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论文欣赏 >

实践导向下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策略研究


2019-06-29    来源:青年与社会    作者:杨飞雪

摘 要: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幼儿教育者的主体,舞蹈课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必修课之一是培养学生具有舞蹈教学能力的专业基础课。《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提到幼儿教师应具有艺术欣赏和表现知识与能力,对于高师学前舞蹈教育来讲,应该围绕《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要求以及结合当下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导向来培养学生。然而目前学前舞蹈教学情况不容乐观。舞蹈教师缺乏学前教育相关知识背景,一味生搬硬套专业舞蹈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不够适宜;对教学对象没有进行深度剖析;对教学目标没有经过反复推敲等问题是导致学前教育舞蹈教学始终没有走向良性发展的重要原因,笔者以幼儿教师应当具备的舞蹈相关知识为指导,深度剖析现阶段高师学前教育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策略。 
  关键词: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策略研究 
  一、幼儿教师应当具备的舞蹈相关知识与技能 
  (一)掌握基础舞蹈理论和基本功训练方法 
  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应当掌握舞蹈理论的基础概念,例如什么舞蹈,舞蹈的分类等。“零基础”是学前教育学生在舞蹈学习上最大的绊脚石,不少学生会因为惧怕的心理问题,从一开始就将舞蹈学习和自己隔离开。作为教师首先应该从最简单的知识和作品入手,让学生找到学习舞蹈的乐趣和尝试跳舞的欲望。其次对于学前学生来讲笔者认为掌握基本功的训练方法比训练大量的基本功软开度实用得多,作为幼儿教师不仅应该懂得练,还应该懂得“怎么练”“如何练”。在幼儿特殊的身体发展阶段保证幼儿不受伤,不受到错误的启蒙。重点不在于自身练得有多软而在于是否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和纠错的能力。 
  (二)掌握舞蹈鉴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幼儿教师还应当掌握舞蹈鉴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幼儿园对于幼儿的审美教育尤其重视,幼儿教师应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储备。有了丰富的鉴赏经验,久而久之才能形成独立的审美标准,所以这也要求学前教育的专业课程应有与培养舞蹈鉴赏能力相对应的训练内容。幼儿教师讲故事应当声情并茂,艺术领域课程也要涉及情感的表达,所以对于学生情感能力的训练必不可少。舞蹈作为最直观的情感表达方式,进行适合的舞蹈训练正可以达到训练学生的情感表达力的目标,培养学生不但具备发现美的能力还要有欣赏美和表达美的能力。 
  二、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根据笔者调查,现阶段高师学前教育舞蹈课程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生搬硬套舞蹈专业教学模式,使学生失去对舞蹈的兴趣,找不到学习乐趣,甚至怀疑自己的专业,产生厌学情绪。因为舞蹈专业背景的老师往往缺乏对学前教育专业的了解,缺乏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从而不能很快的结合学前教育专业需求来合理的进行教学设计,就会导致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方法不适应等问题。教师会觉得学生专业基础差,学生会觉得学习东西难度大,形成这样的恶性循环。所以归根结底教师应该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特点及就业需求合理的设计其教学目标和计划,教师应该从如何培养学生教育幼儿的舞蹈核心素养出发,学习到真正实用的舞蹈技能和教学法。 
  (二)缺乏表演实践机会 
  舞蹈作为特殊的艺术形式,必须要经过舞台的检验。每一次舞台的历练都可以检测学生近期来的学习是否达到教学目标。每一次舞台的历练也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演欲望。学前专业也有很多艺术类课程的学习任务,但多数都只停留在课堂的教学模式,老师教学生学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非常不利于艺术课程的提高,艺术并不能生搬硬硬套一个公式来解决,艺术素养的提高是要靠一次次的实践经历来积累的。学前教育的学生正是缺乏这种锻炼机会。 
  (三)教材陈旧不适宜 
  学前教育的舞蹈教材相比较其他领域本来就比较匮乏,有的教材老旧不够新颖,有的教材专业性过大不适宜学前学生自身特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以女生为主,进校前基本没有舞蹈基础,年龄大部分在18岁左右岁,生长发育趋于平缓,教材内容没有一定针对性,不适应这个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就不能达成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学生招生门槛低 
  入学前部分学前教育学生并不知道这个专业的意义何在,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更是一无所知。首先缺乏专业认同感,其次大量的艺术课程给学生造成不小的压力,缺乏心理准备。普通的高师学校入学前没有严格的筛选程序,对于拥有大量艺术课程的学前教育专业来说是非常不合理的,普通高中生毕业生,生源大多来自农村,大多数新生从未接触过舞蹈,同时还有一少部分学生根本不具备跳舞的条件。这也是课程难度不能提高的重要原因,这样零基础的学生必须要从最基础的舞蹈教育入手。 
  三、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改革措施 
  (一)设置递进式的培养计划 
