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论文欣赏 >

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现状及对策探究


2016-11-02    来源: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作者:刘珊珊

【摘要】 作为高校办学力量三大支柱之一的图书馆,担负着为高校师生服务的责任,同样也担负着为社会服务的义务。在我国大部分的高校图书馆资源仅限于校内师生使用。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人士呼吁开放高校图书馆,共享教育资源,而拥有众多资源的高校图书馆却踌躇不前。本文通过分析现今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探究其对外开放的可行性。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对外开放; 资源共享; 
  
    随着资源共享的深入发展,教育资源共享得到重视。图书馆作为高校文献信息集中的学术性机构,其所提供的知识资料是社会上其他组织无法提供的。国外高校于20世纪70年代基本实现了图书馆的对外开放。而我国直至2002年才颁发相关政策《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其中第二十一条指出:“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面向社会的文献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可根据材料和劳动的消耗或服务成果的实际效益收取适当费用。”[1]关于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或提供社会服务这一问题,早在20年前就被提出来,但是直至首都图书馆联盟的成立,这一问题的解决才有了明显的成效。我们不能简单地效仿国外高校图书馆,而是在分析我国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所面临的困境之中,提出适用于我国国体、我国高校的解决对策。
    一、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现状
    西方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模式已经成熟,为校内师生提供服务的同时,也面向社会开放。诸如美国高校图书馆走出校园为民众提供服务,以期通过丰富其知识内涵进而改变国民生活现状。在我国,首次提出图书馆对外开放是1985年,吉林大学图书馆杨春元先生提出“大学图书馆应该向社会开放”的观点。此观点得到众多学者认同,高校图书馆是高校文献信息集中地,资源丰富,所提供文献信息专业性也是公共图书馆所无法企及的。目前,在我国对外开放的图书馆仍是少数,而对外开放的这些图书馆中,唯有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实现了免费的、完全的对外开放。
    二、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近年,我国政府加大对高校图书馆的资金投入,以改善图书馆条件,丰富其馆藏。《中国统计年鉴》的统计资料显示,我国高校图书馆(公办)的总数为1794所,总藏书量超过616亿册。高校若做到对外开放,不仅可以与校外读者资源共享,更可使图书馆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国外高校资金来源丰富,已形成共识:人民既然纳税,就应为人民提供服务。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来说,高校图书馆也具有社会公共资源的成分,因而也有义务成为一种公共资源。[4]高校图书馆在为社会群众提供良好的终身学习平台的同时,可以接受来自校外的不同资源,弥补其自身资源的不足。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的开放,在为社会公众提供平台的同时,也为自己打造同社会的交流渠道。所以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
    三、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面临的挑战
    (一)增加安全隐患,对师生安全管理造成困扰近年来,为扩大招生规模,高校盲目增建校园建筑。高校经费有限,由于校园建筑建设需投入大量经费,导致安全管理经费不足,所以高校基础设施力量薄弱,超负荷运转,造成安全隐患。高校图书馆的开放,意味着形形色色的人员参与到师生的学习生活中去,无形中增加校园安全隐患。图书馆人数激增,不仅是对图书馆工作人员工作量的一个考验,也是对学校安保力量的考量。我国高校图书馆基本只在图书馆入口处配备2至5人的安保力量,而工作人员的主要工作是整理书籍、为师生资源利用提供技术保障等。大量社会人员涌入,需要加强巡防,确保师生安全,这对工作人员和安保人员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二)服务难度增加,图书馆工作更具挑战性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意味着更多人员进入,工作人员为师生提供服务之外,也需要为社会读者提供服务,工作量增加对其提供服务造成困扰。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建设,高校图书馆设置配备更加现代化、信息化。工作人员需为社会读者讲解或演示图书馆各设置配备功能及使用方法,其管理负担必将增大。在现有的管理体制下,高校图书馆人员的配置有限,随着社会公众涌入高校图书馆,必定跟不上服务对象、服务内容的扩张,对外开放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图书馆既往的秩序和规范,将给学校师生的使用带来不便。
    (三)资源使用集中,造成资源两极分化数据显示,我国高校图书馆有70%的资源未使用,这意味着近430亿书籍终年沉睡于图书馆中。已使用资源中多数为热门资源,或为大家兴趣所在,或为专业知识中的翘楚。这些资源不仅吸引着在校师生,对社会公众同样有吸引力,这将导致同一资源重复使用,造成热门资源更热门、空闲资源更空闲的现象。大量资源空置的同时,高校学生早起排起占座长龙的新闻报道屡见不鲜,甚至有学生去24小时营业的快餐厅日夜兼读。种种新闻都在传递一个事实:高校图书馆座位紧张。若对外开放,必然能使更多的资源得以利用,但是也必将面临着其他资源的匮乏,例如生均占地面积将会因为社会公众的到来而缩减。一方面是资源的空闲,一方面是资源的缺乏,资源使用的集中将促使其整体无法合理使用,不仅是对资源的挑战,也是对高校图书馆规划能力的挑战。
