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论文欣赏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谫论


2018-04-27    来源:新课程研究    作者:王会敏

摘 要:任何语言的学习都需要大量阅读,语文的学习也不例外。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重视小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能力的综合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通过激发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前提。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就为他们的后续学习夯实了基础。文章主要讨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通过优化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实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性;策略 
  作者简介:王会敏,黑龙江省大庆市一中实验一小教师。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03-0067-02 
  正如莎士比亚所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读书可以滋润心灵,有助于学生心智的开启。乐于阅读、享受阅读、终身阅读也是现代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文化素质,有利于实现终身学习的目标;阅读在中学语文教育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有效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受益终生,因此,要在阅读教学中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小学语文阅读现状及问题分析 
  1. 学生现状及问题分析 
  (1)当前,学生更倾向于接受视听文化带来的动态信息,热衷于通过网络、手机、电视品尝文化快餐,因为其震撼程度远远超出了静态的文本。在此背景下,学生变得心浮气躁,难于静心阅读文学作品,对文本的阅读兴趣也大打折扣。尤其置身于网络中,学生对广泛的阅读信息缺乏筛选能力,往往只是漫无目的地进行浏览,部分学生沉浸于网络游戏中不能自拔,阅读娱乐化趋向严重。 
  (2)学生较少品读文、史、哲类经典美文,而是埋首于厚厚的参考书和作业中。不可否认,当今社会存在的功利浮躁之風已悄无声息地影响了小学生的价值观。那些经过历史沉淀和筛选的经典,往往浸润着不同时代精神的内涵,但却在我们的快节奏生活中沉寂了,功利化的阅读模式在喧嚣着,并进一步影响着学生对阅读的态度。 
  2. 阅读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1)阅读课枯燥,教学空间封闭,学生的阅读能力没有实质性提高;阅读教学形式化,教学模式及内容单一,脱离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目标不明晰,教学层次不明显。在实际教学中,缺少师生、生生互动过程,学生没有自主研究文本的时间,凡此种种,严重削弱了语文的魅力以及文字的感染力。 
  (2)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被忽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侧重于知识的传授,以提升解题技巧为导向,很少给学生留出充裕的自主阅读时间,取而代之的是频繁的提问,导致许多学生按照教科书中的参考答案进行机械回答,新课标倡导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主体角色并未得到落实,背离了素质教育的初衷。 
  二、拓展阅读空间,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驱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内在动力,是学生与阅读保持紧密联系、感受笔情墨趣之美的基础前提。兴趣在实践中产生并逐步发展起来,阅读兴趣自然要从实践中获得。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审美特征,发挥文字特有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进而提起阅读的兴趣。小学生正处于青春初期,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既迅速而又不协调,往往对语文阅读热情持续时间短,部分学生对阅读只有“三分钟热度”,而中学阶段提高阅读能力对青少年塑造健康的人格意义重大。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的阅读倾向独特,阅读喜好也各有差异:有的学生喜欢读寓言故事,有的学生喜好读记叙文;女孩子喜欢读小说,而男孩子则更偏向于阅读科普文章。喜好不同,一时众口难调,如果全班同学读同样的文章就不利于阅读的个性化发展。因此,在阅读实践课上,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推荐自己喜欢的读物,分享、交流阅读体验,以进一步激发阅读兴趣。 
  例如,一位同学表达了对朱自清先生《背影》一文的喜爱,在阅读中,他感受到父爱的博大,认为读起来亲切感十足;另一位同学则更喜欢文章《再塑生命》,他深深体会到作者克服自身弱点,坚忍不拔的精神……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选择不同的读书视角,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读书兴趣。 
  三、加强阅读指导,提高阅读能力 
  1. 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直接影响阅读质量,部分学生习惯于走马观花式的阅读,不能深入挖掘文章内涵、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导致整个阅读过程收效甚微。因此,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向学生传授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其运用知识、归纳技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要求学生概括段落大意,深入理解文章结构脉络及作者的思想。比如,教学冯骥才的《珍珠鸟》和老舍的《小麻雀》时,教师就可打破传统单篇阅读教学形式,改变单元教学框架。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不同文章可以对比描写动物的方法和技巧,从而更好地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2.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推荐课外读物 
  从小学阅读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滥读书会造成消极影响,不利于学生身心的成长发育,所以指导学生选择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教师应积极为学生提供一些更为宽阔的思路和丰富的选择,不要局限于某一方面,要引导学生阅读符合他们年龄阶段和心理特征的读物,教师要注重对他们进行阅读方向的引领,夯实阅读基础。鉴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喜欢文质兼美、内容丰富的文章,教师便可推荐他们阅读《骆驼祥子》《繁星春水》《朝花夕拾》等经典佳作。 
  3. 引入群文阅读教学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对此,教师就应该让学生迸发多彩的灵性,切实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比如,推荐表达对母亲赞扬与思念的文章《回忆我的母亲》,学生可以透过朴实的文笔体会到浓浓的亲情;又如,《白杨礼赞》中,作者抓住了白杨树“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笔直的干,笔直的枝”等特点,运用象征手法赋予白杨树特殊的时代意义,象征着我国在民族解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坚韧、坚强、力争上游的精神,这些都需要学生在具体的阅读中去体会。 
  四、重视阅读过程,养成良好习惯 
  在教学中,教师可要求学生通过做批注等阅读方法,进行有思考地读,并将自己觉得好的句子勾画出来。实践证明,学生只有将不懂的字句做好批注,才能进行主动的探索研究。同时,学生还可根据自身需求与同学交流,互换意见,倾听他人的想法,使自己的批注方法更为多样,批注内容更为完善。 
  五、以读促写,读写结合 
  阅读理解和写作两部分内容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写作注重考查学生的书面表达和语言组织能力,是语文学科素养要求最高的一个环节;阅读理解则侧重学生获取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二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传统的语文教学总是存在读写分离的问题,写作也被认为是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最为薄弱的环节,鲜有学生会主动加强语文写作练习。而通过大量阅读,将长期积累下的写作手法、写作经验与自己对作文题目的理解相结合进行立意构思,能有效实现学生写作能力质的跨越。语文新课标的实施,要求明确加强对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培养,使之形成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并通过模仿经典文章结构,让学生学会布局谋篇,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新课改强烈地呼唤着新型“教”与“学”模式的建立,提倡教师从不同层次和不同角度出发,探索阅读的行为价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之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通过营造适宜的阅读氛围,加强以读促写等教学方式,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曾小华.论提高小学语文经典阅读实效性的策略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7,(1):47. 
  [2] 章家谊.基于观念结构分析的中国小学语文教科书批评语言学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5. 
  [3] 石心.多元文化视域下内地新疆高中预科班语文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3. 
  [4] 叶小军.阅读教学中有效对话教学策略的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6. 
上一篇:合作探究模式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小学英语有效情境创设再探
相关文章推荐

  • 小学数学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 翻转课堂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 中职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契合策略研究
  • 浅谈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性
  • 落实“语用”,回归语文本色
  • 信息技术与中职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
  • 古诗文对农村小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策略研究
  • 正视差异,提高盲校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 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困境与治理
  • 小学数学教学巧用生活知识提高教学质量的相关
  • 小学班主任专业化现状与对策分析
  • 基于研学旅行前置课程的微课设计
  • 中小学家庭教育的缺失对本科教育的影响
  • 朗读对语文学习的作用
  • 新时期语文教师专业发展之路研究
  • 历代小学类著述与《山海经》研究平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