  结合人才培养计划在学前专业设有舞蹈课程的几个学期内统筹规划出四学年应当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有严格的管理和考核机制。第一学期主要对形体和基本功训练方法进行培养,不需要大幅度的训练软开度,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训练方法。由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是充满好奇模仿能力强的阶段,在此阶段的舞蹈启蒙,不能让不当的训练方法出现;其次为人师表,应当注重外在形体以及基础舞蹈鉴赏能力,多看多学多讲多实践,可以利用小组汇报和分组试讲的形式来锻炼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解决学生自身气质、基础素质和正确的训练方式。第二学年,重点培养学生的肢体协调能力和舞蹈表现力,本学期可以利用古典舞身韵体系,着重解决学生的肢体协调能力,身體表达能力。第三学期着重收集素材、继续提升兴趣,第三学期可以加入幼儿舞蹈组合学习,给学生多积累一些幼儿舞蹈素材;对于舞蹈基础好一点的学生,可以加强民间舞的学习,以开拓学生视野,了解民间舞蹈的风格性,从而加深对舞蹈的了解。第四学期可以利用音乐创编法、情景创编法来训练学生创编和表演能力。实践结合课堂,利用第二课堂、舞台表演、开放实训室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舞蹈综合能力。这样递进式的培养计划更利于学生的发展,当然在实际运用中也可以适当调整因材施教。
(二)多种形式的实践安排 
  第二课堂的形式可以快速的将课堂学到的技能学以致用。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营造好的艺术学习氛围,同时可以多让学生接触一些作品,以比赛演出等形式为契机,增强学生实践表演能力。除了第二课堂的模式,也可以将舞蹈作为见习内容的其中一个部分,不要把见习的所有重心都放在保教和其他领域的观察上面,应该有具体的见习计划,见习内容分配和见习作业;单元课也可以请一线教师进课堂来讲授真正具有意义的训练方法和要点,课后可以进行深刻的反思,以助于调整学习重点。 
  (三)地域特色文化的融入 
  我国有很多带有地方特色的舞蹈种类,如山东胶州秧歌、云南傣族舞、少数民族舞蹈等,是传统文化的精髓。但是,目前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在舞蹈课程设置方面缺乏对地域文化的渗透,学生得不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对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也起不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无法培养出具备地域文化特色的优秀学龄前儿童教师。对于广西少数民族聚集地来说更应该加入广西民间舞蹈素材学习,让学生了解和发扬本民族文化资源,也可以帮助大家更加了解自己的家乡从而热爱自己的家乡。民族特色的结合可以更好地适宜本土教育事业的发展。多利用本土民间文化素材可以使同学们减少陌生感,从而更能因地制宜的挖掘素材。 
  (四)创新的舞蹈创编法 
  另外笔者认为不能完全按照幼儿舞蹈创编教材的方法来讲授学前专业的舞蹈创编课程。对于零基础的学生来说,创编最重要的发散思维,这一阶段应该多利用些轻松愉快的游戏模式让大家敢于表演,敢于参与。比如情景表演、即兴律动等等,不要一开始就用专业的眼光作出评价,这阶段更应在兴趣上下功夫。第二方面幼儿舞蹈创编应该有明确的年龄划分,不同的年龄应该有不同的训练方法。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可以创编不同的幼儿游戏,每个幼儿游戏有其的训练目的,比如小班认识身体、认识水果等简单的身体律动,大班传统的“木头人”、“老鹰捉小鸡”等等的素材编创的情景式舞蹈,将游戏融入幼儿舞蹈之中,寓教于乐。 
  参考文献 
  [1] 顾慧文.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基础教学改革[J]. 教育科学论坛,2019(01). 
  [2] 王一茹.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J].邢台学院学报,2018(06)33,2
  [3] 葛晓妮.学前幼儿舞蹈教学现状与对策分析[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8(34),7. 
  基金项目:广西民族师范学院2017年度教學改革项目《实践导向下的高师学前教育舞蹈课程构建》;项目编号:JGYB201717。 
  作者简介:杨飞雪(1990- ),女,陕西咸阳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学前舞蹈教学。
上一篇: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分析和实效性思考 下一篇:应用型本科院校开设人文素质类选修课的必要性研究
相关文章推荐

  • 基于设计学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实践研究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机制创新
  • 习近平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观的维度探析
  • 《实践论》及其对思想建党的现实意义
  • 企业内部劳动规则效力探究
  • 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立法原则与实践目的研究
  • “互联网+”时代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探
  • 素质教育视野下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实践路径研
  • 博物馆实践活动为孩子的成长助力
  • 最大化地发挥学生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能动性
  • 浅谈新时期党的全面领导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
  • 对接特色小镇:推进高职模具专业供给侧改革的
  • 创新发展视阈下的产业集群党建新实践
  • 产业集群党组织建设的难点与实践取向
  • 法律硕士实践环节的反思与改进
  • 论文发表参考:高校教学管理的现实难题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