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论文欣赏 >

基于慕课的食品工艺课程的教学改革及民俗食品的创新探索


2019-05-10    来源:青年与社会    作者:姜倩倩;高娜;姜齐永

摘 要:文章针对目前传统教学模式及食品工艺课程现状的问题,提出慕课教学、理论及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延续性教学、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的创新优化配置,并有机融合民俗食品的开发应用,以提高教学质量,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创新意识的实践型人才。 
  关键词:慕课;食品工艺;民俗食品;教学;创新 
  一、教学背景 
  在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为主题,不断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大背景下,许多高校已开始特别重视人才培养中的教学模式问题,并积极开展研究。独立学院是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着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遵循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原则。但是独立学院的学生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纯理论的教学不适合独立学院的学生。 
  研究发现,单纯的在线学习不利于学习者系统的掌握知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传统课堂无法很好的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习氛围沉闷,学生常常处于被动接收的学习状态。 
  自慕课出现以来,其迅猛的发展态势极大地冲击着以教室、书本和师生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新颖的教学手段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的知识传授方式,它使以往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强势地位和学生弱势地位发生了转变,以其工具资源多元化、课程易于使用、受众面广、参与自主性强等特征。但是,慕课有其局限性,不能完全取代传统课堂教学。 
  为提高课堂教学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模式,丰富理论和实践的教学形式。如何在传统课堂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慕课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成为教学改革实践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食品工艺课程及应用现状 
  食品工艺课程是综合了多门学科基础知识的综合性学科,该课程群覆盖面广,应用广泛,对培养学生的食品加工专业素质及创新思维和能力有积极的作用。国内食品质量安全问题频发,国外食品加工高新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为高校的食品工艺课程的教学改革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 
  民俗食品是我国食品产业与地区民俗文化有效结合的产物,是先人世代流传下来的一份宝贵财富,对振兴我国食品产业具有积极推动作用,在传承发扬优秀民间文化艺术方面显示了自身的价值。然而民俗食品的发展规模仍然较低,大部分仅仅是进行简单包装后的初级加工食品,科技附加值较低。因此,在食品工艺类课程的理论及实践教学中深度开发民俗食品及品牌建设,是对民间传统饮食文化的发扬,同时可以增强民俗食品的附加值,可以推动食品工业的发展,对发展地区经济有着积极意义。 
  三、创新教学及资源优化 
  (一)基于慕课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首先,对现有教学体系及学生特点进行调研、分析,确立整体目标;然后,践行各个教学单元要素;最后,把各种要素整合建设。 
  (二)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确立。学习者学习目标与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否切合,是学习者能否自主、主动、深入地投入到其经常的、习惯性的学习活动中一个重要原因。 
  (三)理论课程体系构建,各环节教学内容和要求不同,相辅相成,以确保教学效果最优化。并将民俗食品的文化及工艺融入教学整个过程中,弘扬传统食品文化。 
  (1)教师充分利用已有的优质慕课教育资源或录制慕课视频,再结合本校特色进行学情分析,发布适合本校学生的教学视频、扩展资源、科研论文等,形成教学设计。学生在课前有充足的时间完成自主学习,通过网站上的适量引导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激发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的精神,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2)充分利用传统课堂中无法取代的优势,以知识内化为主,教师就课程的重点、难点对学生进行讲解,为学生答疑解惑,并就相关问题展开课堂讨论,使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充分互动交流学习。 
  (3)利用第二课堂交流平台,师生可以就学习活动采用文字、语音、视频等不同的形式进行讨论;可选择群聊或私聊,或者小组可以自建讨论组进行组内学习、交流,具体方式的选择视需要而定。学生对遇到的问题和需要注意的地方跟他人分享,也可对于重难点进行系统化讨论,在潜移默化中共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实践课程体系构建。建立层次性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通过鼓励和引导,不仅要求学生在校期间掌握牢固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还必须参加相应的实践活动,如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市场需要、行业需求与人才输出的有效对接,在掌握食品专业知识前提下,与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学生复合型职业能力,推动学生的自主创业,要求注重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创业品质的熏陶、创业能力的训练。另外,还需要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专业素养。 
  (五)延续性教学活动。鼓励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如觀察、社会调查、访谈、学科竞赛等)获取知识、得出结论、形成作品的研究性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采用旅游食品的开发模式进行民俗食品开发最为便利。在民俗地区观看美景,品尝民俗食品是旅游者最重要的体验,因此在旅游食品的开发过程中,将地区特色风情与食品风味结合最为重要。 
  (六)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构建。考核日常化,不单由期末考试一次性决定课程成绩,关注学生对课程的参与度、更侧重日常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综合考核。 
  四、结语 
  通过基于慕课的食品工艺课程的教学改革及对民俗食品的创新探索应用,可建立起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强化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增强社会就业适应能力,扩大了企业和社会联系,增强了学校影响力及服务地方水平。同时还可促进了教师的教学素质和教学能力,进一步提升教师实践及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Kolowich S.The professors who make the MOOCs[J].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2013,59(28):A20-A23. 
  [2] Guzdial M,Adams J C.MOOCs need more work;so do CS graduates[J].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2014,57(1):18-19. 
  [3] Fox A.From moocs to spocs[J].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2013,56(12):38-40. 
  [4] 刘海兰,武荷岚,顾牡,等.坚持教学模式改革 培养卓越创新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13(12):31-34. 
  [5] 蔡荟梅,慕课对食品卫生学的启示[J].农产品加工,2015 (4):85-88. 
  基金项目: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J18 RB027);烟台大学文经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6JY B018)。 
  作者简介:姜倩倩(1986- ),女,江南大学,山东烟台大学文经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食品加工与安全。
上一篇:中日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的战争叙事比较 下一篇:中德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在职培训机制比较探讨
相关文章推荐

  •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文明交流互鉴—基于数字时代
  • 什么是农民眼中的美好生活 ——基于乡村振兴
  • 大学生压力应对特征研究—基于“雨中人”绘画
  • 关于“以马克思主义为业”的几点思考—基于一
  • 基于设计学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实践研究
  • 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研究—基于自媒体网络环境
  • 基于网络环境下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分析
  • 医疗合同违约责任中非财产责任的适用
  • 基于公平与效率视角谈民商法与经济法的价值取
  • 应用型本科院校开设人文素质类选修课的必要性
  •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研究
  • 基于研学旅行前置课程的微课设计
  •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辅助教学的瑜伽课程改革研究
  • 基于荣誉体系视角下的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现状及
  • 基于“智慧团建”建设下广东高校共青团
  • 基于“访问工程师”项目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