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论文欣赏 >

领导干部人格魅力提升新探


2020-03-09    来源:人民论坛    作者:萧鸣政

【摘要】领导干部的人格魅力是一种非职权的领导力,是基于其气质、性格、品德、能力、知识等素质综合所形成的能够吸引人与影响人的一种力量,包括品德魅力、才能魅力、气质魅力、形象魅力和表现魅力等五个方面。学习、德行、实践与创新是领导干部产生与提升人格魅力的四种主要来源,其中学习是基础、德行是关键、实践与创新是根本,斗争精神是提升领导干部人格魅力新来源。

【关键词】领导干部 人格魅力 领导力 提升途径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身居领导职位的人如何使自己更有威信与威望;尚未进入领导职位的人如何使自己具备条件更快地进入领导队伍?这些问题的共同答案,就是要让我们的干部具有人格魅力。伏尔泰认为,造就政治家的,绝不是超凡出众的洞察力,而是他们的人格魅力。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认为,坚守人格,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种力量。唐太宗回顾自己为官经验时也说过,人之立身,所贵者惟在德行。

事实表明,因为缺乏人格魅力,我们一些领导干部在从政为官的实践中,常常干得艰辛。而当具备了优良的人格魅力的领导干部往往能够带领下属、领导群众,创造出辉煌的工作业绩。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他们在艰难的井冈山革命与长征时期,凭借自己的人格魅力,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敬仰、拥护与追随,他们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革命胜利,解放了全中国,至今令我们崇敬无比、衷心爱戴与深深怀念。

什么是领导干部的人格魅力,它由哪些因素构成,怎么来提升领导干部的人格魅力,本文力求从素质论与结构分析作出新探索。

领导干部人格魅力的内涵

什么是领导干部的人格魅力?目前有多种解释。笔者认为领导干部的人格魅力,是一种基于领导干部个人品德但又不仅限于品德而形成的一种领导力。它既包括品德形成的领导力,又包括才能等非品德因素所形成的领导力。领导干部的领导力来源于两个方面:职权领导力与非职权领导力。人格魅力属于非职权领导力并对于两种领导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与强化作用。

一般认为,人格魅力是指一个人在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的很能吸引人的力量,其核心要素是正直、大度、宽仁、顽强、勇敢、坚定等品德素质。对于领导干部而言,人格魅力是其开展组织工作中一种具有强大吸引力和感染力的特殊气质禀赋与宝贵精神资源,是一种能够激发和号召下属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与心灵旗帜。

领导干部的人格魅力,一方面有别于一般人的人格魅力,一定程度上它是领导干部自身的一种领导力。这种领导力是基于其气质、性格、品德、能力、知识等方面素质综合所形成的能够吸引人与影响人的一种力量。另一方面,它又不同于一般的领导力。领导力一般是指领导者对他人的一种影响力,包括职权领导力与非职权领导力。职权领导力来自组织、法律与制度的授权;非职权的领导力,主要来自于领导者的人格魅力。无论职权领导力,还是非职权领导力,对于下属或者追随者来说,两者均表现为吸引力、感召力和制约力等。因此,领导干部的人格魅力,与吸引力、感召力与制约力、权威、权力、威信等相互关联。

制约力主要来自职务权力,属于法律授予的一种权力。每当下属或者组织成员没有按照领导者的要求进行工作与未达标准(简称“反面行为”)时,就会受到组织相应的处罚;而当下属或者组织成员按照了领导要求进行工作与达到标准(简称“正面行为”)时,就会得到组织的赞同、肯定与激励;感召力主要来自领导者的人格魅力,是一种个人威信。当领导者具备了优良的人格魅力时,这种感召力就会协同制约力对其下属与组织成员的行为发挥重要影响;吸引力,既来自于领导者职权带来的资源引诱又来自于非职权带来的感召。

权威是一个与领导干部人格魅力密切相关但是又不同的概念。权威一方面是指强制性的影响,把某种意志强加于人们头上;另一方面,权威又是以服从为前提的①。服从可以建立在不同基础之上,有慑于强制、处罚的服从,也有发自内心崇敬和支持的服从。在服从行为上,它与权力具有内在的不同。人们对权力制度性安排的遵守有被迫成分,但是这里对权威的服从则属于认同和拥护。权威与权力的差别在于有无被领导者的内心认同和自觉拥护。这个差别恰恰需要领导者的个人魅力来补足。

