识系统的过程。“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的过程就是由未知进入已知的知识生产过程”。从问题的逻辑关联出发,有助于思政课课堂教学在原有模块和模式上充实、整合、创新,培养学生独立的系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有效解决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当下高校思政课的教育对策尚有待改进,实效性有待增强是显然的事实,这是研究性教学的逻辑起点,同样是研究性教学的思想资源和动力。一方面研究性教学促进了教学与科研的结合,教学成果促进了科研进步,为科研注入了新元素;科研作为教学的支撑,为思政课提出新模式新方法促进教学与科研相得益彰。另一方面研究性教学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问题导向、探究教学等教学研究模式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引发教学相长。
  比如,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通过实践与理论教学的对接,发现实践问题,提升对理论的认识,再通过理论和方法,解释回答现实实践中的问题。既重视实践凝练的价值,又加强对实践中成功经验的提炼,还加强实践反思,使理论与实践、思想与行动对话,使经验得到足够充分的挖掘。
  (四)教学过程由单个向学习共同体转变
  教师通过指导学生从现实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相关的研究专题进行研究,使学生在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的过程中,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各方面的素质。教师之间相互学习补充,教师与学生之间对话交流,学生积极参与研究之中,在研究中学习成长,强化独立思考和理性判断的能力。
  在思政课与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系统整合中,如何将思想政治课问题与心理学、教育学、传播学联结起来,形成多学科的互动和相互融合?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将已丰富和激活的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分层分类,用来解决生活中不同类别的新问题?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以学习共同体为切入点,使学生从学会“问”问题到独立解决问题,从“单一”的学习到“综合”的学习;尝试通过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的边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拓展外延,为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视角。
  参考文献:
  [1]郑敬斌.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N].大众日报,2019-03-27.
  [2]张洪根.构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课程文化模式——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的文化社会学考察[J].思想教育研究,2006(10).
  [3]夏锦文,程晓樵.研究性教学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要求[J].中国大学教学,2009(12):25.
  [4]周香,闫文平.面向“新工科”建设的高职教育改革方向与行动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9(4):34-40.
  2018年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基于问题导向的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2018593;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北技能型人才培养研究中心基金项目:高职院校思政课改革的问题哲学思考,编号:19BDJN014。
上一篇:思政教育论文:浅论高职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亲和力的提升 下一篇:教育论文发表:技工学校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相关文章推荐

  • 教育论文发表:技工学校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提高
  • 思政教育论文:浅论高职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 思政教育论文: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浅
  • 思政教育论文:网络传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
  • 思政教育论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创
  • 英语教育论文:有关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实效性的
  • 英语教育论文:核心素养视角下中职英语教学策
  • 核心期刊论文:创新思政教育方法的思维原则
  • 思政核心期刊:“互联网+”思政教育助力培养
  • 思政论文:如何推动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与人才培
  • 谈如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
  • 音乐教育论文:高校钢琴即兴伴奏教学改革模式
  • 音乐教育论文:当代高师声乐小组课教学改革探
  • 音乐教育论文:新形势下高校流行音乐教学的策
  • 音乐教育论文: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流行音乐教
  • 音乐教育论文:世界主流教学法在音乐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