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论文欣赏 >

【新闻传播】戈夫曼戏剧理论视域下微信微博使用差异化研究


2021-04-01    来源:新闻传播    作者:刘怡

【摘要】得益于科技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社交媒体也不断涌现,我们由互联网时代走向社交媒体时代,我们每天的人际交往渐渐依赖于社交媒体。这其中,以微信与微博最为代表,但在二者的使用中出现了“微信上装稳重,却在微博上撒欢”现象,基于这种差异化使用,本文力圖分析两种不同社交媒体的使用差异化现象以及背后的原因。
  【关键词】戏剧理论;社交媒体;微博;微信
  一、引言
  (一)现实基础
  借助技术的革新,社交媒体近年的发展势头越发猛烈,社交媒体的使用人数占世界人口的40%:人们在社交平台上平均每天耗费2个小时进行发文、分享、点赞:其中,由微博、微信和抖音组成的双微一抖已经成为诸多用户主要使用的社交媒体。但在微信与微博的使用中常常有不同表现,比如许多年轻人在朋友圈变得越来越沉默,动态逐渐减少,甚至设置朋友圈权限,或是关闭朋友圈,而在微博上,则非常踊跃,常常在微博上发表自己的见解与看法,并与他人互动。基于此种现象,本文从戏剧理论出发,探究人们不同社交媒体使用行为的原因。
  (二)理论基础
  戈夫曼的戏剧理论,将日常生活中分为前台、后台和局外区域。他指出,人们日常生活一切社会行为,都是一种带有迎合社会期望目的的表演行为。人们为了实现他人期待与自我满足,不得不进行表演。
  二、社交媒体差异化行为表现
  (一)使用需求的差异
  根据使用与满足理论,人们基于某种需求去寻求媒介使用行为,基于微信与微博的使用,我们可以发现,人们对于微信的使用,主要目的是人际交往。现代社会,微信替代了以往的通讯与短信功能,借助微信,人际交流以一种更有趣且密切的方式得到加强,人们依赖微信来维持日常生活联系的需要,通过朋友圈了解微好友的动态。而微博更多是被年轻人用以与陌生人进行社交,以及通过微博来了解一些热点,参与公众事件,表现自我。同时,微博也被人们当作行使舆论监督,推进公共事件的工具,由此可见,微博的使用更多是一种娱乐与自我展现的需求。
  (二)微信中的前台与后台
  人们的日常行为分为前台和后台,前台的表演可以看作是自我形象展示。以往我们的日常行为是在社会生活现实中进行的,但随着移动网络和社交媒体的发展,我们的日常行为范围由现实生活扩大到社交媒体上,微信也呈现出前台和后台的景象。我们通过微信朋友圈了解彼此,但我们很难区分是否是真实的面目,我们在朋友圈总是见到他人或精致或完美积极的一面,但却少见消极与落魄的一面,并且微信分组与隐私设置功能进一步将人们真实的一面隔离。微信朋友圈成了一个舞台,屏幕前后形成一个前台与后台,人们在朋友圈表演,展示一个不完整的自己。
  (三)微博与微信新剧场
  微信与微博是两个不同的社交媒体,人们的使用行为也变得不同。微信自身就是一个舞台,它能构成一个前台与后台,但当它与微博相结合时,也可以看成一个前台与后台。微信是舞台的前台区域,微博则是舞台的后台区域,“我们在朋友圈中表演稳重,但在微博中撤欢”,这是目前许多年轻人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我们越来越难通过朋友圈了解一个真实的个体,但通过微博就可以,即使一个人的原创微博很少,但还能通过他的点赞以及转发评论了解他的爱好及兴趣。因此,微信和微博也变成了一个前台与后台的关系,人们在微信中迎合社会的期待,维护自己的形象,努力展现美好、积极的一面,而在微博上,人们展现自己更多元的一面,将那些无法在微信上展示的面貌展示在微博中。
  (四)隐私设置保护的差异