在领导干部领导力的形成与发挥过程中,权威的影响作用,与权力、威信并不是并列的。“权威=权力+威信”。在领导者影响下属或者组织成员作出行为的过程中,职权领导力和非职权领导力在不同的阶段和方面都发挥了规范和调控作用。

“徒法不足以自行”②,完全的执法型领导者不能成为有效的领导者,更难具有出色的领导力。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和组织是仅仅依靠法律、制度条文来治理的。公共治理必须强调规则的多元性和有效性。在现代社会治理中,“我们都希望所有的领导是诚实、高尚、真实、公平、有道德感的……”③。

如果说职权领导力属于组织赋予的公共范畴,具有公共性,那么属于非职权领导力的人格魅力则具有个体差异性。正是因为不同领导干部所具备的人格魅力不同,才形成了具备同样职权的领导干部,最后的领导效能与效果却不一样。我们的领导干部,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从而实现提高组织领导效能的目的。

领导干部人格魅力的结构

领导干部人格魅力的结构因素,至少包括品德魅力、才能魅力、气质魅力、形象魅力和表现魅力等五个方面。

品德魅力。品德魅力,指那些由领导干部品德素质经内而外产生的影响力;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强调领导干部品德的传统。“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④讲的就是从政为官者要有品德,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那种以为身居要职就自有权威的想法是错误的,仅从制度层面与职权履行上来理解领导力显然也是比较狭隘的。“仅依靠硬权力,很难使人信服。领导用以征服人,获得影响力的因素常常还有他的品德和恩泽。只会发号施令的领导不是好领导,领导权力不等于领导的威信。”⑤马克斯·韦伯认为,权威具有三种类型: 传统型权威、魅力型权威和法理型权威。其中,传统权威有如英国女王,日本天皇; 魅力型权威也称为克里斯玛权威,来自个人非凡品质,即本文的品德范畴; 法理型权威则来自法律的规定,即建立在一套非人格化的规则基础上。领导者在群众心理内在的合法性,依赖于其下属或者组织成员对该领导者魅力型权威表现所具有的特殊神圣性、英雄主义或非凡个人品质的效忠。⑥依据韦伯的权威类型理论,罗伯特·霍斯提出了“魅力型领导理论”,后来又有人提出了德性领导理论。

领导干部的权威不是来自上级或组织的授予,而是来自下级的认可。上级只能授予领导干部法定权力,而无法给予其权威。这些理论都在说明品德魅力在领导权威中的重要性。

因此,《论语·子路》里才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领导干部品德素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领导干部对下属或者组织成员的凝聚力和他们对于组织的向心力。

这种品德魅力,同样对于领导干部的形象魅力与表现魅力发挥作用。品德有一套不同于法律制度的运作机制。一般来说,这种“软约束”通过社会舆论、评价机制等方式发生作用,进而达到约束和激励领导干部和领导行为的作用。社会舆论和组织成员对领导干部品德的评价构成了他的威信,这种威信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是十分珍贵的无形资源,个人荣誉或者“声誉”又反过来会约束他的行为,甚至成为“负担”和强制,但领导干部又总是极力追求这种声誉。品德的这种内在约束机制是一种自主性的软约束,恰似“作茧自缚”,看似柔弱实则有力。⑦才能魅力,指那些来自领导干部的智慧、才干与实干,来自其业绩与成效所产生的影响力;工作实践中,并非要求我们的领导干部每个人都具有位居全国干部队伍前5%的智慧与能力。一个领导干部,只要具有与职位相匹配的知识、技能和才能,干事履职就会得心应手,就会在下属与组织成员中形成一个能够吸引周围群众的磁场。如果知识广博,才学过人,那么其吸引力就更强大。经济建设是一所大学校,领导科学是一门大学问。领导干部必须具备一定的战略引领能力、愿景感召能力、组织动员能力、决策分析能力、危机应变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与困境突破能力,才能赢得群众高度认可。实际情况表明,干不出业绩、能力平平甚至无能之辈的领导干部,不仅难以得到下属与周围群众的认可、支持与尊重,并且还会让人怀疑是以不正当的手段走上了领导职位,甚至使组织成员对这种领导干部产生不信任与反感。

