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论文欣赏 >

【新闻传播】戈夫曼戏剧理论视域下微信微博使用差异化研究(2)


2021-04-01    来源:新闻传播    作者:刘怡


(三)观众的想象与社会的期望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责任与义务,在不同场所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每个角色都有特定的表演区域,它是“受某种程度的知觉障碍限制的地方,区域随其所受限制的程度与产生知觉障碍的沟通媒介的不同而不同”。其重点强调了沟通媒介对于区域的影响。在微信中,人们之间的关系加强,微信中的观众比之微博更多,在熟人的围观下,个体受前台影响更深,社会的期待也更大,久而久之,人们在微信中形象的展示渐渐趋于观众的想象与社会的期待。而在微博,个体的观众减少,社会期待也弱化了,压在个体身上的社会压力也逐渐消失,人们将微博视为一个自由之地,一个可以毫无顾忌地展示自我的平台。
  (四)印象管理需要
  在微信这个“前台”上,人们往往按照他人的想象与期待来“伪装”自己,尽量演出着呈现出希望他人看到的样子。所以,我们常常在微信上表演不完整的自己,或好或坏,但这些并非出自自己的真心,而是为了维持前台的形象,进行的一系列印象管理。再加之,社会变得日益复杂,焦虑无处不在,许多人已不再将自己完全展露。微信越来越倾向于一个现实社会的熟人圈子,就更加偏向于戈夫曼所说的“前台”,而微博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人们为躲避微信熟人圈新开辟的“后台”,在这里他们不再需要保持“前台”的形象。在微博这个后台,人们其实也在进行印象管理,微博的弱关系使得微博的印象管理较之微信比较少。
  结语
  以微信与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影响着人们日常生活,不同社交媒体其功能特性不同,其使用需求与行为也不同。微信作为一个以现实社会为依托的熟人社交圈,其强关系属性及其特有的高社会压力的特点,使得个体在日常生活中更偏向于戈夫曼“戏剧理论”中的“前台”,人们在微信中迎合观众的想象与社会的期待。而微博作为一种弱社交联系,以资讯与娱乐功能及监督为功能定位,具有使用群体年轻化等特征,且微博中的熟人较少,个体在分享中的心理负担较之微信则小一些,使得微博的使用更加自由和随意,更加倾向于“后台”。个体在微博这个后台,可以抛去压力与期待,毫无顾虑地展示自我。但在使用社交媒体的時候,我们还需要关注日常生活过度社交媒体化以及社交媒体隐私权保护问题。
  参考文献:
  [1]沈浩卿.数读I中国六大社交媒体360。竞争力分析,媒介360.
  [2][5]戈夫曼,著.冯钢,译.日常生活的自我呈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谌涛,郝于越.社会化媒体的隐私保护研究:用户在社会化媒体中自我表露的隐私保护意识——以微博和微信的对比研究为例[J].新闻传播,2017(4):73,75.
  [4]刘茜.青年用户微信朋友圈隐私管理动因研究[J].当代传播,2019(4):84-89.
  [6]刘威,侯林林,“拟剧理论”下用户使用微博与微信的对比研究[J].新闻知识,2019年(7):53-56.
  【作者简介】刘怡,陕西师范大学传播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传播理论。
上一篇:【新闻传播】微媒体的特点及其对大学生生活方式的双重影响 下一篇:【新闻传播】智媒环境下新闻编辑实践教学创新性研究
相关文章推荐

  • 【新闻传播】智媒环境下新闻编辑实践教学创新
  • 【新闻传播】微媒体的特点及其对大学生生活方
  • 【新闻传播】论声音在H5传播中的主体性意义
  • 【新闻传播】爆款短视频为突破口 深度融合全
  • 【新闻传播】浅谈手机媒体对体育新闻传播的影
  • 【新闻传播】媒介融合前景下的新闻传播变革与
  • 【新闻传播】融媒体背景下时政新闻发展优化研
  • 新闻传播论文:社交媒体与高校形象塑造
  • 新闻传播论文:网络新闻的伦理失范研究
  • 新闻传播论文:现象级传播:助推消费升级的小
  • 新闻传播论文:从“黄色新闻”事件看报刊媒介
  • 新闻传播论文:浅析传统媒体融合路上的传统优
  • 新闻传播论文:音乐传播中的文化表达与媒介隐
  • 思政教育论文:网络传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
  • 核心期刊论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的传
  • 音乐论文:筝乐传播的媒介分类与特征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