    四、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的对策
    (一)加强安全措施,建设校园安全管理体系校园安全是高校师生和社会读者在高校内进行一切活动的保障。在扩大教育规模的同时,也应保证校园安全,完善校园基础设施,加强安全防护力量,减少校园安全隐患。不仅需要我们有完善的基础设施,更需要建立相应的校园安全体系。人力管理是加强校园安全的关键,是平时安全巡防的助力,更是突发事故的主要处理力量。科技的进步让我们获益匪浅,我们应充分利用科技的进步以提高人力管理的不足,做到校园安全无死角。在降低高校自身安全隐患的同时,建设起完善的校园安全管理体系,保证时刻提高安全警惕,防止不法分子进入高校校园,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转换观念,培养服务社会意识服务意识是图书馆工作的价值核心,高校图书馆应树立“人人平等、知识共享”的服务意识,这是其开展社会服务的理念基础。[6]读者流量的增加,必然会加大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及难度,高校仍可通过其他方式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例如,我国对外开放的高校图书馆中,多数都已实现师生自助式服务,读者可通过自助服务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的关键在于服务社会意识的形成,观念的转变将使图书馆对外开放事半功倍。
    (三)选择性对外开放,充分利用资源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并非将社会公众与校内师生“一视同仁”,而是可以有选择地对外开放,对外开放也可以设置不同服务标准,赋予社会公众不同的权利。首先,开放资源的选择。多数专业书籍,相对来说读者单一,多为相关专业的学生。这些书籍不同于热销书籍会一再刊印,所以会存在专业书籍可遇不可求的情况。图书馆可将这部分资源对外开放,缩短公众与专业知识间的距离。其次,开放时间的选择。寒暑假时间至少一个月,学生放假回家后学校各种资源闲置。高校图书馆可选择在此期间开放。既不打扰师生科研学习,又为社会公众提供一个氛围更好、资源更充分的学习环境。最后,开放对象的选择。虽然国外高校多数都在对外开放,但是其开放对象也是有原则的,例如英国牛津大学图书馆只对部分人免费开放。我们可效仿他们,通过制定对外开放的标准,在保证师生科研学习的情况下,与社会公众共享资源。
    五、结语
    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是大势所趋,也是一件对我国目前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政策具有支撑作用的行动。[7]虽然高校图书馆的建设目的是为学校师生提供资源信息,高校图书馆若能够满足自身使用,应选择对外开放,提供社会服务,做到资源共享。高校图书馆若想做到对外开放需要一个过程,社会对此也应该抱有宽容态度,而不是一味羡慕着国外高校,不断对高校图书馆施加压力。随着我国经济能力的不断提高、政治体制的不断完善,高等教育也会不断发展,高校图书馆做到对外开放亦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的通知[EB/OL].(2010-10-10).
[2]邓敏.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的研究———以珠海市大学园区图书馆为例[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4,(1):116-118.
[3]杨丽娟.论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J].教育教学论坛,2015,(5):29-30.
[4]潘肇辉.试论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及开放策略[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5,(1):116-118.
[5]余广艳.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的思考[J].内江科技,2014,(6):120.
[6]王亚平.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调查研究———以“211工程”高校图书馆为例[J].新世纪图书馆,2014,(11):66-68.
[7]汤辉,荀丽芳.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所存在问题及治理机制[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3,(3):11-13.

上一篇:基于慕课平台的PBL法律教学模式初探 下一篇:关于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相关文章推荐

  • 侗族传统手工艺在地方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应用现
  • 探索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手工艺文化的认知和传承
  • 小学班主任专业化现状与对策分析
  • 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和改善方法
  • 基于荣誉体系视角下的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现状及
  • 贵州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现状分析及思考
  • 论文发表参考:互联网时代下高校信息素质教育
  • 职业院校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及培养研究
  • 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发展策略研究
  • 陕西省普通高中教育不均衡现状分析
  • 浅谈高中生法律意识的现状与培养
  • 管理型财会人才就业现状与培养研究
  • 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对策探析
  • 中国对外投资现状分析
  • 农业供给侧改革现状及策略
  • 高校办公自动化系统的现状分析与移动OA的发展