气质魅力。气质魅力,指那些来自领导干部精神状态与面貌所产生的影响力。它是一种基于个人情绪体验的快慢、强弱、表现方式的隐显以及动作的灵敏或迟钝方面的特点所产生的影响力。例如,有的领导干部给人以高雅、高洁、恬静与温文尔雅的气质形象,有些领导干部给人以豪放大气、不拘小节、说到做到、雷厉风行的气质形象。这种气质魅力,主要产生于个人的先天素质,但是后天的修养也具有重要影响作用。

形象魅力,指那些来自领导干部外在穿着打扮与五官特征所产生的影响力。它是一种基于身体与五官外貌自然特征以及相应修饰后的感观效应而对于他人产生的吸引力。这种形象魅力,一般产生于个人自然外貌素质与后天修饰感观效果的综合效应。

表现魅力,指那些来自领导干部言谈举止所产生的影响力。表现魅力不同于气质魅力的地方在于,前者主要是基于后天的修养、修饰的产生的一种吸引力,而后者主要是基于先天条件所产生的吸引力。例如多血质与胆汁质的人,天生精力充沛与活泼好动,而黏液质与抑郁质的人,天生安静文静与更加自制沉稳。

以上五种人格魅力相互不同,无法替代。但是它们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构成了领导干部由内而外的人格魅力体系。其中才能魅力是基础,品德魅力是关键,气质魅力、表达魅力与形象魅力是辅助。例如,品德魅力与能力魅力相互促进。政治品德促进困境突破能力。毛泽东等红军将士因为具有共产主义的信念,才能够坚持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过草地、爬雪山,克服千难万险最后取得革命胜利;职业道德能够促进问题解决能力。许多大国工匠的成就都是来源于他们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能够促进形象魅力与表达魅力的提升,个人品德中坚持原则的品质能够促进斗争能力的发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古训启示我们,家庭美德能够促进治国与平天下能力的发展。

领导干部人格魅力的来源

领导干部人格魅力的生成源泉与途径,主要包括学习、德行、实践与创新。其中学习是基础,德行是关键,实践与创新是根本。

学习是提升领导干部人格魅力的基本途径与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领导干部应该具备的八大本领,其中把学习本领列为首位。这是他从政为官成功的秘诀所在,也是他从政中不断提升人格魅力的经验总结。学习是获得知识的重要渠道,书籍是知识保存与获得的重要载体。古往今来,有学问、有作为、有修养与有影响的人,特别是杰出的英雄人物,没有一个不是勤学善读的。毛泽东同志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他终生博览群书,与书为伴。他的领导思想和智慧,主要是源自对中国历史的把握和洞察,来自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深入调研和丰富实践,也来自他通过读书对古今中外文明成果的扬弃⑧。由此可见,通过学习,不但可以提高才能魅力,而且能够提高品德魅力、气质魅力、形象魅力与表达魅力。新时代,我们领导干部必须善于学习、勤于学习,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断拓宽学习的方式途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与笃行,多读书,读好书。

德行是提升领导干部人格魅力的关键途径与源泉。德行立德是立身之本。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同一句话,有的领导干部讲出来号召力很强,有的领导干部讲出来则号召力一般甚至很弱。其原因主要与领导干部的人格魅力之间有很大关系。俗话说德高才能望重。《论语·宪问》篇认为“修己以敬”,“修己以安百姓”。在这里孔子认为,修养好自己的品德,能认真谨慎地对一切;修养高尚的品德,可以治国平天下。这就是后来《礼记·大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由此可见,修身立德,是提高品德魅力、才能魅力、气质魅力、形象魅力与表达魅力的关键。我们的领导干部,事事处处与时时处处,都要注意行为修养,让自己的行为举止具有示范性。

实践是提升领导干部人格魅力的主要途径与源泉。马克思主义向来重视实践,认为包括人格魅力在内的个性来源于实践、体现于实践、发展于实践。因此,领导干部的才能魅力、气质魅力、表达魅力是在实践中体现、在实践中提升的,实践性是人格魅力的根本特性。恩格斯指出,生产劳动给每一个人提供全面发展和表现自己全部个性的机会。毛泽东同志也曾多次强调,实践出真知,斗争长才干,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经风雨、见世面,在革命的大风大浪中增长才干、锻炼成长。任何一个领导干部都不会天生具备自己的人格魅力。因此,实践是提升领导干部人格魅力的主要途径。