  朋友圈、微博的分享超越了时空的局限,个人会对分享的内容、形式和分享范围进行选择,也就是说,发布的内容是经过反复思考处理后的理想情景,是一种经过排练的。后台是不为外人所见的,是禁止观众与局外人进入,这在社交媒体上则表现为隐私设置。近几年,微信的功能不断趋于完善,微信开发初衷是为了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但随着微信的使用,人们之间看似交流增强,但实际上,越发封闭,尤其是隐私设置选项如仅三天可见,越来越多人选择隐藏自己的过去,一方面这是出于对自己隐私的保护。另一方面,人们越来越不愿意让他人了解自己。但很奇怪的是,微信作为一个强关系社交媒体,其隐私保护胜过微博,但人们往往选择在微博上不加掩盖地展示自己,丝毫不考虑隐私权泄露,人们倾向在微博中展现自己生活的琐碎小事与记录生活,在微博使用中,用户很少使用隐私设置,即使微博出台了只展示最近半年微博,人们还是很乐于分享自己的生活。
  三、社交媒体使用差异化的原因
  (一)社交媒体不同功能定位
  微博的功能定位更多是一种生人社交软件,它让人们随时随地与全世界的人们分享资讯,并且近年来微博已逐渐成为舆论的引爆点,成为一种舆论监督工具,它更偏向于一种娱乐休闲app,偏向社交化;微信经过几年的发展,在人们的日常交流与联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微信的迅猛发展给通信行业带来冲击,与微博的娱乐社交不同,微信成为一种功能性社交媒体,现代人每天的联系都依赖于微信,微信近年来集通讯、资讯、娱乐、社交等功能于一体,正是两者的功能定位不同,使得微博与微信使用出现差别。
  (二)微信强关系与微博弱关系
  微信朋友圈和微博相比,具有很强的用户粘性,用户关系更贴近现实社会,用户之间的联系相对于微博更加紧密,表现为强关系特征。微信的强关系,把用户与家人与朋友紧密相连,尤其是近年来微信已经逐渐演化为通讯工具,人们每天的工作、生活都与之相关,形成一种熟人关系,这使得人们在朋友圈中会有所顾忌,尤其体现在发布内容时,考虑他人的看法及自我形象的维护,无法畅所欲言,自由表达自我,真实的自我在微信中很难完整展现出来。而微博相较于微信,其私密性相对较低,用户之间的现实联系较弱。微博只作为一种社交、娱乐资讯类社交媒体,其定位主要是为人们更多了解世界。相比微信,微博的好友构成更为单一。这些共同特征吸引和聚集着用户的微博圈。强联系带来的社会压力也就更强,而弱联系正好为微博用户提供了一个较为宽松自由的领域,削弱了微信中的社会关系带来的社会压力,让人们在微博中得以放松,得到片刻休闲,营造了一个轻松自然的“后台”。
上一篇:【新闻传播】微媒体的特点及其对大学生生活方式的双重影响 下一篇:【新闻传播】智媒环境下新闻编辑实践教学创新性研究
相关文章推荐

  • 【新闻传播】智媒环境下新闻编辑实践教学创新
  • 【新闻传播】微媒体的特点及其对大学生生活方
  • 【新闻传播】论声音在H5传播中的主体性意义
  • 【新闻传播】爆款短视频为突破口 深度融合全
  • 【新闻传播】浅谈手机媒体对体育新闻传播的影
  • 【新闻传播】媒介融合前景下的新闻传播变革与
  • 【新闻传播】融媒体背景下时政新闻发展优化研
  • 新闻传播论文:社交媒体与高校形象塑造
  • 新闻传播论文:网络新闻的伦理失范研究
  • 新闻传播论文:现象级传播:助推消费升级的小
  • 新闻传播论文:从“黄色新闻”事件看报刊媒介
  • 新闻传播论文:浅析传统媒体融合路上的传统优
  • 新闻传播论文:音乐传播中的文化表达与媒介隐
  • 思政教育论文:网络传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
  • 核心期刊论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的传
  • 音乐论文:筝乐传播的媒介分类与特征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