创新是提升领导干部才能魅力的核心所在。古往今来,所有在群众中具有崇高威望的领导干部,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善于在创新中实现突破,在超越中觅得先机,在求变中把握主动。墨守成规,亦步亦趋,只能导致僵化和衰败。无数事实证明,人格魅力总是与不拘一格、善于创新的领导干部如影随形、相依相伴。勇于改革和善于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践行创新原则,革除陈旧观念,打破固有模式,创新工作方法,用新思想、新思维、新思路和新举措驾驭复杂局面,科学规避风险,努力应对挑战,紧紧把握机遇,促进本区域或本单位的新发展与业绩新增长,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是领导干部人格魅力中才能魅力的核心体现。因此,领导干部方法上要有新改革,工作上要有新作为,治理上要有新举措,决策上要有新思维,在绩效上有行进展。

修养斗争精神是提升领导干部人格魅力的新亮点。人格魅力不单单是表现为德才优异,同时也表现为爱憎分明、敢于亮剑。领导干部应该努力修养斗争精神。我们现在领导干部晋升与考评,均要求进行民主测评。因此有些领导干部感到坚持原则会得罪群众,一味迎合群众要求,甚至迎合少数个别下属不合理的要求,是非价值不分、爱憎界线模糊,缺乏习近平同志经常谈及的斗争精神。这种无原则的“老好人”可能短期内能获得不明真相群众的好感,但终将被人鄙视。这种外貌忠厚老实,讨人喜欢,实际上却不能明辨是非的人被称为“乡原”,被孔子称为“德之贼也”。 毛泽东同志明确批判过这种“老好人”,在《反对自由主义》一文中指出,“明知不对,也不同他们作原则上的争论,任其下去求得和平和亲热。或者轻描淡写地说一顿,不作彻底解决,保持一团和气。结果有害于团体,也有害于个人”。 缺乏斗争精神的干部最终难以在人民心中树立起真正的威信。

总之,领导干部人格魅力,源自其德中之圣,志中之公,气质之勇,能中之才,绩中之杰、情中之真,知中之博,谋中之奇,行中之实,貌中之帅。

(作者为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导,北京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研究员)

【注: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领导干部执政本领评估体系与开发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8BZZ069)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41—344 页。

②朱熹集注,陈戍国标点:《孟子·离娄上》,《四书集注》,长沙:岳麓书社,2004年第307页。

③德波拉·巴瑞特:《领导力沟通》,邓天白等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15页。

④朱熹集注,陈戍国标点:《论语·为政》,《四书集注》,长沙:岳麓书社,2004年第61页。

⑤车洪波、郑俊田:《领导科学》,北京: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81页。

⑥See Max Weber,Economy and Sosiety: An Outline of Interpretive Sociology,Edited by Guenther Roth&Claus Wittich,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78,Vol.1,p215.

⑦萧鸣政等:《领导者领导力形成与发挥中的品德与法律》,《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

⑧陈平:《领导干部须具人格魅力》,《传承》,2012年第15期。

 

上一篇:基层需求为何“音量不足” 下一篇:精准扶贫更需关注“心理扶贫”
相关文章推荐

  • 从执政经验把握我党将“德”作为领导干部选拔
  • 名人故里:独具魅力的旅游景观
  • 领导干部砥砺作风没有休止符-打破“最后一公
  • 侵害英雄烈士人格利益的民事责任分析
  • 东方魅力:《大鱼海棠》的美学风格与艺术意蕴
  • 文化自信的底气何在
  • 传统文化如何表达才能彰显魅力
  • 领导干部“不忘初心”的三个层次
  • 领导干部怎样上好“廉政道德课”
  • 领导干部人格塑造的“四重境界”
  • 试析莫言作品《红高粱家族》的英译魅力
  • 论苏轼作品的人格美
  • 领导干部如何运用好法治思维
  • 浅谈新常态下领导干部的责任担当
  • 农村老年人人格、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